卷七 啟

關燈
,自今密邇於鈞陶。

    喜如其辭,有莫能讚。

     茲蓋恭遇某官,兩朝舊德,一代偉人。

    金鼎調元,曾接沂公之轍;玉龍擎重,再持忠憲之鈞。

    屬逢當軸之初,與有得輿之慶。

    某敢不勉攄素學,圖報明時?仰台宿之麗天,既近輝光之照;占赤雲而赴幕,尚依覆燾之仁。

     〈(先生之父革齋先生墓誌銘,乃江古心撰,履齋題蓋。

    道體堂書。

    )〉 謝丞相〈(除秘書省正字日)〉 竊祿叢祠,方重素餐之愧;備員蓬館,遽叨黃紙之除。

    由大鈞之無垠,故小子之有造。

    輒攄短淺,庸瀆高深。

    伏念某大江以西,一介之下。

    幼蒙家庭之訓,每欲行其本心;長讀聖賢之書,初何補於當世?從事一研,起身諸生。

    偶遭際於聖明,獲僥幸於科第。

    君恩天大,若為報稱之圖?流俗波頹,常有激昂之志。

    當前年之赴闕,適強寇之臨江。

    親見主憂之時,不勝臣辱之義。

    陳師江滸,悵無一障以宣勞;奏疏公車,倘冀九重之易聽。

     奔命而歸田裡,舉目而盡幹戈。

    江迥川平,非賴整頓乾坤之手;糜沸雲擾,幾無戴履天地之身。

    骨肉幸全於山林,頂踵皆歸於造化。

    琳宮香火,揆始分而已逾;石室詩書,尋初心而未究。

    敢圖菲采?獲備茹連。

    使當登崇俊良之時,而秉校讎圖籍之筆。

    賢人在內,幸無正朋字之譏;世運方平,雅有讀秘書之暇。

    顧茲甚寵,非所宜蒙。

    有懷負乘之慚,無任循牆之懼。

    使之得進退之正,所以報知遇之隆。

     茲蓋恭遇某官,勳在王家,澤被天下。

    圭瓚秬鬯,侈召伯之來宣;袞衣繡裳,大周公之歸相。

    既仗笞棰而定大難,將興禮樂而開太平。

    遂使乾清坤夷之餘,轉為小往大來之會。

    至如公選,亦及凡材。

    某敢不勉企前修,恪持素節?彥博未至堂上,已先蒙許國之知;器之既入館中,當不辱溫公之薦。

    其為懇悃,罔既敷陳。

     謝皮樞密龍榮 領香火於祠宮,幸書下考;校丹鉛於冊府,誤玷中除。

    由泰階六符之光,為廣廈萬間之地。

    輒裁牘記,仰謝鈞慈。

    切以登群玉山,夙號麒麟之勝;持三寸筆,將刊魚豕之訛。

    是為朝露之清班,必極人材之公選。

    我聞在昔,公惟其人。

    晏殊之學問,楊億之文章,仲淹之聲名,器之之氣節。

    苟非其類,不在此科。

     伏念某學不知方,仕未能信。

    尋千年之蠹簡,早慕伊、顏;得一第之鵜梁,終慚晁、董。

    深考國家之典,每由館閣之途。

    知負乘之懷慚,恐顛狖之速咎。

    故方筮仕,已即丐祠。

    尚口乃窮,頗愛山深而林密;觀頤自養,徒羞月費以歲縻。

    敢圖楓陛之疏恩?俾處蘭台而正字。

    正恐不免耳!其何以堪之?靖循僥冒之由,端出陶成之辱。

     茲蓋伏遇某官,清朝良弼,名世大才。

    燮讚化原,大尊主庇民之道;均調皇極,普薦賢報國之心。

    遂使疏庸,與叨拔擢。

    某敢不恪持素節,勉企前修?讀木天汗漫之書,尚求指教;陪丹地深嚴之幄,何幸身親!懇悃勣深,敷宣罔既。

     謝何樞密夢然 範質傳衣,曾侈和公之遇;仲淹入館,復蒙元獻之知。

    使諸公而與同升,豈門生而不知報?輒伸下悃,庸叩中樞。

    伏念某石室孤寒,青原落魄。

    幼被家庭之訓,頗欲得其本心;長讀聖賢之書,初無補於當世。

    從事一研,起身諸生。

    偶持觚翰於南宮,獲遇鑒衡於北面。

    鸞鳳杞梓,舉集權公之門;款段駑駘,誤登伯樂之廄。

    名姓雖塵於函丈,足跡未造於仞牆。

    山鬥之望,彌久而彌穹;畎畝之蹤,愈疏而愈隔。

    閉門自守,知尚口之乃窮;遁世無求,惟觀頤而自養。

    凡竊祿奉祠之日,皆省身念咎之時。

    承明之廬,著作之庭,未嘗意想;寂寞之濱,寬閑之野,遽拜寵光。

    胡為乎來哉?是有其故矣!想木天之清峻,望丹地以淩兢。

    顧非麒麟籥祼之英,其如亥豕魯魚之謬。

    深有慚於負乘,敢自已於循牆? 茲蓋恭遇某官,名世钜公,清朝良弼。

    持樞讚化,共調傳鼎之梅;報國薦賢,不種狄門之李。

    遂令公選,亦及凡材。

    某敢不勉企前修,恪持素節?就中書而見座主,將求一介之先容;以進士而為名臣,尚賴終身之保任。

     謝江樞密萬裡 領祠宮之香火,敢望彈冠?掌冊苑之丹鉛,誤蒙推轂。

    薦非由於識面,事真可以語人。

    頂踵銜私,額手奏記。

    切以觀遠臣以所主,孟子以言進退之閑;遇大賢而相知,韓公以為遭逢之盛。

    蓋受恩非天下之所少,而知己得君子之為難。

    乃若初無左右之先容,獨受門牆之隆遇。

    以古道之相與,尤人生之至榮。

     伏念某才不逾人,學未聞道。

    雖家庭疇昔之教,動欲行其本心;然山林樸野之資,知無補於當世。

    執經而後,承恩以來。

    念景行在四海之達尊,而科第非終身之能事。

    頗欲自拔於常人之類,庶幾無負於上帝之衷。

    頃趨闕下之時,適際江幹之警。

    主憂臣辱,念我生之不時;外阻內訌,繄禍至之無日。

    因撫躬而思奮,遂投匭而獻言。

    當時破腦而刳心,何啻燋頭而爛額?有倉卒等死之慮,無毫髮近名之心。

    六太息之陳,豈曰賈生少年之過?三十字之獻,幸寬郇模東市之誅。

    逮時事之既平,滋人言之無據。

    小體者戚其失措,好事者高其得名。

    痛癢無知者,以文采為賢;操挾不正者,以嘩競為議。

    匪躬之故,俱莫諒於初心;尚口乃窮,嗟難行於直道。

    既奉祠而竊祿,顓閉門而讀書。

    未可與俗人言,姑盡吾分內事。

    不謂見知於長者,遂勤延譽於諸公。

    承明之廬,著作之庭,未嘗夢想;寂寞之濱,寬閑之野,遽沐寵光。

    非華袞有一字之褒,何弊帚增千金之重?雖深慚於負乘,然幸出於鈞陶。

    永堅乃心,欲報之德。

     茲蓋伏遇某官,清朝碩輔,昭代真儒。

    胸中括石渠、東觀之藏,海內仰天球、河圖之瑞。

    眷惟世道,深屬我公。

    整頓乾坤,共屹江流之柱;獻納日月,入旋鬥極之樞。

    非徒耀不世之功名,將有意太平之禮樂。

    凡今小往大來之會,多出前推後挽之功。

    遂使疏庸,例叨拔擢。

    某敢不力持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