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啟
關燈
小
中
大
勉企前修?稱彥博於都堂,幸借郇公之譽;薦仲淹於館職,敢忘元獻之知?
賀江左相
大老造朝,元台正席。
歸公有袞繡,我來自東;用汝作鹽梅,王置諸左。
三台明概,八表清夷。
洪惟我朝相業之隆,莫如元祐家法之懿。
潞公平章軍國,司馬實位昭文,正獻議論廟堂,微仲嘗升左轄。
或以學術真純而輔君德,或以人物直諒而當帝心。
續遺響於先秦、兩漢之前,文章巨麗;挺雄姿於黃河、泰山之上,器量崇深。
此自古之難兼,蓋於今而獨見。
共惟某官,行關百聖,名塞兩間。
於前輩人,期之以伊尹、傅說,今從學者,尊之如韓愈、孟軻。
尚論公之平生,有報國之大節。
以君子不用為我恥,以小人未退為己憂。
童兒婦女知其血忱,縉紳大夫想其風采。
自其驅馳外服,出入中朝。
洛中偃仰之年,江上經營之日。
以至讚先皇之大政,參嗣聖之初元。
賢與不賢,一言定其可否;用或弗用,四海視以重輕。
卓然一時,人望之宗;展也三代,王佐之事。
屬登庸之伊始,問夢蔔以孰賢。
朕安得斯人哉?固無逾老臣者。
乃申帝指,乃穆師言。
金甌覆崔相之名,銀信趣鄴侯之覲。
朝士舉笏相賀,都民遮道聚觀。
天子引見以勞歸,東朝出饌以錫宴。
遂由政路,徑秉國鈞。
先天下而憂,斯能後天下而樂;有聖人之任,將以行聖人之時。
莫難得者,海內相望之深;最罕遇者,君子氣類之合。
方今師維尚父,右舉臯陶。
讚襄於都俞之間,寅協於和同之際。
鈞無垠而播物,相天地,理陰陽;鼎有足於承君,安國家,定社稷。
昔講於洙泗者,困道路之厄;而學於河汾者,抱禮樂之慚。
道之行歟?時則可矣!俾我後五三之盛,真吾儒千一之榮。
某猥在山棲,欣逢庭冊。
親見上下龍雲之會,豈徒門闌燕雀之私?陽翟歸耕,回首舊時之學士;徂徠作頌,傾心今日之太平。
慶抃情深,刊摩語淺。
馬右相庭鸞〈(號碧梧)〉 紫宸播告,金鉉登崇。
歸周公於東,方來大老;舉臯陶於右,復得良臣。
九鼎尊安,三靈開懌。
自馬服君之著姓,至伏波氏之封侯。
燧進侍中,特超居於外府;璘遷僕射,姑借重於將壇。
惟賓王起自書生,在貞觀號為真宰。
然以草茅之疏遠,出於羈旅之遭逢。
未有親拔巍科,素居清望。
布衣之極,以一編為帝師;都門之中,不十年至相位。
於皇盛舉,敻掩前聞。
恭惟某官,得聖人之和,抱王佐之學。
高山蓄洩,有潤澤萬物之功;太極渾涵,無運用四時之跡。
自顒昂縉紳之日,已雍容廟堂之風。
告後惟良,有謀猷則順於外;敬王如我,非仁義不陳於前。
其出處不可瑕庇,其喜怒未嘗形色。
龍潛羽翼,栽培不世之風雲;鼇禁絲綸,醞釀後來之魚水。
先帝留之為宰輔之備,主上待之以師傅之尊。
徑邁群公,遍登兩社。
或主東廳之典故,或參西事之經營。
鄴侯之跡大奇,安石之名愈重。
兩宮明聖,一老辯章。
既峻昭文之遷,遂正集賢之拜。
朝家用元祐之故事,學館獻慶歷之頌詩。
儒者之遇,僅有而絕無;天下之望,方來而未已。
簡淡獨周於事物,晦叔所以有立於潞國、司馬之間;忠恕不離於須臾,堯夫所以無愧於正獻、微仲之際。
前哲之風流未遠,太平之幾會有開。
豈特輝簡冊於二百年之前,直將植風聲於千萬世之下。
某喜傳鴉字,驚起牛衣。
知廊廟之有人,為國家而增氣。
昔通政府無書,或詭於門人;今誦相麻交賀,敢遲於朝士?其為抃蹈,罔既刊摩。
通章簽書鑒〈(號杭山)〉 茲者,恭審渙號明廷,普籌宥府。
風生黃道,衛宸殿之凝嚴;星度紫清,煥鬥杓之赫奕。
真儒無敵,中國有人。
竊惟我朝之盛明,最繫君子之翕合。
永叔之參兵柄,在魏國位平章之時;堯夫之讚樞庭,當潞公判重事之日。
於以笙磬治平之政,於以塤篪元祐之功。
若稽前聞,復見今日。
恭惟某官,知周而道遠,仁熟而義精。
和風甘雨,慶雲備四時之正氣;高山深林,巨谷名一代之魁人。
當屬者為小官之初,已淵乎有大臣之器。
誰起諸國人之謗?我衣而褚之,我田而伍之;公真大丈夫所為,匪席可卷也,匪石可轉也。
突兀南都之鐵壁,卷舒滕閣之朱簾。
在江湖,在朝廷,時人望其大用;為台諫,為侍從,識者恨其已遲。
六飛之馬,莊重而不馳;萬斛之舟,舒徐而後進。
厥今天助順而人助信,大在廷而細在邊。
江漢沔水朝宗,載揚我武夙夜。
基命宥密,無競維人。
遂升兩社之班,爰讚五兵之本。
宰相計安宗社,太師時遊廟堂。
參之以運籌帷幄之神,輔之以折衝樽俎之密。
衣冠盛事,具四方岩石之瞻;袞舄一堂,有三公鼎足之勢。
遹觀大業,丕建隆平。
某盥耳山棲,傾心廷播。
親見天地雲龍之會,非為門闌燕雀之私。
傳江西宗派之圖,敢雲入社?誦徂徠聖德之句,請繼作歌。
抃蹈之深,敷棻則淺。
賀倉守趙編修端齋 侯藩課最,庾節升華。
常平專斂散之功,廉察展澄清之志。
有識交頌,不謀同辭。
恭惟某官,璿派清流,玉班雅望。
早讚樞庭之畫,遄躋府寺之崇。
結知前旒,試庸外服。
幸甚趙大夫之日,來臨歐六一之鄉。
廟堂知其為循良,田野誦其為豈弟。
二天不啻,兩年於茲。
雖明公屢上丐閑之章,而天子正深倚重之眷。
爰畀茶鹽之任,聿增麾節之光。
鮮于一道福星,式快輿情之望;晉公三司真使,行膺禦劄之除。
某仰席庇休,倍深欣抃。
大廈成而燕賀,敢修奏記之恭;六轡沃而膋馳,實切執鞭之戀。
其為讚慶,罔既敷宣。
回瑞州羅權府 遙瞻松雪,久羨檗冰。
簾卷西山,撫輿圖於錦水;書移東裡,醒午枕於桐鄉。
寵委新編,輝生棄弁。
天高地迥,諒碧落之知心;日光月華,看紫薇之潤色。
謝私何限!嗣敬以陳。
回吉州繆守送端午 端午賜衣,漸傳璽召;昌陽薦俎,忽沐珍頒。
行人賁然來思,野老為之驚見。
某官心清於水,仁行如春。
歧麥詠漁
歸公有袞繡,我來自東;用汝作鹽梅,王置諸左。
三台明概,八表清夷。
洪惟我朝相業之隆,莫如元祐家法之懿。
潞公平章軍國,司馬實位昭文,正獻議論廟堂,微仲嘗升左轄。
或以學術真純而輔君德,或以人物直諒而當帝心。
續遺響於先秦、兩漢之前,文章巨麗;挺雄姿於黃河、泰山之上,器量崇深。
此自古之難兼,蓋於今而獨見。
共惟某官,行關百聖,名塞兩間。
於前輩人,期之以伊尹、傅說,今從學者,尊之如韓愈、孟軻。
尚論公之平生,有報國之大節。
以君子不用為我恥,以小人未退為己憂。
童兒婦女知其血忱,縉紳大夫想其風采。
自其驅馳外服,出入中朝。
洛中偃仰之年,江上經營之日。
以至讚先皇之大政,參嗣聖之初元。
賢與不賢,一言定其可否;用或弗用,四海視以重輕。
卓然一時,人望之宗;展也三代,王佐之事。
屬登庸之伊始,問夢蔔以孰賢。
朕安得斯人哉?固無逾老臣者。
乃申帝指,乃穆師言。
金甌覆崔相之名,銀信趣鄴侯之覲。
朝士舉笏相賀,都民遮道聚觀。
天子引見以勞歸,東朝出饌以錫宴。
遂由政路,徑秉國鈞。
先天下而憂,斯能後天下而樂;有聖人之任,將以行聖人之時。
莫難得者,海內相望之深;最罕遇者,君子氣類之合。
方今師維尚父,右舉臯陶。
讚襄於都俞之間,寅協於和同之際。
鈞無垠而播物,相天地,理陰陽;鼎有足於承君,安國家,定社稷。
昔講於洙泗者,困道路之厄;而學於河汾者,抱禮樂之慚。
道之行歟?時則可矣!俾我後五三之盛,真吾儒千一之榮。
某猥在山棲,欣逢庭冊。
親見上下龍雲之會,豈徒門闌燕雀之私?陽翟歸耕,回首舊時之學士;徂徠作頌,傾心今日之太平。
慶抃情深,刊摩語淺。
馬右相庭鸞〈(號碧梧)〉 紫宸播告,金鉉登崇。
歸周公於東,方來大老;舉臯陶於右,復得良臣。
九鼎尊安,三靈開懌。
自馬服君之著姓,至伏波氏之封侯。
燧進侍中,特超居於外府;璘遷僕射,姑借重於將壇。
惟賓王起自書生,在貞觀號為真宰。
然以草茅之疏遠,出於羈旅之遭逢。
未有親拔巍科,素居清望。
布衣之極,以一編為帝師;都門之中,不十年至相位。
於皇盛舉,敻掩前聞。
恭惟某官,得聖人之和,抱王佐之學。
高山蓄洩,有潤澤萬物之功;太極渾涵,無運用四時之跡。
自顒昂縉紳之日,已雍容廟堂之風。
告後惟良,有謀猷則順於外;敬王如我,非仁義不陳於前。
其出處不可瑕庇,其喜怒未嘗形色。
龍潛羽翼,栽培不世之風雲;鼇禁絲綸,醞釀後來之魚水。
先帝留之為宰輔之備,主上待之以師傅之尊。
徑邁群公,遍登兩社。
或主東廳之典故,或參西事之經營。
鄴侯之跡大奇,安石之名愈重。
兩宮明聖,一老辯章。
既峻昭文之遷,遂正集賢之拜。
朝家用元祐之故事,學館獻慶歷之頌詩。
儒者之遇,僅有而絕無;天下之望,方來而未已。
簡淡獨周於事物,晦叔所以有立於潞國、司馬之間;忠恕不離於須臾,堯夫所以無愧於正獻、微仲之際。
前哲之風流未遠,太平之幾會有開。
豈特輝簡冊於二百年之前,直將植風聲於千萬世之下。
某喜傳鴉字,驚起牛衣。
知廊廟之有人,為國家而增氣。
昔通政府無書,或詭於門人;今誦相麻交賀,敢遲於朝士?其為抃蹈,罔既刊摩。
通章簽書鑒〈(號杭山)〉 茲者,恭審渙號明廷,普籌宥府。
風生黃道,衛宸殿之凝嚴;星度紫清,煥鬥杓之赫奕。
真儒無敵,中國有人。
竊惟我朝之盛明,最繫君子之翕合。
永叔之參兵柄,在魏國位平章之時;堯夫之讚樞庭,當潞公判重事之日。
於以笙磬治平之政,於以塤篪元祐之功。
若稽前聞,復見今日。
恭惟某官,知周而道遠,仁熟而義精。
和風甘雨,慶雲備四時之正氣;高山深林,巨谷名一代之魁人。
當屬者為小官之初,已淵乎有大臣之器。
誰起諸國人之謗?我衣而褚之,我田而伍之;公真大丈夫所為,匪席可卷也,匪石可轉也。
突兀南都之鐵壁,卷舒滕閣之朱簾。
在江湖,在朝廷,時人望其大用;為台諫,為侍從,識者恨其已遲。
六飛之馬,莊重而不馳;萬斛之舟,舒徐而後進。
厥今天助順而人助信,大在廷而細在邊。
江漢沔水朝宗,載揚我武夙夜。
基命宥密,無競維人。
遂升兩社之班,爰讚五兵之本。
宰相計安宗社,太師時遊廟堂。
參之以運籌帷幄之神,輔之以折衝樽俎之密。
衣冠盛事,具四方岩石之瞻;袞舄一堂,有三公鼎足之勢。
遹觀大業,丕建隆平。
某盥耳山棲,傾心廷播。
親見天地雲龍之會,非為門闌燕雀之私。
傳江西宗派之圖,敢雲入社?誦徂徠聖德之句,請繼作歌。
抃蹈之深,敷棻則淺。
賀倉守趙編修端齋 侯藩課最,庾節升華。
常平專斂散之功,廉察展澄清之志。
有識交頌,不謀同辭。
恭惟某官,璿派清流,玉班雅望。
早讚樞庭之畫,遄躋府寺之崇。
結知前旒,試庸外服。
幸甚趙大夫之日,來臨歐六一之鄉。
廟堂知其為循良,田野誦其為豈弟。
二天不啻,兩年於茲。
雖明公屢上丐閑之章,而天子正深倚重之眷。
爰畀茶鹽之任,聿增麾節之光。
鮮于一道福星,式快輿情之望;晉公三司真使,行膺禦劄之除。
某仰席庇休,倍深欣抃。
大廈成而燕賀,敢修奏記之恭;六轡沃而膋馳,實切執鞭之戀。
其為讚慶,罔既敷宣。
回瑞州羅權府 遙瞻松雪,久羨檗冰。
簾卷西山,撫輿圖於錦水;書移東裡,醒午枕於桐鄉。
寵委新編,輝生棄弁。
天高地迥,諒碧落之知心;日光月華,看紫薇之潤色。
謝私何限!嗣敬以陳。
回吉州繆守送端午 端午賜衣,漸傳璽召;昌陽薦俎,忽沐珍頒。
行人賁然來思,野老為之驚見。
某官心清於水,仁行如春。
歧麥詠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