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丘長春白雲堂登真純陽子青霞洞留迹
關燈
小
中
大
詞曰:
我說的修道原由,不可閑遊,不記春秋。
急烹煉割欲斷情,傍花随柳,默養勤修。
聚三寶存無守有,擒六賊法令嚴收。
不得拘留,終日無休。
勿忘勿助,何喜何憂?(右調《折桂令》) 卻說丘真人将傳戒律法傳于趙道堅曰:&ldquo此戒法者,上志之人,動靜語默,事事在道;行住坐卧,自然合儀。
無戒可戒,無律可律,何用戒哉?中志之人,依戒而戒,以威儀教相行其外,以戒律宏願鎮其内,使其内外不敢妄動。
初則勉強,習慣純熟,終歸自然。
由戒生定,由定生慧。
智慧滋生,情欲淨盡,丹基築矣;動靜合儀,不失其道,仙品立矣。
所謂戒者,止惡遷善,造福永命之大端也,後世不得不行。
吾有索海市之詩偈五則付子。
&rdquo偈曰: 應天以實不以文,人間世事徒紛紛。
一自元豐感靈應,百年異代殊無聞。
山東安撫心好道,一過蓬萊問嘗草。
深期恍惚通仙靈,不見嘉祥棕懷抱。
是時巨海風濤息,萬裡涵空襯天碧。
天邊和氣生紫煙,海下群山削青壁。
層城異木當頭現,甲馬神兵随後變。
空幢幡蓋出山巅,寶閣瓊樓浮水面。
參寥有若蓬萊宮,自移三山出海東。
鶴駕飄飄近西岸,來向清時振道風。
那趙虛靜受了戒法,拜謝師父。
丘師複向衆人道:&ldquo今吾門下,或有講道論德,或修身煉性,或行功濟世,或苦行積功,于道門中事,内外勾當之人悉俱。
吾歸無遺憾矣。
&rdquo 七月七日,大衆請師上堂,丘師曰:&ldquo我九日上堂去也。
&rdquo衆門人留道:&ldquo請師住世再幾年。
衆等感師庇蔭,多增光輝。
&rdquo丘師曰:&ldquo吾年八十矣。
師兄弟們俱早已了道,待吾同去應诏,以應七朵金蓮之數,不可強違也。
汝等既有真志者,後會有期。
背吾道者,終不能見吾矣。
&rdquo語畢,凝神安坐,閉口不言。
至初九日午飯上堂,留頌曰: 生死朝昏事一般,幻泡出沒水長閑。
微光見處跳烏兔,元量開時納海山。
揮斥八肱如咫尺,吹噓萬有似機關。
狂辭落筆成塵垢,寄在今人妄聽間。
時坐寶光堂歸真焉。
此時,空中雲鶴飛翔,白虹貫于林瑞,遠近人民驚駭,萬目共睹。
異香數日不散。
師前形容甚陋,及道果圓成,變為天人法相。
衆門人善士威集,四方道俗奔來,赴喪者有數萬人衆,哀恸聞者如喪考妣。
師住世八十載,弟子将師肉身殓葬于白雲觀,以缸坐之。
師所著有《蟠溪鳴道集》及《西遊記》等書行于世,複有宗派四十字流傳于後,曰龍門派: 道德通玄靜,真常守太清。
一陽來複本,合教永圓明。
至理宗誠信,崇高嗣法興。
世景榮惟懋,希微衍自甯。
丘師葬後未幾日,有人見于房山,衣冠如故。
楚村奏丘長春之靈感默佑,元太宗褒贈長春演道主教大真人,命立像于墓上,世代香煙缭繞不辍。
每至正月十九日聖誕之辰,香火愈覺熾盛,後人謂之燕九會,大會一十二日方止。
每年春秋禦祭,以酬其功。
丘師門下弟子,不知其數,内有一十八人得其真傳,最上者惟尹清和、趙虛靜、王志明、李真多也。
此是閑話,不表。
且說李真多自在龍門洞得訣别師,後遇麻姑,更授妙旨,入霍山修成真果,六根無漏,自号無漏子。
至四十八歲,始得脫胎神化,然後出山積功。
至是,知師返真,至燕京送葬,衆人皆未之識。
惟有趙虛靜知之,見其年嘗二十許,知其道成,愈加恭敬。
衆人皆來問趙師兄道:&ldquo這位女道友是誰?年貌尚輕,師兄何與其相識?&rdquo虛靜道:&ldquo此位乃師父之首徒李師兄也。
曾在龍門得師傳授丹訣,一别至今,數十年間,顔容轉少,師兄大道圓成矣。
&rdquo 衆人聽虛靜之言,皆來拜見。
李無漏亦各各還禮畢。
趙虛靜問道:&ldquo李師兄這數十年間在何處辦道?如何這等速易?我輩皆不及也。
&rdquo李無漏答道:&ldquo我自在龍門洞拜别師兄後,至關東修煉數年,遊麻姑山丹霞洞天,遇麻姑仙姥賜丹傳道。
後人霍山修煉,微得長生通神之術耳,不足于高道也,難比衆仙師兄道高德著,将來作玄門之領袖,為度世之慈航,豈同區區小術之比哉?今我欲南遊吳越而去,後會有期。
&rdquo衆人欲留不得,送出山門,見李無漏飄然而去。
衆人回轉觀中商議道:&ldquo師父今已仙化,喪事已畢,觀中無主。
惟趙師兄道高德隆,可登主席。
&rdquo虛靜讓道:&ldquo今觀中道衆數百,内中道德才能者不知其數,另當别舉。
我乃德薄孽深,才疏學淺,焉能承此大事?&rdquo衆人俱道:&ldquo此任非趙師兄不可。
況師父曾傳戒法,宜登主席。
&rdquo一面叫各殿殿主焚香秉燭;衆人拉拉扯扯,上殿拈香,鳴鐘擂鼓。
各殿參拜已畢,送入方丈。
一面命廚房設齋,迎請新方丈上座,觀中道俗鹹來參拜恭賀。
次日,滿朝文武百官鄉紳軍民人等,鹹集恭賀,整整熱鬧一十餘天。
那趙虛靜自登主席,遵師規模,威儀教相,更兼長春真人敕封之後,香火茂盛,教宇日興。
那長春真人的肉
急烹煉割欲斷情,傍花随柳,默養勤修。
聚三寶存無守有,擒六賊法令嚴收。
不得拘留,終日無休。
勿忘勿助,何喜何憂?(右調《折桂令》) 卻說丘真人将傳戒律法傳于趙道堅曰:&ldquo此戒法者,上志之人,動靜語默,事事在道;行住坐卧,自然合儀。
無戒可戒,無律可律,何用戒哉?中志之人,依戒而戒,以威儀教相行其外,以戒律宏願鎮其内,使其内外不敢妄動。
初則勉強,習慣純熟,終歸自然。
由戒生定,由定生慧。
智慧滋生,情欲淨盡,丹基築矣;動靜合儀,不失其道,仙品立矣。
所謂戒者,止惡遷善,造福永命之大端也,後世不得不行。
吾有索海市之詩偈五則付子。
&rdquo偈曰: 應天以實不以文,人間世事徒紛紛。
一自元豐感靈應,百年異代殊無聞。
山東安撫心好道,一過蓬萊問嘗草。
深期恍惚通仙靈,不見嘉祥棕懷抱。
是時巨海風濤息,萬裡涵空襯天碧。
天邊和氣生紫煙,海下群山削青壁。
層城異木當頭現,甲馬神兵随後變。
空幢幡蓋出山巅,寶閣瓊樓浮水面。
參寥有若蓬萊宮,自移三山出海東。
鶴駕飄飄近西岸,來向清時振道風。
那趙虛靜受了戒法,拜謝師父。
丘師複向衆人道:&ldquo今吾門下,或有講道論德,或修身煉性,或行功濟世,或苦行積功,于道門中事,内外勾當之人悉俱。
吾歸無遺憾矣。
&rdquo 七月七日,大衆請師上堂,丘師曰:&ldquo我九日上堂去也。
&rdquo衆門人留道:&ldquo請師住世再幾年。
衆等感師庇蔭,多增光輝。
&rdquo丘師曰:&ldquo吾年八十矣。
師兄弟們俱早已了道,待吾同去應诏,以應七朵金蓮之數,不可強違也。
汝等既有真志者,後會有期。
背吾道者,終不能見吾矣。
&rdquo語畢,凝神安坐,閉口不言。
至初九日午飯上堂,留頌曰: 生死朝昏事一般,幻泡出沒水長閑。
微光見處跳烏兔,元量開時納海山。
揮斥八肱如咫尺,吹噓萬有似機關。
狂辭落筆成塵垢,寄在今人妄聽間。
時坐寶光堂歸真焉。
此時,空中雲鶴飛翔,白虹貫于林瑞,遠近人民驚駭,萬目共睹。
異香數日不散。
師前形容甚陋,及道果圓成,變為天人法相。
衆門人善士威集,四方道俗奔來,赴喪者有數萬人衆,哀恸聞者如喪考妣。
師住世八十載,弟子将師肉身殓葬于白雲觀,以缸坐之。
師所著有《蟠溪鳴道集》及《西遊記》等書行于世,複有宗派四十字流傳于後,曰龍門派: 道德通玄靜,真常守太清。
一陽來複本,合教永圓明。
至理宗誠信,崇高嗣法興。
世景榮惟懋,希微衍自甯。
丘師葬後未幾日,有人見于房山,衣冠如故。
楚村奏丘長春之靈感默佑,元太宗褒贈長春演道主教大真人,命立像于墓上,世代香煙缭繞不辍。
每至正月十九日聖誕之辰,香火愈覺熾盛,後人謂之燕九會,大會一十二日方止。
每年春秋禦祭,以酬其功。
丘師門下弟子,不知其數,内有一十八人得其真傳,最上者惟尹清和、趙虛靜、王志明、李真多也。
此是閑話,不表。
且說李真多自在龍門洞得訣别師,後遇麻姑,更授妙旨,入霍山修成真果,六根無漏,自号無漏子。
至四十八歲,始得脫胎神化,然後出山積功。
至是,知師返真,至燕京送葬,衆人皆未之識。
惟有趙虛靜知之,見其年嘗二十許,知其道成,愈加恭敬。
衆人皆來問趙師兄道:&ldquo這位女道友是誰?年貌尚輕,師兄何與其相識?&rdquo虛靜道:&ldquo此位乃師父之首徒李師兄也。
曾在龍門得師傳授丹訣,一别至今,數十年間,顔容轉少,師兄大道圓成矣。
&rdquo 衆人聽虛靜之言,皆來拜見。
李無漏亦各各還禮畢。
趙虛靜問道:&ldquo李師兄這數十年間在何處辦道?如何這等速易?我輩皆不及也。
&rdquo李無漏答道:&ldquo我自在龍門洞拜别師兄後,至關東修煉數年,遊麻姑山丹霞洞天,遇麻姑仙姥賜丹傳道。
後人霍山修煉,微得長生通神之術耳,不足于高道也,難比衆仙師兄道高德著,将來作玄門之領袖,為度世之慈航,豈同區區小術之比哉?今我欲南遊吳越而去,後會有期。
&rdquo衆人欲留不得,送出山門,見李無漏飄然而去。
衆人回轉觀中商議道:&ldquo師父今已仙化,喪事已畢,觀中無主。
惟趙師兄道高德隆,可登主席。
&rdquo虛靜讓道:&ldquo今觀中道衆數百,内中道德才能者不知其數,另當别舉。
我乃德薄孽深,才疏學淺,焉能承此大事?&rdquo衆人俱道:&ldquo此任非趙師兄不可。
況師父曾傳戒法,宜登主席。
&rdquo一面叫各殿殿主焚香秉燭;衆人拉拉扯扯,上殿拈香,鳴鐘擂鼓。
各殿參拜已畢,送入方丈。
一面命廚房設齋,迎請新方丈上座,觀中道俗鹹來參拜恭賀。
次日,滿朝文武百官鄉紳軍民人等,鹹集恭賀,整整熱鬧一十餘天。
那趙虛靜自登主席,遵師規模,威儀教相,更兼長春真人敕封之後,香火茂盛,教宇日興。
那長春真人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