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丘長春白雲堂登真純陽子青霞洞留迹

關燈
身坐在缸中,後人修理墳墓,缸破而身不壞,顔容如生,衣毀肉見,肌膚玉色,手足指甲皆長數尺。

    方知真人神升上界,留形住世,可謂形神俱妙,與道合真矣。

    此是後事,不表。

     且說丘真人門下弟子,分投各處,住持闡教,演揚妙法,各積宏功。

    凡丘祖宗支及七真各派,各處闡揚,時開叢林共計七十有二,大闡宗風。

    正是:世界變成仙界,俗風化作道風。

     時呂祖遊于臨安,度黃德淵及趙肖先二人。

    黃德淵乃越郡人,幼而敏慧,長慕道業,棄家學道。

    遍訪名山,苦志參玄,十有餘年,稍有所得。

    後居隐臨安吳山青霞洞,洞前有蕉池,其景清幽,德淵居之,杜門靜養。

    後有楚人趙肖先亦來居之,處于池畔,與黃同志潛修,作清靜侶伴。

    呂祖至此,知二人夙有仙根,欲來度他。

    不期二人他出,就在天慶觀中盤桓。

    時方丈前蕉花盛開,呂祖留詩于蕉葉之上雲: 午夜君山玩月回,西鄰小圃碧蓮開。

    天風香霧蒼華冷,名籍因由問汝來。

     呂祖題畢而去。

    越數日而來,又不遇。

    複留詩雲: 白雪紅鉛立聖胎,美金花要十分開。

    好同子往瀛洲看,雲在青霄鶴未回。

     黃趙二人及回洞同遊賞玩,見蕉葉有詩二絕,乃是神仙筆迹,悔恨未遇。

    越數年,忽見一客至。

    見其形容秀雅,言語不凡。

    黃趙二人殷勤接待,低心懇求。

    客授詩二則曰: 悟心用易息心難,息得心源到處閑。

    鬥轉星移天欲曉,白雲依舊覆青山。

    一日清閑一日仙,六神和合自安然。

    丹田有寶休尋道,對境無心莫問禅。

     黃趙二人見詩,愕然日:&ldquo見此二詩,與數年前蕉葉之詩相仿。

    得非洞賓仙師乎?&rdquo二人急忙叩頭求度。

    呂祖授以詞曰: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

    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

    陰陽生返複,普化一聲雷。

    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

    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坐聽出弦曲,明通造化機。

    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又作七絕四首雲: 欲撈北海波心月,先縛南山嶺上雲。

    若也有人知此意,便堪飛鳥見元君。

    半輪月照西江上,一個烏飛北海頭。

    月落烏飛尋不見,廣寒宮内倒騎牛。

    玄北之門鎮日開,中間一竅混靈台。

    無關無鎖無人守,日月東西自往來。

    采藥要明天上月,修行須識水中金。

    月無庚氣金無水,縱有真鉛枉用心。

     更指玄妙修丹口訣,遂别去。

    二人拜送。

    化道清風,不見蹤迹。

     二子傾心修煉,不與外物交接,立修二十餘年,丹成。

    将前百字镌于石,後人曰百字碑。

    一朝,岩上有雲鶴盤旋,趙肖先沐浴更衣,别衆曰:&ldquo仙師來迎,我當去矣。

    &rdquo跌坐說偈曰: 踏遍吳山越水,一生飄笠清風。

    忽地三更雷起,了然打破虛空。

     遂瞑目而化,後黃德淵壽至一百六十四歲,亦屍解而去。

    此是後話,不表 己醜,汀邵寇晏和尚行妖法,起兵掠州縣,兵犯建甯。

    宋将陳靴、軍監劉純領兵破之。

    劉純乃劉備之後,幼慕技術,入龍虎山,遇異人傳授法術,至是以法破之。

    自此釋風頹廢,誅僧滅寺,僧遭塗炭。

    是冬,宋帝理宗立謝氏為後。

    後乃天台人也。

    先翳遮一目,身黔色,躬身行孝。

    及選,就道病發疹,及愈,膚脫肌白如玉。

    又遇神醫,用藥去翳。

    入宮端重,太後賢之,故立其後。

     辛卯,金改元天興。

    蒙古人汴,五月,汴京大疫,人死無數。

    拖雷卒于師,兵退。

    蒙古遺使至宋,表議伐金,許給河南地歸宋。

    宋遂發兵。

    蒙古粘罕之弟速不合率師會宋兵伐金,圍困汴京。

     癸巳春,金主奔蔡州。

    速不台執金後妃北去。

    在道難辛甚,台欲屠汴民,楚材馳見勸解,得免汴民之難,惟取完顔氏戮之。

    九月,複會兵圍蔡州。

     甲午春,金改無端平。

    金主哀宗傳位于子承麟。

    宋将鈴轄孟珙入蔡破城,守緒自缢死。

    承麟死于兵,張天綱被執至宋,金亡。

     宋帝命收天綱大理寺獄,臨安知府薛瓊謂曰:&ldquo汝何面目至此?&rdquo天綱曰:&ldquo興亡何代無之?今金亡,比汝二帝何如?&rdquo薛瓊奏其語,帝召之見曰:&ldquo汝真不畏死耶?&rdquo天綱曰:&ldquo患不忠節耳,何畏之有?請死。

    &rdquo帝釋之。

    後遇呂祖,憐其孤忠,引至四明山,令拜子期真人為師,而後得成道果。

    此是後話。

     且說真德秀任宋參知政事,立朝不滿十年,奏疏有數十萬,皆言當時要務。

    乃是終南老道出神未歸,被徒弟焚化其軀,轉世托胎也。

    學人稱西山先生。

    時宋帝以賈妃之弟似道為籍田令,恃寵不檢。

    時有南豐人袁勝升,字千裡,有斬勘雷法,往來江西,誅妖治祟,寓城中戴家。

    一日,謂戴曰:&ldquo吾死後,可焚吾身。

    &rdquo言畢而卒,年百餘歲。

    舉屍焚之,火煙中現出金字旗曰&ldquo雷霆第二判官袁千裡&rdquo,随煙上升而去。

    正是: 神仙降世有來因,歸去無心身外身。

    不染幾間名與利,逍遙自在樂天真。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