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劉真人洛陽插牡丹黃石公紫柏遺松子

關燈
詞曰: 得道所為無着,萬般如志如心。

    插花栽植自森森,枯木萌芽發莖。

    變化飛騰霄漢,豈拘鬧市山林?千年松子不難尋,豈在塵寰馳騁?(右調《西江月》) 話說丘真人,在燕京白雲觀大闡宗風,使弟子宋道安、鄭志修、于清風、尹志平等各處設教。

    不表。

     且說劉長生真人,自福州解化之後,遍遊洞天福地、三山五嶽,朝谒仙真。

    或現或隐,随處積功,待诏上升。

    時遊玩洛陽,憶昔孫不二養道于破窯之中,道成同丹陽、耿始跨鶴沖舉之後,遂名三井洞,此時香火茂盛,欲去觀玩一回。

    遂搖身一變,變作一個全真道侶,年紀卻在二十上下,風流迥異于常倫,逍遙不同于俗子。

    你看怎生打扮?但見: 頭戴綸巾,兩條風帶飄飄;身披鶴氅,一體花開錦繡。

    面如滿月,臉泛桃花,唇若塗朱,目藏秋水。

    憑丹青描畫難比,任佳妓撲粉不如。

    十指如玉筍生輝,一身似凝脂潤澤。

    正是:風流不讓裴仙子,體态豈輸宋美人? 時正逢二月十五日,青牛現太上老君聖誕之辰,這洛陽城鄉的大家小戶,男男女女,都要到青牛觀來燒香。

    那劉真人先到三井洞遊覽,次往青牛觀進香。

    這些年輕的女人,看見劉真人生得十分的容貌,一個個股體酥麻,俱道:&ldquo世間那有這樣的美男子?為甚麼要出家修道?&rdquo有等說道:&ldquo他的前生費了多少的苦志修來,今世投生有這樣的美貌,今世再修,豈不成仙乎?&rdquo衆人談論,見者俱有眷戀之心。

     那劉真人見一女子,頭上插一朵含蕊的牡丹,上前說道:&ldquo小姐頭上這朵牡丹,雖然豔麗,可惜不能嘉于衆人。

    若将此花送與貧道,頃刻間,管教衆人可分。

    &rdquo那女子聽真人之言,心中歡悅,就将頭上這朵牡丹拔下來,送與真人。

    那劉真人執過手來,吹了一口仙氣,畫了一道起死回生的符,再運動先天真一之水灌溉花中,将這朵牡丹花插在這莽山地上,念動真言,加符灑水。

    頃刻之間,但見發芽長枝,結蕊開花。

    此花更覺豔麗,清香異常。

    劉真人向衆人道:&ldquo此花不比家園之花,折去一日就謝。

    我這牡丹摘去帶在頭上,可使七日不凋,愈帶愈香。

    有人愛者,皆可摘取。

    &rdquo時這些人圍籠大堆,不知其數,男男女女,挨挨擠擠,俱來采摘,摘完頃刻複發。

    這一句話名揚出去,遠近的人俱來觀看。

    正是:聞至洛陽添景色,出門俱是看花人。

     那劉真人見衆人鬧熱之際,遂化道清風,無影無蹤。

    衆人見那道士忽然不見,正在驚訝,隻見牡丹葉上有&ldquo長生子劉書&rdquo五字,衆人方知劉仙顯化,人人俱稱&ldquo插花劉真人&rdquo。

    後人創建廟宇,塑造神像,遂名劉仙廟,世代香煙缭繞不絕。

    此是後話,不表。

     且說劉真人自洛陽插花顯迹已後,欲上終南一遊。

    路過長安,至孟至縣地界,忽然想道:此處有古樓觀,乃太上流傳道德之地,堪算古聖遺迹,至此不可不遊。

    遂上山遊覽,但見: 層巒磊疊,壁峭參差。

    霞光通碧漢,俨若瓊瑤,紫霧繞玄關,勝如仙府。

    虎嘯龍吟鬥勝,柳紅桃綠争春。

    說經台如兜率天宮,傳法所似蓬瀛貝阙。

    留聖迹于古樓石上,顯仙蹤于化女泉邊。

    呂仙岩下,思唐宋之仙翁;五老洞中,憶商周之老子。

    乘青牛,東來紫氣度關尹;過函谷,西渡流沙化諸胡。

    鑒古明今,可稱終南福地;追蹤覓迹,堪誇樓觀仙宮。

    正是:五千妙谛流傳後,萬古遺風永不磨。

     那劉真人在古樓觀遊覽仙迹,羨慕不已。

    遠遠見白雲西邁,知有神仙經過。

    片刻間,隻見王玉陽同譚長真到來,遊山覽終南。

     卻說王玉陽自在中條山,獨立危岩九載,脫體飛升,積功待诏。

    一朝遊于熊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