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閣皂山孫耿煉丹藥沖虛觀白沙送泥丸
關燈
小
中
大
成之後,道傳于彭侶。
侶自得師傳之後,别師,居于鶴林道院,即改号鶴林。
修煉數載,道成,以丹道傳授蕭挺之,字天來,乃閩中人也;自得鶴林之道,自号紫虛。
那彭鶴林真人此後随處顯化,神異莫測。
後功成厭世,蕭紫虛延師至福州坐化。
此是後話,不表。
甲戌,金主徙都于汴京,求宋歲币。
宋臣劉煽奏絕金币。
是歲嶽珂著《程史》及《辨誣集》、《天定錄》,上與宋帝。
嶽珂乃嶽飛之孫,嶽霖之子也。
乙亥夏,蒙古鐵木真複入燕京。
宋以德秀為江東轉運副使,乃浦城人也。
其長子名景元,幼而好道,嘗結廬于嘉禾西山,夢遊紫府,朝禮太微仙君,得授功過格。
覺而錄之,自号又玄子,廬曰會真,堂無憂軒。
後著《大學衍義》行于世。
丁醜,金改元興定。
戊寅,金起兵伐宋。
宋以孟宗政、扈再興、許國合戰,金兵大潰。
金人懼孟宗政威名,呼為孟爺爺。
己卯,宋趙方使孟宗政、扈再興、許國等分道伐金。
對蒙古帥本華黎奉旨攻取山東、山西等處。
庚辰,蒙古以史天倪權知河北西路兵馬事。
史天倪嘗聞教于丘長春,尚存愛民利人之心。
時與木華黎相會,說黎曰:&ldquo這數年間,兵匪相繼,百姓無容身之地。
況今中原粗定,大兵又兼抄掠,非王者除暴救民之義。
大帥切宜審之。
&rdquo木華黎聽史天倪之言,自覺有愧,即下令立禁剽略,違者就地正法,遣歸所俘老幼。
兵發到處,各州、郡、縣盡歸降附。
此皆仗長春真人之道化也。
且說蒙古主存心訪道,遍訪賢才。
得遼人耶律履之子楚村,命處左右,以備訪問。
這耶律楚村博通術數,尤精象緯,制庚午元曆上之。
常言:&ldquo宋之氣運,恭膺天命也,德昭後亦當興焉。
&rdquo又言:&ldquo南北賢帥及夏金國主有災。
&rdquo後果應其言。
辛已,宋帥趙方及安丙卒。
壬午,蒙古主親征西代回回,滅其國。
兵至忻都國,破鐵門關,侍衛見一獸,鹿形而馬尾,綠色獨角,作人言曰:&ldquo汝等還不早歸!&rdquo言畢如風而去。
帝怪之,而問楚材,對曰:&ldquo此獸角端,日行十萬八千裡,能解四夷語。
今之言語,惡殺之象,上天遣此獸以告陛下也。
當宥此數國人命,可積無疆之福。
&rdquo帝聞之,即日班師。
癸未,蒙古帥木華黎卒。
夏主神宗傳位于太子德旺,為獻宗,改元乾定。
是年金主為崩,子守緒立,為哀宗。
甲申春,金改元正大。
宋聞金喪主,衆将商議乘喪伐金。
禮部尚書崔與之言:&ldquo今且南運不嘉,恐伐之不祥。
&rdquo遂止。
崔與之知帝将終,乃辭疾歸廣州,隐之。
且說陳泥丸真人北遊歸,于惠州羅浮山居之。
一日,浩然歎曰:&ldquo帝王将相,皆有盡期。
吾今久住于世,何益乎?&rdquo時白玉蟾與沙蟄虛同至拜見,泥丸喜曰:&ldquo汝二人亦知我乎?&rdquo白沙同曰:&ldquo師既行滿飛升,故弟子二人不約而會,特來拜送也。
&rdquo泥丸曰;&ldquo你二人仙秩已高,将當不久會于蓬瀛矣。
&rdquo言畢,邀二子同登山觀日,夜半時即現金光霞彩,太陽旋出,詢巨觀也。
三人回轉觀中,翠虛端坐而作頌日:頂上雷聲霹靂,混元落地無蹤。
今朝得路便去,騎個無角火龍。
詠畢遂化。
玉蟾等間空中樂聲,出見儀仗紛纭,升天而去。
衆人拜送。
至明日,見凡身不見,化成泥丸十二顆。
衆人不敢埋藏,後遇病者,刮取服之,無不立愈。
真人所著有《悟道集》行世。
且說玉蟾與蟄虛見師化去,靈異莫測,二人遂辭衆下山。
蟄虛拜别玉蟾,西遊峨嵋、青城而去,更名道昭,行功濟世。
正是: 白日飛升事不難,勸君急速煉金丹。
堅心苦志殷勤學,好把真常著意攢。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侶自得師傳之後,别師,居于鶴林道院,即改号鶴林。
修煉數載,道成,以丹道傳授蕭挺之,字天來,乃閩中人也;自得鶴林之道,自号紫虛。
那彭鶴林真人此後随處顯化,神異莫測。
後功成厭世,蕭紫虛延師至福州坐化。
此是後話,不表。
甲戌,金主徙都于汴京,求宋歲币。
宋臣劉煽奏絕金币。
是歲嶽珂著《程史》及《辨誣集》、《天定錄》,上與宋帝。
嶽珂乃嶽飛之孫,嶽霖之子也。
乙亥夏,蒙古鐵木真複入燕京。
宋以德秀為江東轉運副使,乃浦城人也。
其長子名景元,幼而好道,嘗結廬于嘉禾西山,夢遊紫府,朝禮太微仙君,得授功過格。
覺而錄之,自号又玄子,廬曰會真,堂無憂軒。
後著《大學衍義》行于世。
丁醜,金改元興定。
戊寅,金起兵伐宋。
宋以孟宗政、扈再興、許國合戰,金兵大潰。
金人懼孟宗政威名,呼為孟爺爺。
己卯,宋趙方使孟宗政、扈再興、許國等分道伐金。
對蒙古帥本華黎奉旨攻取山東、山西等處。
庚辰,蒙古以史天倪權知河北西路兵馬事。
史天倪嘗聞教于丘長春,尚存愛民利人之心。
時與木華黎相會,說黎曰:&ldquo這數年間,兵匪相繼,百姓無容身之地。
況今中原粗定,大兵又兼抄掠,非王者除暴救民之義。
大帥切宜審之。
&rdquo木華黎聽史天倪之言,自覺有愧,即下令立禁剽略,違者就地正法,遣歸所俘老幼。
兵發到處,各州、郡、縣盡歸降附。
此皆仗長春真人之道化也。
且說蒙古主存心訪道,遍訪賢才。
得遼人耶律履之子楚村,命處左右,以備訪問。
這耶律楚村博通術數,尤精象緯,制庚午元曆上之。
常言:&ldquo宋之氣運,恭膺天命也,德昭後亦當興焉。
&rdquo又言:&ldquo南北賢帥及夏金國主有災。
&rdquo後果應其言。
辛已,宋帥趙方及安丙卒。
壬午,蒙古主親征西代回回,滅其國。
兵至忻都國,破鐵門關,侍衛見一獸,鹿形而馬尾,綠色獨角,作人言曰:&ldquo汝等還不早歸!&rdquo言畢如風而去。
帝怪之,而問楚材,對曰:&ldquo此獸角端,日行十萬八千裡,能解四夷語。
今之言語,惡殺之象,上天遣此獸以告陛下也。
當宥此數國人命,可積無疆之福。
&rdquo帝聞之,即日班師。
癸未,蒙古帥木華黎卒。
夏主神宗傳位于太子德旺,為獻宗,改元乾定。
是年金主為崩,子守緒立,為哀宗。
甲申春,金改元正大。
宋聞金喪主,衆将商議乘喪伐金。
禮部尚書崔與之言:&ldquo今且南運不嘉,恐伐之不祥。
&rdquo遂止。
崔與之知帝将終,乃辭疾歸廣州,隐之。
且說陳泥丸真人北遊歸,于惠州羅浮山居之。
一日,浩然歎曰:&ldquo帝王将相,皆有盡期。
吾今久住于世,何益乎?&rdquo時白玉蟾與沙蟄虛同至拜見,泥丸喜曰:&ldquo汝二人亦知我乎?&rdquo白沙同曰:&ldquo師既行滿飛升,故弟子二人不約而會,特來拜送也。
&rdquo泥丸曰;&ldquo你二人仙秩已高,将當不久會于蓬瀛矣。
&rdquo言畢,邀二子同登山觀日,夜半時即現金光霞彩,太陽旋出,詢巨觀也。
三人回轉觀中,翠虛端坐而作頌日:頂上雷聲霹靂,混元落地無蹤。
今朝得路便去,騎個無角火龍。
詠畢遂化。
玉蟾等間空中樂聲,出見儀仗紛纭,升天而去。
衆人拜送。
至明日,見凡身不見,化成泥丸十二顆。
衆人不敢埋藏,後遇病者,刮取服之,無不立愈。
真人所著有《悟道集》行世。
且說玉蟾與蟄虛見師化去,靈異莫測,二人遂辭衆下山。
蟄虛拜别玉蟾,西遊峨嵋、青城而去,更名道昭,行功濟世。
正是: 白日飛升事不難,勸君急速煉金丹。
堅心苦志殷勤學,好把真常著意攢。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