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演玄元諸仙留聖迹審造化二子降凡胎
關燈
小
中
大
謂柳仙,即童寄兒,本名郭上竈也。
後至元間诏封宏教柳真君。
此是後話,不表。
卻說紹先道成,自号純陽子,名岩,字洞賓,遍處行化度人。
至廣州,度何姑而成道;至昌黎,度韓子以登真;遊邯鄲,令盧英一夢而覺世;遊燕京,使劉操片言而求玄。
攜藍養素同遊碧落,度曹景休共上蓬瀛,并度張珍奴、侯仙姑。
以上諸仙,籍中略有可考。
此皆呂祖之夙願未了耳。
何以知之夙願未了?而昔正陽帝君奉诏升天之際,空中霓旌幢節,隊仗紛壇,鸾車鳳辇,天使下迎,诏為九天金阙選仙使,謂洞賓曰:&ldquo汝當住世積功,他日亦當似我。
&rdquo洞賓曰:&ldquo岩之志異于先生,必度盡衆生,方升上界。
&rdquo正陽曰:&ldquo汝志願宏深,可成大器。
我今雖返天阙,他日當助汝之力,滿汝之願矣。
&rdquo遂升天而去。
故後鐘、呂二仙,在在度化,方方接引,未嘗離也。
後人有詩贊雲: 願力宏深道德高,古今仙籍稱英豪。
方方接引無心客,處處提攜有志操。
畫鶴題詩驚世俗,飛鸾開示破塵勞。
人人若使如鐘呂,隻用吹噓拔一毛。
卻說雲台通程真人王升,自漢初時得道,後老君命張申、王升、李忠同掌雲台。
至唐玄宗時,諸仙齊赴方諸度索蟠桃大會。
王升真人從老君遊諸仙島,見諸仙紛紛降世,各積功勳,遂起塵寰之念,即欲随機降世,待時積功。
至宋徽宗政和年間,西秦長安鹹陽縣大魏村地方,有一位老爺姓王,名仁政,曾舉孝廉,兼且世代簪纓。
仕為山西武州令。
在任數年,頗有清政之名。
年長半百,因乏嗣,辭職還鄉,與太太謝氏帶同家人、小仆渡過黃河,雇了幾乘馬車。
路過西嶽廟前,日已西沉,急忙投店歇宿,安置車夫馬匹。
用過夜膳,與太太商議道:&ldquo此處華嶽廟,乃西嶽金天順聖帝君之行宮,神靈顯赫,世人凡有禱祈,靡不立應。
我今因無後嗣,辭官不做,想我家祖上數代嘗有積善之名,今我與你平生好善,布施樂道。
餘嘗聞《易》雲: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豈虛言哉!我思天網恢恢,疏而不洩,我王氏今招絕嗣之愆,恐未必也。
&rdquo遂連夜寫成一張祈嗣的表章,徹待天明,遂買些香燭紙錢之物,夫婦二人詣廟拈香禱祝。
化表呈詞畢,夫婦回程。
不表。
且說西嶽大帝掌管天下仙秩、鬼神、人民賞罰功過之事,凡有大事,必奏玉帝,由天诏發落,小事悉由自主。
今見王仁政這道疏文,遂差判官并城隍、土地等神,急去查察王氏。
諸神回複道:&ldquo王氏數代積善,兼且仁政,夫婦累積陰功。
&rdquo西嶽大帝見其根原深厚,不敢自主,遂将這道疏文帶至通明殿,表奏玉皇,内有許旌陽天師執疏呈上玉帝。
玉帝見疏文上寫雲: 伏以位居西方,統庚辛而化育;職司華嶽,禀乾兌以生成。
萬世昭靈,無求不應;千秋赫濯,有感必通。
謹疏為據。
大宋國西秦鹹陽縣大魏村居住信官王仁政偕妻謝氏,是日共沐拈香,至心懇禱于西嶽廟庭之手曰:伏惟王氏數代行仁,難招絕嗣之尤;仁政半生積善,可禱續先之慶。
謹露丹衷,冒渎聖聰,凡所希求,曲垂蔭佑。
伏願白玉京中頒紫浩,賜永壽之麟兒;黃金阙内敕丹書,衍宗祧之犢子;承先啟後,光祖耀宗。
更祈家居迪吉,諸事亨嘉。
下情無任不勝激切屏營之至。
謹具心疏,百拜上奏以聞。
玉帝覽畢,道:&ldquo未知王氏果有善證否?&rdquo西嶽帝君奏曰:&ldquo臣曾遣使查察,王氏數代頗有陰功,更兼仁政夫婦十分行善。
臣不敢私賞,因是
後至元間诏封宏教柳真君。
此是後話,不表。
卻說紹先道成,自号純陽子,名岩,字洞賓,遍處行化度人。
至廣州,度何姑而成道;至昌黎,度韓子以登真;遊邯鄲,令盧英一夢而覺世;遊燕京,使劉操片言而求玄。
攜藍養素同遊碧落,度曹景休共上蓬瀛,并度張珍奴、侯仙姑。
以上諸仙,籍中略有可考。
此皆呂祖之夙願未了耳。
何以知之夙願未了?而昔正陽帝君奉诏升天之際,空中霓旌幢節,隊仗紛壇,鸾車鳳辇,天使下迎,诏為九天金阙選仙使,謂洞賓曰:&ldquo汝當住世積功,他日亦當似我。
&rdquo洞賓曰:&ldquo岩之志異于先生,必度盡衆生,方升上界。
&rdquo正陽曰:&ldquo汝志願宏深,可成大器。
我今雖返天阙,他日當助汝之力,滿汝之願矣。
&rdquo遂升天而去。
故後鐘、呂二仙,在在度化,方方接引,未嘗離也。
後人有詩贊雲: 願力宏深道德高,古今仙籍稱英豪。
方方接引無心客,處處提攜有志操。
畫鶴題詩驚世俗,飛鸾開示破塵勞。
人人若使如鐘呂,隻用吹噓拔一毛。
卻說雲台通程真人王升,自漢初時得道,後老君命張申、王升、李忠同掌雲台。
至唐玄宗時,諸仙齊赴方諸度索蟠桃大會。
王升真人從老君遊諸仙島,見諸仙紛紛降世,各積功勳,遂起塵寰之念,即欲随機降世,待時積功。
至宋徽宗政和年間,西秦長安鹹陽縣大魏村地方,有一位老爺姓王,名仁政,曾舉孝廉,兼且世代簪纓。
仕為山西武州令。
在任數年,頗有清政之名。
年長半百,因乏嗣,辭職還鄉,與太太謝氏帶同家人、小仆渡過黃河,雇了幾乘馬車。
路過西嶽廟前,日已西沉,急忙投店歇宿,安置車夫馬匹。
用過夜膳,與太太商議道:&ldquo此處華嶽廟,乃西嶽金天順聖帝君之行宮,神靈顯赫,世人凡有禱祈,靡不立應。
我今因無後嗣,辭官不做,想我家祖上數代嘗有積善之名,今我與你平生好善,布施樂道。
餘嘗聞《易》雲: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豈虛言哉!我思天網恢恢,疏而不洩,我王氏今招絕嗣之愆,恐未必也。
&rdquo遂連夜寫成一張祈嗣的表章,徹待天明,遂買些香燭紙錢之物,夫婦二人詣廟拈香禱祝。
化表呈詞畢,夫婦回程。
不表。
且說西嶽大帝掌管天下仙秩、鬼神、人民賞罰功過之事,凡有大事,必奏玉帝,由天诏發落,小事悉由自主。
今見王仁政這道疏文,遂差判官并城隍、土地等神,急去查察王氏。
諸神回複道:&ldquo王氏數代積善,兼且仁政,夫婦累積陰功。
&rdquo西嶽大帝見其根原深厚,不敢自主,遂将這道疏文帶至通明殿,表奏玉皇,内有許旌陽天師執疏呈上玉帝。
玉帝見疏文上寫雲: 伏以位居西方,統庚辛而化育;職司華嶽,禀乾兌以生成。
萬世昭靈,無求不應;千秋赫濯,有感必通。
謹疏為據。
大宋國西秦鹹陽縣大魏村居住信官王仁政偕妻謝氏,是日共沐拈香,至心懇禱于西嶽廟庭之手曰:伏惟王氏數代行仁,難招絕嗣之尤;仁政半生積善,可禱續先之慶。
謹露丹衷,冒渎聖聰,凡所希求,曲垂蔭佑。
伏願白玉京中頒紫浩,賜永壽之麟兒;黃金阙内敕丹書,衍宗祧之犢子;承先啟後,光祖耀宗。
更祈家居迪吉,諸事亨嘉。
下情無任不勝激切屏營之至。
謹具心疏,百拜上奏以聞。
玉帝覽畢,道:&ldquo未知王氏果有善證否?&rdquo西嶽帝君奏曰:&ldquo臣曾遣使查察,王氏數代頗有陰功,更兼仁政夫婦十分行善。
臣不敢私賞,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