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演玄元諸仙留聖迹審造化二子降凡胎

關燈
表奏玉帝,伏乞陛下敕四果之仙下降,與其作子,将來可暢玄風。

    &rdquo 玉帝聞奏,未及回旨,隻見班中走出王升真人,執簡長跪,奏道:&ldquo臣啟奏玉帝陛下:臣昔從老君邀遊下界,見玄風衰弱,欲降塵寰,将來重整玄綱,作後人之模範;廣闡大教,為苦海之慈航。

    臣敢冒聖聰,允臣奏悃,不勝慶幸之至。

    &rdquo玉皇見奏,玉顔大喜,道:&ldquo卿欲下降塵寰,廣闡道教,幸其與卿同姓,根原不改。

    &rdquo遂命玉女精衛進玉液瓊漿一杯:&ldquo飲此瓊漿,雖轉托胎原,能使前因不昧。

    徹待棄塵之時,自有真仙點化,證品仙秩,另行升賞。

    &rdquo那王升真人拜謝玉帝,執杯就飲。

    玉女精衛在傍,見王升真人奉旨下凡,遂起思凡之念,微動秋波,将王升一窺。

    玉帝早知其意,即命精衛一同下凡,将來配成夫婦,直至功圓果滿,可登天阙,同返瑤宮。

    二仙謝恩辭駕。

    四大天師及諸天仙送出淩霄,二真拜别衆仙。

    西嶽帝君回轉華嶽。

    不表。

     且說玉女精衛原來是神農炎帝之女,名曰女華,曾師赤松子。

    此女因欲渡海訪道,志慕長生,拜辭父母,帶同宮娥采女,至海濱結筏渡海,出洋溺海而死。

    一靈真性不昧,化成一鳥,而名精衛。

    嗔心不改,嘗欲銜西山之木石,填盡東海。

    後遇師赤松子,帶見王母,王母命守阆苑桃園。

    徹待嗔心淨盡,轉托人身,方能脫離羽屬而升上界。

    自從赴方諸大會,王母命精衛侍駕玉帝,随機應變,轉托人身。

    故那精衛此時乘機下降,托胎于長安城中和氏為女。

    其母夢青鳥飛人懷中,覺而有孕,後生和氏。

    不表。

     且說王仁政回至家中,忙了幾天,家事安排定妥,才覺心安。

    忽然冬去春來,時逢二月,天氣清和,夫妻同遊花園。

    但見桃花正開,豔麗映目,嘗思乏嗣,未展眉懷。

    遂喚家人王興移酒席于花前,對花賞嚼,吟詩雲: 曾記當年栽植時,興中嘗詠種機詩。

    今辰攜酒重欣賞,樹老花開結果遲。

     那太太聽見這首詩,笑道:&ldquo樹老果遲結成,方知老有實味。

    &rdquo這一言感動仁政心懷,夫婦歡飲談笑。

     是夕夫婦同寝榻中,忽見一羽士黃冠鶴氅,從空而下,立于榻前,高聲道:&ldquo吾乃漢朝真仙,欲寄居于此,将來可作玄門領袖也。

    &rdquo夫婦驚覺,卻是南柯一夢。

    二人疑而不信:若然是夢,為何一同見聞?其中必有因緣。

    那太太遂覺有孕。

     正是光陰茬苒,不覺十月胎圓,時值政和二年壬辰歲十二月二十二日。

    那謝氏忽覺腹疼,知将坐蓐,急忙叫使女通知老爺。

    那王仁政急排香案,先拜天地神明,次告祖先。

    但見紅霞映民異香滿空,想道:&ldquo這三九天氣,如何有此霞光瑞氣?乃是此子瑞證也。

    &rdquo隻見家人使女歡天喜地,抱出一個活寶。

    仁政執過手來一看,見此子生得眉清目秀,額高鼻隆,将來不是凡品,&ldquo一則是王氏數代積善,二則上年禱于華嶽廟,神靈有感,故得此子,可延王氏宗祧,亦可慰老景平生之望,不負我夫婦一生好善之意也。

    &rdquo遂吩咐王興安排酒席,以備三朝待客,凡左鄰右舍、親戚良朋,無不到來恭賀。

    一家忙了數天,不覺年近春來,更添許多的熱鬧。

     忽然滿月之期将至,此時鹹陽一縣的缙紳,長安無數的官員,俱來恭賀。

    車馬來來去去,不知其數,整整鬧熱了數天。

    正是: 車馬盈門如赴會,良朋滿座似方諸。

    若非積善陰功廣,安得真仙降玉輿?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