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概論
關燈
小
中
大
僅次于追求權力,社會情感也在個體性格發展過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與追求權力類似,社會情感也表現在童年早期的心理行為傾向上,特别是對交流和溫柔的渴望。
在本書前一部分已經闡述了社會情感形成的條件,在此進行簡略的回顧。
第一,社會情感的發展同時受到個體的自卑感和追求權力的補償行為的雙重影響。
人是非常敏感的媒介,可以發展出各種各樣的自卑情結。
個體一旦出現自卑感,就會感到不安,會為了追求和平與幸福的生活,尋找安全感和完整性的補償。
我們必須對兒童的自卑感保持清醒的認識,讓兒童不要過早體驗到生活的艱辛和生存的陰暗面,盡可能地讓他們享受生活。
第二,家庭的經濟條件對個體社會情感的發展也有貢獻。
很多兒童成長的家庭經濟環境并不理想,對于這些兒童,應該預防他們對家庭貧困和自身需求的不當理解,以及誤解他人。
第三,生理缺陷也有着重要作用。
生理缺陷使得兒童不能正常生活,隻能依靠特殊的權利和法律法規來維持生存。
即使當今社會中已有了保障殘疾人權益的法律條文,這些兒童經曆生活的艱辛困苦仍然無法避免。
這些痛苦的經曆,會使得殘疾兒童的社會情感發展扭曲。
社會情感是評判個體的重要前提,是衡量個體思想和行動的重要标準。
社會情感是人類社會中不同個體發生聯結的重要立足點。
社會情感的必要性會讓我們清楚地意識到:我們需要為他人做些什麼。
人類的生活由适合群體生存的共同規則所支配,每一個人都置身其中。
因此,人們需要了解某些公認的評價他人的标準。
在所有人都具備社會情感的前提下,社會情感可以作為評價人類價值的唯一且普适的标準。
個體的心理活動依賴于社會情感這一點不容否認。
作為自我意識的統一體,人類無法阻斷自身社會情感的産生和發展。
同時,已發展出的社會情感會不斷地告誡個體對他人負有責任這一點。
社會情感并不保持在個體的意識層面。
但是,個體的确保持着一種調動、扭曲和抛棄它的力量。
個體必須在判斷某一行動産生的社會情感基礎上,再決定是否實施這一行動。
個體需要對自身的每一個想法和行為做出評價是源于個體無意識層面的社會統一體感受。
自我評價是人們經常為自身行為找理由開脫的前提。
由此衍生出生活、思想和行動的技巧,這些技巧使我們希望與自身的社會情感保持協調,或至少是用社會聯系的表象來欺騙自己。
簡而言之,個體的這些自我評價是其社會情感的幻象,像一層面紗遮蓋住個體的真實傾向。
隻有發現個體的這些傾向,才能對個體的某一行為或個體本身做出正确的評價。
個體帶有欺騙性質的自我評價傾向,增加了對其社會情感評估的難度。
正因為如此,對人性的理解才會被置于科學層面上。
關于個體如何誤用其社會情感,以下我們将舉例說明。
有一次,一個年輕人和朋友到一個海島上遊玩。
碰巧,一個朋友在懸崖邊緣往下看時突然失去平衡,掉入海中。
于是,他很好奇地到懸崖邊張望,想看看他的朋友是怎麼掉下去的。
但是,當他之後回想此事,他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出于好奇。
雖然掉進大海的人最終獲救,但從這個叙述者身上,我們可以看出他的社會情感非常薄弱。
盡管從未聽說他在生活中傷害他人,而且他對所有朋友都很友好,但我們也不能罔顧他缺乏社會情感這一事實。
上述的大膽假設還需進一步的事實來佐證。
這個年輕人頻繁地幻想自己待在一個美麗的林中小屋,遠離其他所有人。
這也是他畫畫時最喜歡的場景。
如果了解他以往的經曆,再結合他幻想的内容,任何人都能很容易地判斷他缺乏社會情感。
即便如此,我們也不應該對他進行不公正的評判,從道德層面妄議他。
他隻是在社會情感發展過程中受阻,并被導向錯誤方向的受害者。
如何區分真假社會情感有一個很好的例子。
一位老婦人在登電車時突然腳下一滑,摔倒在雪地站不起來。
許多人匆匆經過并未注意到她,最後有一個男人走到她身邊,扶她起來。
這時,另一個一直躲在旁邊的男人,突然跳出來說:&ldquo感謝上帝!我終于找到了一個好人。
我在這兒站了5分鐘,看是否有人會幫助這位老婦人,你是第一個幫助她的人!&rdquo從這件事情上我們可以看到社會情感是如何被誤用的。
通過一個明顯的小把戲,後面這個男人把自己作為評判别人的法官,褒貶他人,自己卻袖手旁觀,不願對他人伸出援助之手。
此外,還存在其他許多難以判斷個體社會情感發展水平的複雜案例。
例如,一個将軍即使知道這場戰鬥必敗無疑,還是會讓成千上萬的士兵奔赴戰場,付出不必要的犧牲。
這位将軍坦然地說,自己這麼做是為了國家的利益,很多人也會同意他的說辭。
但是,無論他如何為自己辯護,我們還是很難認同他是一個真正的人類夥伴。
在這些案例中,我們别無他法,隻能盡力了解和客觀評價。
隻要盡力為之,我們就不會對這些個體一無所知。
在上述具有明顯不确定性的案例中,我們需要一個用于正确判斷個體社會情感的普适性立足點。
這一立足點可以在社會價值、總體幸福感和&ldquo共同威脅&rdquo等概念中挖掘。
一旦我們掌握這一立足點,客觀判斷個體的社會情感并非難事。
個體的日常活動、外在表現都可以明顯表現出其社會情感的發展程度。
例如,他注視他人、握手或說話的方式。
從這些表現中,我們幾乎可以很直觀地感受到他的整體人格,并且印象深刻。
我們偶爾會無意識地從個體的行為中得出一些關于他社會情感發展的重要結論,原因就是上述态度已經深入我們的無意識領域。
在讨論個案時,我們将把個體的直覺上升到意識層面,以便能夠客觀地測量和評估個體的社會情感,避免在評價他人時誤入歧途。
因為,在無意識層面進行的判斷是難以控制和調整的,這會使我們更容易被錯誤的偏見所誤導。
在此需要重申的是,隻有了解個體的生活背景和生存環境後,才能評價他的性格特征。
如果我們曲解他生活中的表現,或僅從身體狀況、生活環境或教育背景單方面做出簡單的判斷,錯誤地評價個體的社會情感發展将不可避免。
正确評價自身社會情感發展水平的價值在于可以使人們卸掉僞裝和負擔,在生活的道路上輕裝前進。
隻有更好地了解自己,才能發展出适合自身需要的恰當行為模式和生活技巧,才能對他人,尤其是自己的後代産生重要的影響,預防未知的命運可能給他們帶來的惡果。
因此,沒必要因為一個人來自不幸的家庭或存在遺傳缺陷,就斷言他的命運悲慘。
如果做到這一點,人類文明将實現大的跨越,新生的一代在成長過程中會充滿力量,知道自己才是命運的主人! 性格發展的方向 在人格中任何明顯的性格特征一定是與個體始于童年期的心理發展方向相契合的。
這個發展方向可以是直線,也可以是曲線。
首先,兒童努力地沿着直線實現他的生活目标,發展出具有侵略性的、勇
與追求權力類似,社會情感也表現在童年早期的心理行為傾向上,特别是對交流和溫柔的渴望。
在本書前一部分已經闡述了社會情感形成的條件,在此進行簡略的回顧。
第一,社會情感的發展同時受到個體的自卑感和追求權力的補償行為的雙重影響。
人是非常敏感的媒介,可以發展出各種各樣的自卑情結。
個體一旦出現自卑感,就會感到不安,會為了追求和平與幸福的生活,尋找安全感和完整性的補償。
我們必須對兒童的自卑感保持清醒的認識,讓兒童不要過早體驗到生活的艱辛和生存的陰暗面,盡可能地讓他們享受生活。
第二,家庭的經濟條件對個體社會情感的發展也有貢獻。
很多兒童成長的家庭經濟環境并不理想,對于這些兒童,應該預防他們對家庭貧困和自身需求的不當理解,以及誤解他人。
第三,生理缺陷也有着重要作用。
生理缺陷使得兒童不能正常生活,隻能依靠特殊的權利和法律法規來維持生存。
即使當今社會中已有了保障殘疾人權益的法律條文,這些兒童經曆生活的艱辛困苦仍然無法避免。
這些痛苦的經曆,會使得殘疾兒童的社會情感發展扭曲。
社會情感是評判個體的重要前提,是衡量個體思想和行動的重要标準。
社會情感是人類社會中不同個體發生聯結的重要立足點。
社會情感的必要性會讓我們清楚地意識到:我們需要為他人做些什麼。
人類的生活由适合群體生存的共同規則所支配,每一個人都置身其中。
因此,人們需要了解某些公認的評價他人的标準。
在所有人都具備社會情感的前提下,社會情感可以作為評價人類價值的唯一且普适的标準。
個體的心理活動依賴于社會情感這一點不容否認。
作為自我意識的統一體,人類無法阻斷自身社會情感的産生和發展。
同時,已發展出的社會情感會不斷地告誡個體對他人負有責任這一點。
社會情感并不保持在個體的意識層面。
但是,個體的确保持着一種調動、扭曲和抛棄它的力量。
個體必須在判斷某一行動産生的社會情感基礎上,再決定是否實施這一行動。
個體需要對自身的每一個想法和行為做出評價是源于個體無意識層面的社會統一體感受。
自我評價是人們經常為自身行為找理由開脫的前提。
由此衍生出生活、思想和行動的技巧,這些技巧使我們希望與自身的社會情感保持協調,或至少是用社會聯系的表象來欺騙自己。
簡而言之,個體的這些自我評價是其社會情感的幻象,像一層面紗遮蓋住個體的真實傾向。
隻有發現個體的這些傾向,才能對個體的某一行為或個體本身做出正确的評價。
個體帶有欺騙性質的自我評價傾向,增加了對其社會情感評估的難度。
正因為如此,對人性的理解才會被置于科學層面上。
關于個體如何誤用其社會情感,以下我們将舉例說明。
有一次,一個年輕人和朋友到一個海島上遊玩。
碰巧,一個朋友在懸崖邊緣往下看時突然失去平衡,掉入海中。
于是,他很好奇地到懸崖邊張望,想看看他的朋友是怎麼掉下去的。
但是,當他之後回想此事,他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出于好奇。
雖然掉進大海的人最終獲救,但從這個叙述者身上,我們可以看出他的社會情感非常薄弱。
盡管從未聽說他在生活中傷害他人,而且他對所有朋友都很友好,但我們也不能罔顧他缺乏社會情感這一事實。
上述的大膽假設還需進一步的事實來佐證。
這個年輕人頻繁地幻想自己待在一個美麗的林中小屋,遠離其他所有人。
這也是他畫畫時最喜歡的場景。
如果了解他以往的經曆,再結合他幻想的内容,任何人都能很容易地判斷他缺乏社會情感。
即便如此,我們也不應該對他進行不公正的評判,從道德層面妄議他。
他隻是在社會情感發展過程中受阻,并被導向錯誤方向的受害者。
如何區分真假社會情感有一個很好的例子。
一位老婦人在登電車時突然腳下一滑,摔倒在雪地站不起來。
許多人匆匆經過并未注意到她,最後有一個男人走到她身邊,扶她起來。
這時,另一個一直躲在旁邊的男人,突然跳出來說:&ldquo感謝上帝!我終于找到了一個好人。
我在這兒站了5分鐘,看是否有人會幫助這位老婦人,你是第一個幫助她的人!&rdquo從這件事情上我們可以看到社會情感是如何被誤用的。
通過一個明顯的小把戲,後面這個男人把自己作為評判别人的法官,褒貶他人,自己卻袖手旁觀,不願對他人伸出援助之手。
此外,還存在其他許多難以判斷個體社會情感發展水平的複雜案例。
例如,一個将軍即使知道這場戰鬥必敗無疑,還是會讓成千上萬的士兵奔赴戰場,付出不必要的犧牲。
這位将軍坦然地說,自己這麼做是為了國家的利益,很多人也會同意他的說辭。
但是,無論他如何為自己辯護,我們還是很難認同他是一個真正的人類夥伴。
在這些案例中,我們别無他法,隻能盡力了解和客觀評價。
隻要盡力為之,我們就不會對這些個體一無所知。
在上述具有明顯不确定性的案例中,我們需要一個用于正确判斷個體社會情感的普适性立足點。
這一立足點可以在社會價值、總體幸福感和&ldquo共同威脅&rdquo等概念中挖掘。
一旦我們掌握這一立足點,客觀判斷個體的社會情感并非難事。
個體的日常活動、外在表現都可以明顯表現出其社會情感的發展程度。
例如,他注視他人、握手或說話的方式。
從這些表現中,我們幾乎可以很直觀地感受到他的整體人格,并且印象深刻。
我們偶爾會無意識地從個體的行為中得出一些關于他社會情感發展的重要結論,原因就是上述态度已經深入我們的無意識領域。
在讨論個案時,我們将把個體的直覺上升到意識層面,以便能夠客觀地測量和評估個體的社會情感,避免在評價他人時誤入歧途。
因為,在無意識層面進行的判斷是難以控制和調整的,這會使我們更容易被錯誤的偏見所誤導。
在此需要重申的是,隻有了解個體的生活背景和生存環境後,才能評價他的性格特征。
如果我們曲解他生活中的表現,或僅從身體狀況、生活環境或教育背景單方面做出簡單的判斷,錯誤地評價個體的社會情感發展将不可避免。
正确評價自身社會情感發展水平的價值在于可以使人們卸掉僞裝和負擔,在生活的道路上輕裝前進。
隻有更好地了解自己,才能發展出适合自身需要的恰當行為模式和生活技巧,才能對他人,尤其是自己的後代産生重要的影響,預防未知的命運可能給他們帶來的惡果。
因此,沒必要因為一個人來自不幸的家庭或存在遺傳缺陷,就斷言他的命運悲慘。
如果做到這一點,人類文明将實現大的跨越,新生的一代在成長過程中會充滿力量,知道自己才是命運的主人! 性格發展的方向 在人格中任何明顯的性格特征一定是與個體始于童年期的心理發展方向相契合的。
這個發展方向可以是直線,也可以是曲線。
首先,兒童努力地沿着直線實現他的生活目标,發展出具有侵略性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