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非攻擊性特質
關燈
小
中
大
非攻擊性的個體不會公開表現出對人類的敵對,但是會表現出敵對性隔離。
這些個體表現的敵意就像迂回戰術一樣,不會主動傷害他人,但同時也回避所有的社交生活,不與别人交流接觸,也無法與他人合作。
然而,個體所面臨的大多數生活問題,隻有在社會中通過合作才能得以解決。
這些将自己孤立起來的人,與公開反對社會的人一樣,有着相同的敵對傾向。
關于這一觀點,前人的研究提供了相關的證據,下文中會重點說明非攻擊性的相關表現形式。
社會隔離 社會隔離有多種表現形式,包括少言寡語或沉默不語、缺乏對眼凝視、不專心聽他人講話等等,這些人在各種社會交往中都表現出一種冷淡的态度。
冷淡在他們的言行舉止、社交禮儀、說話的聲調,乃至接受或拒絕他人的方式中都會流露出來。
他們無時無刻不在刻意與人保持距離,但行為的表象下是虛榮和野心。
他們依靠凸顯自己和社會的差距來擡高自己,但實際上他們常常隻能幻想自己成功。
這些人表面上看對任何事物都毫不在乎,實際上,他們的攻擊性和敵對傾向非常明顯。
有時,孤立也會成為集體的特質。
例如,有些家庭與外界隔絕,每天門窗緊鎖,不歡迎任何來訪者。
這樣的家庭成員充滿敵意、自負,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另外,孤立也可成為某些階層、宗教、民族乃至國家的特征。
例如,有時候到某些國家去旅行,在大街上看到不同建築的結構、布局,就能清晰感受到相互孤立的不同社會階層的存在。
人類文化傾向于劃分不同的國家、宗教和階層,這種劃分帶來的結果是:各種舊體制之間不斷地發生沖突。
有些人會利用這些潛在的矛盾沖突,挑起其他群體之間的戰争,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這樣的個體或者團體往往自命清高,高估自我價值,喜歡揭人之短。
他們總是費盡心機挑起兩個集團或個體之間的矛盾,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一旦他們的這種行為造成嚴重的後果,比如世界大戰,他們決不會因此而自責。
由于自身缺乏安全感,他們企圖通過損害他人利益來實現自己的獨立和優越感。
孤立讓他們的命運可悲,目光短淺。
缺乏自我理解讓他們無法跟上人類社會發展的步伐。
焦慮 焦慮是極其常見的一種特質,厭惡中常帶有焦慮色彩。
有焦慮特質的人會終生難以擺脫它,為焦慮所累,無法與人正常交流,無法過安穩甯靜的生活。
焦慮還會摧毀他們為社會做貢獻的願望。
他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恐懼,有些人害怕外部世界,有些人則無法面對自己的内心世界。
有些人逃避社會,有些人逃避孤獨。
具有焦慮特質的個體中不乏自私的人。
一旦個體确立要逃避生活中一切困難的目标,那麼焦慮就會以不同形式不斷地強化這種認識。
有些人無論做任何事情,第一反應都是焦慮,哪怕隻是出一趟家門,跟朋友告别,或者是參加工作、戀愛,等等。
他們與生活、同伴的聯系太少了,以至于隻要周圍環境發生一點變化,他們就會感到害怕。
這種特質嚴重影響着個體人格發展以及他們為社會做貢獻的能力。
焦慮的表現不一定是顫抖,或者是轉身逃跑,也可以是突然放慢腳步,或者開始尋找各種借口。
在面對新的情境時,焦慮個體的焦慮感就會悄然而至。
有趣的是,焦慮個體總喜歡回憶過去,或者考慮一些關于生死的問題。
&ldquo回憶過去&rdquo這種自我壓迫的方式比較溫和,容易被人們接受。
對死亡和疾病充滿恐懼則是回避責任和義務的一種特征。
他們有時候誇張地渲染生命轉瞬即逝,命運無法預測,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無用和虛無的。
有時候他們把天堂和來生當作安慰,覺得當下的一切行為都是沒有意義的。
以回憶過去表達焦慮的個體會逃避一切評估和測試,擔心測試結果會反映出他們真實的自我價值,這是他們的野心所不允許的。
以恐懼死亡和疾病表達焦慮的個體,會尊崇上帝,以此擡高自身價值,但卻無法适應現實的生活。
焦慮的原始形式可表現為一旦獨處就會瑟瑟發抖的兒童身上。
然而,他人的陪伴并不能滿足這些兒童的願望,他們其實另有所圖。
例如,一個兒童的母親走開時,他會非常焦慮地呼喚母親回到自己身邊。
但是,母親在或不在
這些個體表現的敵意就像迂回戰術一樣,不會主動傷害他人,但同時也回避所有的社交生活,不與别人交流接觸,也無法與他人合作。
然而,個體所面臨的大多數生活問題,隻有在社會中通過合作才能得以解決。
這些将自己孤立起來的人,與公開反對社會的人一樣,有着相同的敵對傾向。
關于這一觀點,前人的研究提供了相關的證據,下文中會重點說明非攻擊性的相關表現形式。
社會隔離 社會隔離有多種表現形式,包括少言寡語或沉默不語、缺乏對眼凝視、不專心聽他人講話等等,這些人在各種社會交往中都表現出一種冷淡的态度。
冷淡在他們的言行舉止、社交禮儀、說話的聲調,乃至接受或拒絕他人的方式中都會流露出來。
他們無時無刻不在刻意與人保持距離,但行為的表象下是虛榮和野心。
他們依靠凸顯自己和社會的差距來擡高自己,但實際上他們常常隻能幻想自己成功。
這些人表面上看對任何事物都毫不在乎,實際上,他們的攻擊性和敵對傾向非常明顯。
有時,孤立也會成為集體的特質。
例如,有些家庭與外界隔絕,每天門窗緊鎖,不歡迎任何來訪者。
這樣的家庭成員充滿敵意、自負,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另外,孤立也可成為某些階層、宗教、民族乃至國家的特征。
例如,有時候到某些國家去旅行,在大街上看到不同建築的結構、布局,就能清晰感受到相互孤立的不同社會階層的存在。
人類文化傾向于劃分不同的國家、宗教和階層,這種劃分帶來的結果是:各種舊體制之間不斷地發生沖突。
有些人會利用這些潛在的矛盾沖突,挑起其他群體之間的戰争,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這樣的個體或者團體往往自命清高,高估自我價值,喜歡揭人之短。
他們總是費盡心機挑起兩個集團或個體之間的矛盾,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一旦他們的這種行為造成嚴重的後果,比如世界大戰,他們決不會因此而自責。
由于自身缺乏安全感,他們企圖通過損害他人利益來實現自己的獨立和優越感。
孤立讓他們的命運可悲,目光短淺。
缺乏自我理解讓他們無法跟上人類社會發展的步伐。
焦慮 焦慮是極其常見的一種特質,厭惡中常帶有焦慮色彩。
有焦慮特質的人會終生難以擺脫它,為焦慮所累,無法與人正常交流,無法過安穩甯靜的生活。
焦慮還會摧毀他們為社會做貢獻的願望。
他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恐懼,有些人害怕外部世界,有些人則無法面對自己的内心世界。
有些人逃避社會,有些人逃避孤獨。
具有焦慮特質的個體中不乏自私的人。
一旦個體确立要逃避生活中一切困難的目标,那麼焦慮就會以不同形式不斷地強化這種認識。
有些人無論做任何事情,第一反應都是焦慮,哪怕隻是出一趟家門,跟朋友告别,或者是參加工作、戀愛,等等。
他們與生活、同伴的聯系太少了,以至于隻要周圍環境發生一點變化,他們就會感到害怕。
這種特質嚴重影響着個體人格發展以及他們為社會做貢獻的能力。
焦慮的表現不一定是顫抖,或者是轉身逃跑,也可以是突然放慢腳步,或者開始尋找各種借口。
在面對新的情境時,焦慮個體的焦慮感就會悄然而至。
有趣的是,焦慮個體總喜歡回憶過去,或者考慮一些關于生死的問題。
&ldquo回憶過去&rdquo這種自我壓迫的方式比較溫和,容易被人們接受。
對死亡和疾病充滿恐懼則是回避責任和義務的一種特征。
他們有時候誇張地渲染生命轉瞬即逝,命運無法預測,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無用和虛無的。
有時候他們把天堂和來生當作安慰,覺得當下的一切行為都是沒有意義的。
以回憶過去表達焦慮的個體會逃避一切評估和測試,擔心測試結果會反映出他們真實的自我價值,這是他們的野心所不允許的。
以恐懼死亡和疾病表達焦慮的個體,會尊崇上帝,以此擡高自身價值,但卻無法适應現實的生活。
焦慮的原始形式可表現為一旦獨處就會瑟瑟發抖的兒童身上。
然而,他人的陪伴并不能滿足這些兒童的願望,他們其實另有所圖。
例如,一個兒童的母親走開時,他會非常焦慮地呼喚母親回到自己身邊。
但是,母親在或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