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攻擊性特質

關燈
虛榮與野心 個體如果過于追求得到他人認可,會倍感壓力。

    其結果是追求權力和優越感成為他唯一的生活目标,他會采用更激烈和暴力的手段去達成目标,生活中隻剩下對勝利的渴望。

    這類人容易脫離現實,隻關注别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自己留給他人的印象,畫地為牢,虛榮是他們最突出的性格特征。

     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虛榮,但是公衆并不認可虛榮的人。

    所以,虛榮心常被掩飾和隐藏,表現形式多種多樣。

    有些人表現為謙虛,有些人表現為從不接受他人意見,有些人則表現為一味追求公衆贊許,以此獲利。

     過度虛榮會帶來危險。

    個體在虛榮心驅使下會去做很多無意義的事情(因為隻考慮做這些事情的表面文章),或者隻關注自己或别人眼中的自己。

    虛榮心帶來的最大危險是會導緻個體脫離現實,無法理解人與人之間、人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對生活的本質視而不見,尤其是不會做出利他行為。

    虛榮心比其他性格缺陷更能阻礙個體的健康發展。

    一個虛榮的人,在任何情況下隻關心:&ldquo我能得到什麼?&rdquo 人們慣用一些美好的詞來形容過度虛榮和傲慢。

    例如,&ldquo有志向&rdquo&ldquo雄心壯志&rdquo&ldquo精力充沛&rdquo&ldquo積極向上&rdquo&ldquo勤勞&rdquo等詞常被用來掩飾虛榮、替代傲慢。

     個體在虛榮心的驅使下,還會去破壞既定規則,甚至去滋擾他人。

    虛榮心得不到滿足的人常常殚精竭慮去妨礙他人。

    處于虛榮心滋生階段的兒童會喜歡向比自己弱小的兒童展現自己的強大和勇敢。

    此外,兒童虐待小動物也是虛榮心表現的典型。

    曾有過挫折經曆的兒童,可能會采取各種各樣的小伎倆來滿足虛榮心。

    他們回避真實的競争,嘗試在生活的某一方面扮演英雄角色,以此來調節自己的心境。

    成年人則可表現為整天怨聲載道,抱怨上帝對自己不公;或者抱怨自己沒能接受好的教育,要不是遭遇不幸,他們的前途不可限量。

    這類人總是在為回避真實生活尋找各種借口,通過自欺欺人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由于很難去批評或評價虛榮心強的人,所以普通人很難與這類人相處。

    虛榮的人總是将錯誤和責任歸咎他人,認為自己總是對的,别人總是錯的。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誰對誰錯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實現個人的目标和為他人做貢獻。

    虛榮的人的生活總是充滿着各種抱怨和借口,而不是為他人做貢獻。

    在虛榮的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人類靈魂的各種詭計,不惜一切代價為個體保持自身的優越感,保護他們的虛榮心不受任何冒犯。

     公衆并不認同&ldquo沒有偉大的野心,就沒有偉大的成就&rdquo這一觀點,認為這是建立在錯誤事實上的錯誤觀點。

    每個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虛榮心,但是個體的利他行為和貢獻并不是由虛榮心所決定的。

    同樣,虛榮心也沒有賦予個體實現偉大成就的力量,個體成就實現的過程隻能由社會情感所促發。

    一項創造性工作隻有具備社會意義時才具有價值。

    個體在創造性工作中無論何時表現出虛榮,都隻能減損工作的價值和創造性。

    在真正的創造性工作中,個體的虛榮心毫無用武之地。

     在當代社會,個體無法完全擺脫虛榮。

    承認這一事實本身是有價值的。

    這一認識使我們觸及當代文明的一個痛點:虛榮心可能是生活在傷害和災難之中的人們感到不幸的根源。

    這些生活困頓的人不能與他人和睦相處,也不能安于生活,因為他們想要的遠遠超過擁有的。

    因此,這些人一旦認為别人在貶損或歧視自己,就會與他人陷入沖突。

    在人類曆史長河中的争鬥糾纏,根源就是某些人的虛榮心沒有得到滿足。

    理解個體複雜的人格時,确定他虛榮的程度、行動趨向和後果,是一個重要的途徑。

    綜上所述,個體的虛榮心對其社會情感的發展極為不利,兩者不能共存,因為虛榮心不會允許個體服從社會規則,發展社會情感。

     虛榮心的發展取決于它本身。

    個體的虛榮心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受到群體生活準則的反對。

    群體準則是絕對原則,不能逾越。

    因此,個體被迫在童年早期對虛榮心進行隐藏和僞裝,并曲折地達成其目的。

    虛榮的人盡管總是希望自己取勝,但卻不斷質疑自己獲勝的能力。

    當夢想和想法随時間飛逝,成功已遙不可及,虛榮的人會以他從來沒有機會施展能力來作為托詞。

     在通常的案例中,虛榮個體的典型表現如下:首先尋求特權,與生活的主流脫節;之後站在遠處,将他人視為敵人,持懷疑态度來觀察他人的活動。

    虛榮的人會假定自己進攻和防守的情境。

    他們是資深的懷疑論者,總是糾結于看似符合邏輯,可讓他們接近成功的重要決定。

    但是,在糾結的過程中,人生中重要的機會轉瞬即逝,他們失去了與生活和社會的各種聯系,也放棄了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如果進一步觀察這些個體,可以看到虛榮心的發展背景、征服一切的欲望以多種形式表現出來。

    虛榮心可以明顯表現在個體的一言一行、衣着舉止以及人際交往中。

    簡而言之,虛榮的人無處不在,窮盡手段獲取優越感。

    有時,虛榮的人能意識到自己與社會之間的距離,察覺到自己并不受人歡迎,這時他們會嘗試掩飾虛榮。

    因此,有些人看起來很謙虛,實際上是隐藏虛榮。

    民間故事流傳,當年蘇格拉底給故意穿着破舊衣服的議長寫信說:&ldquo年輕人,你的虛榮心已經從你長袍的每個洞中探出頭來了!&rdquo 有些人堅信自己并不虛榮,因為他們隻看表面。

    要知道虛榮是個體内心深處的東西。

    例如,一個人的虛榮可以表現為他總是要求社交場合必須有舞台或光滑的地闆,或以他能否成為衆人的焦點來判斷一個聚會的好壞。

    同樣,一個人的虛榮也可表現為從不踏足社交場合,盡力逃避社會。

    他不接受邀請、聚會遲到或假意推辭。

    有些人隻在某些特定場合才參加社交,通過極度&ldquo排外&rdquo來展現自己的虛榮,并以此為榮。

    還有些人則通過出席各種社交聚會表現虛榮心。

     虛榮的人的上述表現并不是無關緊要的細節,而是在其靈魂中根深蒂固的印記。

    對于一個虛榮的人,社會情感在他的人格中沒有容身之地。

    與同伴相比,他更容易成為社會秩序的破壞者。

    要想描繪這些個體各種表現的全貌,需要很高的文學造詣。

    我們隻能嘗試展現他們大概的輪廓。

     虛榮個體的行為動機源于他所創造的現實生活難以企及的目标。

    這一目标是他的不滿足感催生的結果,所有人難望其項背。

    通常,一個非常虛榮的人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的虛榮。

    有些人即使意識到自己的虛榮心是源于明顯的不滿足感,但是,除非他們能進行有效的調整,否則他們對自身虛榮的認識也并沒有什麼用處。

     個體的虛榮心始于童年早期,所以在虛榮心的表現中會有幼稚的一面。

    因此,虛榮的人總是給人留下幼稚的印象。

    虛榮心的發展取決于多種因素。

    例如,有的兒童感到自己被家人忽視,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因而不能忍受自己的渺小。

    還有的兒童是由于家庭傳統中将自己定義為&ldquo貴族&rdquo,因而表現傲慢,并對此感到非常自豪。

    在這種态度下,他們覺得自己非常特别,與衆不同,出生優越,比别人條件&ldquo更好&rdquo,地位&ldquo更高&rdquo。

    他們感覺自己是上天選定的,在生活中擁有特權。

    崇尚特權決定了這些個體的行為和表達方式。

    然而,社會生活并不能容納這些個體的發展,他們常常遭到反對或嘲笑,有不少人從社交生活中退縮,成為孤僻古怪的人。

    他們隻要足不出戶,就可以不承擔責任,通過想象自己在以後恰當的時機就能達成目标來麻醉自己。

     有時候,有些才能超群的人也屬此類。

    如果能合理看待和使用自己的天賦,這類人會有相當的社會價值。

    但是,他們常常是自我陶醉濫用天賦,提出難以達成的與他人積極合作的條件,包括難以完成的時間目标、以自己以往的工作經驗作為他人無法完成工作的說辭和證明等等。

    在合作過程中他們提出的條件多變,所以無法得到滿足。

    他們聲稱如果合作者不是現在這樣,一切就都會很好。

    但是合作者即使全力以赴,最終也無法滿足他們的條件。

    由此推論,他們真的像懶漢一樣,或者是服用了催眠藥和麻醉劑的人,不需要思考他們所浪費的時間的價值。

     這類人有強烈的敵意,傾向于輕視他人的痛苦和悲傷,以此彰顯自己的偉大。

    拉羅什福科曾說,大多數人&ldquo可以輕松承受他人的痛苦&rdquo。

    個體對社會的敵意通常表現為尖銳、挑剔的方式,永遠都在指責、批評、嘲笑和評判他人和環境,對一切不滿。

    但是,從理解人性的角度,辨别和指出這類人存在的問題遠遠不夠,我們必須嘗試幫助他們改變。

     當個體通過詭計使自己與衆不同,以及尖酸刻薄地諷刺他人時,虛榮心就會得到滿足。

    有些虛榮的人深谙此道,在技術上也會精益求精。

    在這些人中,能發現智慧超群、應答巧妙和反應敏捷的特征。

    如果一個人濫用這些優勢,就會給他人造成傷害。

    就像諷刺作家一樣,通過玩笑傷害或貶損他人。

    貶低和輕視他人是這類人的普遍的性格特征,可将這類人稱為&ldquo反對複合體&rdquo。

    它表明虛榮的人的攻擊點是同伴的重要性和價值感,試圖通過貶低别人來創造自身的優越感。

    虛榮的人會将承認他人的價值視為對自己的侮辱。

    基于此,可以從個體虛榮的性格中看到深深的虛弱感和無力感。

     沒有人能夠擺脫虛榮心,盡管我們不能在短時間内消除這一根深蒂固的弱點,但我們可以以此為契機讨論一個改善的标準。

    如果我們不被這些危險的缺點和偏見所禁锢,人類文明将前進一大步。

    我們并非渴望自己與衆不同,也不是要尋找與衆不同的人。

    作為群體動物,我們在自然界的生存法則下不得不與他人合作,而不是為個人的虛榮心而奮鬥。

    正是在這個合作的時代,個體的虛榮心顯得格格不入,每天都能看到虛榮心導緻個體失敗、與社會水火不容或将個體置于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