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性别
關燈
小
中
大
為教育付出,将所有責任抛給丈夫,因為她們覺得自己在教育中起不到任何作用。
在由于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而逃避現實生活的女性中,對自身女性角色不滿的現象更為突出。
例如修女或奉行獨身主義的女性,她們所表現出的生活姿态實際上是對女性身份缺乏認同。
同樣,很多女孩年齡不大就找工作,因為職業賦予的獨立是她們對抗婚姻的有效手段,這種行為的驅力也是對女性身份缺乏認同。
在已婚女性中,對女性身份缺乏認同也不少見。
婚姻中女性的付出有時并非自願。
婚姻并不要求女性向自己的傳統角色妥協。
以下有一個典型案例。
一位36歲女性,就診時主述為各種神經精神症狀。
她是家中長女,父親年邁,母親強勢。
事實上,以母親出衆的相貌卻和年邁的男性結婚,可能的原因是母親對女性角色不滿。
她的父母關系緊張,母親在家庭中控制欲強,總是指責他人,不顧他人感受,不斷要求她無條件服從,父親在每件事情上都被壓制,無法喘息。
患者曾目睹母親不讓父親躺在沙發上休息等表現。
母親所做的一切是為了掌控和維持家中的财政大權,這是家中權力的根本來源。
一方面,患者生下來後極具天賦,備受父親寵愛。
另一方面,母親卻總是抱怨她,将她視為敵人。
不久,弟弟出生,得到母親的極度寵愛,于是患者和母親的關系每況愈下。
患者意識到父親是她的靠山,無論父親多麼疲憊與懦弱,隻要涉及患者的利益,父親都會堅定地支持她。
于是,她對母親的厭惡更加強烈。
在母女的持續沖突中,母親的潔癖往往是扳機點。
母親潔癖非常嚴重,甚至不允許患者去觸摸沒擦過的門把手。
因此,她總是借機弄髒書包,或者弄髒房子,以此來反抗母親,并暗自高興。
她變成了母親最不喜歡的樣子。
當一個孩子拒絕母親的教育,發展出母親不喜歡的性格特征時,母女矛盾就難以避免。
此時,也很容易理解母親總是對她的表現暴跳如雷。
随着歲月的推移,母女之間的沖突愈演愈烈。
患者8歲時,父母在對待她的态度上表現出的冰火兩重天,使得母女矛盾開始升級。
當母親試圖約束女兒時,女兒就通過諷刺母親來進行抗争。
此外,她和母親對待弟弟的态度也截然不同,這是母女沖突的另一個主要方面。
弟弟是母親非常喜歡和疼愛的孩子,即使如此,他還總是用自己患有心髒病這一點來獲得母親更多的關注,患者對弟弟卻心懷不滿。
在這種千瘡百孔的家庭模式中,患者漸漸長大。
不久,她表現出醫學上難以解釋的軀體症狀,并備受與母親持續抗争的念頭困擾。
最終,她暫時皈依宗教,盡管并非心甘情願。
一段時間後,上述大部分症狀消失。
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在母女沖突中,母親處于下風,轉為防禦方而非攻擊方,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藥物或宗教信仰起到作用。
她隻有一些殘留症狀,就是對打雷和閃電的強烈恐懼。
女孩當時認為雷電是對于她與母親鬥争念頭的懲罰,并且最終會導緻她死亡。
由此看出,患者在這段時間不斷地嘗試和努力,讓自己不要憎恨母親。
如果繼續依此發展,她會有着美好的未來。
老師曾評價她:&ldquo你可以做成任何想做成的事!&rdquo雖然這些話并不華麗,但對于女孩卻意味深長,她意識到&ldquo我可以實現任何我渴望的事&rdquo。
結果,這種想法總是在每一次母女爆發激烈沖突後重複出現。
青春期,她出落得亭亭玉立。
她到了适婚年齡,有着衆多的追求者。
但是,由于她說話尖銳,追求者都知難而退。
她認為自己喜歡那位老年男性鄰居,以至于家人都為她的婚姻憂心忡忡,擔心她會嫁給這個老男人。
但是這位男鄰居不久就搬走了,女孩卻還留了下來。
她直到26歲時,仍然沒有結婚。
後來她多次搬家,左鄰右舍雖然都對她大齡未婚感到好奇,但沒人知道她的過去,也不明所以。
由于自小處于和母親的沖突之中,她變得好鬥、愛争吵。
對她而言,鬥争就意味着勝利,母親的行為持續地激怒她,她持續地在母女沖突中尋找勝利。
一場激烈的罵戰能給她帶來巨大的快樂,以此顯現她的才華。
在罵戰中取得勝利使她的&ldquo男子氣&rdquo盡情展現。
她26歲時,認識了一位家境優越的男人。
他并沒有被她争強好勝的性格所吓倒,熱烈追求她,表現得謙遜、順從。
盡管有來自周遭的壓力,但她再次辯稱自己并不喜歡這個男人,不能嫁給他。
以她的性格,這種做法并不難理解。
但兩年後,她确信他已經臣服,就最終接受了他的求婚。
如此一來,她在婚姻中就可以對他頤指氣使,她内心是希望丈夫能夠成為對自己予取予求的父親的翻版。
不久,她意識到自己的決定是個錯誤。
婚後,丈夫晚上舒适地坐在沙發上讀報,早晨去上班,準時回家吃飯,如果午餐沒有準備好他會抱怨。
她并不打算做一個丈夫要求的愛幹淨、性情溫和、守時的模範妻子。
夫妻的關系與她的理想相去甚遠。
她期望越多,丈夫對她的滿足卻越少。
不僅如此,丈夫越強調她應該做家庭主婦該做的事,她就越少幹家務。
她常告誡丈夫,自己并沒有這些義務,也很明确地表示自己并不喜歡他。
丈夫對她的話無動于衷,依然我行我素。
她丈夫在認為自己正直、有責任感的自我陶醉的狀态中追求她,結婚後卻很快露出真面目,她淪為了他的掌中之物。
在她生孩子後,夫妻關系仍然沒有得到改善,她被迫承擔更多的家務。
同時,她女兒結婚後,她與親家的關系也是每況愈下,沖突不斷爆發,家庭成員關系緊張。
丈夫的态度日漸冷淡,毫無體貼可言,以至于她的抱怨更多。
實際上,丈夫的表現是由于她高冷、不溫柔所緻。
她原本認為在婚姻中自己是女王,丈夫像奴隸一樣滿足和服從她,那樣才是她想要的生活。
她現在應該怎樣應對自己當前的困境?能否選擇和丈夫離婚,然後告訴母親自己輸了?她手足無措,無法獨立面對生活。
對她而言,離婚是對她傲慢和虛榮的懲罰,但婚姻生活又是悲慘的。
一方面丈夫不斷地批評她,另一方面母親對她虎視眈眈,告誡她循規蹈矩。
她突然變得愛做家務,整天清理和打掃。
看起來是她幡然醒悟,接受了母親多年的教誨。
剛開始,她清理和打掃衣櫃、垃圾桶,母親和丈夫非常滿意。
但是,之後她矯枉過正了,她長時間地沖刷和洗滌,直到家裡一塵
在由于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而逃避現實生活的女性中,對自身女性角色不滿的現象更為突出。
例如修女或奉行獨身主義的女性,她們所表現出的生活姿态實際上是對女性身份缺乏認同。
同樣,很多女孩年齡不大就找工作,因為職業賦予的獨立是她們對抗婚姻的有效手段,這種行為的驅力也是對女性身份缺乏認同。
在已婚女性中,對女性身份缺乏認同也不少見。
婚姻中女性的付出有時并非自願。
婚姻并不要求女性向自己的傳統角色妥協。
以下有一個典型案例。
一位36歲女性,就診時主述為各種神經精神症狀。
她是家中長女,父親年邁,母親強勢。
事實上,以母親出衆的相貌卻和年邁的男性結婚,可能的原因是母親對女性角色不滿。
她的父母關系緊張,母親在家庭中控制欲強,總是指責他人,不顧他人感受,不斷要求她無條件服從,父親在每件事情上都被壓制,無法喘息。
患者曾目睹母親不讓父親躺在沙發上休息等表現。
母親所做的一切是為了掌控和維持家中的财政大權,這是家中權力的根本來源。
一方面,患者生下來後極具天賦,備受父親寵愛。
另一方面,母親卻總是抱怨她,将她視為敵人。
不久,弟弟出生,得到母親的極度寵愛,于是患者和母親的關系每況愈下。
患者意識到父親是她的靠山,無論父親多麼疲憊與懦弱,隻要涉及患者的利益,父親都會堅定地支持她。
于是,她對母親的厭惡更加強烈。
在母女的持續沖突中,母親的潔癖往往是扳機點。
母親潔癖非常嚴重,甚至不允許患者去觸摸沒擦過的門把手。
因此,她總是借機弄髒書包,或者弄髒房子,以此來反抗母親,并暗自高興。
她變成了母親最不喜歡的樣子。
當一個孩子拒絕母親的教育,發展出母親不喜歡的性格特征時,母女矛盾就難以避免。
此時,也很容易理解母親總是對她的表現暴跳如雷。
随着歲月的推移,母女之間的沖突愈演愈烈。
患者8歲時,父母在對待她的态度上表現出的冰火兩重天,使得母女矛盾開始升級。
當母親試圖約束女兒時,女兒就通過諷刺母親來進行抗争。
此外,她和母親對待弟弟的态度也截然不同,這是母女沖突的另一個主要方面。
弟弟是母親非常喜歡和疼愛的孩子,即使如此,他還總是用自己患有心髒病這一點來獲得母親更多的關注,患者對弟弟卻心懷不滿。
在這種千瘡百孔的家庭模式中,患者漸漸長大。
不久,她表現出醫學上難以解釋的軀體症狀,并備受與母親持續抗争的念頭困擾。
最終,她暫時皈依宗教,盡管并非心甘情願。
一段時間後,上述大部分症狀消失。
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在母女沖突中,母親處于下風,轉為防禦方而非攻擊方,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藥物或宗教信仰起到作用。
她隻有一些殘留症狀,就是對打雷和閃電的強烈恐懼。
女孩當時認為雷電是對于她與母親鬥争念頭的懲罰,并且最終會導緻她死亡。
由此看出,患者在這段時間不斷地嘗試和努力,讓自己不要憎恨母親。
如果繼續依此發展,她會有着美好的未來。
老師曾評價她:&ldquo你可以做成任何想做成的事!&rdquo雖然這些話并不華麗,但對于女孩卻意味深長,她意識到&ldquo我可以實現任何我渴望的事&rdquo。
結果,這種想法總是在每一次母女爆發激烈沖突後重複出現。
青春期,她出落得亭亭玉立。
她到了适婚年齡,有着衆多的追求者。
但是,由于她說話尖銳,追求者都知難而退。
她認為自己喜歡那位老年男性鄰居,以至于家人都為她的婚姻憂心忡忡,擔心她會嫁給這個老男人。
但是這位男鄰居不久就搬走了,女孩卻還留了下來。
她直到26歲時,仍然沒有結婚。
後來她多次搬家,左鄰右舍雖然都對她大齡未婚感到好奇,但沒人知道她的過去,也不明所以。
由于自小處于和母親的沖突之中,她變得好鬥、愛争吵。
對她而言,鬥争就意味着勝利,母親的行為持續地激怒她,她持續地在母女沖突中尋找勝利。
一場激烈的罵戰能給她帶來巨大的快樂,以此顯現她的才華。
在罵戰中取得勝利使她的&ldquo男子氣&rdquo盡情展現。
她26歲時,認識了一位家境優越的男人。
他并沒有被她争強好勝的性格所吓倒,熱烈追求她,表現得謙遜、順從。
盡管有來自周遭的壓力,但她再次辯稱自己并不喜歡這個男人,不能嫁給他。
以她的性格,這種做法并不難理解。
但兩年後,她确信他已經臣服,就最終接受了他的求婚。
如此一來,她在婚姻中就可以對他頤指氣使,她内心是希望丈夫能夠成為對自己予取予求的父親的翻版。
不久,她意識到自己的決定是個錯誤。
婚後,丈夫晚上舒适地坐在沙發上讀報,早晨去上班,準時回家吃飯,如果午餐沒有準備好他會抱怨。
她并不打算做一個丈夫要求的愛幹淨、性情溫和、守時的模範妻子。
夫妻的關系與她的理想相去甚遠。
她期望越多,丈夫對她的滿足卻越少。
不僅如此,丈夫越強調她應該做家庭主婦該做的事,她就越少幹家務。
她常告誡丈夫,自己并沒有這些義務,也很明确地表示自己并不喜歡他。
丈夫對她的話無動于衷,依然我行我素。
她丈夫在認為自己正直、有責任感的自我陶醉的狀态中追求她,結婚後卻很快露出真面目,她淪為了他的掌中之物。
在她生孩子後,夫妻關系仍然沒有得到改善,她被迫承擔更多的家務。
同時,她女兒結婚後,她與親家的關系也是每況愈下,沖突不斷爆發,家庭成員關系緊張。
丈夫的态度日漸冷淡,毫無體貼可言,以至于她的抱怨更多。
實際上,丈夫的表現是由于她高冷、不溫柔所緻。
她原本認為在婚姻中自己是女王,丈夫像奴隸一樣滿足和服從她,那樣才是她想要的生活。
她現在應該怎樣應對自己當前的困境?能否選擇和丈夫離婚,然後告訴母親自己輸了?她手足無措,無法獨立面對生活。
對她而言,離婚是對她傲慢和虛榮的懲罰,但婚姻生活又是悲慘的。
一方面丈夫不斷地批評她,另一方面母親對她虎視眈眈,告誡她循規蹈矩。
她突然變得愛做家務,整天清理和打掃。
看起來是她幡然醒悟,接受了母親多年的教誨。
剛開始,她清理和打掃衣櫃、垃圾桶,母親和丈夫非常滿意。
但是,之後她矯枉過正了,她長時間地沖刷和洗滌,直到家裡一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