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為生活而準備

關燈
個體心理學的一個基本定律是:所有的心理活動現象都可以被看作針對某個确切目标所進行的準備。

    在精神發展的過程中,個體希望在未來能實現自己的願望,并因此不斷地為未來生活做準備。

    這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也是人類的普遍經驗。

    所有關于未來理想狀态的神話、傳說和英雄事迹都與這一普遍經驗有關。

    每一個人都相信天堂的存在,人類對于未來的願望是所有的問題都能解決,在宗教教義中找到問題的答案。

    對于宗教中的靈魂不朽,或者靈魂轉世再生,人們都堅信不疑,相信靈魂會重生。

    每一個神話故事就是靈魂重生的見證,人類從未放棄過對美好生活的希望。

     遊戲 遊戲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現象,非常清楚地表達了個體對未來的一個準備過程。

    遊戲不是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的突發奇想,而應該作為教育的輔助手段,以及兒童心理發展、幻想和生活技能的刺激源。

    兒童的每一個遊戲都能體現出對未來所做的準備,包括對待遊戲的态度、在遊戲中的選擇以及對遊戲的重視程度。

    所有這些都表明兒童對身處環境的态度、與環境和同伴的互動方式。

    在遊戲中,兒童會明确地表達是敵意還是友好,以及是否傾向于做一名主導者,這些都能體現出兒童對生活的整體态度。

    遊戲對于每一個兒童的發展至關重要,他們在遊戲中的表現可被視為對未來的準備,教育學家葛樂斯在動物的遊戲中也發現了同樣的趨勢。

     對未來的準備不足以概括遊戲的本質。

    遊戲還是一個社會性實踐,能夠讓兒童的社會情感得到滿足。

    人們常常會認為回避遊戲的兒童難以适應生活。

    這些兒童很樂意從遊戲中退出,或者與同齡人在操場上玩時常常破壞其他人的快樂。

    這些兒童的驕傲、低自尊和擔心自己扮演不好遊戲角色,是出現這些行為的主要原因。

    觀察在遊戲中的兒童,能夠非常準确地判斷兒童社會情感的廣度。

     兒童在遊戲中另一個很明顯的表現就是想要充當一個命令者和統治者。

    兒童在遊戲中愛出風頭,或是熱衷于自己能成為主角的遊戲,就是這種行為傾向。

    兒童所有的遊戲都至少包含下列因素之一:為生活做準備,發展社會情感,努力追求主導地位,與他人合作。

     此外,兒童遊戲的另一個因素是在遊戲中表達自己的可能性。

    在遊戲中,兒童或多或少都将自己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通過與其他同伴的互動來表現自己。

    許多遊戲都特别強調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創造力遊戲是兒童職業準備遊戲中最重要的類型之一。

    例如,一些小時候喜歡給布娃娃做衣服穿的兒童,長大後做了裁縫。

     遊戲與兒童的靈魂有着隐秘的關系。

    我們必須以專業的眼光來認真看待兒童的遊戲。

    遊戲絕不是浪費時間,而是兒童為未來進行的準備,幹擾一個兒童正在進行的遊戲是非常不恰當的。

    每個兒童的靈魂中已經具備了成年期品質特征的基礎。

    我們對個體的童年期經曆了解越多,對他的評價就越準确。

     注意和注意分散 注意是靈魂的特征之一,在個體實現目标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當内外刺激作用于個體的感官時,我們會體驗到緊張,這種緊張感并不會傳遞到全身,而是局限在某一感官内如眼睛。

    我們會感受到有事物正處于準備之中。

    以眼睛為例,緊張感就表現為眼睛向目标聚焦。

     注意使靈魂或運動器官呈現某種緊張狀态,同時排除其他因素的幹擾。

    因此,當個體的注意力被某個事物所吸引時,就希望排除其他幹擾。

    在人腦中,注意是指個體與客觀刺激發生聯系的意願或态度,或是我們指向某一個特定目标的力量,或是必要行動反應之前的準備。

     除了病人和智能低下者以外,任何人都應該能集中注意力,但是仍有注意力不集中的人。

    注意分散的原因如下:第一,疲勞或疾病。

    第二,個體主觀上不願集中注意力。

    這一方面是因為注意的對象與他無關,當注意對象與他們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時,他們的注意力就會立刻被喚醒;另一方面是因為敵對傾向。

    兒童很容易産生敵對傾向,對于成年人提供的條件,兒童的回答都是&ldquo不&rdquo。

    兒童傾向于将自己的敵對傾向公開化,公開表明自己的反對态度。

    教育者的責任之一是将理論知識與實踐案例整合,幫助兒童調整敵對傾向,發展更為和諧的生活方式。

     不同個體的注意力存在顯著差異。

    有些人能夠看見、聽到和感知到每一個内外環境的變化。

    有些人僅用眼睛,或僅用耳朵去感知生活。

    有些人則對客觀環境中看到的事物毫無興趣,缺乏注意。

    在可能引起個體興趣的情境中,個體仍表現為注意力缺乏,可能的原因是感官中的感受器沒有接收到适宜刺激。

     注意喚醒最重要的因素是興趣。

    興趣是更深層次的心理活動。

    如果感興趣,個體就會集中注意力。

    如果兒童對所學的感興趣,教育者就不需要擔心他的注意力問題。

    興趣是個體有明确目的導向的、掌握某一領域知識的簡單工具。

    所有人在明确自己興趣所在的過程中都會犯錯。

    因此,一旦個體的興趣态度出現偏差,注意力就會受到影響。

    這時,個體的注意多指向對未來的準備并不重要的事物。

    當個體的興趣指向自己的身體時或者指向自己的權力時,凡是對于與身體有關的,或關乎輸赢的,或權力被威脅的事件,個體都會集中注意力。

    隻要個體對權力的興趣持續存在,沒被取代,他的注意力就會深陷與權力争鬥相關的事件之中。

    以兒童為例,當兒童被他人質疑自己的重要性或他人不認可自己的行為時,他們會立刻表現出注意力集中。

    如果他們覺得這件事沒有任何意義,注意力就很容易分散。

     注意缺失意味着個體希望從當前要求集中注意的情境中擺脫出來,而不是個體不能集中注意力。

    因為你如果觀察他在其他情境下的表現,就可以發現他能夠很好地集中注意力。

    意志缺乏和精力不足的表現類似注意分散。

    意志增強或是精力充沛的表現則與注意分散相反。

    治療患者的注意分散并不簡單,要涉及整個生活方式的改變。

    治療過程中我們需要明确的是,個體的注意缺失是因為其追求的是另一個目标而已。

     頻繁的注意分散會導緻其成為個體穩定的性格特征。

    這些個體在面臨一個明确的任務時,要麼拒絕執行,要麼隻完成一部分,要麼完全逃避。

    因此,他們常常成為其他人的負擔。

    這種頻發的注意分散症狀隻要在個體被要求完成某件事時,就會表現出來。

     過失犯罪和健忘 過失犯罪就是個體缺乏必要的警覺,忽視自己實際行為的危險後果,使得他人的安全和健康受到威脅的行為。

    過失犯罪是注意缺乏最嚴重的後果之一。

    究其原因是對同伴缺少興趣。

    通過觀察兒童在遊戲中過失行為的特征,我們可以判定一個兒童是否隻考慮他自己,或者是否會顧及其他人的權利。

    過失犯罪也反映出個體的集體意識和社會情感的發展情況。

    當社會情感發展不良時,個體很難對同伴表現出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