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自卑感與尋求認同

關燈
個體不擇手段渴望獲得權力是社會文明的最大公敵,如何有效避免這種現象是個難題:熱衷于争權奪利的兒童是很難接觸的,隻能在他長大後在生活中嘗試給予一些引導和改善。

    但是,與這個階段的兒童共同生活的成年人常更為注重兒童社會情感的培養,而忽視兒童所進行的權力遊戲。

     有效避免兒童陷入權力遊戲陷阱的另一個難點在于:兒童的争權奪利并不是公開進行的,而是更溫和、更隐蔽。

    他們不希望被成年人發現。

    如果不能有效限制兒童對權力争奪的渴望和行為,兒童的心理發展會出現退化。

    尋求安全和權力的驅力過強,以征服世界為目标可能會使兒童從勇敢變為冒失,從順從變為懦弱,從善變變為叛逆。

    征服環境的最終目标還會給兒童所有自然的感受和情感表達都蒙上虛僞的面紗。

     教育可以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補償兒童的不安全感,包括傳授他一些技能使其安身立命,賦予其獨特的視角理解世界,以及為他提供同伴團體促進社會情感。

    所有這些方法,都能幫助成長中的兒童擺脫不安全感和自卑感。

    教育過程中,兒童靈魂的變化可以通過性格特征的發展表現出來。

    個體現實中的劣勢盡管對于個體的心理能量而言十分重要,但并不是衡量個體不安全感和自卑感的标準。

    因為個體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體對自卑的理解。

     兒童或成年人很難做到在各種特定情境下都能對自己進行正确評估。

    有些兒童在複雜的環境中長大,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對自卑感的解釋偏差。

    有些兒童則能更好地評估和解釋自己的現狀。

    總體而言,兒童對自卑感的解釋從變化不定到穩定,最終形成明确的自我評價。

    這種穩定的自我評價會在兒童的行為模式中保留下來,兒童對自卑感的補償行為會朝向當前或将來的某個生活目标。

     自卑感的心理補償機制是為個體消除自卑感帶來的痛苦,這一點與生理機能的補償類似。

    例如,當循環系統功能不良時,心髒為了達到相同的射血量,會不斷擴大使得單位時間内的心輸出量不變。

    同樣,個體在自卑感的壓力下,或者因無望和渺小感到痛苦時,靈魂會調動一切資源來處理&ldquo自卑情結&rdquo。

    當兒童的自卑感過強,感覺無力彌補自己的弱點時,他的心理健康就會受到損害。

    因為這時他會對自卑進行過度補償,不再僅僅滿足于恢複心理平衡,而是希望自己站在權力的巅峰! 過分地追求權力和優越感是病态的。

    當個體出現這種心理病态時,他不再滿足于生活中普通的人際關系。

    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标,他會采取更為誇張的行動,包括為确保自己的地位不擇手段,行為上也更急躁、沖動和富于暴力,不顧及他人。

    擁有這種病理性驅力的兒童很容易辨别,他們為了達到目的而表現為過度活動,習慣通過進攻來防禦,對環境表現出更多的敵意。

     更糟糕的情況是,有些兒童追求權力的方式并不是直接與他人發生沖突,這使得他們的野心貌似正常。

    然而,當仔細審視這些兒童的行為和成就時,我們會發現他們的野心是帶有反社會性質的,他們将别人視為自己的障礙,而且他們的所作所為對社會并無益處。

    逐漸地,他們其他的性格特征也會表現出反社會的色彩,這些特征包括驕傲、虛榮,通過擡高自己來貶低他人,或不惜任何代價來實現征服他人的願望,與他人保持距離,等等。

    這些個體不僅會對環境感到不适,也對環境中的他人感到不滿。

    所有這些性格特征會使他們在生活中四處碰壁,體驗不到生活中的任何快樂。

     有些兒童希望确保自己在環境中的主宰地位,會抵觸日常生活中的任務和責任。

    個體的社會指數,也就是他與同伴的疏離程度,能反映權力欲很強的個體和理想型的個體的差異。

    如果想成為一個能夠敏銳洞察人性的人,我們應該關注身體缺陷和自卑感在個體性格發展中的重要性,這些困境是導緻人格缺陷的重要原因。

     當我們獲得人性的真理,認識到人在正常發展過程中遇到問題的價值,我們就能很好地發展社會情感,從容應對困難。

    我們會幫助他人,理解有生理或性格缺陷的個體所表現出的憤怒,因為他們無從選擇。

    我們可以為他們分擔,因為我們在他們所面臨的社會困境中也充當了一部分角色。

    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改善他們的敵對情緒。

     我們不應該認為有性格或身體缺陷的人是退化的、無用的,應該被遺棄的,而是要把他們當作朋友,為他們提供一個能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感受到平等的環境。

    可以想象,一個人外表醜陋,身體殘缺會讓你不适,你對他的反應是衡量你受教育程度的優良指标。

    在這種情況下,個體是否形成完全公正的社會價值觀,是否有着和諧的社會情感,是判斷他對社會文明發展貢獻的重要标準。

     有先天性生理缺陷的人自出生起就感到生存艱難,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