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自卑感與尋求認同

關燈
悲觀。

    還有一些生理缺陷并不明顯的兒童也會由于一些事件體驗到強烈的自卑感,這種自卑感的人為加強使他們的消極态度與那些有先天性生理缺陷的兒童無異。

    例如,當這些兒童面臨困境時,人們沒有及時給予關懷,反而十分嚴厲地教育他們,就會導緻不幸。

    早期紮入他們心裡的刺永遠無法拔除,所經曆的冷酷無情也會使他們拒人于千裡之外。

    他們堅信自己生活在無愛的世界,也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有這樣一個案例:一位患者總是覺得自己責任重大,一言一行都至關重要。

    他與妻子的關系十分糟糕,雙方都以壓制對方為樂,常因雞毛蒜皮的事情發生摩擦。

    在他們不斷争吵、互相責備的過程中,關系日漸疏遠。

    他與朋友的關系也不融洽。

    妻子和朋友都覺得被他的控制欲壓迫得無法喘息。

     通過了解他的個人生長發育史,發現他17歲之後就停止發育了,仍保留着小男孩的聲音,沒有胡子和體毛,在同齡人中身材矮小。

    現在他36歲了,外貌上有着男性特征,歲月似乎已經彌補了他17歲時未完成的發育。

    但經曆了近8年的發育受挫,他已經不相信自己能恢複正常。

    成年期他也備受煎熬,認為自己隻能停留在孩提階段。

     患者當前的性格始于幼年時期,并随着時間的推移最終形成。

    他現在想凸顯自己的重要性,希望引人注目。

    婚後,他不斷想讓妻子相信自己比她想象的更為強大和重要,而妻子卻不斷地證明這一點是錯的。

    這種矛盾在他們約會時早有端倪,現在并無好轉,并且沖突更明顯。

    離婚後,患者來看醫生,因為他的自尊備受打擊。

    為了讓自己痊愈,他向醫生學習去了解人性,學習去感謝自己之前犯過的錯誤。

    他認識到自己之前的生活完全是由于對自卑感的錯誤評價所緻。

     有關生活和世界的圖式 通過臨床案例可以發現,個體的童年期印象與當前的主訴密切相關,兩者的關系有點類似數學公式。

    個體生命的圖式實際上是描述心理活動的發展曲線,曲線中包含個體從小到大所遵循的行為模式。

    也許有讀者會認為,我們過度簡化和輕視人類的命運,我們傾向于否認每個人是命運的主宰,否認自由意志和公正。

    迄今為止,我們确實否認自由意志的存在。

    此外,我們發現始于童年期的行為模式在成長過程中隻會出現微調,它的本質内容、驅力和内在含義是穩定不變的。

    在臨床案例中,我們必須了解個體童年早期的經曆,由此推測個體的心理發展方向,以及為應對未來的生存挑戰所采取的行為方式。

    個體在童年早期所感受到的壓力會影響他的生活态度,并決定了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人們對生活的态度通常從嬰幼兒時期開始就很少發生改變,對這種态度的穩定性我們沒必要驚訝,雖然人們長大以後的生活方式和嬰幼兒時期有很大差别,但是這種态度在某種程度上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因此,将嬰幼兒置于一個難以形成錯誤生活觀念的關系之中非常重要。

    在這個過程中,兒童身體的力量和韌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家庭的社會地位、教育者的人格特征也同等重要。

    嬰幼兒的早期階段,兒童對生活的反應是無意識的、反射性的,但是随着時間的推移,在随後的生活中,他們的反應變得越來越趨近于目的性。

    在生命之初,個體的需要因素會決定他的痛苦與快樂,但是随着能力的獲得,個體慢慢學會了規避和逃脫這些原始需要帶來的壓力。

    這種現象多出現在自我發現的時候,也就是兒童開始用&ldquo我&rdquo來指代自己的時候。

    在這個時期,兒童同樣也意識到自己和環境之間形成了某種固定的關系。

    這個關系絕不是中立的,它強迫兒童根據自己的世界觀、幸福感和完美感的需要改變自己的态度,調整自己與環境的關系。

     其實,個體的行為模式是一個堅不可摧的統一體。

    在治療個案時,必須從人格的整體性進行分析,才能理解個體的一些矛盾行為。

    例如,一些兒童在家裡和在學校的表現大相徑庭,或是一些成年人有着矛盾的性格特征,使得我們無法了解他們真正的特質。

    同樣,表面上兩個人的動作和表情如出一轍,當研究他們潛在的行為模式時,會發現他們大相徑庭。

    有時兩個人表面上看起來是在做同樣一件事,其實可能做着完全不同的事,而有時兩個人表面上看起來在做不同的事,他們可能實際在做同一件事! 個體心理活動的表達不是單一、孤立的,而是存在多種可能性。

    但是,我們必須通過這些心理活動指向的整體目标來對個體的心理活動進行評估。

    将一個心理現象置于個體整個生活背景中考慮,才能理解它的基本含義。

    隻有明确了個體的每一個心理表現均是他整體行為模式的單一反映這一點,我們才能真正理解一個人的心理活動。

     人類的所有行為都是以追求一個生活目标為基礎,并一直受到目标的制約。

    理解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