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回 銀屏山越皆退位 孟起安甯齊喪身
關燈
小
中
大
曰:“卞太後臨終密诏尚在,今複國之機,正在此刻!”遂聚三軍,一面教夏侯霸送玺绶前往北地,歸罪曹彰,一面假卞太後密旨,誓師起事,殺奔西涼而來。
卻說當日周胤返回長安,報到曹休充為馬超内應,飄零大驚道:“安甯有難,朕之過也!”急喚流星馬直奔西涼,告以曹休之事,飄零心尚不穩,常自生痛,忽有敗兵又到長安,道是安甯誤中奸計,身喪火中,飄零失聲喚道:“安甯又去,朕何其孤零!”哭倒禦案之上,有歸塵、安清、安靜皆到,伏在飄零身前,淚如雨下。
滿朝公卿努力相勸,飄零方返後宮,染病在床,數日不理朝政。
這時清兒急從江南回返,大哭入宮,飄零亦泣道:“吾等四人同入此間,前後将近四十年,曆盡悲歡離合,何如相繼而散?”清兒道:“臣當舉兵,誓斬馬超,報此大仇!”飄零道:“馬超反複無情,朕屢相容,今狂妄如此,安得不誅?”正自相訴,又有流星馬飛報而來:“曹休刺了馬超,并其軍馬,殺奔西涼。
” 歸塵怒起道:“嶽父之難,曹休難辭其咎!吾當引軍,擊殺此賊!”飄零止住,道:“曹休不足慮,其人将馬超玺绶,送往北地,此欲歸罪曹彰,激其同反,可使人先往撫慰曹彰,具言曹休之事。
朕當親發西涼,為安甯雪恨!” 原來歸塵知曹休盡知己意,生恐敗露,慌忙道:“父皇安可勞動龍體?兒臣代勞,為嶽父報仇。
”雖懇求再三,飄零堅欲禦駕親征,留歸塵與百官監國,用魏延、甘甯、周循、鄧艾、陳泰、王基、趙薇為大将,清兒領本部自河北而進,相會西涼。
歸塵留守,深恐曹休洩露當日之言,時常不安,一應朝中大事,皆由龐統、陸遜、司馬懿處置。
卻說清兒先到西涼,甫一接戰,清兒便出,縱橫處,連刺十數将落馬,揮軍掩殺,曹休大敗,退入敦煌城中,郭淮、朱靈斷後,一遇王平,一遇牛金,各數十合,未見高低,清兒複還,劍光到處,二将喪命,中華軍四面攻打敦煌,一時未下,飄零禦駕已到,紅羅傘蓋推出,飄零喚城上衆軍曰:“朕躬在此,誰敢放箭?”城中都是中華舊士,雖已拉弓嚴陣以待,忽睹天顔,一時盡皆手軟,約有數百兵士不由自主拜伏參見。
飄零呼道:“朕自登基以來,養兵愛民,可曾有虧負汝等之處?何故聽曹休之言,犯上作亂耶?長安城外,人民英雄紀念碑至今鼎立,汝等今随亂黨,如何對得起朕昔年鑄建此碑!朕不欲屠戮本國子民,爾等速殺曹休,盡免兵戈,各歸田裡,依舊是中華良民。
”曹休在城頭大怒,張弓搭箭,欲射飄零,清兒急護身旁,嚴陣以待。
曹休駐足良久,畢竟數年來上殿為臣,終日參拜,又深感四周似乎皆服飄零,隐隐隻覺手上無力,這一箭終是射不出去,隻大喝道:“葉飄零,汝好威風,好煞氣!可笑魏家雖滅,汝中華亦有蕭牆之禍,未必長存!哈哈,呵呵!魏武收了個好養女,你卻真收得好養子啊!” 旁邊忽轉過數人,喝道:“曹休挾衆作亂,罪不容誅,今陛下既到,吾等中華子民,何不相迎?”一時呼應四起,亂軍刺死曹休,開門放入飄零,參拜駕前。
飄零重收敦煌,盡誅曹休黨羽,其餘不問,隻依佟沖指點,尋到安甯隕命之處,骨已成灰,化入泥土之中,隻有一杆蛇矛猶自扭曲而存。
飄零與清兒引大小将士伏拜矛前,冬風凜冽,白雪飄飛,痛哭悲泣之聲,充塞天地之間。
有詩歎曰: 妻離女散是何由?一片丹心念九州。
膝下收兒竟不識,身周喪弟緻生愁。
英魂競向山川去,故舊紛随碧水遊。
公道未成先曆劫,此生何必戴吳鈎? 君臣将帥,痛悲數日,将安甯身喪之處,連泥帶土挖掘裝車,運回長安,和蛇矛共葬于高陵,追念前功,谥曰“武桓王”。
飄零回京,有夏侯霸因往漠北,幸免于難,回京揭發周胤為監軍之日,屢言曹休背反,仗勢欺淩,逼得曹休投敵,方有後來之禍。
飄零大怒,将周胤下獄,後病亡獄中。
小喬因此傷心而死,周循乞退,守孝在家。
歸塵探得曹休死狀,料知無妨,方覺心安,卻亦另有隐憂生成:“父皇一手開國,聲望如此,我縱拍馬也趕不上,如欲廢我,果然隻在覆手之間!” 時下四藩已撤,軍政大權,齊集中央。
飄零歇養數年,府庫又足,往各地鄉村,大建學堂,廣施教育,誓滅文盲。
建興十二年,四三計劃将畢,飄零又下诏令退侯爵,一衆公侯,各提俸祿,皆遷列侯,所有領地發還鄉民百姓,任其自主,按期交納稅金,不再隸屬他人,百姓安樂。
時有陳群上疏進谏,但言皇上不敬士人,必然敗國,飄零怒而貶之。
龐統、陸遜等上言相救,皆被駁回,後托太子求情不遂,龐統染病,且自歸家,朝中士子,皆有懼心。
時有原襄平侯、平北将軍公孫淵聚衆造反,飄零令司馬懿引軍破之,斬淵之首,遼東複平,天下重定,群臣見司馬懿功重,多有托司馬懿上疏者,飄零遂升司馬懿為太傅,重其名位,去其兵權。
後飄零舉行中華首度為官大選,得丞相分設陸遜、清兒,魏延為太尉,甘甯為司徒,鄧艾為司空,位列三公,朝中多有民間新進,天下氣象日新,歌功頌德之聲,漫于朝野。
飄零又頒令新法,地方官吏,雖大升俸祿,然平時所行,皆受民衆監督,罷免升遷,皆由各地百姓自定,有逐流雖先被貶,隻因深得丹陽百姓之心,被群推為丹陽太守,如此越演越烈,終至各地官吏,更換不止,朝政漸趨混亂。
司馬懿遂請告老還鄉,安做一家富戶。
這時葉駿成人,生得聰慧通靈,善解人意,遊玩之際,或見流離百姓,皆以父皇所賜寶貝贈之,飄零知後,愈加愛之,所求不拒,葉駿也因此折微下辨,前後救人十數,大有曹沖之風。
止有歸塵自嶽父逝後,心智恍惚,平日常攜由基弓,帶飛鳴镝,督領百卒,皆着素服,于長安城外射獵,以解憂悶。
數年之間,歸塵屢遇災異,先是坐騎汗血寶馬病死,後有愛妻安靜中邪而亡,歸塵欲哭無淚,憔悴至極,平時臉色,愈加嚴峻,常自沉默寡言,郁郁不樂,飄零見歸塵如此薄命,大起憐惜之心,為其納江南針神之女薛靈美為繼世,囑歸塵曰:“今天下為官皆由全民選舉,太子亦當無異,汝雖多喪親屬,朕又何嘗不是妻離子散?萬勿因此自棄,平時還需多行仁義,免失朕望。
” 歸塵道:“父皇教誨,兒臣豈敢相忘?”飄零道:“如今大法已推行全國,皇室後繼,亦當公選,汝太子封号,不宜長留,可乎?”歸塵道:“兒臣凡事皆聽父皇之命。
”因此飄零遂告天下,撤去太子頭銜,後繼者雖在歸塵、逐流、葉駿、葉雄、葉超之間,亦由各地長官依據民意公選,更改此法者,天下共讨之,一時人心大異,衆官雖富,亦已苦不堪言。
轉瞬之間,已到建興十三年,飄零六十壽誕,舉國歡慶。
有歸塵與飄零曰:“父皇聖誕,兒臣無以為慶,請往射獵,與父皇一樂。
”飄零允準,駕出長安,演武圍獵。
有歸塵進曰:“今天下皆仰父皇恩德,飄萍妹子九泉之下,亦當心安,何不趁父皇聖誕,往高陵一行,再祭吾妹。
”飄零道:“吾兒此言,正合朕心。
”遂往高陵而來,歸塵引禦林軍相護随從。
既到武昭王府,飄零便往飄萍衣冠墳前,文臣武将,皆在府外營中相候,輪流祭奉。
歸塵引百餘精壯,護駕入府,靜待父皇祭于靈棚之間,忽地挽開由基弓,搭起飛鳴镝,往飄零射去。
這正是:興衰亡敗十年事,霸業王圖一日終。
畢竟飄零性命如何,還是下回分解。
卻說當日周胤返回長安,報到曹休充為馬超内應,飄零大驚道:“安甯有難,朕之過也!”急喚流星馬直奔西涼,告以曹休之事,飄零心尚不穩,常自生痛,忽有敗兵又到長安,道是安甯誤中奸計,身喪火中,飄零失聲喚道:“安甯又去,朕何其孤零!”哭倒禦案之上,有歸塵、安清、安靜皆到,伏在飄零身前,淚如雨下。
滿朝公卿努力相勸,飄零方返後宮,染病在床,數日不理朝政。
這時清兒急從江南回返,大哭入宮,飄零亦泣道:“吾等四人同入此間,前後将近四十年,曆盡悲歡離合,何如相繼而散?”清兒道:“臣當舉兵,誓斬馬超,報此大仇!”飄零道:“馬超反複無情,朕屢相容,今狂妄如此,安得不誅?”正自相訴,又有流星馬飛報而來:“曹休刺了馬超,并其軍馬,殺奔西涼。
” 歸塵怒起道:“嶽父之難,曹休難辭其咎!吾當引軍,擊殺此賊!”飄零止住,道:“曹休不足慮,其人将馬超玺绶,送往北地,此欲歸罪曹彰,激其同反,可使人先往撫慰曹彰,具言曹休之事。
朕當親發西涼,為安甯雪恨!” 原來歸塵知曹休盡知己意,生恐敗露,慌忙道:“父皇安可勞動龍體?兒臣代勞,為嶽父報仇。
”雖懇求再三,飄零堅欲禦駕親征,留歸塵與百官監國,用魏延、甘甯、周循、鄧艾、陳泰、王基、趙薇為大将,清兒領本部自河北而進,相會西涼。
歸塵留守,深恐曹休洩露當日之言,時常不安,一應朝中大事,皆由龐統、陸遜、司馬懿處置。
卻說清兒先到西涼,甫一接戰,清兒便出,縱橫處,連刺十數将落馬,揮軍掩殺,曹休大敗,退入敦煌城中,郭淮、朱靈斷後,一遇王平,一遇牛金,各數十合,未見高低,清兒複還,劍光到處,二将喪命,中華軍四面攻打敦煌,一時未下,飄零禦駕已到,紅羅傘蓋推出,飄零喚城上衆軍曰:“朕躬在此,誰敢放箭?”城中都是中華舊士,雖已拉弓嚴陣以待,忽睹天顔,一時盡皆手軟,約有數百兵士不由自主拜伏參見。
飄零呼道:“朕自登基以來,養兵愛民,可曾有虧負汝等之處?何故聽曹休之言,犯上作亂耶?長安城外,人民英雄紀念碑至今鼎立,汝等今随亂黨,如何對得起朕昔年鑄建此碑!朕不欲屠戮本國子民,爾等速殺曹休,盡免兵戈,各歸田裡,依舊是中華良民。
”曹休在城頭大怒,張弓搭箭,欲射飄零,清兒急護身旁,嚴陣以待。
曹休駐足良久,畢竟數年來上殿為臣,終日參拜,又深感四周似乎皆服飄零,隐隐隻覺手上無力,這一箭終是射不出去,隻大喝道:“葉飄零,汝好威風,好煞氣!可笑魏家雖滅,汝中華亦有蕭牆之禍,未必長存!哈哈,呵呵!魏武收了個好養女,你卻真收得好養子啊!” 旁邊忽轉過數人,喝道:“曹休挾衆作亂,罪不容誅,今陛下既到,吾等中華子民,何不相迎?”一時呼應四起,亂軍刺死曹休,開門放入飄零,參拜駕前。
飄零重收敦煌,盡誅曹休黨羽,其餘不問,隻依佟沖指點,尋到安甯隕命之處,骨已成灰,化入泥土之中,隻有一杆蛇矛猶自扭曲而存。
飄零與清兒引大小将士伏拜矛前,冬風凜冽,白雪飄飛,痛哭悲泣之聲,充塞天地之間。
有詩歎曰: 妻離女散是何由?一片丹心念九州。
膝下收兒竟不識,身周喪弟緻生愁。
英魂競向山川去,故舊紛随碧水遊。
公道未成先曆劫,此生何必戴吳鈎? 君臣将帥,痛悲數日,将安甯身喪之處,連泥帶土挖掘裝車,運回長安,和蛇矛共葬于高陵,追念前功,谥曰“武桓王”。
飄零回京,有夏侯霸因往漠北,幸免于難,回京揭發周胤為監軍之日,屢言曹休背反,仗勢欺淩,逼得曹休投敵,方有後來之禍。
飄零大怒,将周胤下獄,後病亡獄中。
小喬因此傷心而死,周循乞退,守孝在家。
歸塵探得曹休死狀,料知無妨,方覺心安,卻亦另有隐憂生成:“父皇一手開國,聲望如此,我縱拍馬也趕不上,如欲廢我,果然隻在覆手之間!” 時下四藩已撤,軍政大權,齊集中央。
飄零歇養數年,府庫又足,往各地鄉村,大建學堂,廣施教育,誓滅文盲。
建興十二年,四三計劃将畢,飄零又下诏令退侯爵,一衆公侯,各提俸祿,皆遷列侯,所有領地發還鄉民百姓,任其自主,按期交納稅金,不再隸屬他人,百姓安樂。
時有陳群上疏進谏,但言皇上不敬士人,必然敗國,飄零怒而貶之。
龐統、陸遜等上言相救,皆被駁回,後托太子求情不遂,龐統染病,且自歸家,朝中士子,皆有懼心。
時有原襄平侯、平北将軍公孫淵聚衆造反,飄零令司馬懿引軍破之,斬淵之首,遼東複平,天下重定,群臣見司馬懿功重,多有托司馬懿上疏者,飄零遂升司馬懿為太傅,重其名位,去其兵權。
後飄零舉行中華首度為官大選,得丞相分設陸遜、清兒,魏延為太尉,甘甯為司徒,鄧艾為司空,位列三公,朝中多有民間新進,天下氣象日新,歌功頌德之聲,漫于朝野。
飄零又頒令新法,地方官吏,雖大升俸祿,然平時所行,皆受民衆監督,罷免升遷,皆由各地百姓自定,有逐流雖先被貶,隻因深得丹陽百姓之心,被群推為丹陽太守,如此越演越烈,終至各地官吏,更換不止,朝政漸趨混亂。
司馬懿遂請告老還鄉,安做一家富戶。
這時葉駿成人,生得聰慧通靈,善解人意,遊玩之際,或見流離百姓,皆以父皇所賜寶貝贈之,飄零知後,愈加愛之,所求不拒,葉駿也因此折微下辨,前後救人十數,大有曹沖之風。
止有歸塵自嶽父逝後,心智恍惚,平日常攜由基弓,帶飛鳴镝,督領百卒,皆着素服,于長安城外射獵,以解憂悶。
數年之間,歸塵屢遇災異,先是坐騎汗血寶馬病死,後有愛妻安靜中邪而亡,歸塵欲哭無淚,憔悴至極,平時臉色,愈加嚴峻,常自沉默寡言,郁郁不樂,飄零見歸塵如此薄命,大起憐惜之心,為其納江南針神之女薛靈美為繼世,囑歸塵曰:“今天下為官皆由全民選舉,太子亦當無異,汝雖多喪親屬,朕又何嘗不是妻離子散?萬勿因此自棄,平時還需多行仁義,免失朕望。
” 歸塵道:“父皇教誨,兒臣豈敢相忘?”飄零道:“如今大法已推行全國,皇室後繼,亦當公選,汝太子封号,不宜長留,可乎?”歸塵道:“兒臣凡事皆聽父皇之命。
”因此飄零遂告天下,撤去太子頭銜,後繼者雖在歸塵、逐流、葉駿、葉雄、葉超之間,亦由各地長官依據民意公選,更改此法者,天下共讨之,一時人心大異,衆官雖富,亦已苦不堪言。
轉瞬之間,已到建興十三年,飄零六十壽誕,舉國歡慶。
有歸塵與飄零曰:“父皇聖誕,兒臣無以為慶,請往射獵,與父皇一樂。
”飄零允準,駕出長安,演武圍獵。
有歸塵進曰:“今天下皆仰父皇恩德,飄萍妹子九泉之下,亦當心安,何不趁父皇聖誕,往高陵一行,再祭吾妹。
”飄零道:“吾兒此言,正合朕心。
”遂往高陵而來,歸塵引禦林軍相護随從。
既到武昭王府,飄零便往飄萍衣冠墳前,文臣武将,皆在府外營中相候,輪流祭奉。
歸塵引百餘精壯,護駕入府,靜待父皇祭于靈棚之間,忽地挽開由基弓,搭起飛鳴镝,往飄零射去。
這正是:興衰亡敗十年事,霸業王圖一日終。
畢竟飄零性命如何,還是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