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安倭何”,國語木變石也。

    木之變石,惟松則然,關東多有之,多奇物也。

     《隙光亭雜識》引《墨客揮犀》雲:“泰山有柏木,一枝長數尺,半化為石。

    ” 又《錄異記》:“婺州永康縣山亭中有枯松樹,因斷之,誤堕水中化為石。

    ”今嘗見人蓄松化石為玩,可驗其說非誣。

    蓋古人不知此物,故以為異。

    揆恺功雖見,殆亦不知此物之多耳。

    案此石惟松能化。

    《墨客揮犀》之所謂柏,恐亦松之誤矣。

     關東人取此石制為佩刀形,安以柄,用以磨錯鐵刀如泥,古所未聞也;今不惟木能變石,草亦有之。

    草結即上水石也。

    孫少蘭給谏案頭蓄一石,如畫家合解索、披麻皴而文細過之,高可尺許,皆數千百草根團結成者。

    蓋枯草芟夷後,其根水流一處:日久凝結,名曰草結。

    言惟鳳陵中有之,不可多得。

    案此石三門等處亦有售者,出自黃河中。

    草根絕細,水沫之形俱在,蓋亦如水精之結而成石也。

    名曰上水石,文秀可玩,其質亦輕,但性脆耳。

    惟出之鳳陵之語殊未确。

     同年謝峻生崧言其家舊藏宣紙若幹卷,約高八尺,苦無長箧貯之。

    有賣柏木者,命工作為箱,香潤可愛。

    數月啟視,紙皆黃白駁斑,乃知柏木走油,紙俱印透,竟無一幅完好者。

    記以告人,一切箧笥,當慎辨柏木也。

     華山出小松,長二三寸。

    登華者,西峰道人以此為土物饋遺。

    以淨瓯盛水置其中,則青蔥可愛。

    行則夾置紙本,經年累月,雖幹不瘁,見水仍活。

    名“華山松”,其實則苔也。

     《曹南牡丹譜》,沾化可園主人蘇毓眉竹浦氏著,餘家書笥中有抄本,可與鄞江周氏《洛陽牡丹記》、薛鳳翔《亳州牡丹記》并稱。

    惜但有其名而無其狀,然曹南之勝已可想見。

    今為錄之。

    其譜曰:牡丹,秦、漢以前無考,自謝康樂始,唐開元中始盛于長安。

    每至春暮,車馬若狂,以不就賞為恥。

    逮宋洛陽之花,又為天下冠。

    至明而曹南牡丹甲于海内。

     《五雜俎》載曹州一士人家牡丹有種至四十畝者。

    康熙戊申歲,餘司铎南華。

    己酉三月,牡丹盛開,餘乘款段遍遊名園。

    雖屢遭兵燹,花木凋殘,不及往時之繁,然而新花異種,競秀争芳,不止于姚黃魏紫而已也。

    多至一二千株,少至數百株,即古之長安、洛陽恐未過也。

    因次其名,以列于左。

     牡丹花目建紅 奪翠 花王 秦紅 蜀江錦 萬花主 一簇錦 丹鳳羽 出賽妝 無雙燕 珊瑚 映日姿貌絕倫以上皆绛紅色。

    绛紅之中,各有姿态,豔冶不同。

    宋紅 井邊紅 百花妒鳌頭紅 洛妃妝以上皆倩紅色。

    第一嬌 萬花首 錦帳芙蓉 山水芙蓉 萬花奪錦以上皆粉紅色。

    焦白 建白 尖白 冰輪 三奇 素花魁 寒潭月 玉玺凝輝天香湛露 滿輪素月 綠珠粉以上皆素白色。

    銅雀春 獨占先春以上皆銀紅色。

     墨紫茄色 煙籠紫玉盤 王家紅 墨紫映金以上皆墨紫色。

    栗玉香 金輪 瓜瓤黃 擎雲黃以上皆黃色。

    豆綠 新綠 紅線界玉以上皆綠色。

    瑤池春 藕絲金纏鬥珠 蕊珠 漢宮春以上皆間色。

    胭脂點玉 國色無雙 春閨争豔 胡紅 惠紅枝紅 金玉錫 軟玉溫香 海天霞燦 楊妃春睡龍白 紫雲仙 磬玉仙 掌花案 狀元紅 伊紅 雪塌 烏姬粉 平頭粉 金玉交輝 映水潔臨 何園白 嬌容三變 花紅翦絨 紫霞仙 亮采紅以上諸品各色不同。

     又嘗見斌笠井太仆藏江緯畫内園牡丹二冊。

    白者有鶴裘、鲛絹、白龍乘(瓣中微有淡紅之意)、霞舉(瓣中亦覺微紅,而每瓣若拖長穗)。

    黃者有卿雲黃、檀心暈(花白而攢心處微黃)、黃金買笑(淡黃)、羅浮香。

    綠者有麼鳳(瓣多摺紋,宛如罂粟)。

    粉紅者有當爐面、十日觀(心如卷雲)。

    銀紅者有火棗紅(色如木槿)。

    赭色有國色無雙。

    绛紅者有勝國香、楮雲。

    紅藕合者有天台奇豔(花口尖瓣數片,心中瓣細長數寸,卷伸搖曳若風帶然)。

    淡藕合有劍氣、蕊宮仙(花瓣外白)。

    紫者有瑪瑙盤、墨暈(花深紫近墨)、紫貝、(花深紫心拖黃穗)。

    大紅者有勝扶桑(瓣多卷)、穎虬素春紅。

    命名或一時各異,然花多異品,習所罕見。

    冊前有江自記一幅,記後一詩。

    記雲:“牡丹自李唐來愛者甚衆。

    舒元輿雲:”天後之鄉西河也,精舍下有牡丹種,其花特異。

    天後歎上苑之有阙,因命移植焉。

    由此京中日日寝盛,至今傳其種類,四海皆知所尚。

    “惟江南亳州、山左曹州土水相宜,蕃衍者較異于當年。

    予夙慕之,每以不得見為恨。

     甲戌春,因上構采新異種類,必先繪圖以獻,次選其本移栽内廷。

    予藉以從事,曆春而秋,得遍涉諸園。

    及事竣,省其栽培之法,複别其種類,植之小圃。

    又經年而辨其色朵枝葉之不同,洵知水陸草木之花,無更有齊其美者。

    予亦不願自私其獨得,爰譜之以公諸海内,名公畫家采擇焉,未必無小補耳。

    五月初四日辰時,在暢春園進呈寫生牡丹二十八種冊子,恭承禦覽顧問。

    口占記事:“文章半世無知遇,賴有丹青供聖明。

    惜未繪圖呈菜色,敢題花句效清平。

    ‘老迂江緯。

    ”钤江緯之印(白文),天章(朱文)。

    餘題其後雲:“老迂此冊,用筆兼洋法而著色鮮豔,花葉如生,真能品也。

    冊本二十八幅,今失其四,為可惜耳。

    ”茲書于《曹南譜》後,以見牡丹之盛。

    然聞甘肅和州此花最佳,傳者絕少,又不知何如也。

     金銀花一名鴛鴦草,《隙光亭雜記》引《墨莊漫錄》雲“治中菌毒,取鴦鴛草生啖”,即金銀花也。

    鴛鴦草可對蝴蝶花。

     琉球謂馬蘭花為水翁花,羅漢松為木,冬青為福木,萬壽菊為禅菊。

    蓋未識古來草木之名,以意名之耳。

    抑或彼國俗稱如此。

    記之可供詩人采用。

    胡桐淚,《本草》“此物出西域”,自葉爾羌至阿克蘇千餘裡,所在皆有之。

    其本質朽腐不中材用,但可作薪。

    回人謂薪曰“活同”(不知其字,其音如是耳),故指此木曰“活同”。

    中國人不知其故,因以胡桐名之,實非桐類也。

    其根下初生條葉如細柳,及長則類銀杏。

    孟康《注》謂有二種葉,是也。

    其叢生之地有曰“胡桐窠”。

    修志者不解其地,以為樹不應稱窠,即改為“鹉同窠”,《注》曰“鳥名”,大誤矣。

    徐星伯雲:“其淚似松香之珠,粘于木上,取其珠則闆片即随手下。

    ”其腐如此。

    五台回人售此最多,大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