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今思昔,能不慨然,辄書數言,不勝車過腹痛之感。
“題畢,以無便未寄。
壬午五月書來索取,重綴兩絕于後:”汶上迢迢遠寄将,摩挲舊迹益神傷。
如今畫手看前輩,嵩嶽高高江水長。
“”重展遺缣向暮天,當年雅集已雲煙。
房公老去廷蘭死,零落人間有鄭虔。
“筆墨韻事,特記之。
古今孤介之性,惟能詩畫者為多,而畫家尤甚。
倪迂、蕭尺木輩性不能與人同也。
蓋丘壑幽邃、花竹清閑之氣蘊釀已深,故畫品愈高,而其性愈僻。
朱昂之者,常州人,字青上,一字青立,善山水,酷近大癡,兩目上視,蓋觀摩古畫久而習成也。
其姊之夫官錦縣,招之,朱前往,道過都中留月餘,落落不與人往來。
其同裡孟麗堂,名觐乙,善花卉,得恽家三昧,而獨以幽勝。
時不得館,餘邀之同居。
朱與盂少同窗,且相善也,來視孟,餘因得識之。
朱長餘十二歲,而以餘生于申,渠亦生于申,又所生月、日、時皆同,又名若字又與餘參差同其半,而又獨重餘之為人,遂相友善。
然每過餘,但飲茶耳。
若饑,則出袖中巾,取數錢令仆人購餅以食。
餘欲備則去。
一日來别,餘言:“祖道古人不廢,餘尚可食客乎?”乃約日制春菘一器,煮肉二斤飽食之。
及出關至錦,以官署不勝舌舌遂亡去。
其戚蹤迹得之,已逃禅矣,拘之回,送歸吳。
其性之孤僻如此。
麗堂善啖,無室家兒女,一身孑然,居京十餘年,亦不與人結納。
目短視,作畫時常以筆醮色,每誤醮水,則以水塗之,及紙乾,但存魂而已。
與其人善,落筆則必精心于高古一派;以其人俗,則作俗畫與之。
然其所謂俗者,每得佳畫。
所謂高古者,半水半墨,若在煙雲缥缈間矣。
若不喜其人,則以其紙作畫而他贈焉。
其性之幽僻又如此。
人有生同年、月、日、時而命絕不相似者,星家因言所生之地有不同也。
汪文端公廷珍與盛京成司馬書同年、月、日、時生。
汪進士第,成僅一舉。
汪官六品,成必五品。
汪五品,成則四品。
成官侍郎,汪則三品。
官階每成大一級。
今汪官尚書,而成猶侍郎,其爵位猶不甚相遠。
所可異者,二公面貌酷肖。
八字向而乃面貌亦同,此則罕聞事也。
其曩時丁内外艱年歲亦略相同。
張姬,盱眙汪孟棠觀察雲任愛姬也,早卒。
汪固深于情者,思之殊切。
都中友以“繭子”呼之,謂其多情纏綿若繭也,汪即别号繭茲。
家伯山太守為姬作傳,汪歸舟詠長律三十首,曰《秋舫吟》。
官番禺時,新安汪玉賓浦、顧子紹遠承、陳務之務滋摘其句為圖三十幅,筆墨高秀,各極意緻,殊足供案頭清玩。
汪詩亦纏綿如其人,如:“比翼禽栖連理枝,長教相守不相離。
也知此願非虛語,未必他生有見時。
供養昙花新畫本,迷離燈火舊題詞。
怪他牛女空靈爽,腸斷秋河月半規。
”“幽明消息渺愁予,手把清尊問碧虛。
無地可埋人世恨,何由能達夜台書。
苦心領略瓜應似,薄命思量絮不如。
少小便教飄泊甚,雙眉曾未一朝舒。
” “劇憐嬌鳥冒風沙,缯繳聲中逼歲華。
萬裡依人何竟死,一生多難久無家。
秋潮旅榇随萍梗,暮雨靈旗下荻花。
千種相思無限恨,亂抛筆硯毀琵琶。
”“倩女歸來信有靈,夜深時見火青熒。
雁驚殘月呼前浦,鬼語荒蘆聚遠汀。
山與雲昏天黯黯,樹如人立影亭亭。
船頭吟罷招魂句,秋水微茫數點螢。
”讀之令人心側,惜幅長不能備載。
其好句如:“征實事留今日想,憑虛心寫舊時容。
”“卻看曙後燈猶熱,不道春前草竟枯。
”“記得西南園畔路,四無人處哭棠梨。
”“信有詞堪誓天地,須知恩不在形骸。
”“夢到醒來嫌太短,花從落後想初開。
”“摘花露重紅侵袖,鬥草煙濃綠滿裙。
”“針榭笑聲聞得喜,菊屏清韻佐持螯。
” “簾每放遲歸燕子,窗常開早飼鹦哥。
”“一秋扌棄向西風哭,酬爾當年淚萬行。
” “怪底此身如薤露,不堪回首望蘆溝。
”“舊事隻餘鴻雪印,春心分付絮泥沾。
” 皆清俊可人,為略記之。
其畫三十幅,汪居十七,如“雙眉曾未一朝舒”、“珠帕求詩蘸淚痕”、“摘花露重紅侵袖”、“題纨小令字能抄”、“二月風寒掩病帏”、“芙蓉涼露泣秋江”、“蓬窗燈影自低徊”、“烏栖風桕滿天霜”、“為種春花瘗繡衾”,顧之“千林雜葉聲争響”、“不堪回首望蘆溝”,陳之“春心分付絮泥沾”、“商略移蕉伴曲欄”等幅,尤為雅緻。
同年吳中翰蘭雪嵩梁舊官國子博士,善詩。
有姬名綠春,姓嶽氏,山西文水縣人也,善墨蘭。
餘丁卯夏避雨蘭雪齋中,蘭雪命姬出見,對客揮毫,天然韶秀。
姬年十五歸吳,十九而夭。
蘭雪傷之。
姬生時最喜梅,家有梅将花,嘗曰:“梅不但花可愛,影亦可愛也。
”及花開而姬卒。
蘭雪乃作《梅影》詩:“臨水柴門久不開,寒香寞寞委荒苔。
獨憐一樹梅花影,曾上仙人缟袂來。
”(蘭雪時有母喪,姬扪良素。
)詩具一往情深之概。
法時龛學士讀之,曰:“可稱‘梅影中書’。
” 歲辛巳,餘使沈陽,《歲暮懷人》詩有《贈蘭雪》一首,即用此稱。
詩雲:“清思都在飲茶初(蘭雪善飲茶),今日詩家合讓渠。
欲識蓮花舊博士,即今梅影老中書。
” 琉球國遣官生入監讀書,自康熙二十二年部議準行,五年限。
每逢冊封之年,請于使臣回京代奏。
其來也四人,率以四年而歸,歸其國則授四品官。
嘉慶十年,其子弟來,吳蘭雪時以博士教之,頗聰穎。
十四年己巳,還國過山東,蔣别駕第護送之。
其子弟有贈蔣詩者,有詩草,即今傳海國“筆花何止屬江郎”之句,工秀可誦。
蘭雪衣缽傳之海外矣。
後蘭雪為候補中書,嘗作詩雲:“鳳凰未識池邊樹,桃李先栽海外花。
”亦韻事也。
琉球人作書,大率皆學《十七帖》,惟子弟遣入學者,始學作楷。
其書劄與中華無異,但以“閣下”字易稱曰“門屏”耳。
官制;宰相曰“法司”,王族子弟之俊秀者曰“若秀”。
其國以得蘭雪詩為珍寶。
嘗得詩,藉子弟寄禮物謝之,刀、扇、雪酒、花布、蕉布、銅壺、護壽、□□八種。
護壽者,紙也。
□□者,煙也。
得吳姬墨蘭,亦酬以八種,刀以團扇易之。
僧慧朗者,九江人,能詩。
有句雲:“雲濃暗濕遊山屐,雨細斜侵聽水人。
” 人以為可為蘭雪之
“題畢,以無便未寄。
壬午五月書來索取,重綴兩絕于後:”汶上迢迢遠寄将,摩挲舊迹益神傷。
如今畫手看前輩,嵩嶽高高江水長。
“”重展遺缣向暮天,當年雅集已雲煙。
房公老去廷蘭死,零落人間有鄭虔。
“筆墨韻事,特記之。
古今孤介之性,惟能詩畫者為多,而畫家尤甚。
倪迂、蕭尺木輩性不能與人同也。
蓋丘壑幽邃、花竹清閑之氣蘊釀已深,故畫品愈高,而其性愈僻。
朱昂之者,常州人,字青上,一字青立,善山水,酷近大癡,兩目上視,蓋觀摩古畫久而習成也。
其姊之夫官錦縣,招之,朱前往,道過都中留月餘,落落不與人往來。
其同裡孟麗堂,名觐乙,善花卉,得恽家三昧,而獨以幽勝。
時不得館,餘邀之同居。
朱與盂少同窗,且相善也,來視孟,餘因得識之。
朱長餘十二歲,而以餘生于申,渠亦生于申,又所生月、日、時皆同,又名若字又與餘參差同其半,而又獨重餘之為人,遂相友善。
然每過餘,但飲茶耳。
若饑,則出袖中巾,取數錢令仆人購餅以食。
餘欲備則去。
一日來别,餘言:“祖道古人不廢,餘尚可食客乎?”乃約日制春菘一器,煮肉二斤飽食之。
及出關至錦,以官署不勝舌舌遂亡去。
其戚蹤迹得之,已逃禅矣,拘之回,送歸吳。
其性之孤僻如此。
麗堂善啖,無室家兒女,一身孑然,居京十餘年,亦不與人結納。
目短視,作畫時常以筆醮色,每誤醮水,則以水塗之,及紙乾,但存魂而已。
與其人善,落筆則必精心于高古一派;以其人俗,則作俗畫與之。
然其所謂俗者,每得佳畫。
所謂高古者,半水半墨,若在煙雲缥缈間矣。
若不喜其人,則以其紙作畫而他贈焉。
其性之幽僻又如此。
人有生同年、月、日、時而命絕不相似者,星家因言所生之地有不同也。
汪文端公廷珍與盛京成司馬書同年、月、日、時生。
汪進士第,成僅一舉。
汪官六品,成必五品。
汪五品,成則四品。
成官侍郎,汪則三品。
官階每成大一級。
今汪官尚書,而成猶侍郎,其爵位猶不甚相遠。
所可異者,二公面貌酷肖。
八字向而乃面貌亦同,此則罕聞事也。
其曩時丁内外艱年歲亦略相同。
張姬,盱眙汪孟棠觀察雲任愛姬也,早卒。
汪固深于情者,思之殊切。
都中友以“繭子”呼之,謂其多情纏綿若繭也,汪即别号繭茲。
家伯山太守為姬作傳,汪歸舟詠長律三十首,曰《秋舫吟》。
官番禺時,新安汪玉賓浦、顧子紹遠承、陳務之務滋摘其句為圖三十幅,筆墨高秀,各極意緻,殊足供案頭清玩。
汪詩亦纏綿如其人,如:“比翼禽栖連理枝,長教相守不相離。
也知此願非虛語,未必他生有見時。
供養昙花新畫本,迷離燈火舊題詞。
怪他牛女空靈爽,腸斷秋河月半規。
”“幽明消息渺愁予,手把清尊問碧虛。
無地可埋人世恨,何由能達夜台書。
苦心領略瓜應似,薄命思量絮不如。
少小便教飄泊甚,雙眉曾未一朝舒。
” “劇憐嬌鳥冒風沙,缯繳聲中逼歲華。
萬裡依人何竟死,一生多難久無家。
秋潮旅榇随萍梗,暮雨靈旗下荻花。
千種相思無限恨,亂抛筆硯毀琵琶。
”“倩女歸來信有靈,夜深時見火青熒。
雁驚殘月呼前浦,鬼語荒蘆聚遠汀。
山與雲昏天黯黯,樹如人立影亭亭。
船頭吟罷招魂句,秋水微茫數點螢。
”讀之令人心側,惜幅長不能備載。
其好句如:“征實事留今日想,憑虛心寫舊時容。
”“卻看曙後燈猶熱,不道春前草竟枯。
”“記得西南園畔路,四無人處哭棠梨。
”“信有詞堪誓天地,須知恩不在形骸。
”“夢到醒來嫌太短,花從落後想初開。
”“摘花露重紅侵袖,鬥草煙濃綠滿裙。
”“針榭笑聲聞得喜,菊屏清韻佐持螯。
” “簾每放遲歸燕子,窗常開早飼鹦哥。
”“一秋扌棄向西風哭,酬爾當年淚萬行。
” “怪底此身如薤露,不堪回首望蘆溝。
”“舊事隻餘鴻雪印,春心分付絮泥沾。
” 皆清俊可人,為略記之。
其畫三十幅,汪居十七,如“雙眉曾未一朝舒”、“珠帕求詩蘸淚痕”、“摘花露重紅侵袖”、“題纨小令字能抄”、“二月風寒掩病帏”、“芙蓉涼露泣秋江”、“蓬窗燈影自低徊”、“烏栖風桕滿天霜”、“為種春花瘗繡衾”,顧之“千林雜葉聲争響”、“不堪回首望蘆溝”,陳之“春心分付絮泥沾”、“商略移蕉伴曲欄”等幅,尤為雅緻。
同年吳中翰蘭雪嵩梁舊官國子博士,善詩。
有姬名綠春,姓嶽氏,山西文水縣人也,善墨蘭。
餘丁卯夏避雨蘭雪齋中,蘭雪命姬出見,對客揮毫,天然韶秀。
姬年十五歸吳,十九而夭。
蘭雪傷之。
姬生時最喜梅,家有梅将花,嘗曰:“梅不但花可愛,影亦可愛也。
”及花開而姬卒。
蘭雪乃作《梅影》詩:“臨水柴門久不開,寒香寞寞委荒苔。
獨憐一樹梅花影,曾上仙人缟袂來。
”(蘭雪時有母喪,姬扪良素。
)詩具一往情深之概。
法時龛學士讀之,曰:“可稱‘梅影中書’。
” 歲辛巳,餘使沈陽,《歲暮懷人》詩有《贈蘭雪》一首,即用此稱。
詩雲:“清思都在飲茶初(蘭雪善飲茶),今日詩家合讓渠。
欲識蓮花舊博士,即今梅影老中書。
” 琉球國遣官生入監讀書,自康熙二十二年部議準行,五年限。
每逢冊封之年,請于使臣回京代奏。
其來也四人,率以四年而歸,歸其國則授四品官。
嘉慶十年,其子弟來,吳蘭雪時以博士教之,頗聰穎。
十四年己巳,還國過山東,蔣别駕第護送之。
其子弟有贈蔣詩者,有詩草,即今傳海國“筆花何止屬江郎”之句,工秀可誦。
蘭雪衣缽傳之海外矣。
後蘭雪為候補中書,嘗作詩雲:“鳳凰未識池邊樹,桃李先栽海外花。
”亦韻事也。
琉球人作書,大率皆學《十七帖》,惟子弟遣入學者,始學作楷。
其書劄與中華無異,但以“閣下”字易稱曰“門屏”耳。
官制;宰相曰“法司”,王族子弟之俊秀者曰“若秀”。
其國以得蘭雪詩為珍寶。
嘗得詩,藉子弟寄禮物謝之,刀、扇、雪酒、花布、蕉布、銅壺、護壽、□□八種。
護壽者,紙也。
□□者,煙也。
得吳姬墨蘭,亦酬以八種,刀以團扇易之。
僧慧朗者,九江人,能詩。
有句雲:“雲濃暗濕遊山屐,雨細斜侵聽水人。
” 人以為可為蘭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