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煦齋先生未婚時,和相欲妻之,德文莊公辭焉,和銜之。
乙卯,先生以庶常散館,和密令監試者索詩稿,記其句,将欲黜之。
是日有索稿者,先生辄與之。
及繕寫,别為一詩登卷。
次日閱卷,遍索先生之卷而不得。
是科滿洲留館隻先生一人。
和由是益怏怏,故文莊公揚曆中外垂四十年,卒不得一谥。
嘉慶年始迫錫易名之典焉。
人皆眼文莊之識遠,先生應事之捷也。
鄭侍禦敏行未釋褐時,夢幾上列大印一,四角無數小印圍之。
解者以為異日必掌封疆,小印乃屬吏象也。
乙醜,鄭以言事左遷禮部主事,補儀制司,管鑄印局,始恍然前夢已驗,官止此矣,因乞歸。
長牧庵相國麟撫山東時,每歲臨清關有解巡撫公費若幹兩,相國欲奏歸公。
其長公子懷亦亭雲麾新方十餘歲,以為不可,曰:“大人不取此項,不足為廉。
若一奏入,瓜代者至,将必仍舊貫。
是令司關者倍出之矣。
“不聽,果如公子言。
相國亦稍悔所見之不遠也。
及為喀什噶爾辦事大臣也,先是新奠定之初,一切賦稅較之準噶爾時有減無增,回民悅服。
其喀什噶爾回民内有伯德爾格一種,素皆販運營生,絕無恒産,歲例稅金十兩,金絲緞二匹。
乾隆二十七年有阿奇木莫薩者,于正貢外索普爾錢二十千文,辦事大臣海明查出,即将此錢作為正賦。
相國具奏,以為既非賦課舊有,應革。
又伯德爾格初隻八十餘戶,迨乾隆四十五年有四百餘戶,辦事大臣瑪興阿議增貢金四十兩。
相國以為無論中外百姓回民,生計日繁,則生計日難,從無計戶增賦之例,應裁。
又喀什噶爾看管果園回民歲進葡萄一千斤,辦事大臣永貴議以徒勞台站,隻收二百斤;餘八百斤,每斤作錢十文折價存庫。
相國以事雖細微,體制不合,宜免。
此節殊得綏番之體。
松相國督兩廣時,餘堂叔蘭扇運同時丁内艱,在其幕府。
一日相國宴客,邀之同座。
食間,關部遣紀白事,相國命之入。
其人見相國宴客,肴馔必豐,因屬目焉。
相國見之,意其人之垂涎也,曰:“汝愛食吾肴乎?”取二簋與之。
相國之小仆詫其事,自座後翹足而望。
相國回首見之,意小仆亦垂涎也,曰:“汝亦愛食此肴乎?”複取二簋與之,存其餘以食客。
客頗怏怏,族叔亦為之惶然,相國不之顧也,盡醉而罷。
松相國除吏部尚書入京,行抵涿州,八喇嘛遣人迎之。
相國乘一馬,喇嘛之使人乘一騾,易騎而行。
自涿連宵至圓明園,其家人戚友迎于長新店者俱不知也。
到園已四更,扣軍機章京直廬之門,呼葉公起為具摺。
葉公者,戶部郎中葉公繼雯也。
是日葉公非入直期,其同事重松相國之為人,亦不敢辭。
而相國亦不問其姓名即以葉稱之而已。
次日面聖即呈講《大學》首章,以為治國平天下當自正心誠意始。
出借勒相國肩輿,候客家人始聞相國之已到都也。
晚仍宿園中。
又次日入城,先赴吏部之任,日晡方歸家。
其妾迎于中門,相國顧謂長公子曰:“此誰家戚誼也?”長公子曰:“此某姨娘耳。
”相國乃恍然問曰:“汝今亦老矣。
”其為人曠達如此。
人之癖好,實有不可解者。
米南宮有石癖,趙魏公有馬癖。
盧氏莫宗伯清友先生,名瞻べ,别号韻亭,有扇癖。
不論冬夏,居則幾上、架上、榻上、座上無非扇也。
喜為詩,又喜畫。
有能畫者,必屬之畫扇,畫竟即題詩。
且一題再題,多至十數題,無不疊韻,俱細書于扇頭。
畫有空處則補以詩焉。
畫之優劣亦無去取,但藉以題詩耳。
先生兼管順天府尹時,以在私室審斷公事左遷,以太仆正卿終壽。
先生愛客,家人善制捶雞及燒賣,都中有“莫家捶雞”、“莫家燒賣”之稱。
善畫蘭,亦不擇筆,随興畫之,淋漓飛動,在天池、闆橋之間。
莫清友先生又喜論時文,愈老而文思愈勃勃,然未嘗落筆也。
丁卯除夕,家人設酒果度歲。
先生忽欲作文,頃刻而成。
元旦朝賀回,已繕清本,邀餘至其家讀之,題為“式負版者”,興緻酣暢,書卷富有,如墨卷中當行之作。
先生為進士至此已廿餘年,全無荒蕪之意,亦人所難能也。
因命其長孫熟讀以為揣摩,長孫受之而未讀。
是年河南鄉試即此題,其長孫入場悔之莫及矣。
以是科命題而先生于除夕忽作此題文,亦似冥冥中莫或使之,非偶然也。
而其孫竟不讀文,且不得一薦,此理殊不可解。
雪庵和尚喜畫《八大人覺經》,用筆俊勁,深得魯公三昧,明萬曆辛卯夏包副憲柽镌石。
曾見其為弟子惠福書者。
其傳于世者不知尚有幾本。
寶五峰冠軍奎藏有墨迹一卷,字較包刻覺稍小,誠所謂鐵畫銀鈎,無纖毫敗筆。
是卷聞鐵冶亭先生總督兩江時曾勒石,未之見也。
五峰沒,以之殉葬,真迹不複在人間矣。
固不獨繭紙之入昭陵也。
按雪庵名普光,字元晖,号雪庵,俗姓李氏,大同人。
元至元間特封昭文館大學士,賜号元悟大師。
《圖繪寶鑒》但載其善畫,山水學關仝,墨竹學文湖州,而不知其能畫也。
揚州梅蘊生孝廉植之績學士也,能詩又善琴,方弱冠琴已擅名。
喜深夜家人睡靜後,獨坐而彈。
一夕,曲未終,見窗紙無故自破,覺有穴窗竊聽者。
俄而花香撲鼻,已入室矣。
乃言曰:“果欲聽琴,吾為爾彈。
吾顧不願見爾也。
”急滅其燈,曲終乃寝。
自是每鼓琴,窗外必有聲。
間亦有鬼至,滿室如臭溝之味。
乃曰:“此味殊不可耐。
”乃不彈,鬼亦去。
昔師曠奏于郭門,空天鶴至;敬伯彈于洲渚,劉女魂來。
妙音感通,琴其最也。
梅君之琴蓋妙矣。
而深夜無人,鬼來不怖,其膽亦不可及也。
揚州朱素人,名本,行四,善畫,尤工花卉,一時能品也。
嘉慶壬戌、癸亥間,曾作炕上小屏十二幅,為莫韻亭大京兆壽,花果翎毛蟲魚無不一一飛動,餘嘗仿之,幅末未署款,亦無年月。
道光辛巳,商山司馬由濟甯緘寄屬題,餘為志其颠末雲:“畫屏十二幅,揚州朱素人本為韻亭宗伯夫子壽,計已二十餘年矣。
商山官任城,檢點舊藏,重付裝潢,郵寄京師,屬元題識。
素人精繪事,稱能品。
茲畫筆墨淋漓,尤為傑作。
元時學塗抹,嘗集于三花樹齋,月餘不見夫子,必招緻之。
至則筆研縱橫,杯盤狼藉,甚勝事也。
今夫子騎箕天上,素人埋骨青山。
撫
乙卯,先生以庶常散館,和密令監試者索詩稿,記其句,将欲黜之。
是日有索稿者,先生辄與之。
及繕寫,别為一詩登卷。
次日閱卷,遍索先生之卷而不得。
是科滿洲留館隻先生一人。
和由是益怏怏,故文莊公揚曆中外垂四十年,卒不得一谥。
嘉慶年始迫錫易名之典焉。
人皆眼文莊之識遠,先生應事之捷也。
鄭侍禦敏行未釋褐時,夢幾上列大印一,四角無數小印圍之。
解者以為異日必掌封疆,小印乃屬吏象也。
乙醜,鄭以言事左遷禮部主事,補儀制司,管鑄印局,始恍然前夢已驗,官止此矣,因乞歸。
長牧庵相國麟撫山東時,每歲臨清關有解巡撫公費若幹兩,相國欲奏歸公。
其長公子懷亦亭雲麾新方十餘歲,以為不可,曰:“大人不取此項,不足為廉。
若一奏入,瓜代者至,将必仍舊貫。
是令司關者倍出之矣。
“不聽,果如公子言。
相國亦稍悔所見之不遠也。
及為喀什噶爾辦事大臣也,先是新奠定之初,一切賦稅較之準噶爾時有減無增,回民悅服。
其喀什噶爾回民内有伯德爾格一種,素皆販運營生,絕無恒産,歲例稅金十兩,金絲緞二匹。
乾隆二十七年有阿奇木莫薩者,于正貢外索普爾錢二十千文,辦事大臣海明查出,即将此錢作為正賦。
相國具奏,以為既非賦課舊有,應革。
又伯德爾格初隻八十餘戶,迨乾隆四十五年有四百餘戶,辦事大臣瑪興阿議增貢金四十兩。
相國以為無論中外百姓回民,生計日繁,則生計日難,從無計戶增賦之例,應裁。
又喀什噶爾看管果園回民歲進葡萄一千斤,辦事大臣永貴議以徒勞台站,隻收二百斤;餘八百斤,每斤作錢十文折價存庫。
相國以事雖細微,體制不合,宜免。
此節殊得綏番之體。
松相國督兩廣時,餘堂叔蘭扇運同時丁内艱,在其幕府。
一日相國宴客,邀之同座。
食間,關部遣紀白事,相國命之入。
其人見相國宴客,肴馔必豐,因屬目焉。
相國見之,意其人之垂涎也,曰:“汝愛食吾肴乎?”取二簋與之。
相國之小仆詫其事,自座後翹足而望。
相國回首見之,意小仆亦垂涎也,曰:“汝亦愛食此肴乎?”複取二簋與之,存其餘以食客。
客頗怏怏,族叔亦為之惶然,相國不之顧也,盡醉而罷。
松相國除吏部尚書入京,行抵涿州,八喇嘛遣人迎之。
相國乘一馬,喇嘛之使人乘一騾,易騎而行。
自涿連宵至圓明園,其家人戚友迎于長新店者俱不知也。
到園已四更,扣軍機章京直廬之門,呼葉公起為具摺。
葉公者,戶部郎中葉公繼雯也。
是日葉公非入直期,其同事重松相國之為人,亦不敢辭。
而相國亦不問其姓名即以葉稱之而已。
次日面聖即呈講《大學》首章,以為治國平天下當自正心誠意始。
出借勒相國肩輿,候客家人始聞相國之已到都也。
晚仍宿園中。
又次日入城,先赴吏部之任,日晡方歸家。
其妾迎于中門,相國顧謂長公子曰:“此誰家戚誼也?”長公子曰:“此某姨娘耳。
”相國乃恍然問曰:“汝今亦老矣。
”其為人曠達如此。
人之癖好,實有不可解者。
米南宮有石癖,趙魏公有馬癖。
盧氏莫宗伯清友先生,名瞻べ,别号韻亭,有扇癖。
不論冬夏,居則幾上、架上、榻上、座上無非扇也。
喜為詩,又喜畫。
有能畫者,必屬之畫扇,畫竟即題詩。
且一題再題,多至十數題,無不疊韻,俱細書于扇頭。
畫有空處則補以詩焉。
畫之優劣亦無去取,但藉以題詩耳。
先生兼管順天府尹時,以在私室審斷公事左遷,以太仆正卿終壽。
先生愛客,家人善制捶雞及燒賣,都中有“莫家捶雞”、“莫家燒賣”之稱。
善畫蘭,亦不擇筆,随興畫之,淋漓飛動,在天池、闆橋之間。
莫清友先生又喜論時文,愈老而文思愈勃勃,然未嘗落筆也。
丁卯除夕,家人設酒果度歲。
先生忽欲作文,頃刻而成。
元旦朝賀回,已繕清本,邀餘至其家讀之,題為“式負版者”,興緻酣暢,書卷富有,如墨卷中當行之作。
先生為進士至此已廿餘年,全無荒蕪之意,亦人所難能也。
因命其長孫熟讀以為揣摩,長孫受之而未讀。
是年河南鄉試即此題,其長孫入場悔之莫及矣。
以是科命題而先生于除夕忽作此題文,亦似冥冥中莫或使之,非偶然也。
而其孫竟不讀文,且不得一薦,此理殊不可解。
雪庵和尚喜畫《八大人覺經》,用筆俊勁,深得魯公三昧,明萬曆辛卯夏包副憲柽镌石。
曾見其為弟子惠福書者。
其傳于世者不知尚有幾本。
寶五峰冠軍奎藏有墨迹一卷,字較包刻覺稍小,誠所謂鐵畫銀鈎,無纖毫敗筆。
是卷聞鐵冶亭先生總督兩江時曾勒石,未之見也。
五峰沒,以之殉葬,真迹不複在人間矣。
固不獨繭紙之入昭陵也。
按雪庵名普光,字元晖,号雪庵,俗姓李氏,大同人。
元至元間特封昭文館大學士,賜号元悟大師。
《圖繪寶鑒》但載其善畫,山水學關仝,墨竹學文湖州,而不知其能畫也。
揚州梅蘊生孝廉植之績學士也,能詩又善琴,方弱冠琴已擅名。
喜深夜家人睡靜後,獨坐而彈。
一夕,曲未終,見窗紙無故自破,覺有穴窗竊聽者。
俄而花香撲鼻,已入室矣。
乃言曰:“果欲聽琴,吾為爾彈。
吾顧不願見爾也。
”急滅其燈,曲終乃寝。
自是每鼓琴,窗外必有聲。
間亦有鬼至,滿室如臭溝之味。
乃曰:“此味殊不可耐。
”乃不彈,鬼亦去。
昔師曠奏于郭門,空天鶴至;敬伯彈于洲渚,劉女魂來。
妙音感通,琴其最也。
梅君之琴蓋妙矣。
而深夜無人,鬼來不怖,其膽亦不可及也。
揚州朱素人,名本,行四,善畫,尤工花卉,一時能品也。
嘉慶壬戌、癸亥間,曾作炕上小屏十二幅,為莫韻亭大京兆壽,花果翎毛蟲魚無不一一飛動,餘嘗仿之,幅末未署款,亦無年月。
道光辛巳,商山司馬由濟甯緘寄屬題,餘為志其颠末雲:“畫屏十二幅,揚州朱素人本為韻亭宗伯夫子壽,計已二十餘年矣。
商山官任城,檢點舊藏,重付裝潢,郵寄京師,屬元題識。
素人精繪事,稱能品。
茲畫筆墨淋漓,尤為傑作。
元時學塗抹,嘗集于三花樹齋,月餘不見夫子,必招緻之。
至則筆研縱橫,杯盤狼藉,甚勝事也。
今夫子騎箕天上,素人埋骨青山。
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