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第三十二卷 遊酆都胡母迪吟詩

關燈
胡母迪答道:“迪乃後進之流,早習先聖先賢之道,安貧守分,循理修身,并無怨天尤人之事。

    ”冥王喝道:“你說‘天道何曾識佞忠’,豈非怨謗之談乎?”迪方悟醉中題詩之事,再拜謝罪道:“賤子酒酣,罔能持性,偶讀忠奸之傳,緻吟忿憾之辭-望神君,特垂寬宥。

    ”冥王道:“子試自述其意,怎見得天道不辨忠佞?”胡母迪道:“秦桧賣國和番,殺害忠良,一生富貴善終,其子秦-,狀元及第,孫秦埙,翰林學士,三代俱在史館;嶽飛精忠報國,父子就戮;文天祥宋末第一個忠臣,三子俱死于流離,遂至絕嗣;其弟降虜,父子貴顯。

    福善禍滢,天道何在?賤子所以拊心緻疑,願神君開示其故。

    ” 冥王呵呵大笑:“子乃下土腐儒,天意微渺,豈能知之? 那宋高宗原系錢-王第三子轉生,當初錢-獨霸吳越,傳世百年,并無失德。

    後因錢-入朝,被宋太宗留住,逼之獻土。

     到徽宗時,顯仁皇後有孕,夢見一金甲貴人。

    怒目言曰:‘我吳越王也。

    汝家無故奪我之國,吾今遣第三子托生,要還我疆土。

    ’醒後遂生皇子構,是為高宗。

    他原索取舊疆,所以偏安南渡,無志中原。

    秦桧會逢其适,力主和議,亦天數當然也。

    但不該誣陷忠良,故上帝斬其血胤。

    秦-非桧所出,乃其妻兄王煥之子,長舌妻冒認為兒。

    雖子孫貴顯,秦氏魂魄,豈得享異姓之祭哉?嶽飛系三國張飛轉生,忠心正氣,千古不磨。

    一次托生為張巡,改名不改姓;二次托生為嶽飛,改姓不改名。

    雖然父子屈死,子孫世代貴盛,血食萬年。

    文天祥父子夫妻,一門忠孝節義,傳揚千古。

    文升嫡侄為嗣,延其宗祀,居官清正,不替家風,豈得為無後耶?夫天道報應,或在生前,或在死後;或福之而反禍,或禍之而反福。

    須合幽明古今而觀之,方知毫厘不爽。

    子但據目前,譬如以管窺天,多見其不知量矣。

    ” 胡母迪頓首道:“承神君指教,開示愚蒙,如撥雲見日,不勝快幸。

    但愚民但據生前之苦樂,安知身後之果報哉?以此冥冥不可見之事,欲人趨善而避惡,如風聲水月,無所忌憚。

    宜乎惡人之多,而善人之少也。

    賤子不才,願得遍遊地獄,盡觀惡報,傳語人間,使知儆懼自修,未審允否?”冥王點頭道是,即呼綠衣吏,以一白簡書雲:“右仰普掠獄官,即啟狴牢,引此儒生,遍觀泉扃報應,毋得違錯。

    ” 吏領命,引胡母迪從西廊而進。

    過殿後三裡許,有石垣高數仞,以生鐵為門,題曰“普掠之獄”。

    吏将門钚叩三下,俄頃門開,夜叉數輩突出,将欲擒迪。

    吏叱道:“此儒生也,無罪。

    ”便将閻君所書白簡,教他看了。

    夜叉道:“吾輩隻道罪鬼入獄,不知公是書生,幸勿見怪。

    ”乃揖迪而入。

    其中廣袤五十餘裡,日光慘淡,風氣蕭然。

    四圍門牌,皆榜名額:東曰“風雷之獄”,南曰“火車之獄”,西曰“金剛之獄”,北曰“溟冷之獄”。

    男女荷鐵枷者千餘人。

     又至一小門,則見男子二十餘人,皆被發裸體,以巨釘釘其手足于鐵床之上,項荷鐵枷,舉身皆刀杖痕,膿血腥穢不可近。

    旁一婦人,裳而無衣,罩于鐵籠中。

    一夜叉以沸湯澆之,皮肉潰爛,号呼之聲不絕。

    綠衣吏指鐵床上三人,對胡母迪說道“此即秦桧、萬俟-、王浚這鐵籠中婦人,即桧妻長舌王氏也。

    其他數人,乃章-、蔡京父子、王黼、朱-、耿南仲、丁大全、韓-胄、史彌遠、賈似道,皆其同奸黨惡之徒。

    王遣施刑,令君觀之。

    ”即驅桧等至風雷之獄,縛于銅柱,一卒以鞭扣其環,即有風刀亂至,繞刺其身,桧等體如篩底。

    良久,震雷一聲,擊其身如齑粉,血流凝地。

    少頃,惡風盤旋,吹其骨肉,複聚為人形。

    吏向迪道:“此震擊者陰雷也,吹者業風也。

    ”又呼卒驅至金剛、火車、溟冷等獄,将桧等受刑尤甚,饑則食以鐵丸,渴則飲以銅汁。

    吏說道:“此曹凡三日,則遍曆諸獄,受諸苦楚。

    三年之後,變為牛、羊、犬、豕,生于世間,為人宰殺,剝皮食肉。

    其妻亦為牝豕,食人不潔,臨終亦不免刀烹之苦。

    今此衆已為畜類于世五十餘次了。

    ”迪問道:“其罪何時可脫?”吏答道:“除是天地重複混沌,方得開除耳。

    ” 複引迪到西垣一小門,題曰“奸回之獄”。

    荷桎梏者百餘人,舉身插刀,渾類猬形。

    迪問:“此輩皆何等人?”史答道:“是皆曆代将相、奸回黨惡、欺君罔上,蠹國害民,如梁冀、董卓、盧杞、李林甫之流,皆在其中。

    每三日,亦與秦桧等同受其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