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南遺老集卷之三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文辨四
古人或自作傳,大抵姑以托興雲爾,如五栁、醉吟、六一之類可也。
子由着颍濱遺老傳,歴述平生出處言行之詳,且诋訾衆人之短以自見,始終萬數千言,可謂好名而不知體矣。
既乃破之以空相之說,而以為不必存,蓋亦自覺其失也欤? 蘓叔黨思子台賦歩驟馳騁,抑揚反複,可謂竒作,然引扶蘇事不甚切。
按始皇止以扶蘇數直谏,故使監兵于外,當時趙髙軰未敢逞其奸,及帝病,亟為書召扶蘇,而髙軰矯遺诏賜死耳,責始皇不蚤定儲嗣,則可謂其信讒而殺之,非也。
且秦何甞築台寄哀,而雲三後一律同名齊實乎,幸曽孫之無恙,聊可慰夫九原,此兩句隔斷文勢,宜去之。
其言晉惠事雲,冩餘哀于江陸,發故臣之幽契,夫江統、陸機之作诔出于己意而非上命,則畦徑有礙,亦當删削。
其言曹操事雲,然後知鼠軰之果無,此尤乖戾,本以愛蒼舒相明而卻似惜華佗。
又雲同舐犢于晚歳,又何怨于老臞?操問楊彪何瘦,而荅以老牛舐犢,操為改容,是豈有怨意哉,但下疑怪等字可也。
蘇叔黨揚風賦雲,此飓之漸也,少個風字。
又雲此飓之先驅耳,卻多飓字,但雲此其先驅足矣。
風息之後,父老來唁,酒漿羅列,至于理草木,葺軒檻,補茅茨,塞牆垣則時巳乆矣,而雲已而山林寂然,海波不興,動者自止,鳴者自停,豈可與上文相應哉。
魯直白山茶賦雲,彼細腰之子孫,與荘生之物化,方壞戶以思溫故,無得而淩跨竹溪。
黨公曰:此正謂冬無蜂蝶耳,何用如許。
予謂詞人狀物之言,不當如是,論然數句,自非佳語,細腰子孫既已不典,而又以荘生物化為蝶,不亦謬乎。
江西道院賦最為精宻,然酌樽中之醁一句頗贅,但雲公試為我問山川之神,足矣。
王元之待漏院記文殊不典,人所以喜之者,特取其規諷之意耳。
代古人為文者,必彼有不到之意,而吾為發之,且得其體制乃可。
如栁子天對,蘓氏候公說項羽之類,蓋庶幾矣。
王元之拟伯益上憂啟,子房招四皓等書,既無佳意,而語尤卑俗,隻是己作,其徒勞亦甚,而選文者或録之,又何其無識也? 張伯玉以六經閣記折困曽子固,而卒自為之曰:六經閣者,諸子百氏皆在焉,不書尊經也,士大夫以為羙談。
予甞于文鑒見其全篇,冗長汗漫,無甚可嘉,不應遽勝子固也。
或言子固陰毀伯玉,且當時薦譽者大盛,故伯玉薄之雲。
宋人稱胡旦喜玩人,甞草江仲甫升使額制雲,歸馬華山之陽,朕雖無愧,放牛桃林之野,爾寔有功。
江小字忙兒,故也。
又行一巨珰诰詞雲,乆淹禁署,克慎行藏。
由是宦豎切齒。
夫制诰,王言也,而寓穢雜戲侮之語,豈不可罪哉。
孫觌求退表有雲,聴貞元供奉之曲,朝士無多見。
天寳時世之妝,外人應笑,新豊翁右臂已折,杜陵叟左耳又聾。
夫臣子陳情于君父,自當以誠實懇恻為主,而文用四六,既已非矣,而又使事如此,豈其體哉?宋自過江後,文弊甚矣。
舊說楊大年不愛老杜詩,謂之村夫子語。
而近見傳獻簡嘉話雲,晏相常言大年尤不喜韓、桞文,恐人之學,常橫身以蔽之。
嗚呼,為詩而不取老杜,為文而不取韓、栁,其識見可知矣。
吾舅周君徳卿嘗雲,凡文章巧于外而拙于内者,可以驚四筵而不可适,獨坐可以取口稱而不可得首肯,至哉其名言也。
杜牧之雲,杜詩韓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抓。
李義山雲,公之斯文,若元氣先時已入人肝脾,此豈巧于外者之所能邪。
邵氏雲,楊、劉四六之體,必謹四字六字律令,故曰四六。
然其弊類俳,可鄙。
歐、蘇力挽天河,以滌之偶俪,甚惡之氣一除,而四六之法則亡矣。
夫楊、劉惟謹于四六,故其弊至此,思欲反之,則必當為歐、蘇之橫放。
既悪彼之類俳,而又以此為壞四六法,非夢中颠倒語乎?且四六之法,亦何足惜也? 四六文章之病也,而近世以來制诰表章率皆用之。
君臣上下之相告語,欲其誠意交孚而骈俪浮辭,不啻如俳優之鄙,無乃失體耶?後有明王賢大臣一禁絶之,亦千古之快也。
科舉律賦,不得預文章之數,雖工不足道也,而唐、宋諸名公集往往有之,蓋以編録者多愛不忍,因而附入,此适足為累而已。
栁子厚夢愈膏肓疾賦雖非科舉之作,亦當去之。
凡人作文字,其它皆得自由。
惟史書、實録、制诰、王言決不可失體。
世之秉筆者往往不謹,馳騁雕镌,無所不至,自以為得意,而讀者亦從而歆羨,識真之士何其少也。
凡為文章須是典寔過于浮華,平易多于竒險,始為知本求。
世之作者往往緻力于其末,而終身不返
子由着颍濱遺老傳,歴述平生出處言行之詳,且诋訾衆人之短以自見,始終萬數千言,可謂好名而不知體矣。
既乃破之以空相之說,而以為不必存,蓋亦自覺其失也欤? 蘓叔黨思子台賦歩驟馳騁,抑揚反複,可謂竒作,然引扶蘇事不甚切。
按始皇止以扶蘇數直谏,故使監兵于外,當時趙髙軰未敢逞其奸,及帝病,亟為書召扶蘇,而髙軰矯遺诏賜死耳,責始皇不蚤定儲嗣,則可謂其信讒而殺之,非也。
且秦何甞築台寄哀,而雲三後一律同名齊實乎,幸曽孫之無恙,聊可慰夫九原,此兩句隔斷文勢,宜去之。
其言晉惠事雲,冩餘哀于江陸,發故臣之幽契,夫江統、陸機之作诔出于己意而非上命,則畦徑有礙,亦當删削。
其言曹操事雲,然後知鼠軰之果無,此尤乖戾,本以愛蒼舒相明而卻似惜華佗。
又雲同舐犢于晚歳,又何怨于老臞?操問楊彪何瘦,而荅以老牛舐犢,操為改容,是豈有怨意哉,但下疑怪等字可也。
蘇叔黨揚風賦雲,此飓之漸也,少個風字。
又雲此飓之先驅耳,卻多飓字,但雲此其先驅足矣。
風息之後,父老來唁,酒漿羅列,至于理草木,葺軒檻,補茅茨,塞牆垣則時巳乆矣,而雲已而山林寂然,海波不興,動者自止,鳴者自停,豈可與上文相應哉。
魯直白山茶賦雲,彼細腰之子孫,與荘生之物化,方壞戶以思溫故,無得而淩跨竹溪。
黨公曰:此正謂冬無蜂蝶耳,何用如許。
予謂詞人狀物之言,不當如是,論然數句,自非佳語,細腰子孫既已不典,而又以荘生物化為蝶,不亦謬乎。
江西道院賦最為精宻,然酌樽中之醁一句頗贅,但雲公試為我問山川之神,足矣。
王元之待漏院記文殊不典,人所以喜之者,特取其規諷之意耳。
代古人為文者,必彼有不到之意,而吾為發之,且得其體制乃可。
如栁子天對,蘓氏候公說項羽之類,蓋庶幾矣。
王元之拟伯益上憂啟,子房招四皓等書,既無佳意,而語尤卑俗,隻是己作,其徒勞亦甚,而選文者或録之,又何其無識也? 張伯玉以六經閣記折困曽子固,而卒自為之曰:六經閣者,諸子百氏皆在焉,不書尊經也,士大夫以為羙談。
予甞于文鑒見其全篇,冗長汗漫,無甚可嘉,不應遽勝子固也。
或言子固陰毀伯玉,且當時薦譽者大盛,故伯玉薄之雲。
宋人稱胡旦喜玩人,甞草江仲甫升使額制雲,歸馬華山之陽,朕雖無愧,放牛桃林之野,爾寔有功。
江小字忙兒,故也。
又行一巨珰诰詞雲,乆淹禁署,克慎行藏。
由是宦豎切齒。
夫制诰,王言也,而寓穢雜戲侮之語,豈不可罪哉。
孫觌求退表有雲,聴貞元供奉之曲,朝士無多見。
天寳時世之妝,外人應笑,新豊翁右臂已折,杜陵叟左耳又聾。
夫臣子陳情于君父,自當以誠實懇恻為主,而文用四六,既已非矣,而又使事如此,豈其體哉?宋自過江後,文弊甚矣。
舊說楊大年不愛老杜詩,謂之村夫子語。
而近見傳獻簡嘉話雲,晏相常言大年尤不喜韓、桞文,恐人之學,常橫身以蔽之。
嗚呼,為詩而不取老杜,為文而不取韓、栁,其識見可知矣。
吾舅周君徳卿嘗雲,凡文章巧于外而拙于内者,可以驚四筵而不可适,獨坐可以取口稱而不可得首肯,至哉其名言也。
杜牧之雲,杜詩韓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抓。
李義山雲,公之斯文,若元氣先時已入人肝脾,此豈巧于外者之所能邪。
邵氏雲,楊、劉四六之體,必謹四字六字律令,故曰四六。
然其弊類俳,可鄙。
歐、蘇力挽天河,以滌之偶俪,甚惡之氣一除,而四六之法則亡矣。
夫楊、劉惟謹于四六,故其弊至此,思欲反之,則必當為歐、蘇之橫放。
既悪彼之類俳,而又以此為壞四六法,非夢中颠倒語乎?且四六之法,亦何足惜也? 四六文章之病也,而近世以來制诰表章率皆用之。
君臣上下之相告語,欲其誠意交孚而骈俪浮辭,不啻如俳優之鄙,無乃失體耶?後有明王賢大臣一禁絶之,亦千古之快也。
科舉律賦,不得預文章之數,雖工不足道也,而唐、宋諸名公集往往有之,蓋以編録者多愛不忍,因而附入,此适足為累而已。
栁子厚夢愈膏肓疾賦雖非科舉之作,亦當去之。
凡人作文字,其它皆得自由。
惟史書、實録、制诰、王言決不可失體。
世之秉筆者往往不謹,馳騁雕镌,無所不至,自以為得意,而讀者亦從而歆羨,識真之士何其少也。
凡為文章須是典寔過于浮華,平易多于竒險,始為知本求。
世之作者往往緻力于其末,而終身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