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南遺老集卷之三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文辨三
杜牧之阿房宮賦雲,長槁卧波,未雲何龍,複道行空,不霁何虹,或以雲為雩字之誤,其說幾是,然亦于理未惬,豈望槗時常晴而觀複道必陰晦邪?鼎铛玉石,金瑰珠瓅。
曽子固以為瑰當作塊,言視金珠如土塊瓦礫耳,然則鼎铛玉石亦謂視鼎如铛,視玉如石矣,無乃太艱詭而不成語乎?棄擲逦迤,恐是逦迤棄擲。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複愛六國之人,則逓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多嗟乎字,當在滅六國上。
尾句雲,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此亦語病也,有使字則哀字下不得不當複雲後人,言哀後人則使字當去,讀者詳之。
王義方彈李義府章雲,貪冶容之好,原有罪之淳,于恐漏洩其謀,殒無辜之正義,雖挾山超海之力,望此猶輕,回天轉日之威,方斯更劣,金風戒莭玉,露啟塗霜簡,與秋典共清,忠臣将鷹鹯并撃,請除君側,少答鴻私,碎首玉階,庶明臣節,其辭蕪陋,讀之可笑。
而林少穎觀瀾集頋選取之,何其濫也。
封敖為李徳裕制辭雲,謀皆予同,言不他惑,斯亦無甚可嘉,而徳裕大喜,且以金帶贈之。
蓋徳裕得君謀從計合方,自以知遇為幸,而敖适中其心故爾。
又武宗使作诏書慰邉将傷夷者雲,傷居爾體,痛在朕躬。
帝善其如意,賜以宮錦。
予謂居字亦不惬也。
楚詞自是文章一絶,後人固難追攀,然得其近似,可矣。
如皮日休拟九歌有雲,王孫何處兮碧草極目,公子不來兮清霜滿樓,汀邉月色兮曉将暁,浦上蘆花兮秋複秋,此何等語邪。
李翺與王載言書論文雲,義雖深,理雖當,辭不工,不成為文。
陸機曰:怵他人之我先。
退之曰:惟陳言之務去,假令述笑哂之狀曰莞爾;則論語言之矣,曰啞啞,則易言之矣;曰粲然,則榖梁子言之矣;曰逌爾,則班固言之矣;曰冁然,則左思言之矣,吾複言之,與前文何以異?予謂文貴不襲陳言,亦其大體耳,何至字字求異。
如翺之說,且天下安得許新語邪?甚矣,唐人之好竒而尚辭也。
歐陽畫錦堂記大體固佳,然辭困而氣短,頗有争張妝飾之态,且名堂之意不能出脫,幾于罵題。
或曰記言,魏公之詩以快恩雠,矜名譽為可薄,而以昔人所誇者為戒意者。
魏公自述甚詳,故記不複及,但推廣而言之耳,惜未見魏公之詩也。
曰是或然矣,然記自記詩,自詩後,世安能常并見而參考哉。
東坡作周茂叔濂溪詩雲,先生本全徳,亷退乃一隅,因抛彭澤米,偶似西山夫。
遂即世所知以為溪之呼如此,則無病矣。
桑榆雜録雲,或言醉翁亭記用也字太多。
荊公曰:以某觀之,尚欠一也字。
坐有範司戶者曰: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此處欠之。
荊公大喜。
予謂不然,若如所說不惟意斷,文亦不健矣。
恐荊公無此言,誠使有之,亦戲雲爾。
醉翁亭記言太守宴曰醸泉為酒泉,香而酒冽,似是旋造也。
宋人多譏病醉翁亭記,此蓋以文滑稽,曰何害?為佳但不可為法耳。
荊公謂王元之竹樓記勝歐陽醉翁亭記,魯直亦以為然,曰:荊公論文,常先體制而後辭之工拙。
予謂醉翁亭記雖淺玩易然,條逹逃快,如肺肝中流出,自是好文章;竹樓記雖複得體,豈足置歐文之上哉。
歐公秋聲賦雲,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号令,但聞人馬之行聲,多卻聲字。
又雲豐草緑缛而争茂,佳木蔥茏而可恱,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多卻上二句。
或雲草正茂而色變,木方榮而葉脫,亦可也。
憎蒼蠅賦非無好處,乃若蒼頭了髻,巨扇揮揚,鹹頭垂而腕脫,毎立寐而颠僵,殆不滿人意。
至于孔子何由見周公于彷佛,荘生安得與蝴蝶而飛揚,已為勉強;而又雲王衍何暇于清談,賈誼堪為之太息,可以一笑也。
議者反謂非永叔不能賦此等語邪。
宋人詩話言薛奎尹京,下畏其嚴,号薛出油,奎聞之,後在蜀乃作春逰詩十首,因自呼薛春逰,蓋欲換前稱也。
歐公志奎墓雲,公在開封以嚴為治,京師之氏至私以俚語目公,且相戒曰是不可犯也,囹圄為之數空,而至今之人猶或目之。
歐公所謂俚語必詩話所載者也,然後世讀之,安能知其意邪?删之可也。
歐公贊唐太宗始稱其長,次論其短,而終之曰然,春秋之法常責偹于賢者,此一然字,甚不順。
公意本謂太宗賢者,故責偹耳,若下然字,卻是不足貴也,必以蓋字乃安。
世人讀之皆不覺,會當有以辨之者。
又雲自古功徳兼隆,由漢以來未之有也,既曰由漢以來,則自古字亦重複。
歐公多錯下其字。
如唐書?藝文志雲,六經之道,簡嚴易直而天人偹,故其愈乆而益明。
徳宗贊雲,恥
曽子固以為瑰當作塊,言視金珠如土塊瓦礫耳,然則鼎铛玉石亦謂視鼎如铛,視玉如石矣,無乃太艱詭而不成語乎?棄擲逦迤,恐是逦迤棄擲。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複愛六國之人,則逓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多嗟乎字,當在滅六國上。
尾句雲,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此亦語病也,有使字則哀字下不得不當複雲後人,言哀後人則使字當去,讀者詳之。
王義方彈李義府章雲,貪冶容之好,原有罪之淳,于恐漏洩其謀,殒無辜之正義,雖挾山超海之力,望此猶輕,回天轉日之威,方斯更劣,金風戒莭玉,露啟塗霜簡,與秋典共清,忠臣将鷹鹯并撃,請除君側,少答鴻私,碎首玉階,庶明臣節,其辭蕪陋,讀之可笑。
而林少穎觀瀾集頋選取之,何其濫也。
封敖為李徳裕制辭雲,謀皆予同,言不他惑,斯亦無甚可嘉,而徳裕大喜,且以金帶贈之。
蓋徳裕得君謀從計合方,自以知遇為幸,而敖适中其心故爾。
又武宗使作诏書慰邉将傷夷者雲,傷居爾體,痛在朕躬。
帝善其如意,賜以宮錦。
予謂居字亦不惬也。
楚詞自是文章一絶,後人固難追攀,然得其近似,可矣。
如皮日休拟九歌有雲,王孫何處兮碧草極目,公子不來兮清霜滿樓,汀邉月色兮曉将暁,浦上蘆花兮秋複秋,此何等語邪。
李翺與王載言書論文雲,義雖深,理雖當,辭不工,不成為文。
陸機曰:怵他人之我先。
退之曰:惟陳言之務去,假令述笑哂之狀曰莞爾;則論語言之矣,曰啞啞,則易言之矣;曰粲然,則榖梁子言之矣;曰逌爾,則班固言之矣;曰冁然,則左思言之矣,吾複言之,與前文何以異?予謂文貴不襲陳言,亦其大體耳,何至字字求異。
如翺之說,且天下安得許新語邪?甚矣,唐人之好竒而尚辭也。
歐陽畫錦堂記大體固佳,然辭困而氣短,頗有争張妝飾之态,且名堂之意不能出脫,幾于罵題。
或曰記言,魏公之詩以快恩雠,矜名譽為可薄,而以昔人所誇者為戒意者。
魏公自述甚詳,故記不複及,但推廣而言之耳,惜未見魏公之詩也。
曰是或然矣,然記自記詩,自詩後,世安能常并見而參考哉。
東坡作周茂叔濂溪詩雲,先生本全徳,亷退乃一隅,因抛彭澤米,偶似西山夫。
遂即世所知以為溪之呼如此,則無病矣。
桑榆雜録雲,或言醉翁亭記用也字太多。
荊公曰:以某觀之,尚欠一也字。
坐有範司戶者曰: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此處欠之。
荊公大喜。
予謂不然,若如所說不惟意斷,文亦不健矣。
恐荊公無此言,誠使有之,亦戲雲爾。
醉翁亭記言太守宴曰醸泉為酒泉,香而酒冽,似是旋造也。
宋人多譏病醉翁亭記,此蓋以文滑稽,曰何害?為佳但不可為法耳。
荊公謂王元之竹樓記勝歐陽醉翁亭記,魯直亦以為然,曰:荊公論文,常先體制而後辭之工拙。
予謂醉翁亭記雖淺玩易然,條逹逃快,如肺肝中流出,自是好文章;竹樓記雖複得體,豈足置歐文之上哉。
歐公秋聲賦雲,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号令,但聞人馬之行聲,多卻聲字。
又雲豐草緑缛而争茂,佳木蔥茏而可恱,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多卻上二句。
或雲草正茂而色變,木方榮而葉脫,亦可也。
憎蒼蠅賦非無好處,乃若蒼頭了髻,巨扇揮揚,鹹頭垂而腕脫,毎立寐而颠僵,殆不滿人意。
至于孔子何由見周公于彷佛,荘生安得與蝴蝶而飛揚,已為勉強;而又雲王衍何暇于清談,賈誼堪為之太息,可以一笑也。
議者反謂非永叔不能賦此等語邪。
宋人詩話言薛奎尹京,下畏其嚴,号薛出油,奎聞之,後在蜀乃作春逰詩十首,因自呼薛春逰,蓋欲換前稱也。
歐公志奎墓雲,公在開封以嚴為治,京師之氏至私以俚語目公,且相戒曰是不可犯也,囹圄為之數空,而至今之人猶或目之。
歐公所謂俚語必詩話所載者也,然後世讀之,安能知其意邪?删之可也。
歐公贊唐太宗始稱其長,次論其短,而終之曰然,春秋之法常責偹于賢者,此一然字,甚不順。
公意本謂太宗賢者,故責偹耳,若下然字,卻是不足貴也,必以蓋字乃安。
世人讀之皆不覺,會當有以辨之者。
又雲自古功徳兼隆,由漢以來未之有也,既曰由漢以來,則自古字亦重複。
歐公多錯下其字。
如唐書?藝文志雲,六經之道,簡嚴易直而天人偹,故其愈乆而益明。
徳宗贊雲,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