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南遺老集卷之三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祉如是,其善持之也可知已,既已因叙之以為貓相乳說,雲爾既已字不妥,爾字亦贅。
仲長統贊雲,自謂髙幹有雄志而無雄才,自字不妥,言嘗可也。
樊紹述墓志雲,紹述于斯術,其可謂至于斯極者矣,斯極字殊不惬,古人或雲何至斯極者,言若是之甚耳,非極至之極也。
退之論許逺之事雲,城壞,其徒俱死,獨蒙愧恥求活,雖至愚者,不忍為嗚呼,而謂逺之賢而為之邪?而字上着不得嗚呼字。
貓相乳說雲,貓有生子同日者,其一母死焉,有二子飲于死母,母且死,其鳴咿咿。
母且死一句贅而害理,且字訓将也。
薛公逹墓志雲,鳯翔軍帥設的命射,君三發連三中,中輙一軍大呼以笑,連三大呼笑,下五字似不須用。
史記雲陳平從攻陳豨、黥布,凢六出竒計,輙益邑,凡六益封,亦此類。
邵氏聞見錄雲,嘗得退之薛助教志石,與印本不同,挾一矢作指一矢,甚妙。
又得李元賓墓銘亦與印本不同,印夲雲文髙乎當世,行過乎古人,竟何為哉?石本乃作意何為哉?益歎石本之語妙。
予謂指字太做造,不若挾之自然,意字尤無義理,亦隻當作竟,邵氏之許,殊未當也。
苑荊産雲碑本蓋初作,時遂刻之,中間或有未安,他日自加點定,未可知也。
若初本不同,當擇其善者取之,不必専以石刻為正,此說盡矣。
陳後山雲退之之記,記其事耳,今之記乃論也。
予謂不然。
唐人本短于議論,故每如此,議論雖多,何害為記?蓋文之大體固有不同,而其理則一,殆後山妄為分别,正猶評東坡以詩為詞也。
且宋文視漢、唐,百體皆異,其開廓橫放自一代之變,而後山獨怪其一二,何邪? 後山詩話雲,黃詩韓文有意故有工,左、杜則無工矣。
然學者必先黃、韓,不由黃、韓而為左、杜,則失之拙易,此颠倒語也。
左、杜冠絶古今,可謂天下之至工,而無以如之矣。
黃、韓信羙,曽何可及,而反憂學者有拙易之失乎?且黃、韓與二家亦殊,不相似,初不必由此而為,為彼也。
陳氏喜為髙論而不中理,每每如此。
丹陽洪氏注韓文有雲,字字有法,法左氏、司馬遷也。
予謂左氏之文固字字有法矣,司馬遷何足以當之,文法之疎莫遷若也。
栁子厚謂退之平淮西碑猶有帽子頭,使己為之便說,用兵伐叛,此争名者忌刻,妄加诟病耳。
其寔豈必如是論,而今世人徃徃主其說,凡有議論人者,輙援是以駁之,亦已過矣。
劉禹錫評叚文昌平淮西碑雲,碑頭便曰韓弘為統,公武為将,用左氏栾書将中軍,栾壓佐之文勢也。
又是仿班固燕然碑。
様别是一家之羙。
嗚呼,劉、栁當時訊病退之,出于好勝而争名,其論不公,未足深怪。
至于文昌之作,識者皆知其陋矣,而禹錫以不情之語,妄加推獎,蓋在傾退之故,因而為之借助耳,彼真小人也哉。
東坡甞欲效退之送李願序作一文,每執筆輙罷,因笑曰:不若且讓,退之獨歩,此誠有所譲耶?抑其寔不能邪?蓋亦一時之戲語耳。
古之作者,各自名家,其所長不可強而同,其優劣不可比拟而定也,自今觀之,坡文及此者豈少哉,然使其必模仿而成,亦未必可貴也。
邵氏雲韓文自經中來,栁文自史中來,定自妄說,恰恨韓文皆出于經,栁文皆出于史。
或謂東坡學史記、戰國策,山谷端法蘭亭序者,亦不足信也。
世稱李杜而李不如杜,稱韓栁而栁不如韓,稱蘓黃而黃不如蘓,不必辨而後知。
歐陽公以為李勝杜,晏元獻以為栁勝韓,江西諸子以為黃勝蘓,人之好惡固有不同者,而古今之通論不可易也。
晏殊以為栁勝韓,李淑又謂劉勝栁,所謂一蠏不如一蠏。
栁子厚放逐既乆,憔悴無聊,不勝憤激,故觸物遇事輙弄翰以自托。
然不滿人意者,甚多。
若辨伏神,憎王孫,罵屍蟲,斬曲幾哀溺,招海賈之類,苦無義理,徒費雕镌,不作可也。
黔驢等說,亦不足觀。
罵屍蟲文意本責屍蟲,而終之以祝天帝,首尾相背矣。
捕蛇者說雲,呌嚣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殊為不羙。
退之無此等也。
子厚才識不減退之,然而令人不愛者,惡語多而和氣少耳。
仲長統贊雲,自謂髙幹有雄志而無雄才,自字不妥,言嘗可也。
樊紹述墓志雲,紹述于斯術,其可謂至于斯極者矣,斯極字殊不惬,古人或雲何至斯極者,言若是之甚耳,非極至之極也。
退之論許逺之事雲,城壞,其徒俱死,獨蒙愧恥求活,雖至愚者,不忍為嗚呼,而謂逺之賢而為之邪?而字上着不得嗚呼字。
貓相乳說雲,貓有生子同日者,其一母死焉,有二子飲于死母,母且死,其鳴咿咿。
母且死一句贅而害理,且字訓将也。
薛公逹墓志雲,鳯翔軍帥設的命射,君三發連三中,中輙一軍大呼以笑,連三大呼笑,下五字似不須用。
史記雲陳平從攻陳豨、黥布,凢六出竒計,輙益邑,凡六益封,亦此類。
邵氏聞見錄雲,嘗得退之薛助教志石,與印本不同,挾一矢作指一矢,甚妙。
又得李元賓墓銘亦與印本不同,印夲雲文髙乎當世,行過乎古人,竟何為哉?石本乃作意何為哉?益歎石本之語妙。
予謂指字太做造,不若挾之自然,意字尤無義理,亦隻當作竟,邵氏之許,殊未當也。
苑荊産雲碑本蓋初作,時遂刻之,中間或有未安,他日自加點定,未可知也。
若初本不同,當擇其善者取之,不必専以石刻為正,此說盡矣。
陳後山雲退之之記,記其事耳,今之記乃論也。
予謂不然。
唐人本短于議論,故每如此,議論雖多,何害為記?蓋文之大體固有不同,而其理則一,殆後山妄為分别,正猶評東坡以詩為詞也。
且宋文視漢、唐,百體皆異,其開廓橫放自一代之變,而後山獨怪其一二,何邪? 後山詩話雲,黃詩韓文有意故有工,左、杜則無工矣。
然學者必先黃、韓,不由黃、韓而為左、杜,則失之拙易,此颠倒語也。
左、杜冠絶古今,可謂天下之至工,而無以如之矣。
黃、韓信羙,曽何可及,而反憂學者有拙易之失乎?且黃、韓與二家亦殊,不相似,初不必由此而為,為彼也。
陳氏喜為髙論而不中理,每每如此。
丹陽洪氏注韓文有雲,字字有法,法左氏、司馬遷也。
予謂左氏之文固字字有法矣,司馬遷何足以當之,文法之疎莫遷若也。
栁子厚謂退之平淮西碑猶有帽子頭,使己為之便說,用兵伐叛,此争名者忌刻,妄加诟病耳。
其寔豈必如是論,而今世人徃徃主其說,凡有議論人者,輙援是以駁之,亦已過矣。
劉禹錫評叚文昌平淮西碑雲,碑頭便曰韓弘為統,公武為将,用左氏栾書将中軍,栾壓佐之文勢也。
又是仿班固燕然碑。
様别是一家之羙。
嗚呼,劉、栁當時訊病退之,出于好勝而争名,其論不公,未足深怪。
至于文昌之作,識者皆知其陋矣,而禹錫以不情之語,妄加推獎,蓋在傾退之故,因而為之借助耳,彼真小人也哉。
東坡甞欲效退之送李願序作一文,每執筆輙罷,因笑曰:不若且讓,退之獨歩,此誠有所譲耶?抑其寔不能邪?蓋亦一時之戲語耳。
古之作者,各自名家,其所長不可強而同,其優劣不可比拟而定也,自今觀之,坡文及此者豈少哉,然使其必模仿而成,亦未必可貴也。
邵氏雲韓文自經中來,栁文自史中來,定自妄說,恰恨韓文皆出于經,栁文皆出于史。
或謂東坡學史記、戰國策,山谷端法蘭亭序者,亦不足信也。
世稱李杜而李不如杜,稱韓栁而栁不如韓,稱蘓黃而黃不如蘓,不必辨而後知。
歐陽公以為李勝杜,晏元獻以為栁勝韓,江西諸子以為黃勝蘓,人之好惡固有不同者,而古今之通論不可易也。
晏殊以為栁勝韓,李淑又謂劉勝栁,所謂一蠏不如一蠏。
栁子厚放逐既乆,憔悴無聊,不勝憤激,故觸物遇事輙弄翰以自托。
然不滿人意者,甚多。
若辨伏神,憎王孫,罵屍蟲,斬曲幾哀溺,招海賈之類,苦無義理,徒費雕镌,不作可也。
黔驢等說,亦不足觀。
罵屍蟲文意本責屍蟲,而終之以祝天帝,首尾相背矣。
捕蛇者說雲,呌嚣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殊為不羙。
退之無此等也。
子厚才識不減退之,然而令人不愛者,惡語多而和氣少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