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南遺老集卷之三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傳雲,校尉李朔、校尉趙不虞、校尉公孫戎奴,各三從大将軍獲王,以以(千)三百戶封朔為渉轵侯,以千三百戶封不虞為随成侯,以千三百戶封戎奴為從平侯。
前漢書但雲校尉李朔、趙不虞、公孫戎奴各三從大将軍,封朔為渉轵侯,不虞為随成侯,戎奴為從平侯,減史記二十三字,然不若史記為樸贍可喜。
予謂此夲不足論,若欲較之,則封戶之寔,當從史記,而校尉之稱漢書為勝也。
司馬遷之法最踈,開卷令人不樂,然千古推尊,莫有攻其短者,惟東坡不甚好之,而陳無已、黃魯直怪歎以為異事。
嗚呼,吾亦以千古雷同者為不可曉也,安得如蘓公者與之語此哉。
(一說) 晉張輔評遷、固史雲,遷叙三千年事止五十萬言,固叙二百年事乃八十萬言,繁省不同,優劣可知,此兒童之見也。
遷之所叙雖号三千年,其所列者幾人,所載者幾事,寂寥殘缺,首尾不完,往往不能成傳,或止有其名氏,至秦、漢乃始稍詳,此正獲踈畧之譏者,而反以為優乎?且論文者求其當否而已,繁省豈所計哉?遷之勝固者,獨其辭氯(氣)近古,有戰國之風耳。
(兩見) 邵公濟嘗言遷史杜詩,意不在似,故佳,此缪妄之論也,使文章無形體邪,則不必似若其有之,不似則不是謂其不主,故常不専蹈襲可矣,而雲意不在似,非夢中語乎? 唐子西雲,六經已後便有司馬遷,三百篇已後便有杜子美,故作文當學司馬遷,作詩當學杜子美,其論杜子羙,吾不敢知。
至謂六經已後,便有司馬遷,談何容易哉。
自古文士過于遷者何限,而獨及此人乎,遷雖氣質近古,以繩準律之,殆百孔千瘡,而謂學者專當取法,過矣。
馬子才子長遊一篇,馳騁放肆,率皆長語耳。
自古文士過于遷者為不少矣,豈必有觀覧之助,始盡其妙,而遷之變态亦何至于是哉?使文章之理果如子才所說,則世之作者其勞亦甚矣,其言吊屈原之魂,雲不知魚腹之骨尚無恙者乎?讀之令人失笑,雖詩詞詭激,亦不應爾,況可施于文邪。
蓋馬氏全集其浮誇多此類也。
洪邁謂漢書?溝洫志載賈譲治河策雲,河從河内北至黎陽為石堤,激使東抵東郡平岡;又為石堤,使西北扺黎陽、觀下;又為石堤,使東北抵東郡津北;又為石堤,使西北抵魏郡昭陽;又為石堤,激使東北。
百餘裡閑,河再西三東。
凡五用石堤字,而不為冗複,非後人筆墨畦徑所能到。
予謂此寔冗複,安得不覺,然既欲詳見其事,不如此當如何道?蓋班氏之美不必言是,特邁過愛而妄為髙論耳。
退之于前人,自班固以下不論。
以予觀之,他文則未敢知,若史筆,讵可輕孟堅也。
楊子雲觧嘲雲,為可為于可為之時,則從為;不可為于不可為之時則兇,此不成義理,但雲為于可為之時為,于不可為之時,或雲可為而為之,不可為而為之,則可矣。
(兩見) 陳後山曰:楊子雲之文好竒而卒不能竒,故思若而辭艱,善為文者因事出奇,江河之行順下而已,至其觸山赴谷,風搏物激,然後盡天下之變,子雲雖竒,故不能竒也。
此論甚佳,可以為後學之法。
退之送窮文以鬼為主名,故可問荅往複。
楊子雲逐貧賦但雲呼貧與語貧,曰唯唯,恐未妥也。
謝靈運甞謂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獨得八鬥,我得一鬥,古今共得一鬥。
茆璞辨其不然。
慵夫曰:此自狂言,又何足論。
然璞複雲可當八鬥者唯坡雲,亦恐不必道。
坡文固未易及,要不可以限量定也。
凡為文有遙想而言之者,有追憶而言之者,各有定所,不可亂也。
歸去來辭将歸而賦耳,既歸之,事當想象而言之,今自問途而下,皆追録之語,其于畦徑無乃窒乎已矣乎。
雲者所以總結而為斷也,不冝更及耘耔嘯詠之事,退之感二鳥賦亦然。
歸去來辭本自一篇自然真率文字,後人摸拟已自不宜,況可次其韻乎,次韻則牽合而不類矣。
(可以想見不才之人多矣) 庾信哀江南賦堆垜故寔,以寓時事,雖記聞為富,筆力亦壯,而荒蕪不雅,了無足觀,如崩于巨鹿之沙,碎于長平之瓦,此何等語。
至雲申包胥之頓地,碎之以首,尤不成文也。
杜詩雲:“庾信文章老更成,淩雲健筆意縱橫,今人嗤點流傳賦,未覺前賢畏後生。
”甞讀庾氏諸賦,類不足觀,而愁賦尤狂易可怪。
然子羙雅稱如此,且譏诮嗤點者,予恐少陵之語未公,而嗤點者未為過也。
張融海賦不成文字,其序雲壯哉水之竒也,竒哉水之壯也,何等陋語?
前漢書但雲校尉李朔、趙不虞、公孫戎奴各三從大将軍,封朔為渉轵侯,不虞為随成侯,戎奴為從平侯,減史記二十三字,然不若史記為樸贍可喜。
予謂此夲不足論,若欲較之,則封戶之寔,當從史記,而校尉之稱漢書為勝也。
司馬遷之法最踈,開卷令人不樂,然千古推尊,莫有攻其短者,惟東坡不甚好之,而陳無已、黃魯直怪歎以為異事。
嗚呼,吾亦以千古雷同者為不可曉也,安得如蘓公者與之語此哉。
(一說) 晉張輔評遷、固史雲,遷叙三千年事止五十萬言,固叙二百年事乃八十萬言,繁省不同,優劣可知,此兒童之見也。
遷之所叙雖号三千年,其所列者幾人,所載者幾事,寂寥殘缺,首尾不完,往往不能成傳,或止有其名氏,至秦、漢乃始稍詳,此正獲踈畧之譏者,而反以為優乎?且論文者求其當否而已,繁省豈所計哉?遷之勝固者,獨其辭氯(氣)近古,有戰國之風耳。
(兩見) 邵公濟嘗言遷史杜詩,意不在似,故佳,此缪妄之論也,使文章無形體邪,則不必似若其有之,不似則不是謂其不主,故常不専蹈襲可矣,而雲意不在似,非夢中語乎? 唐子西雲,六經已後便有司馬遷,三百篇已後便有杜子美,故作文當學司馬遷,作詩當學杜子美,其論杜子羙,吾不敢知。
至謂六經已後,便有司馬遷,談何容易哉。
自古文士過于遷者何限,而獨及此人乎,遷雖氣質近古,以繩準律之,殆百孔千瘡,而謂學者專當取法,過矣。
馬子才子長遊一篇,馳騁放肆,率皆長語耳。
自古文士過于遷者為不少矣,豈必有觀覧之助,始盡其妙,而遷之變态亦何至于是哉?使文章之理果如子才所說,則世之作者其勞亦甚矣,其言吊屈原之魂,雲不知魚腹之骨尚無恙者乎?讀之令人失笑,雖詩詞詭激,亦不應爾,況可施于文邪。
蓋馬氏全集其浮誇多此類也。
洪邁謂漢書?溝洫志載賈譲治河策雲,河從河内北至黎陽為石堤,激使東抵東郡平岡;又為石堤,使西北扺黎陽、觀下;又為石堤,使東北抵東郡津北;又為石堤,使西北抵魏郡昭陽;又為石堤,激使東北。
百餘裡閑,河再西三東。
凡五用石堤字,而不為冗複,非後人筆墨畦徑所能到。
予謂此寔冗複,安得不覺,然既欲詳見其事,不如此當如何道?蓋班氏之美不必言是,特邁過愛而妄為髙論耳。
退之于前人,自班固以下不論。
以予觀之,他文則未敢知,若史筆,讵可輕孟堅也。
楊子雲觧嘲雲,為可為于可為之時,則從為;不可為于不可為之時則兇,此不成義理,但雲為于可為之時為,于不可為之時,或雲可為而為之,不可為而為之,則可矣。
(兩見) 陳後山曰:楊子雲之文好竒而卒不能竒,故思若而辭艱,善為文者因事出奇,江河之行順下而已,至其觸山赴谷,風搏物激,然後盡天下之變,子雲雖竒,故不能竒也。
此論甚佳,可以為後學之法。
退之送窮文以鬼為主名,故可問荅往複。
楊子雲逐貧賦但雲呼貧與語貧,曰唯唯,恐未妥也。
謝靈運甞謂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獨得八鬥,我得一鬥,古今共得一鬥。
茆璞辨其不然。
慵夫曰:此自狂言,又何足論。
然璞複雲可當八鬥者唯坡雲,亦恐不必道。
坡文固未易及,要不可以限量定也。
凡為文有遙想而言之者,有追憶而言之者,各有定所,不可亂也。
歸去來辭将歸而賦耳,既歸之,事當想象而言之,今自問途而下,皆追録之語,其于畦徑無乃窒乎已矣乎。
雲者所以總結而為斷也,不冝更及耘耔嘯詠之事,退之感二鳥賦亦然。
歸去來辭本自一篇自然真率文字,後人摸拟已自不宜,況可次其韻乎,次韻則牽合而不類矣。
(可以想見不才之人多矣) 庾信哀江南賦堆垜故寔,以寓時事,雖記聞為富,筆力亦壯,而荒蕪不雅,了無足觀,如崩于巨鹿之沙,碎于長平之瓦,此何等語。
至雲申包胥之頓地,碎之以首,尤不成文也。
杜詩雲:“庾信文章老更成,淩雲健筆意縱橫,今人嗤點流傳賦,未覺前賢畏後生。
”甞讀庾氏諸賦,類不足觀,而愁賦尤狂易可怪。
然子羙雅稱如此,且譏诮嗤點者,予恐少陵之語未公,而嗤點者未為過也。
張融海賦不成文字,其序雲壯哉水之竒也,竒哉水之壯也,何等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