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南遺老集卷之三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所及。
令狐徳棻周書?王褒庾信傳論曰:阙裡性與天道,修六經以維其末,何其缪。
論語稱夫子便便,言唯謹爾。
惟,語辭也。
史記?石奮傳遂用唯謹字,而後世史書凡言人性行謹者,往往以此為成言,豈非習遷之誤耶。
自東漢以來,史傳文集中往往以贻厥為子孫之名,友于為兄弟之名,至有謂隆于友于,傳諸贻厥者,公然相襲,恬不知怪。
近世或辨其缪矣,然不特此也。
書稱知人則哲,而範晔雲則哲之鍳,惟帝所難;宋文帝雲吾無則哲之明;沈約雲有以見武皇之則哲。
詩稱王赫斯怒,而薛綜上孫權疏雲,抑雷霆之威,忍赫斯之怒。
又有言發赫斯之命者。
論語稱色斯舉矣,又曰樂雲,樂雲鐘鼔雲孚哉。
左雄上疏有雲,或因罪而引高,或色斯以求名者。
書稱土爰稼穑,範文正秋香亭賦雲,賦土爰之甘味;劉平等傳引雲,鐘鼓非樂雲之本。
孔子曰:盍各言爾志?又曰: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阙如也。
梁簡文論古今文體不同,則有俱為盍各之辭。
司馬貞譏史記不傳季禮諸人,則有何為蓋阙之語。
嗚呼,學者于義訓幽深隐奧者,容有差誤,至于此類如辨白黒矣,而鹵莽若是,其與蒙瞽何異哉?東坡詩雲,“聖善方當而立歳,乃翁已及古稀年”,此則滑稽以為嬉笑者耳,而藝苑雌黃,與友于、贻厥同譏,過矣。
詩雲,澘焉出涕。
語雲,夫子喟然而歎。
澘者,涕之貌。
喟者,歎之聲耳。
詞人便有涕淚澘、栻餘澘、坐喟喟也等語,殆不可也。
谷梁曰:三軍之士粲然皆笑。
粲隻是笑貌耳。
宋子京筆記曰:粲,明也。
萬衆皆啟齒,齒既白,故以粲義包之,其謬論不必辨也。
栁文言世塗昏險雲,拟歩如漆卻是地黒也。
歐詩言夜色晦冥雲,舉手向空如抺漆,卻是皮膚黒也。
今韻畧定上下字有可疑者,其訓上字也在上聲,則曰方将欲上,去聲則曰元在物上,及訓下字乃反之,何邪? 栁下惠言伐國者,不問仁人,此葢拒魯侯之辭耳。
慕容徳勸燕主暐伐秦,遂曰:願獨斷聖慮,無訪仁人。
豈所謂以意逆志者哉。
彼夷虜之人,葢不足責,然世之書生類此者,亦多矣。
(批) 蒯通曰:天下匃匃,争欲為陛下,所為顧力不能。
霍去病曰:頋方畧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
師古訓頋為念。
揚雄觧嘲雲,顧嘿而作太玄五千丈(文)。
師古曰:顧,反也。
二義皆非,蓋此等字不能形容,但可意會耳。
茅璞三餘録雲,孟嘉墓志,桓溫問聴妓:絲不如竹,竹不如肉之意,答以漸近自然。
晉書更之曰:漸近使之,然殊失其旨。
蓋肉聲者,歌也,不假于物,故曰自然,嘉之意謂絲聲之徦合,不如竹聲之漸近,竹聲之漸近又不如肉聲之自然也,然古人以歌讴名者,如王豹、綿駒、秦青之流,皆男子也。
而此專言聴妓,則知俚語所謂詞出佳人口者,其來已久,以古意推之,歌舞管弦,不必專言聴妓。
予謂璞表出墓志之語,以證晉書之失,殊快人意。
至其分别漸近自然之義,及辨論妓字,皆非也。
蓋漸近自然,總言三節,隻是一意,而雲假合不如漸近,漸近不如自然,何邪?聴妓即聴音樂也,本作伎。
教坊記謂太常樂人為聲伎児。
舊唐李績臨終與家人别堂上奏女妓。
通鑒賀蘭敏之居喪釋衰绖奏妓。
蓋妓伎二字本通用也。
魏志:锺繇議田疇讓封爵事曰:子路拒牛,仲尼謂之止善雖可激清勵濁,猶不足多。
裴松之曰:按呂氏春秋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魯人必拯溺矣。
與繇所引不同,未審繇誤,或别有所出。
予謂此皆小說寓言,縱有所出,亦何足信哉。
魏畧曰:華歆與邴原、管寕相善,時号三人為一龍,歆為頭,原為腹,寕為尾。
裴松之謂:原之徽猷懿望,無媿華公,寕含徳髙蹈,恐難為尾。
魏畧之言,未可以定其先後,所評固善,然劉義慶世說亦載此事,蓋雲寕為頭,歆為尾,乃與松之意合,不知所傳果孰為真也。
謝安初不就征辟,夫人劉氏見家門冨貴而安獨靜,退謂曰:丈夫不如此也,安掩鼻曰:恐不免耳。
說者皆以為恐不免富貴,而呉曽漫録雲恐不免禍難,此于不免字固亦可通,然以掩鼻之意觀之,似不爾也。
類說?張尚書故實雲,梁武帝令殷鐡石于大王(王羲之)書中搨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紙雜碎無次,召周興嗣曰:卿有才思,為我韻之。
興嗣一日編綴進上,須髪皆白,殆缪說也。
此文雖不足觀,然皆偶俪韻語,要是人之所撰,豈有漫取不重之字,而适能相就乎?或言本晉武時,锺繇撰進,年代久逺,又因兵大壊,亂不能成章,上乃令興嗣韻之,是則有理矣。
江鄰幾雜志雲,歐陽永叔知貢舉太學生劉幾試卷鑿纰。
俄有間,歲诏,幾懼,改名輝,既試,永叔在詳定所升作狀元。
劉原父曰:永叔有甚慿據。
予謂不然,公本疾其怪僻,故特黜落以厲風俗,及變其體則從而取之,此乃有慿據也。
正使知其為幾,亦必喜之矣,且公以斯文為百世師,豈幾軰可得而眩亂哉。
原父素與公争名,故多譏戲之語,而鄰幾,猥録之,予不得不辨。
令狐徳棻周書?王褒庾信傳論曰:阙裡性與天道,修六經以維其末,何其缪。
論語稱夫子便便,言唯謹爾。
惟,語辭也。
史記?石奮傳遂用唯謹字,而後世史書凡言人性行謹者,往往以此為成言,豈非習遷之誤耶。
自東漢以來,史傳文集中往往以贻厥為子孫之名,友于為兄弟之名,至有謂隆于友于,傳諸贻厥者,公然相襲,恬不知怪。
近世或辨其缪矣,然不特此也。
書稱知人則哲,而範晔雲則哲之鍳,惟帝所難;宋文帝雲吾無則哲之明;沈約雲有以見武皇之則哲。
詩稱王赫斯怒,而薛綜上孫權疏雲,抑雷霆之威,忍赫斯之怒。
又有言發赫斯之命者。
論語稱色斯舉矣,又曰樂雲,樂雲鐘鼔雲孚哉。
左雄上疏有雲,或因罪而引高,或色斯以求名者。
書稱土爰稼穑,範文正秋香亭賦雲,賦土爰之甘味;劉平等傳引雲,鐘鼓非樂雲之本。
孔子曰:盍各言爾志?又曰: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阙如也。
梁簡文論古今文體不同,則有俱為盍各之辭。
司馬貞譏史記不傳季禮諸人,則有何為蓋阙之語。
嗚呼,學者于義訓幽深隐奧者,容有差誤,至于此類如辨白黒矣,而鹵莽若是,其與蒙瞽何異哉?東坡詩雲,“聖善方當而立歳,乃翁已及古稀年”,此則滑稽以為嬉笑者耳,而藝苑雌黃,與友于、贻厥同譏,過矣。
詩雲,澘焉出涕。
語雲,夫子喟然而歎。
澘者,涕之貌。
喟者,歎之聲耳。
詞人便有涕淚澘、栻餘澘、坐喟喟也等語,殆不可也。
谷梁曰:三軍之士粲然皆笑。
粲隻是笑貌耳。
宋子京筆記曰:粲,明也。
萬衆皆啟齒,齒既白,故以粲義包之,其謬論不必辨也。
栁文言世塗昏險雲,拟歩如漆卻是地黒也。
歐詩言夜色晦冥雲,舉手向空如抺漆,卻是皮膚黒也。
今韻畧定上下字有可疑者,其訓上字也在上聲,則曰方将欲上,去聲則曰元在物上,及訓下字乃反之,何邪? 栁下惠言伐國者,不問仁人,此葢拒魯侯之辭耳。
慕容徳勸燕主暐伐秦,遂曰:願獨斷聖慮,無訪仁人。
豈所謂以意逆志者哉。
彼夷虜之人,葢不足責,然世之書生類此者,亦多矣。
(批) 蒯通曰:天下匃匃,争欲為陛下,所為顧力不能。
霍去病曰:頋方畧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
師古訓頋為念。
揚雄觧嘲雲,顧嘿而作太玄五千丈(文)。
師古曰:顧,反也。
二義皆非,蓋此等字不能形容,但可意會耳。
茅璞三餘録雲,孟嘉墓志,桓溫問聴妓:絲不如竹,竹不如肉之意,答以漸近自然。
晉書更之曰:漸近使之,然殊失其旨。
蓋肉聲者,歌也,不假于物,故曰自然,嘉之意謂絲聲之徦合,不如竹聲之漸近,竹聲之漸近又不如肉聲之自然也,然古人以歌讴名者,如王豹、綿駒、秦青之流,皆男子也。
而此專言聴妓,則知俚語所謂詞出佳人口者,其來已久,以古意推之,歌舞管弦,不必專言聴妓。
予謂璞表出墓志之語,以證晉書之失,殊快人意。
至其分别漸近自然之義,及辨論妓字,皆非也。
蓋漸近自然,總言三節,隻是一意,而雲假合不如漸近,漸近不如自然,何邪?聴妓即聴音樂也,本作伎。
教坊記謂太常樂人為聲伎児。
舊唐李績臨終與家人别堂上奏女妓。
通鑒賀蘭敏之居喪釋衰绖奏妓。
蓋妓伎二字本通用也。
魏志:锺繇議田疇讓封爵事曰:子路拒牛,仲尼謂之止善雖可激清勵濁,猶不足多。
裴松之曰:按呂氏春秋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魯人必拯溺矣。
與繇所引不同,未審繇誤,或别有所出。
予謂此皆小說寓言,縱有所出,亦何足信哉。
魏畧曰:華歆與邴原、管寕相善,時号三人為一龍,歆為頭,原為腹,寕為尾。
裴松之謂:原之徽猷懿望,無媿華公,寕含徳髙蹈,恐難為尾。
魏畧之言,未可以定其先後,所評固善,然劉義慶世說亦載此事,蓋雲寕為頭,歆為尾,乃與松之意合,不知所傳果孰為真也。
謝安初不就征辟,夫人劉氏見家門冨貴而安獨靜,退謂曰:丈夫不如此也,安掩鼻曰:恐不免耳。
說者皆以為恐不免富貴,而呉曽漫録雲恐不免禍難,此于不免字固亦可通,然以掩鼻之意觀之,似不爾也。
類說?張尚書故實雲,梁武帝令殷鐡石于大王(王羲之)書中搨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紙雜碎無次,召周興嗣曰:卿有才思,為我韻之。
興嗣一日編綴進上,須髪皆白,殆缪說也。
此文雖不足觀,然皆偶俪韻語,要是人之所撰,豈有漫取不重之字,而适能相就乎?或言本晉武時,锺繇撰進,年代久逺,又因兵大壊,亂不能成章,上乃令興嗣韻之,是則有理矣。
江鄰幾雜志雲,歐陽永叔知貢舉太學生劉幾試卷鑿纰。
俄有間,歲诏,幾懼,改名輝,既試,永叔在詳定所升作狀元。
劉原父曰:永叔有甚慿據。
予謂不然,公本疾其怪僻,故特黜落以厲風俗,及變其體則從而取之,此乃有慿據也。
正使知其為幾,亦必喜之矣,且公以斯文為百世師,豈幾軰可得而眩亂哉。
原父素與公争名,故多譏戲之語,而鄰幾,猥録之,予不得不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