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南遺老集卷之三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王言如綸,其出如綍。
此特喻其所出寝大而已,世遂以制诰為絲綸,而職翰苑者謂之掌絲綸,又有綸闱綸閣之稱,古今相襲,不以為怪,不亦過乎。
主父偃傳附嚴安上書事,索隐曰:嚴本姓荘,明帝諱,後并改為嚴,然則遷史本皆莊字,而東漢人改書如此也。
然張湯傳先稱嚴助而複雲荘助,東越傳又雲荘助,田蚡張蒼傳入書荘青翟,相如傳首書荘忌夫子,至漢書?申屠嘉田蚡傳皆作荘青翟,而公孫弘傳始作嚴字,雜亂不齊。
蓋校定者失之不精耳。
左傳:齊景公更晏子之宅,晏子毀之,而為裡室皆如其舊,則使宅人及之,且諺曰:非宅是蔔,惟鄰是蔔,二三子先蔔鄰矣,吾敢違諸乎?予謂自諺以下皆晏子之語也,而與傳者語尤無别,可乎?必有脫字。
書稱:乃心、乃祖、乃父,乃之訓汝也。
周瑜上孫權疏雲,是瑜乃心,日夜所憂。
卻正教劉禅語雲,乃心而悲,無日不思。
楊子雲逐貧賦雲,昔我乃祖,宣其明徳。
沮渠蒙遜謂其衆雲,吾之乃祖,翼奨窦融,保寕河右,無乃悖乎? 史記言四皓定太子事雲,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當作本留侯。
石慶數馬事雲,猶然如此當作然猶。
通鑒稱苻堅喜王猛誅諸豪強雲,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當作今始。
郭從謹言于唐明皇雲,草野之臣必知有今日,當作知必。
徳宗聞李泌補戍卒之說雲,如此,天下複無事矣,當作無複。
權徳輿論光武封子宻事雲,反乃爵以通侯,當作乃反。
南史:齊東昏侯遊獵至蔣山定林寺,一沙門病不能去,應時殺之左右。
韓晖光曰:老道人可念。
帝曰:汝見麞鹿亦不射邪?仍百箭俱發。
宋蕭琛預禦筵,醉伏,上以棗投琛,琛仍取栗擲上,曰:陛下投臣以赤心,臣敢不報以戰栗。
劉瑱妹為齊鄱陽王妃,王死,妃追傷成疾,瑱令陳郡殷蒨畵王與平日寵姬共照鏡狀,如欲偶寝者,宻使媪妳示妃,妃視畢仍唾之,因罵雲,故宜其蚤死。
詳此三仍字,皆當作乃。
南、北史中此類甚多,豈傳寫之誤耶? 古人言文集行于世者,世間也。
或有雲行于代者,代字雖亦訓世,義自差殊。
武三思言我不知代間,何者謂之善人,何者謂之惡人,此本隻是世字,蓋當時記録者避太宗諱故易之,而後之作史者遂相仍而不删,其寔不成語也。
古人言底事、底物、底處、有底、作底,底之訓何也。
今人或認為此字之義,誤矣。
史記?平凖書雲,天下大氐無慮,皆鑄金錢。
漢書?食貨志亦同。
師古曰:太氐猶言大凢,無慮亦謂大率。
然則語意重複矣。
史記稱荘周之書大抵率寓言,率亦大抵也。
退之闵已賦雲,伊時勢而則然。
子厚夢愈膏盲疾賦雲,中醫攻有兆之者而則之者,語病也。
科舉子或時犯之,蓋不足怪,孰謂二公而有是乎。
孔子言十五志于學,至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蓋自述其平生次第如此,非世之所共也,而後人文字中便以知命,耳順從心為歳數之稱,既已非是,而南齊書?文惠太子傳雲,年始過立。
劉子玄自序雲,年已過立,豈不愈謬哉。
曲禮所記,自幼學至于期頥,皆漢儒強名,本無義理,而世之俗學亦或以為年齡之目。
蘇易簡之死,未及四十,然已經執政矣。
或記其事雲,竟不登強仕而卒,可以一笑。
班伯與王許子弟為群,在绮襦纨袴之間,而非其好纨绮貴戚子弟之服耳。
劉子玄自述其兒童時事雲,年在纨绮,此何謂哉?潘嶽嘗言,予年三十有二始見二毛,人之衰白,早晚固自有不同。
而庾信哀江南賦序雲,信始二毛,即逄喪亂,亦非也。
楊大年嘗言,禮稱四十強仕,七十緻事,凡仕于公者,古制不過三十年。
大年十一歲觧褐,甫四十以疾辭位,蓋以此。
予謂曲禮之說,出于漢儒所撰,以意強名,而謂之古制,殆不然也。
夫年及七十,不論古制,自當退休,必曰四十而後仕,仕不過三十年,則有何義理,而考之古人,亦曷嘗拘此哉?(批陋儒) 退之叙張廵事雲,許遠與巡同年生,月日後于巡,呼廵為兄,是巡年為長也。
而新唐書?逺傳雲,逺與廵同年生而長,故巡呼為兄,未知孰是,當(衍)更當考之。
文字中有曰同年而語,一日之長者,予竟不曉。
同年二日之義,當與知者商訂。
書言百姓懔懔,若崩厥角。
釋者謂,既崩摧其角,無所容頭,文理甚明。
而孟子引之曰:非敵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已為乖異意者,或有阙誤。
而班固論王莽乃雲,漢諸侯王厥角稽首。
舊唐書論太宗又雲,皇威所被,黎颡厥角,複何謂邪。
孟子注昏不可曉,未敢慿也。
論語稱有朋自逺方來,而後周蕭大圜雲,有朋自遠,揚榷古今,豈成語哉。
然歐陽公集古録載後漢一碑已有此語,則其缪久矣。
南齊巴陵隐王寳義為太尉诏曰:不言之化形于自逺,尤不可也。
論語雲,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其文甚明,非難辨也。
而唐太宗旌賞孫伏伽,诏曰:朕惟寡徳,不能性與天道。
長孫無忌對太宗之問曰:陛下性與天道,非臣等愚
此特喻其所出寝大而已,世遂以制诰為絲綸,而職翰苑者謂之掌絲綸,又有綸闱綸閣之稱,古今相襲,不以為怪,不亦過乎。
主父偃傳附嚴安上書事,索隐曰:嚴本姓荘,明帝諱,後并改為嚴,然則遷史本皆莊字,而東漢人改書如此也。
然張湯傳先稱嚴助而複雲荘助,東越傳又雲荘助,田蚡張蒼傳入書荘青翟,相如傳首書荘忌夫子,至漢書?申屠嘉田蚡傳皆作荘青翟,而公孫弘傳始作嚴字,雜亂不齊。
蓋校定者失之不精耳。
左傳:齊景公更晏子之宅,晏子毀之,而為裡室皆如其舊,則使宅人及之,且諺曰:非宅是蔔,惟鄰是蔔,二三子先蔔鄰矣,吾敢違諸乎?予謂自諺以下皆晏子之語也,而與傳者語尤無别,可乎?必有脫字。
書稱:乃心、乃祖、乃父,乃之訓汝也。
周瑜上孫權疏雲,是瑜乃心,日夜所憂。
卻正教劉禅語雲,乃心而悲,無日不思。
楊子雲逐貧賦雲,昔我乃祖,宣其明徳。
沮渠蒙遜謂其衆雲,吾之乃祖,翼奨窦融,保寕河右,無乃悖乎? 史記言四皓定太子事雲,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當作本留侯。
石慶數馬事雲,猶然如此當作然猶。
通鑒稱苻堅喜王猛誅諸豪強雲,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當作今始。
郭從謹言于唐明皇雲,草野之臣必知有今日,當作知必。
徳宗聞李泌補戍卒之說雲,如此,天下複無事矣,當作無複。
權徳輿論光武封子宻事雲,反乃爵以通侯,當作乃反。
南史:齊東昏侯遊獵至蔣山定林寺,一沙門病不能去,應時殺之左右。
韓晖光曰:老道人可念。
帝曰:汝見麞鹿亦不射邪?仍百箭俱發。
宋蕭琛預禦筵,醉伏,上以棗投琛,琛仍取栗擲上,曰:陛下投臣以赤心,臣敢不報以戰栗。
劉瑱妹為齊鄱陽王妃,王死,妃追傷成疾,瑱令陳郡殷蒨畵王與平日寵姬共照鏡狀,如欲偶寝者,宻使媪妳示妃,妃視畢仍唾之,因罵雲,故宜其蚤死。
詳此三仍字,皆當作乃。
南、北史中此類甚多,豈傳寫之誤耶? 古人言文集行于世者,世間也。
或有雲行于代者,代字雖亦訓世,義自差殊。
武三思言我不知代間,何者謂之善人,何者謂之惡人,此本隻是世字,蓋當時記録者避太宗諱故易之,而後之作史者遂相仍而不删,其寔不成語也。
古人言底事、底物、底處、有底、作底,底之訓何也。
今人或認為此字之義,誤矣。
史記?平凖書雲,天下大氐無慮,皆鑄金錢。
漢書?食貨志亦同。
師古曰:太氐猶言大凢,無慮亦謂大率。
然則語意重複矣。
史記稱荘周之書大抵率寓言,率亦大抵也。
退之闵已賦雲,伊時勢而則然。
子厚夢愈膏盲疾賦雲,中醫攻有兆之者而則之者,語病也。
科舉子或時犯之,蓋不足怪,孰謂二公而有是乎。
孔子言十五志于學,至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蓋自述其平生次第如此,非世之所共也,而後人文字中便以知命,耳順從心為歳數之稱,既已非是,而南齊書?文惠太子傳雲,年始過立。
劉子玄自序雲,年已過立,豈不愈謬哉。
曲禮所記,自幼學至于期頥,皆漢儒強名,本無義理,而世之俗學亦或以為年齡之目。
蘇易簡之死,未及四十,然已經執政矣。
或記其事雲,竟不登強仕而卒,可以一笑。
班伯與王許子弟為群,在绮襦纨袴之間,而非其好纨绮貴戚子弟之服耳。
劉子玄自述其兒童時事雲,年在纨绮,此何謂哉?潘嶽嘗言,予年三十有二始見二毛,人之衰白,早晚固自有不同。
而庾信哀江南賦序雲,信始二毛,即逄喪亂,亦非也。
楊大年嘗言,禮稱四十強仕,七十緻事,凡仕于公者,古制不過三十年。
大年十一歲觧褐,甫四十以疾辭位,蓋以此。
予謂曲禮之說,出于漢儒所撰,以意強名,而謂之古制,殆不然也。
夫年及七十,不論古制,自當退休,必曰四十而後仕,仕不過三十年,則有何義理,而考之古人,亦曷嘗拘此哉?(批陋儒) 退之叙張廵事雲,許遠與巡同年生,月日後于巡,呼廵為兄,是巡年為長也。
而新唐書?逺傳雲,逺與廵同年生而長,故巡呼為兄,未知孰是,當(衍)更當考之。
文字中有曰同年而語,一日之長者,予竟不曉。
同年二日之義,當與知者商訂。
書言百姓懔懔,若崩厥角。
釋者謂,既崩摧其角,無所容頭,文理甚明。
而孟子引之曰:非敵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已為乖異意者,或有阙誤。
而班固論王莽乃雲,漢諸侯王厥角稽首。
舊唐書論太宗又雲,皇威所被,黎颡厥角,複何謂邪。
孟子注昏不可曉,未敢慿也。
論語稱有朋自逺方來,而後周蕭大圜雲,有朋自遠,揚榷古今,豈成語哉。
然歐陽公集古録載後漢一碑已有此語,則其缪久矣。
南齊巴陵隐王寳義為太尉诏曰:不言之化形于自逺,尤不可也。
論語雲,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其文甚明,非難辨也。
而唐太宗旌賞孫伏伽,诏曰:朕惟寡徳,不能性與天道。
長孫無忌對太宗之問曰:陛下性與天道,非臣等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