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南遺老集卷之三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謬誤雜辨
公羊曰:君親無将,将而誅焉。
蓋接上文“将弒君”之辭也。
唐明皇廢王後诏雲,見無将之心;劉從諌理王涯等冤雲,有如大臣挾有無将之謀,自宜執付有司。
蕭遘斥時溥之奸雲,卑侮王室有無将之萌,如何道來。
後人用此字,往往不安也。
王戎問阮瞻:老、荘與聖人其旨同異。
瞻以将無同答之。
戎咨嗟良久,乃辟為掾,時稱三語源掾,瞻意蓋言同耳。
晉人例重玄學,故戎深喜,而世多疑之。
夫将無雲者猶無乃得無之類,庾亮令禇裒認孟嘉于衆中,裒指嘉曰:此君小異,将無是乎?茍晞子從母求為将,晞拒之曰:吾不以王法貸人,将無後悔邪?劉裕受禅,徐廣攀晉帝車,泣涕謝,晦謂之曰:徐公得無小過,皆是累也。
世說載禇裒語,正作得無,通鑒載謝晦語亦然,以此可知其為同。
世說記三語事,則又有“衛玠嘲之”之辭,雲,一言可辟,何假于三?蓋欲直言其同而不必更加疑耳。
今通鑒所載既依夲文,而溫公自節本乃改為無同異,豈溫公于此亦未詳欤?而林氏又為之說,曰:二則有同,有同然後有異,一則無同,無同然複無異,求其同且不可得,尚可以求異乎?何謬妄之甚也。
後漢陳炜謂孔融:幼而聽慧,大未必竒。
融曰:觀君所言,将不蚤慧乎?将不亦猶無将也。
蓋以炜言融雖蚤慧而大未必竒,故融複言炜既大而不竒,則疑于蚤慧。
或謂寔言其不蚤慧,誤矣。
世說雲殷仲堪之荊州,王東亭曰:徳以居全為稱,仁以不害為名,今宰牧華夏,處殺戮之任,與本操将不乖乎?殷曰:臯陶造刑,辟之制,不為不賢;孔邱居司寇之任,未為不仁。
南史:荀萬秋對策,父昶以示釋道琳,道琳答曰:此不須看,若非先見而答貧道能為,若先見而荅,貧道奴皆能為。
昶曰:此将不傷道徳邪?答曰:大徳所以不徳,竟不看焉。
推此類則其義可見矣。
學者多疑寕馨之義,或以為羙,或以為鄙,皆非也。
山濤目王衍曰:何物,老妪生寕馨兒。
然誤天下蒼生者,未必非此人,此羙之之辭也。
南史:宋王太後怒廢帝曰:将刀來破我腹,那得生寕馨児,此鄙之之辭也。
夫寕馨猶言如此然也。
今世方言往往有近之者,但聲之轉耳。
故張謂詩以對阿堵,劉夢得送日本僧詩雲,“為問中華學道者,幾人雄猛得寕馨”,平仄雖殊,其意一也。
宋書:于太後語加如此字,蓋誤而不足憑焉。
魏書作如馨,是則大同而小異耳。
東坡和王居卿平山堂詩雲,“六朝興廢餘邱壟,空使奸雄笑寕馨”,殊無義理,特迫于趂韻,姑以為王衍之名而已。
近觀吳曽漫録亦論此字,并載王衍、廢帝事,雲,昔宋間人以寕馨為不佳,故山濤、王太後皆以此為诋叱之語,豈非以児為非馨香者邪?張、劉二詩蓋乖其義,此大謬也。
山濤之言分明是歎羙,安得并謂之诋叱哉?又以寕馨為非馨者,其鄙陋可笑甚矣。
洪邁容齊随筆雲,劉真長譏殷淵源曰:田舍児,強學人作爾馨語,又謂桓溫曰:使君如馨地寕,可戰闘求勝。
王導與何充語曰:正自爾馨。
王恬撥王胡之手曰:冷如鬼手,馨強來捉人臂。
至今呉中人語言多用寕馨字為問,猶言若何也。
予謂邁引晉人語為證是矣,若何則義不然。
惟城陽居士桑榆雜録曰:寕猶如此,馨語助也,此得其當。
城陽居士桑榆雜録雲,王衍呼錢為阿堵物,東坡和陶詩以阿堵為牆,或指佛書雲,理亦應阿堵。
上阿堵如俗言阿底也,不應為牆。
若顧恺之所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則阿堵乃眸子耳,此字當從目。
按東坡和陶詩雲,“阿堵不觧醉,誰欤此頹然”,此亦指牆而言阿底,與王衍之呼錢無異,豈遂以為牆之名哉?恺之語從目者,蓋一時書寫之偶然,或俗子以意改之,其寔訓義皆一,不妨通用,然則東坡未甞以堵為牆,而城陽妄認睹為眸子也。
世說:陳元方子群、季方子孝光各論其父功徳,争之不決,咨于太邱,太邱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蓋言其賢相等,不能相勝也。
晉王珣弟珉,名出珣右,時人為之語曰:法護非不佳,僧彌難為兄。
法護,珣小字,僧彌,珉小字也。
北齊邢子良愛王晞之清悟,與晞兩兄書曰:恐足下方難為兄,不暇慮其不進此言,弟過于兄也。
隋書?杜正玄贊雲,華蕚相耀,亦為難兄弟。
此言在昆季中最優也。
今人作書簡,往往呼朋友為難弟難兄,其義未安,豈别有據乎?賀知章曰:見紫芝眉宇,令人名利之心都盡。
紫芝,元徳秀字也。
今人書簡遂有紫宇之稱,不成語矣。
(典) 司馬相如傳曰:相如奏大人賦,天子大悅,飄飄有淩雲之氣,似遊天地之間意,蓋武帝好仙,而相如所陳皆飛騰超世之語,适當其心,故自有淩雲之氣。
而學者多以為文辭可以淩雲,何也?李白詩雲,“相如去蜀谒武帝,安車驷馬生輝光,一朝再覧大人作,萬乗忽欲淩雲翔。
”此得之矣。
彼有雲,髙義薄雲天,淩雲健筆意,縱橫者非本乎此,自不妨。
左氏言病在膏肓。
膏肓者,胷鬲之閑,猶心膂肺腹之類耳,或遂以膏肓對锢疾,是豈病之目耶?新唐書?李靖傳至謂,靖為蕭銑輔公祏之膏肓,其謬益甚矣。
王言如絲,其出如綸
蓋接上文“将弒君”之辭也。
唐明皇廢王後诏雲,見無将之心;劉從諌理王涯等冤雲,有如大臣挾有無将之謀,自宜執付有司。
蕭遘斥時溥之奸雲,卑侮王室有無将之萌,如何道來。
後人用此字,往往不安也。
王戎問阮瞻:老、荘與聖人其旨同異。
瞻以将無同答之。
戎咨嗟良久,乃辟為掾,時稱三語源掾,瞻意蓋言同耳。
晉人例重玄學,故戎深喜,而世多疑之。
夫将無雲者猶無乃得無之類,庾亮令禇裒認孟嘉于衆中,裒指嘉曰:此君小異,将無是乎?茍晞子從母求為将,晞拒之曰:吾不以王法貸人,将無後悔邪?劉裕受禅,徐廣攀晉帝車,泣涕謝,晦謂之曰:徐公得無小過,皆是累也。
世說載禇裒語,正作得無,通鑒載謝晦語亦然,以此可知其為同。
世說記三語事,則又有“衛玠嘲之”之辭,雲,一言可辟,何假于三?蓋欲直言其同而不必更加疑耳。
今通鑒所載既依夲文,而溫公自節本乃改為無同異,豈溫公于此亦未詳欤?而林氏又為之說,曰:二則有同,有同然後有異,一則無同,無同然複無異,求其同且不可得,尚可以求異乎?何謬妄之甚也。
後漢陳炜謂孔融:幼而聽慧,大未必竒。
融曰:觀君所言,将不蚤慧乎?将不亦猶無将也。
蓋以炜言融雖蚤慧而大未必竒,故融複言炜既大而不竒,則疑于蚤慧。
或謂寔言其不蚤慧,誤矣。
世說雲殷仲堪之荊州,王東亭曰:徳以居全為稱,仁以不害為名,今宰牧華夏,處殺戮之任,與本操将不乖乎?殷曰:臯陶造刑,辟之制,不為不賢;孔邱居司寇之任,未為不仁。
南史:荀萬秋對策,父昶以示釋道琳,道琳答曰:此不須看,若非先見而答貧道能為,若先見而荅,貧道奴皆能為。
昶曰:此将不傷道徳邪?答曰:大徳所以不徳,竟不看焉。
推此類則其義可見矣。
學者多疑寕馨之義,或以為羙,或以為鄙,皆非也。
山濤目王衍曰:何物,老妪生寕馨兒。
然誤天下蒼生者,未必非此人,此羙之之辭也。
南史:宋王太後怒廢帝曰:将刀來破我腹,那得生寕馨児,此鄙之之辭也。
夫寕馨猶言如此然也。
今世方言往往有近之者,但聲之轉耳。
故張謂詩以對阿堵,劉夢得送日本僧詩雲,“為問中華學道者,幾人雄猛得寕馨”,平仄雖殊,其意一也。
宋書:于太後語加如此字,蓋誤而不足憑焉。
魏書作如馨,是則大同而小異耳。
東坡和王居卿平山堂詩雲,“六朝興廢餘邱壟,空使奸雄笑寕馨”,殊無義理,特迫于趂韻,姑以為王衍之名而已。
近觀吳曽漫録亦論此字,并載王衍、廢帝事,雲,昔宋間人以寕馨為不佳,故山濤、王太後皆以此為诋叱之語,豈非以児為非馨香者邪?張、劉二詩蓋乖其義,此大謬也。
山濤之言分明是歎羙,安得并謂之诋叱哉?又以寕馨為非馨者,其鄙陋可笑甚矣。
洪邁容齊随筆雲,劉真長譏殷淵源曰:田舍児,強學人作爾馨語,又謂桓溫曰:使君如馨地寕,可戰闘求勝。
王導與何充語曰:正自爾馨。
王恬撥王胡之手曰:冷如鬼手,馨強來捉人臂。
至今呉中人語言多用寕馨字為問,猶言若何也。
予謂邁引晉人語為證是矣,若何則義不然。
惟城陽居士桑榆雜録曰:寕猶如此,馨語助也,此得其當。
城陽居士桑榆雜録雲,王衍呼錢為阿堵物,東坡和陶詩以阿堵為牆,或指佛書雲,理亦應阿堵。
上阿堵如俗言阿底也,不應為牆。
若顧恺之所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則阿堵乃眸子耳,此字當從目。
按東坡和陶詩雲,“阿堵不觧醉,誰欤此頹然”,此亦指牆而言阿底,與王衍之呼錢無異,豈遂以為牆之名哉?恺之語從目者,蓋一時書寫之偶然,或俗子以意改之,其寔訓義皆一,不妨通用,然則東坡未甞以堵為牆,而城陽妄認睹為眸子也。
世說:陳元方子群、季方子孝光各論其父功徳,争之不決,咨于太邱,太邱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蓋言其賢相等,不能相勝也。
晉王珣弟珉,名出珣右,時人為之語曰:法護非不佳,僧彌難為兄。
法護,珣小字,僧彌,珉小字也。
北齊邢子良愛王晞之清悟,與晞兩兄書曰:恐足下方難為兄,不暇慮其不進此言,弟過于兄也。
隋書?杜正玄贊雲,華蕚相耀,亦為難兄弟。
此言在昆季中最優也。
今人作書簡,往往呼朋友為難弟難兄,其義未安,豈别有據乎?賀知章曰:見紫芝眉宇,令人名利之心都盡。
紫芝,元徳秀字也。
今人書簡遂有紫宇之稱,不成語矣。
(典) 司馬相如傳曰:相如奏大人賦,天子大悅,飄飄有淩雲之氣,似遊天地之間意,蓋武帝好仙,而相如所陳皆飛騰超世之語,适當其心,故自有淩雲之氣。
而學者多以為文辭可以淩雲,何也?李白詩雲,“相如去蜀谒武帝,安車驷馬生輝光,一朝再覧大人作,萬乗忽欲淩雲翔。
”此得之矣。
彼有雲,髙義薄雲天,淩雲健筆意,縱橫者非本乎此,自不妨。
左氏言病在膏肓。
膏肓者,胷鬲之閑,猶心膂肺腹之類耳,或遂以膏肓對锢疾,是豈病之目耶?新唐書?李靖傳至謂,靖為蕭銑輔公祏之膏肓,其謬益甚矣。
王言如絲,其出如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