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第四節
關燈
小
中
大
話用來教育他是多麼好聽啊!象他這樣一個具有任何力量都無法敗壞的合乎理性判斷力的人,當他發現為了他在中午漂亮地穿一陣而晚上又放進衣櫥裡的這身衣服,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都得分擔費用,也許還有兩千萬人為此而長年累月地勞動,成千成百的人為此而犧牲了生命,那他對奢侈将抱怎樣的看法呢?
你要仔細觀察他考慮了所有這些問題以後在自己心中悄悄得出的結論。
如果你不象我所講的那樣加以防備,他也許會抱另外的想法的,也許在看見那樣多的人為了準備他的午餐而勞碌奔走的時候,他會把自己看作是世界上的一個要人。
如果你事先預料到他要作這樣的理解的話,你在他還沒有這種思想以前,就可以很容易地防止他産生這種想法,或者,至少可以立刻消除他獲得的印象。
由于他現在還隻是因為想得到物質的享受才去占有東西,所以他隻能根據可以感知的關系去判斷它們對他是适合還是不适合。
在做了一陣運動以後肚子就餓了,這時候自由自在、快快樂樂地吃一頓簡單的鄉村風味的飯,實在是滿有味的,把這一頓飯同那樣盛大那樣令人拘束的宴會一比,就足以使他感覺到宴席上的那一套東西并沒有使他得到什麼真正的益處;他在離開農家的桌子時,也同離開金融家的桌子一樣,肚子也是裝得滿滿的,在這兩處都沒有什麼可以真正地說得上是他自己的東西。
我們想象一下,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老師可以對他說些什麼話。
"把這兩頓飯都好好回想一下,看你最喜歡哪一頓飯,哪一頓飯吃得最舒服?哪一頓飯吃得最痛快,笑得最歡暢?哪一頓飯吃的時間最久而又不覺得厭煩,又不需要另換餐具?不過,你要看一看其間的差别:你覺得那樣好吃的黑面包,是那個農民收獲的麥子做的;他那渾黑色的酒是用他園中的葡萄釀造的,既能解渴又有益于健康;他用的餐布,是他的妻子、女兒和女仆在冬天用他種的大麻織的;桌上的菜全是他自己家裡的人做的;附近的磨坊和市集,對他來說就是宇宙間最遠的地方。
可是在另一張桌子上,雖然有遠地的物産,又經過那樣多的人的手調制,但你真正享受的究竟是什麼呢?如果所有那些東西并沒有使你吃一頓好好的飯,東西雖多又有什麼用處呢?桌上的東西哪一樣是為你而做的呢?"老師還可以向他說:"如果你是這一家的主人,你就會更加覺得所有這一切真是奇怪,因為你想在他人面前顯示一下你的享受是多麼豪華,結果卻使你一點也享受不成:勞心費力的是你,而高興快樂的是他們。
" 這一番話也許很好聽,但對愛彌兒來說就沒有什麼意義了,因為他不懂這些,他不能拿别人的看法做自己的看法。
因此,要對他講得簡單一些。
經過這兩次吃飯的事情以後,我在有一天早晨對他說:"我們今天到哪一家去吃午飯?到這一家去,将看到桌子上四分之三的地方都擺着一大堆銀器,在餐後用點心的時候,将看到鏡子似的盤子上放滿了紙花,将看到那些大模大樣的女人把你當成好玩的小娃娃,給你講一些你莫明其妙的話;或者到離這裡兩哩路遠的鄉村,到那些歡歡喜喜地拿上好的奶酪來款待我們的人家去?"愛彌兒無疑是選擇後一家的,因為他既不愛說廢話也不愛講排場,他受不了那些拘束,所有那些珍馐美味他都不喜歡;但是,一說到鄉間去,他總是馬上就去的,他非常喜歡好水果、好蔬菜、好奶酪和好人家。
在路上走着的時候,他自然而然地就讀起他的看法來了。
他說:"我認為,所有那些花許多心思去搞盛大宴會的人,不是想浪費他們的精力,就是不懂得我們這種樂趣。
" 我舉的這些例子,對一個學生來說也許是好的,但對千百個其他的學生來說也許就不好了。
如果你領會了其中的精神,則你可以按照你的需要把它們加以改變:例子的選擇,有賴于對每一個人特有的天資的研究,而這種研究,又有賴于你使他們有表露其天資的機會。
不要以為在我們所講的這三、四年的時間中,我們能夠使一個天資優秀的孩子對所有自然的技術和科學都獲得一個概念,使他将來有一天可以獨立去學習;但是,象我們這樣使他一件件地經曆他必須有所認識的事物時,我們就使他進入了發展其愛好和才能的境地,使他向他的天資導引的目标邁出了第一步,而且還給我們指出應該向着什麼方向輔助其天性的發展。
這一系列為數雖然有限然而是很正确的知識,還可以給我們帶來另外一個好處,那就是:我們可以通過它們之間的聯系和關系去教他,我們可以使它們在他的心目中占有它們應有的地位,可以防止我們象大多數人那樣偏重于培養某些才能,而忽視對他的其餘的才能進行培養。
對整體有很好的了解的人,就能了解每一個部分應有的位置,對一個部分有徹底的研究的人,就能夠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至于要成為一個有卓見的人,那就需要對整體有徹底的了解了;需要記着的是,我們想取得的不是知識,而是判斷的能力。
不管怎樣,我的方法是不拘泥于我所舉的這些例子的,它是根據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時的能力,根據我們按他的能力所選擇的學習内容而進行的。
我相信,你也許能順利地找到另外一個方法,做起來似乎更好一點;但是,如果它對他的個性、年齡和性别是不太适合的話,我很懷疑你的方法能取得同樣的成功。
在開始第二個時期的時候,我們已經利用我們過剩的精力把我們帶到遠離我們的地方;我們上了天,我們量了地,我們探尋了自然的法則;一句話,我們跑遍了整個的島嶼;現在我們又回到我們這個世界上來了,我們不知不覺就走到了我們所住的地方。
要是在我們走回去的時候,發現我們的住所還沒有被那些想霸占它的敵人所占據的話,我們就太高興了! 把我們周圍的情景看過以後,我們該怎樣辦呢?我們要把我們能夠拿到的一切東西都加以使用,要利用我們的好奇心來增進我們的幸福。
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制造了一大堆各種各樣的工具,但是還不知道我們用得着哪一種工具。
也許,我們的工具對我們自己沒有用處而對别人有用處,也許反過來,我們又需用他們的工具。
這樣一來,我們就發現把它們交換一下對我們是有利的,但是,為了要進行交換,就必須了解彼此的需要,每一個人都必須知道别人所使用的工具和可以拿出來交換的工具。
現在假定有十個人,而每一個人有十種需要。
每一個人為了滿足他的需要都要做十種不同的工作;但是,由于天資和能力的差别,這個人做起這些工作來其成績就不如那一個人好,而那一個人又不如另一個人好。
所有的人員各有所長,但現在都做同樣的事情,所以效果是很不妙的。
把這十個人組成一個團體,讓每一個人為他自己也為其他九個人做他最适合的工作,這樣,每一個人都能從其他九個人的才能中得到益處,宛如他單獨一個人就具有這幾種才能似的。
每一個人由于繼續不斷地做一樣工作,所以愈做愈是熟練,結果,所有這十個人的需要都全部得到滿足了,而且還可能有剩餘的東西供給其他的人。
這就是我們所有一切的制度的顯明的原理。
我在這裡不打算研究這個原
如果你不象我所講的那樣加以防備,他也許會抱另外的想法的,也許在看見那樣多的人為了準備他的午餐而勞碌奔走的時候,他會把自己看作是世界上的一個要人。
如果你事先預料到他要作這樣的理解的話,你在他還沒有這種思想以前,就可以很容易地防止他産生這種想法,或者,至少可以立刻消除他獲得的印象。
由于他現在還隻是因為想得到物質的享受才去占有東西,所以他隻能根據可以感知的關系去判斷它們對他是适合還是不适合。
在做了一陣運動以後肚子就餓了,這時候自由自在、快快樂樂地吃一頓簡單的鄉村風味的飯,實在是滿有味的,把這一頓飯同那樣盛大那樣令人拘束的宴會一比,就足以使他感覺到宴席上的那一套東西并沒有使他得到什麼真正的益處;他在離開農家的桌子時,也同離開金融家的桌子一樣,肚子也是裝得滿滿的,在這兩處都沒有什麼可以真正地說得上是他自己的東西。
我們想象一下,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老師可以對他說些什麼話。
"把這兩頓飯都好好回想一下,看你最喜歡哪一頓飯,哪一頓飯吃得最舒服?哪一頓飯吃得最痛快,笑得最歡暢?哪一頓飯吃的時間最久而又不覺得厭煩,又不需要另換餐具?不過,你要看一看其間的差别:你覺得那樣好吃的黑面包,是那個農民收獲的麥子做的;他那渾黑色的酒是用他園中的葡萄釀造的,既能解渴又有益于健康;他用的餐布,是他的妻子、女兒和女仆在冬天用他種的大麻織的;桌上的菜全是他自己家裡的人做的;附近的磨坊和市集,對他來說就是宇宙間最遠的地方。
可是在另一張桌子上,雖然有遠地的物産,又經過那樣多的人的手調制,但你真正享受的究竟是什麼呢?如果所有那些東西并沒有使你吃一頓好好的飯,東西雖多又有什麼用處呢?桌上的東西哪一樣是為你而做的呢?"老師還可以向他說:"如果你是這一家的主人,你就會更加覺得所有這一切真是奇怪,因為你想在他人面前顯示一下你的享受是多麼豪華,結果卻使你一點也享受不成:勞心費力的是你,而高興快樂的是他們。
" 這一番話也許很好聽,但對愛彌兒來說就沒有什麼意義了,因為他不懂這些,他不能拿别人的看法做自己的看法。
因此,要對他講得簡單一些。
經過這兩次吃飯的事情以後,我在有一天早晨對他說:"我們今天到哪一家去吃午飯?到這一家去,将看到桌子上四分之三的地方都擺着一大堆銀器,在餐後用點心的時候,将看到鏡子似的盤子上放滿了紙花,将看到那些大模大樣的女人把你當成好玩的小娃娃,給你講一些你莫明其妙的話;或者到離這裡兩哩路遠的鄉村,到那些歡歡喜喜地拿上好的奶酪來款待我們的人家去?"愛彌兒無疑是選擇後一家的,因為他既不愛說廢話也不愛講排場,他受不了那些拘束,所有那些珍馐美味他都不喜歡;但是,一說到鄉間去,他總是馬上就去的,他非常喜歡好水果、好蔬菜、好奶酪和好人家。
在路上走着的時候,他自然而然地就讀起他的看法來了。
他說:"我認為,所有那些花許多心思去搞盛大宴會的人,不是想浪費他們的精力,就是不懂得我們這種樂趣。
" 我舉的這些例子,對一個學生來說也許是好的,但對千百個其他的學生來說也許就不好了。
如果你領會了其中的精神,則你可以按照你的需要把它們加以改變:例子的選擇,有賴于對每一個人特有的天資的研究,而這種研究,又有賴于你使他們有表露其天資的機會。
不要以為在我們所講的這三、四年的時間中,我們能夠使一個天資優秀的孩子對所有自然的技術和科學都獲得一個概念,使他将來有一天可以獨立去學習;但是,象我們這樣使他一件件地經曆他必須有所認識的事物時,我們就使他進入了發展其愛好和才能的境地,使他向他的天資導引的目标邁出了第一步,而且還給我們指出應該向着什麼方向輔助其天性的發展。
這一系列為數雖然有限然而是很正确的知識,還可以給我們帶來另外一個好處,那就是:我們可以通過它們之間的聯系和關系去教他,我們可以使它們在他的心目中占有它們應有的地位,可以防止我們象大多數人那樣偏重于培養某些才能,而忽視對他的其餘的才能進行培養。
對整體有很好的了解的人,就能了解每一個部分應有的位置,對一個部分有徹底的研究的人,就能夠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至于要成為一個有卓見的人,那就需要對整體有徹底的了解了;需要記着的是,我們想取得的不是知識,而是判斷的能力。
不管怎樣,我的方法是不拘泥于我所舉的這些例子的,它是根據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時的能力,根據我們按他的能力所選擇的學習内容而進行的。
我相信,你也許能順利地找到另外一個方法,做起來似乎更好一點;但是,如果它對他的個性、年齡和性别是不太适合的話,我很懷疑你的方法能取得同樣的成功。
在開始第二個時期的時候,我們已經利用我們過剩的精力把我們帶到遠離我們的地方;我們上了天,我們量了地,我們探尋了自然的法則;一句話,我們跑遍了整個的島嶼;現在我們又回到我們這個世界上來了,我們不知不覺就走到了我們所住的地方。
要是在我們走回去的時候,發現我們的住所還沒有被那些想霸占它的敵人所占據的話,我們就太高興了! 把我們周圍的情景看過以後,我們該怎樣辦呢?我們要把我們能夠拿到的一切東西都加以使用,要利用我們的好奇心來增進我們的幸福。
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制造了一大堆各種各樣的工具,但是還不知道我們用得着哪一種工具。
也許,我們的工具對我們自己沒有用處而對别人有用處,也許反過來,我們又需用他們的工具。
這樣一來,我們就發現把它們交換一下對我們是有利的,但是,為了要進行交換,就必須了解彼此的需要,每一個人都必須知道别人所使用的工具和可以拿出來交換的工具。
現在假定有十個人,而每一個人有十種需要。
每一個人為了滿足他的需要都要做十種不同的工作;但是,由于天資和能力的差别,這個人做起這些工作來其成績就不如那一個人好,而那一個人又不如另一個人好。
所有的人員各有所長,但現在都做同樣的事情,所以效果是很不妙的。
把這十個人組成一個團體,讓每一個人為他自己也為其他九個人做他最适合的工作,這樣,每一個人都能從其他九個人的才能中得到益處,宛如他單獨一個人就具有這幾種才能似的。
每一個人由于繼續不斷地做一樣工作,所以愈做愈是熟練,結果,所有這十個人的需要都全部得到滿足了,而且還可能有剩餘的東西供給其他的人。
這就是我們所有一切的制度的顯明的原理。
我在這裡不打算研究這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