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第五節
關燈
小
中
大
講烏鴉,然後再講青蛙,然後再講兩匹騾子,等等。
我很不喜歡那篇講兩匹騾子的寓言,因為我記得曾經看見過一個學習理财的孩子,被人們拿他将來要擔當的工作弄得糊裡糊塗的;這個孩子學習了這篇寓言,念了一遍又一遍,念了千百遍也沒有從中看出一點點反對他去從事那種職業的道理。
我不僅從來沒有看見過孩子們切切實實地應用過他們所學的寓言,而且也沒有看見過哪一個人花心思教他們去應用寓言。
人們在口頭上說寓言是一種道德教育,其實,母親和孩子的真正目的隻是在于能邀請一批人來聽他背誦寓言,所以,當他們長大成人需要應用而不是背誦的時候,就完全忘記了。
再說一次,應該從寓言中吸取教訓的是成年人;現在,愛彌兒已經到了可以開始學習寓言的時候了。
因為我不願意把什麼話都講完,所以我從遠處指出采取哪些路徑就會脫離光明大道,以便使他加以避免。
我相信,隻要順着我所指的大道前進,你的學生就能以最低廉的代價取得對人類和對他自己的知識;你就可以使他以正确的觀點去默察命運的幻化而不妒忌命運的寵兒是那樣的僥幸,你就可以使他一方面對自己感到滿足,另一方面又不認為自己比别人更聰慧。
你在使他成為觀衆的時候,也開始使他成為演員了。
這個工作必須完成,因為從包廂中看到的都是事物的表面的樣子,而在戲台上看到的才是它們的真象。
必須坐在适當的座位,才能把全景一覽無餘;必須走攏去看,才能仔仔細細瞧個分明。
不過,一個年輕人應該以什麼名義去參與世事呢?他有什麼權利去過問那些黑暗的神秘的事情呢?他在這個年齡的時候,隻知道玩耍,他還隻能安排他自己的生活,這就是說,他還不能夠處理任何事情。
人是商品當中最賤的商品,在我們所有的重大的财産權當中,人身的權利是最微小不過的。
當我看到青年人在最活潑的年歲隻學習純理論的東西,而在他們還沒有一點實際的經驗的時候一下就投入社會和擔當事情,我認為,這種做法的違反理性,一如它的違反自然。
所以,如果說隻有極少數的人才懂得為人處事的話,我是一點也不覺得有什麼奇怪的。
既然會不會做事是無關緊要的,那麼,為什麼又亂出主意要我們去學那麼多沒有用處的事物呢?口頭上是為了社會而培養我們,其實,就教育我們的方法來看,好象我們每一個人一輩子都隻能夠在書齋中孤孤單單地思考,或者一輩子都隻能夠同不相幹的人談論空想的問題。
你以為教你的孩子做一些柔軟操和說一些毫無意義的老套話,就算是教會他怎樣生活了。
至于我,我也在教育我的愛彌兒怎樣生活,我教育他靠他自己的力量生活,此外,還教他怎樣掙得他的面包。
這還不夠。
為了要在世界上生活,還要知道怎樣對人,還要會使用支配人的工具;要會估計文明社會中個人利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還要這樣正确地預料重大的事情,使自己在事業中不受欺騙,或者至少使自己能夠選用達到成功的良好手段。
法律不許可青年人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和财産,但是,如果他們在達到法定年齡的時候還一點經驗都沒有,這種保護青年人的措施又有什麼用呢?要他們等到那個年齡才自己作主,是一點好處都沒有的,而且将使他們長到二十五歲的時候還依然同十五歲的時候一樣,實際的事情一點也不懂。
毫無疑問,我們要防止一個青年人由于無知或欲念的蒙蔽而自己害自己,但是,無論他在什麼年齡都應該教育他對人和藹,無論在什麼年齡都應該在一個有見識的人的指導之下保護那些需要我們援助的窮人。
乳母和母親費了一番苦心撫育孩子,因此對孩子是十分的疼愛;社會道德的實踐給人們的心中帶來了人類的愛。
正是因為做了好事,人才變成了好人,我認為這一點是最确實無疑的。
你要使你的學生做他所能理解的一切良好行為,要使他把窮人的利益看作他自己的利益;要他不僅用金錢幫助他們,而且要對他們表示關心;要他為他們服務,要他保護他們,為他們犧牲他個人的利益和他的時間;要他把自己看作他們的辦事人:他應當終生都要擔負這個這樣高尚的職務。
有多少受壓迫的人無處伸訴他們的冤屈,而現在有他為他們主持正義,因為,他從道德的實踐中養成了勇敢堅毅的品行,所以能夠那樣不屈不撓地為他們鳴不平,能夠為他們闖入大官豪富的門庭,而且,如果必要的話,就徑直走入王宮,為那些既窮得無依無靠、又因害怕惡人的報複而不敢訴苦的可憐人向國王吐露他們的聲音。
不過,我們是不是要把愛彌兒培養成一個遊俠,培養成一個打抱不平的義士呢?他要不要去幹涉公衆的事情,要不要以智者和法律的保護人的姿态奔走于王公貴族的府第和衙門,要不要為别人向法官求情,為别人做律師而出現于法庭呢?所有這些我都不知道。
滑稽可笑的名稱絲毫也不改變事物的性質。
他将做一切他認為是有用的和良好的事情。
他不做任何多餘的事,他知道凡是不适合于他那樣年齡的人去做的事,對他來說就沒有一樣是有用處的,就沒有一樣是有好處的。
他知道他首先要對他自己盡他的責任,他知道青年人不應該過分地相信自己,他們的行為應當慎重,對年長的人應當尊敬,應當謹慎地少說廢話,應當有節制地少做無聊的事情,然而要敢于做有意義的事情,要敢于說出真理。
那些留名青史的羅馬人就是這樣,他們在擔當重任以前的青年時期全都緻力于懲罰罪惡和保衛無辜,其目的就是要在伸張公理和保護善良風俗的行為中教育自己。
愛彌兒既不喜歡鬧嚷,也不喜歡吵架,不僅不喜歡人和人吵架甚至動物和動物打架他也是不喜歡的。
他從來沒有把兩條狗挑得互相争鬥,從來沒有叫過一條狗去追逐一隻貓。
這種和平的精神是他所受的教育的結果之一,因為這種教育絲毫沒有使他養成自私和自高自大的心理,所以是不會使他以駕馭别人和使别人受痛苦而取得樂趣的。
他看見别人痛苦,他自己也感到痛苦,這是一種自然的情感。
一個青年人之所以忍心甚至樂于看到一個有感覺的生物遭受痛苦,是因為他自以為可以憑他的聰明和優越的地位而免遭那種痛苦。
誰能保證不受這種想法的浸染,誰就不會掉進由這種想法而産生的災禍。
所以愛彌兒是很愛和平的。
他看到快樂的面孔就感到喜悅,當他能設法使别人露出笑容的時候,他自己也因此而感到歡喜。
我認為,他在看到可憐的人的時候,是不至于僅僅對他們無動于衷地說一些同情他們的空話的,是不至于對他可以用他的憐憫心去醫治的痛苦僅僅表示一陣歎息就算完事的。
他積極的慈善行為不久就可使他獲得他如果懷着鐵石心腸就不能獲得或者要很晚才能獲得的許多知識。
如果他看見同伴之間鬧不和氣,他就
我很不喜歡那篇講兩匹騾子的寓言,因為我記得曾經看見過一個學習理财的孩子,被人們拿他将來要擔當的工作弄得糊裡糊塗的;這個孩子學習了這篇寓言,念了一遍又一遍,念了千百遍也沒有從中看出一點點反對他去從事那種職業的道理。
我不僅從來沒有看見過孩子們切切實實地應用過他們所學的寓言,而且也沒有看見過哪一個人花心思教他們去應用寓言。
人們在口頭上說寓言是一種道德教育,其實,母親和孩子的真正目的隻是在于能邀請一批人來聽他背誦寓言,所以,當他們長大成人需要應用而不是背誦的時候,就完全忘記了。
再說一次,應該從寓言中吸取教訓的是成年人;現在,愛彌兒已經到了可以開始學習寓言的時候了。
因為我不願意把什麼話都講完,所以我從遠處指出采取哪些路徑就會脫離光明大道,以便使他加以避免。
我相信,隻要順着我所指的大道前進,你的學生就能以最低廉的代價取得對人類和對他自己的知識;你就可以使他以正确的觀點去默察命運的幻化而不妒忌命運的寵兒是那樣的僥幸,你就可以使他一方面對自己感到滿足,另一方面又不認為自己比别人更聰慧。
你在使他成為觀衆的時候,也開始使他成為演員了。
這個工作必須完成,因為從包廂中看到的都是事物的表面的樣子,而在戲台上看到的才是它們的真象。
必須坐在适當的座位,才能把全景一覽無餘;必須走攏去看,才能仔仔細細瞧個分明。
不過,一個年輕人應該以什麼名義去參與世事呢?他有什麼權利去過問那些黑暗的神秘的事情呢?他在這個年齡的時候,隻知道玩耍,他還隻能安排他自己的生活,這就是說,他還不能夠處理任何事情。
人是商品當中最賤的商品,在我們所有的重大的财産權當中,人身的權利是最微小不過的。
當我看到青年人在最活潑的年歲隻學習純理論的東西,而在他們還沒有一點實際的經驗的時候一下就投入社會和擔當事情,我認為,這種做法的違反理性,一如它的違反自然。
所以,如果說隻有極少數的人才懂得為人處事的話,我是一點也不覺得有什麼奇怪的。
既然會不會做事是無關緊要的,那麼,為什麼又亂出主意要我們去學那麼多沒有用處的事物呢?口頭上是為了社會而培養我們,其實,就教育我們的方法來看,好象我們每一個人一輩子都隻能夠在書齋中孤孤單單地思考,或者一輩子都隻能夠同不相幹的人談論空想的問題。
你以為教你的孩子做一些柔軟操和說一些毫無意義的老套話,就算是教會他怎樣生活了。
至于我,我也在教育我的愛彌兒怎樣生活,我教育他靠他自己的力量生活,此外,還教他怎樣掙得他的面包。
這還不夠。
為了要在世界上生活,還要知道怎樣對人,還要會使用支配人的工具;要會估計文明社會中個人利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還要這樣正确地預料重大的事情,使自己在事業中不受欺騙,或者至少使自己能夠選用達到成功的良好手段。
法律不許可青年人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和财産,但是,如果他們在達到法定年齡的時候還一點經驗都沒有,這種保護青年人的措施又有什麼用呢?要他們等到那個年齡才自己作主,是一點好處都沒有的,而且将使他們長到二十五歲的時候還依然同十五歲的時候一樣,實際的事情一點也不懂。
毫無疑問,我們要防止一個青年人由于無知或欲念的蒙蔽而自己害自己,但是,無論他在什麼年齡都應該教育他對人和藹,無論在什麼年齡都應該在一個有見識的人的指導之下保護那些需要我們援助的窮人。
乳母和母親費了一番苦心撫育孩子,因此對孩子是十分的疼愛;社會道德的實踐給人們的心中帶來了人類的愛。
正是因為做了好事,人才變成了好人,我認為這一點是最确實無疑的。
你要使你的學生做他所能理解的一切良好行為,要使他把窮人的利益看作他自己的利益;要他不僅用金錢幫助他們,而且要對他們表示關心;要他為他們服務,要他保護他們,為他們犧牲他個人的利益和他的時間;要他把自己看作他們的辦事人:他應當終生都要擔負這個這樣高尚的職務。
有多少受壓迫的人無處伸訴他們的冤屈,而現在有他為他們主持正義,因為,他從道德的實踐中養成了勇敢堅毅的品行,所以能夠那樣不屈不撓地為他們鳴不平,能夠為他們闖入大官豪富的門庭,而且,如果必要的話,就徑直走入王宮,為那些既窮得無依無靠、又因害怕惡人的報複而不敢訴苦的可憐人向國王吐露他們的聲音。
不過,我們是不是要把愛彌兒培養成一個遊俠,培養成一個打抱不平的義士呢?他要不要去幹涉公衆的事情,要不要以智者和法律的保護人的姿态奔走于王公貴族的府第和衙門,要不要為别人向法官求情,為别人做律師而出現于法庭呢?所有這些我都不知道。
滑稽可笑的名稱絲毫也不改變事物的性質。
他将做一切他認為是有用的和良好的事情。
他不做任何多餘的事,他知道凡是不适合于他那樣年齡的人去做的事,對他來說就沒有一樣是有用處的,就沒有一樣是有好處的。
他知道他首先要對他自己盡他的責任,他知道青年人不應該過分地相信自己,他們的行為應當慎重,對年長的人應當尊敬,應當謹慎地少說廢話,應當有節制地少做無聊的事情,然而要敢于做有意義的事情,要敢于說出真理。
那些留名青史的羅馬人就是這樣,他們在擔當重任以前的青年時期全都緻力于懲罰罪惡和保衛無辜,其目的就是要在伸張公理和保護善良風俗的行為中教育自己。
愛彌兒既不喜歡鬧嚷,也不喜歡吵架,不僅不喜歡人和人吵架甚至動物和動物打架他也是不喜歡的。
他從來沒有把兩條狗挑得互相争鬥,從來沒有叫過一條狗去追逐一隻貓。
這種和平的精神是他所受的教育的結果之一,因為這種教育絲毫沒有使他養成自私和自高自大的心理,所以是不會使他以駕馭别人和使别人受痛苦而取得樂趣的。
他看見别人痛苦,他自己也感到痛苦,這是一種自然的情感。
一個青年人之所以忍心甚至樂于看到一個有感覺的生物遭受痛苦,是因為他自以為可以憑他的聰明和優越的地位而免遭那種痛苦。
誰能保證不受這種想法的浸染,誰就不會掉進由這種想法而産生的災禍。
所以愛彌兒是很愛和平的。
他看到快樂的面孔就感到喜悅,當他能設法使别人露出笑容的時候,他自己也因此而感到歡喜。
我認為,他在看到可憐的人的時候,是不至于僅僅對他們無動于衷地說一些同情他們的空話的,是不至于對他可以用他的憐憫心去醫治的痛苦僅僅表示一陣歎息就算完事的。
他積極的慈善行為不久就可使他獲得他如果懷着鐵石心腸就不能獲得或者要很晚才能獲得的許多知識。
如果他看見同伴之間鬧不和氣,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