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明紀事本末卷之三
關燈
小
中
大
。
宏光帝益不釋,更使李永芳、盧九德視之。
九德後至,熟視,不跪;太子呵之曰:『盧九德何不叩首為』?九德懼,請罪;因責其居南京大安逸。
九德觳觫出;戒守者善視之,曰:『真者,宜善視;如其僞也,必巨棍,防其逸』。
宏光帝遂禁群臣往谒。
漏五下,移太子居錦衣同知馮可宗所(人謂居之大内雲)。
乙酉,宏光帝禦武英殿,命會鞫太子于大明門。
始,太子至,馬士英等懼不利,楊維垣首揚言『驸馬都尉王昺孫酷類太子,此疑王之明』。
士英遽以告,兵科戴英亦以為之明,請會鞫。
是日,宏光帝召劉正宗、李崇濂入,言『太子真,何以處朕!卿舊講官,宜熟辨』。
正宗請诘以多詞,宏光帝悅。
群臣續至,視以禁城圖,晰言之;詢長公主及與叩周奎門者,言:『即我也。
公主意必死矣』。
正宗直陳故為講官,還識我否?太子不願問講習事,語不樂。
更诘為王之明;笑曰:『汝言僞,斯僞可耳;何必之明』!群臣默然,正宗遽言此必僞。
戴英言『先帝鞫吳昌時,攜太子于中左門,今不能對;詢嘉定伯姓名,亦然:僞無疑。
然童孺必奸人挾之,宜窮治』。
明日,馬士英請下太子及穆虎于中城獄,再廷谳。
丙夜入獄,太子已醉,坐而寝。
及明,問何所?兵馬司依違言。
太子曰:『我知之矣』!北面再拜,大呼高皇帝、皇考皇帝,飲泣久之。
有内官密疏太子足骱異常,每骱必雙;今确然無可疑。
宏光帝以疏示士英,士英言『太子得脫,反走江浙;中宮厚重,而斯機變;公主固在,遽言已死:疑窦實多。
左懋第曩與蔡奕琛書,亦有太子事。
太子不死賊,必死清矣』。
北太子者:甲申十月,有男子突入周奎室求見公主,相抱恸哭;贈以錦袍使去。
既而頻至,奎及其猶子铎計使易姓劉,習盲詞,則免;否則以告。
又不使去,昏而系之于門外,遂被獲。
曰:『悔不從公主言』。
及鞫之,言朝事悉合。
錦衣指揮李時印、内監楊玉、常進等皆是之;獨晉王求桂自山西至,以為誣。
刑部主事錢鳳覽疏:『周奎自言以真為僞,亦為國除患也』。
因謂『大臣不言,則小臣瞻顧;内臣不言,則外臣緘口。
敢以死争』!蓋刺諸降者。
時以求桂言,下諸言太子是者于獄。
複使太子及求桂質于廷,求桂卒執為僞;鳳覽斥求桂為不臣。
洪承疇及謝陛、馮铨諸降者皆和求桂;太子诘陛以舊事,陛不能對。
于是正陽門商民合疏,請釋太子而訾陛禽獸;宛平民楊時茂直糾陛及奎、铎,語涉太監田貴皆謂太子為僞者。
時茂直請磔身贖太子,順天府内城民楊溥等疏保太子,斥曹化淳等。
宋徽等複疏論太子行狀,而劾奎始飲食而卒棰楚,是誠何心?十一月,鳳覽再劾謝陛罪。
多爾衮曰:『皇子真僞無所傷;鳳覽等诋大臣,皆亂人』。
絞殺鳳覽及朱六、邵貴女、僧真慶,殺李時印、張文魁、申良策、鄭國勳、楊時茂、張元齡、楊玉、常進,锢太子于太醫院。
是年正月,東河民祁八及孫大壯等聚衆救太子,皆死(詳「諸方義旅」)。
太子被殺,人以為永王雲。
士英在南,更請釋方拱幹使往訊;果真者,育之宮,無分藩資奸人。
宏光帝然之。
訊穆虎,備五毒,卒不服;且曰:『吾主死直言,吾何畏死而背義乎』!聞者氣折。
高夢箕以疏自明,亦逮之。
壬辰,複訊太子。
張捷先賀方拱幹曰:『免罪超擢,在一言也』。
拱幹諾之。
既至,王铎擁以詢,太子遽曰:『方先生』。
拱幹匿不敢言。
張孫振呼為王之明,太子折之;且言:『我南來不敢居太子,李繼周以禦帖召,故至此。
爾等不立皇考之朝乎?何蒙昧至此』!衆莫敢決。
高倬、戴英聞不自居言(?),遽曰:『既非東宮,必之明也』。
王铎大言『此必僞!直我承認』。
叱還獄,三法司以王之明上。
李景濂請谒諸衢。
馬士英票拟:『穆虎敢挾之明往來閩、楚,厥意為何?主使附逆,實繁有徒』。
蓋阮大铖蹴之(詳前)。
時共謂太子真,宏光帝又無子,至必立之;而忿士英、王铎阿殺太子。
靖南侯黃得功首疏『東宮未必僞,誰為奉迎而逆其詐?先帝之子即陛下之子
宏光帝益不釋,更使李永芳、盧九德視之。
九德後至,熟視,不跪;太子呵之曰:『盧九德何不叩首為』?九德懼,請罪;因責其居南京大安逸。
九德觳觫出;戒守者善視之,曰:『真者,宜善視;如其僞也,必巨棍,防其逸』。
宏光帝遂禁群臣往谒。
漏五下,移太子居錦衣同知馮可宗所(人謂居之大内雲)。
乙酉,宏光帝禦武英殿,命會鞫太子于大明門。
始,太子至,馬士英等懼不利,楊維垣首揚言『驸馬都尉王昺孫酷類太子,此疑王之明』。
士英遽以告,兵科戴英亦以為之明,請會鞫。
是日,宏光帝召劉正宗、李崇濂入,言『太子真,何以處朕!卿舊講官,宜熟辨』。
正宗請诘以多詞,宏光帝悅。
群臣續至,視以禁城圖,晰言之;詢長公主及與叩周奎門者,言:『即我也。
公主意必死矣』。
正宗直陳故為講官,還識我否?太子不願問講習事,語不樂。
更诘為王之明;笑曰:『汝言僞,斯僞可耳;何必之明』!群臣默然,正宗遽言此必僞。
戴英言『先帝鞫吳昌時,攜太子于中左門,今不能對;詢嘉定伯姓名,亦然:僞無疑。
然童孺必奸人挾之,宜窮治』。
明日,馬士英請下太子及穆虎于中城獄,再廷谳。
丙夜入獄,太子已醉,坐而寝。
及明,問何所?兵馬司依違言。
太子曰:『我知之矣』!北面再拜,大呼高皇帝、皇考皇帝,飲泣久之。
有内官密疏太子足骱異常,每骱必雙;今确然無可疑。
宏光帝以疏示士英,士英言『太子得脫,反走江浙;中宮厚重,而斯機變;公主固在,遽言已死:疑窦實多。
左懋第曩與蔡奕琛書,亦有太子事。
太子不死賊,必死清矣』。
北太子者:甲申十月,有男子突入周奎室求見公主,相抱恸哭;贈以錦袍使去。
既而頻至,奎及其猶子铎計使易姓劉,習盲詞,則免;否則以告。
又不使去,昏而系之于門外,遂被獲。
曰:『悔不從公主言』。
及鞫之,言朝事悉合。
錦衣指揮李時印、内監楊玉、常進等皆是之;獨晉王求桂自山西至,以為誣。
刑部主事錢鳳覽疏:『周奎自言以真為僞,亦為國除患也』。
因謂『大臣不言,則小臣瞻顧;内臣不言,則外臣緘口。
敢以死争』!蓋刺諸降者。
時以求桂言,下諸言太子是者于獄。
複使太子及求桂質于廷,求桂卒執為僞;鳳覽斥求桂為不臣。
洪承疇及謝陛、馮铨諸降者皆和求桂;太子诘陛以舊事,陛不能對。
于是正陽門商民合疏,請釋太子而訾陛禽獸;宛平民楊時茂直糾陛及奎、铎,語涉太監田貴皆謂太子為僞者。
時茂直請磔身贖太子,順天府内城民楊溥等疏保太子,斥曹化淳等。
宋徽等複疏論太子行狀,而劾奎始飲食而卒棰楚,是誠何心?十一月,鳳覽再劾謝陛罪。
多爾衮曰:『皇子真僞無所傷;鳳覽等诋大臣,皆亂人』。
絞殺鳳覽及朱六、邵貴女、僧真慶,殺李時印、張文魁、申良策、鄭國勳、楊時茂、張元齡、楊玉、常進,锢太子于太醫院。
是年正月,東河民祁八及孫大壯等聚衆救太子,皆死(詳「諸方義旅」)。
太子被殺,人以為永王雲。
士英在南,更請釋方拱幹使往訊;果真者,育之宮,無分藩資奸人。
宏光帝然之。
訊穆虎,備五毒,卒不服;且曰:『吾主死直言,吾何畏死而背義乎』!聞者氣折。
高夢箕以疏自明,亦逮之。
壬辰,複訊太子。
張捷先賀方拱幹曰:『免罪超擢,在一言也』。
拱幹諾之。
既至,王铎擁以詢,太子遽曰:『方先生』。
拱幹匿不敢言。
張孫振呼為王之明,太子折之;且言:『我南來不敢居太子,李繼周以禦帖召,故至此。
爾等不立皇考之朝乎?何蒙昧至此』!衆莫敢決。
高倬、戴英聞不自居言(?),遽曰:『既非東宮,必之明也』。
王铎大言『此必僞!直我承認』。
叱還獄,三法司以王之明上。
李景濂請谒諸衢。
馬士英票拟:『穆虎敢挾之明往來閩、楚,厥意為何?主使附逆,實繁有徒』。
蓋阮大铖蹴之(詳前)。
時共謂太子真,宏光帝又無子,至必立之;而忿士英、王铎阿殺太子。
靖南侯黃得功首疏『東宮未必僞,誰為奉迎而逆其詐?先帝之子即陛下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