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明紀事本末卷之三

關燈
崇祯十七年春三月,流賊李自成逼京師。

    帝召太子及永、定二王,谕之曰:『汝今日人主,明日即百姓。

    外間稱禮宜卑遜。

    勉之!為父母複仇』。

    命送太子于周奎第,永、定二王于田宏遇第。

    周皇後執三人手,痛哭遣之。

    太子詣奎,拒于阍者不得入;匿于外舍。

    帝複手谕成國公朱純臣衛太子;中使置之文淵閣而去。

    太子名慈烺,年十八矣。

    當賊勢急,左都禦史李邦華請奉太子監國南京;降賊臣光時亨有二心,大聲斥邦華,乃止。

     丙戌,賊陷京師,朱谕猶在閣也;乃執純臣拷掠,無所得。

    賊黨牛金星等言:『茲事重,按戶索之』。

    逆閹王之俊、栗宗周執以獻。

    太子不屈,使之跪;曰:『吾豈能為若屈』!曰:『若父何在』?曰:『已死壽甯宮』。

    曰:『汝家何以失』?曰:『誤任周延儒等耳』。

    賊複邀之;曰:『宜從我數事:殡帝後,毋淫殺百姓』。

    賊諾;羁諸宮(或曰:使劉宗敏善事之,僞封宋王,出入使乘騾)。

     夏四月,賊趨山海關,挾太子行。

    及戰,坐太子于山右。

    既而大敗,太子從奔;道失履,一人跪以進。

    詢知為民;曰:『方苦征斂,何德于汝而戴我也』!及吳三桂追至,賊又大敗。

    自成懼,使降臣張若祺乞和,三桂言:『還我嗣君、複我疆土,乃可以和』。

    賊出太子,三桂使範玉、張成各以兵千,張賊幟左右伏,耿良訓應之;太子出,遽夾擊,賊又大敗。

    三桂得太子,将奉之還京師;移檄遠近,都人旦夕望其至。

    多爾衮檄三桂西追賊,三桂以太子請;不許。

    至榆河,置諸皇姑寺,導入西山,依高起潛。

    奔走疲憊,僅乃得達。

    值起潛南遁,偕走天津浮海而南。

     五月,福世子即位于南京(實宏光帝)。

    張慎言請即位,史可法言:『太子耗未至,一旦南來,其何詞以對』?劉孔昭言:『今日事定,誰敢易』!可法請徐之,祁彪佳力言監國為是;徐宏基等然之。

    宏光帝序當立而失德甚,衆共知之;太子存亡亦未着。

    獨馬士英、劉孔昭利推戴,士英旋用孔昭言:『太子南來,己獨任咎』。

    宏光帝遂即位。

    時傳言定王至淮安,宏光帝使沉之。

    尋使王之綱迎太後于湖南之郭家寨。

    蓋馬士英請之。

    宏光帝棄其母已屢歲矣。

     六月,王燮疏:太子、二王皆遇害。

    宏光帝喜,擢燮右佥都禦史,巡撫山東(或謂二王實未死。

    永王事見下)。

     定王為賊挾入秦,轉徙湖北,入左良玉軍,冒其将黃某姓;良玉亡,黃蜚攜之入太湖,以屬瑞昌王,止于于潛,依故宦餘文淵。

    因善陳砥流,砥流浪迹至太平,與其友夏名卿偕谒。

    王易姓孫,妻名卿女。

    俄,名卿惡于于潛令,王乃為僧,名雲庵;轉徙江南北,讀書于呂六飛所。

    返婚于名卿,貧甚,市茶蘇州,為奸人所首。

    逮至南京,殺之。

    時歲在辛酉矣。

     是月,太子至淮安。

    聞定王變,不敢止;南走揚州(定王事出「野史」)。

    高起潛希旨,将弒逆。

    其猶子鴻胪寺序班高夢箕不可;及其仆高成、穆虎扶太子濟江,栖于蘇州。

    宏光帝召起潛入,衆知起潛實奉太子南,諱之。

     冬十二月,太子如杭,居于興教寺;馬士英使客刺之。

    至太子益南,管紹甯以太子實遇禍聞。

     宏光元年春正月,太子至紹興,不堪羁旅,元夕觀燈而歎;衆竊指曰:『吾君之子也』。

    高夢箕懼。

     二月,朱國弼、趙之龍請定太子、二王谥。

    诏谥太子「獻愍」、永「悼王」、定「哀王」;以明年為太子服。

    時太子耗确,故先絕之。

    是月,高夢箕密以太子告,使太監李繼周召之至。

    太子已之金華府,繼周從之。

    及諸塗,詢繼周名,具以對;詢援立事,繼周謝不知,以禦劄進。

    金華守臣聞之,以禮見。

    數日至杭州,巡撫張永貞來朝,文武導從以行。

     三月甲申朔,太子至南京,止于興善寺,勇衛軍五百人邏守。

    繼周先人白士英而後朝,宏光帝使北來兩監驗虛實(一陳姓、一張姓)。

    二人一見,抱足大恸;以天寒服禦薄,各解衣進。

    宏光帝怒,言『未别真赝;即真,傳位與否,固在我也』。

    掠兩人死。

    尋賜繼周酖死。

    都臣谒太子者踵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