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明紀事本末卷之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可望陣亂。
定國麾而進,将士大呼解甲迎晉王。
可望駭曰:『皆反矣』!倉猝遁。
定國、文秀踵擊之,賊大潰。
定國曰:『張勝至滇都,王尚禮必應,我将救之』。
使文秀、文選、楊武追可望;曰:『必獲之』!自反雲南,勝已将薄城,王尚禮為内應。
沐天波請即召之,及龔彜、張重任;惟尚禮三召乃至,款之朝中。
勝至,尚禮軍無主,不敢動。
勝見金馬碧雞坊告捷旗,大駭;掠而走。
定國遇之渾水塘,其衆死突,幾不支;馬寶縱大炮背擊之,勝獨走,寶及大定降。
勝至沾益州,其部吳承爵縛之;駭曰:『汝乃叛我』?承爵言:『汝叛天子,乃責我乎』!并其黨趙勝皆伏誅。
尚禮自缢死。
可望奔普定,馬進忠閉不納,且炮擊之;或曰:『此國主』。
進忠謬言『可望以十六萬人出;今若此,必他賊』。
可望急走去。
冬十月,可望入貴州;使馮雙禮守威清隘,約追者至,鳴三炮。
劉文秀至普安,遲疑不敢進;雙禮欲沒可望赀,遽鳴炮以绐之。
可望盡棄其蓄及婦女,獨與妻子出貴陽,走偏橋、鎮遠、平溪、沅州,皆不納;惟靖州道吳逢聖迎之。
逢聖固胥吏,專谄可望,擢今職;共知勢去,使其黨程萬裡赴洪承疇降。
白文選追至,可望夜走;至沙子嶺,楊武複截之,劫奪殆盡,可望僅以逢聖、陳傑、劉天瑞百餘人狼狽入長沙。
承疇送之北京,濟度、張懸錫郊迎之;封義王。
就問滇事,遂議舉兵。
文秀旋師,張虎以殘兵遁;文秀獲之,诘以上賜簪有何行刺語,虎不能對。
執送滇都禦門,告廟而磔之;可望諸将皆歸命。
永曆帝大封白文選鞏昌王,馮雙禮慶陽王,馬進忠漢陽王,馬寶、賀九儀、馬維興皆公爵;擢錢邦芑秩。
十一月,诏恤安隆殉臣及陣亡将士,通賜谥蔭。
謂『範礦兩及定國盟,且曰:「逾盟若何」?定國曰:「可望明則輔之、叛則殺之,無難也」』。
時礦已卒,予谥祭之。
降诏大赦;惟狄三品、王會、張光翠以助逆,及陳源、鄭逢元降秩有差。
朱運久等各遁去。
馬吉翔、張佐辰、扶綱,尋複任。
方于宣為提學,以勸進表試士;聞可望敗,馳書邦芑嘲之。
定國使赍诏及己書結朱成功,期明年會于南都;西約王光興、李來亨:号令四出,将大舉。
來亨等不之應。
劉文秀在貴陽練兵三萬,定國忮之;召之還,文秀郁郁甚。
順治十五年(永曆十二年)春二月,洛托、卓布泰、吳三桂三路趨滇都。
叛人孫可望請從軍,不許;乃多為書招其故部。
定國方以可望去無慮,大校将佐及從賊者之功罪,為分兵地;武備頗弛。
夏四月,王自奇、關有才複以永昌反。
二人當可望敗,定國折箭召之降;卒不自安,遂複叛。
定國怒,親讨之;極于邊徼,執而殺之。
而洛托兵及貴州,定國急還救,已不及。
先是,中書舍人高績、通政司金簡次第言:『内患雖除,外憂方棘;伺我者,頓刃以待兩虎之斃。
而我酣歌漏舟之中、痛飲焚屋之下,豈能旦夕?諸生老于兵,胡洩沓若此』!定國忿,訴必杖兩人,諸臣争未決;而貴州、四川、廣西三路敗書至,乃引咎。
是月,劉文秀卒。
文秀每屏人語:『晉王拒虎進狼,必敗』。
疾亟,上疏言:『我朝國事,可以預知。
臣精兵三萬在黎、雅之間,窖金三十萬;臣将郝承裔知之。
果值倉猝,妻備盤匜以待、子操羁靮以從;以十三家營出營河、洛,庶幾轉敗為功也』。
妖人賈自明倡言上帝以某日助兵,為木偶數百皆及丈,執幡幢,為行陣。
定國感之。
四方促師者,辄雲「有待」。
久之無驗,斬之;戒期而出。
秋七月丙申朔,以定國為招讨大元帥,登壇受钺;于古命将禮無不備。
定國分兵阨險阻(見前)。
冬十二月,李定國敗績于炎遮河,倉猝護跸走。
艾承業謀執之,不克;自以其部降。
定國諸将以永曆帝及主帥去,彷徨無定指。
禦前總兵馬寶誘于吳三桂,首以其部降;狄三品亦被誘,執馮雙禮并其金印赴軍前降。
白文選将王安自建昌入雲南,奉其敕印、金章降。
于是馬維興、高啟隆、楊威、劉侢、塔興策、王國玺、吳子金、吳子香、李如碧十餘人先後降。
順治十六年(永曆十三年)春正月,李定國至大理,請留守;許之。
白文選至,列陣下關,其衆萬餘;定國以數百騎赴之。
文選憤涕,叱曰:『人主畀全城、全國于王,今若此,誰執其咎』?定國南向拜,請以身贖。
文選曰:『王何人,可死于敵乎!行矣,我守此耳』。
定國乃追扈至永昌,還钺待罪;永曆帝曰:『是國之禍,王何罪焉』。
不許。
二月(明閏正月),尚善、吳三桂出雲南,追定國将王國勳于普洱,至于玉龍關;白文選、張光璧、陳勝戰,皆敗;文選并其鞏昌王金印皆失之。
追兵至瀾滄江,文選自沙木河走右甸;尋入鎮康,走木邦。
李定國聞之,使其将靳統武以兵四千扈永曆帝入騰越,自以兵渡潞江。
諸潰卒亦少集,得兵萬人;軍于磨盤山,曲徑叢箦,西南第一隘也。
定國策尚善、吳三桂窮追必不戒;萆山扼隘,為木栅數重,設三伏于其前:泰安伯窦民望為初伏、廣昌侯高文貴為二伏、總兵王玺為三伏,每伏兵二千,期敵遇二伏,乃鳴炮,首尾夾擊之。
尚善、吳三桂逐白文選渡瀾滄、絕潞江,追奔數百裡無一敵,謂定國必遠走。
至磨盤,亂伍登山,踰二伏者萬二千人。
大理少卿盧桂生忽叛,赴尚善軍降,盡洩其狀,則大驚;急使兵皆棄騎退,且以炮擊伏兵,定國兵多死。
民望不得已,亦舉炮出,浴血以鬥;王玺馳山巅下救之。
定國坐山上,訝信炮誤,知計洩,憤甚;揮軍齊進,短兵接。
自辰至酉,死傷被地,殺尚善、吳三桂軍都統以下數十人。
尚善卻屯三十裡,不敢進。
民望、玺亦戰死(見前),士卒死于伏者三之一、死于戰者亦三之一,諸将猶阨險守。
定國慮軍孤,中夜而走。
比出山,問永曆帝安在?衆曰:『西行已百裡,在茶山、緬甸間矣』。
怃然曰:『君臣皆死,無益也』!獨以其兵行。
至是,與永曆帝相失。
諸将聞之,乃迸散;賀九儀走龍江,李成爵走麗江邊徼,李成碧、廖魚、祁自貴、馬德鳴并諸部流連永昌諸邊外。
定國自沾化使高允臣結緬甸,為所殺。
聞白文選在木邦,就與議:『上入緬,我兵深入,禍恐不測。
此複無險阨,我将擇地屯士卒圖恢複』。
文選以永曆帝左右無衛,請往捍之;議不合。
定國引其軍踰孟定、耿馬,入于緬甸;潰兵續至,勢少振。
文選自間道濟隴川、潞江,踵求行在不得,謂已入阿瓦;以兵陷之,相距六十裡,永曆帝不知。
文選不得已,還。
二月,李定國軍緬甸;鹹陽侯祁三升、孟津伯魏勇自雲南至。
定朔将軍吳三省當磨盤之敗,護定國妻子赴其軍;遇吳子聖等誘之降,三省陽諾之,乘間走潞江,将合于定國,棄其營落妻子不顧。
值定國如孟定,不能進;三升有歉于定國,别走龍川,入戶獵,且誘魏勇與之偕至。
值三省至,複誘之行。
定國至孟定,賀九儀兵亦至,張國用、趙得勝部從之;定國以自隸,得兵萬人。
夏,李定國以封爵诰冊授諸土司,使為明;惟沅江土知府那嵩受其總督命,為結内地諸土司,略有從者。
秋,李定國軍孟定。
孟艮女土官懼定國入其境,集夷兵以拒;定國攻之。
冬十月朔,李定國軍孟艮城,土官走。
地多魚稻,定國居之;使諸土目耕田輸賦如内地。
亦虞諸土司疑貳,不敢出。
時那嵩起兵,吳三桂圍之,嵩使求救于定國;以攻孟艮故,不能救。
十一月,白文選自木邦合師于定國軍。
十二月,文選移軍于孟凜。
順治十七年(永曆十四年)春正月,李定國軍孟艮。
先後為疏三十六,募土人以進,多不得達;其達者,馬吉翔複尼之。
永曆帝及朝臣莫之計。
最後,定國請示進退;吉翔卒不答。
二月,白文選駐孟凜。
求永曆帝耗不得,引還南甸,得兵萬人。
三月,李定國将楊武叛,入降。
賀九儀妻子在雲南,吳三桂使為血書招之;儀将降,定國杖殺之。
亦杖殺金維興,惡其誘于三桂也。
九儀部何起龍以其衆,自蔓谷河降。
總兵唐宗堯者,定國使屯于磨艿,招納降附。
宗堯叛,令将士赴孟艮者盡入己部;殺奪商賈,取其貨轉市孟艮,弋倍利。
故滇中事,定國略無聞;西距阿瓦亦遠,惟日夕練兵觊恢複。
定國麾而進,将士大呼解甲迎晉王。
可望駭曰:『皆反矣』!倉猝遁。
定國、文秀踵擊之,賊大潰。
定國曰:『張勝至滇都,王尚禮必應,我将救之』。
使文秀、文選、楊武追可望;曰:『必獲之』!自反雲南,勝已将薄城,王尚禮為内應。
沐天波請即召之,及龔彜、張重任;惟尚禮三召乃至,款之朝中。
勝至,尚禮軍無主,不敢動。
勝見金馬碧雞坊告捷旗,大駭;掠而走。
定國遇之渾水塘,其衆死突,幾不支;馬寶縱大炮背擊之,勝獨走,寶及大定降。
勝至沾益州,其部吳承爵縛之;駭曰:『汝乃叛我』?承爵言:『汝叛天子,乃責我乎』!并其黨趙勝皆伏誅。
尚禮自缢死。
可望奔普定,馬進忠閉不納,且炮擊之;或曰:『此國主』。
進忠謬言『可望以十六萬人出;今若此,必他賊』。
可望急走去。
冬十月,可望入貴州;使馮雙禮守威清隘,約追者至,鳴三炮。
劉文秀至普安,遲疑不敢進;雙禮欲沒可望赀,遽鳴炮以绐之。
可望盡棄其蓄及婦女,獨與妻子出貴陽,走偏橋、鎮遠、平溪、沅州,皆不納;惟靖州道吳逢聖迎之。
逢聖固胥吏,專谄可望,擢今職;共知勢去,使其黨程萬裡赴洪承疇降。
白文選追至,可望夜走;至沙子嶺,楊武複截之,劫奪殆盡,可望僅以逢聖、陳傑、劉天瑞百餘人狼狽入長沙。
承疇送之北京,濟度、張懸錫郊迎之;封義王。
就問滇事,遂議舉兵。
文秀旋師,張虎以殘兵遁;文秀獲之,诘以上賜簪有何行刺語,虎不能對。
執送滇都禦門,告廟而磔之;可望諸将皆歸命。
永曆帝大封白文選鞏昌王,馮雙禮慶陽王,馬進忠漢陽王,馬寶、賀九儀、馬維興皆公爵;擢錢邦芑秩。
十一月,诏恤安隆殉臣及陣亡将士,通賜谥蔭。
謂『範礦兩及定國盟,且曰:「逾盟若何」?定國曰:「可望明則輔之、叛則殺之,無難也」』。
時礦已卒,予谥祭之。
降诏大赦;惟狄三品、王會、張光翠以助逆,及陳源、鄭逢元降秩有差。
朱運久等各遁去。
馬吉翔、張佐辰、扶綱,尋複任。
方于宣為提學,以勸進表試士;聞可望敗,馳書邦芑嘲之。
定國使赍诏及己書結朱成功,期明年會于南都;西約王光興、李來亨:号令四出,将大舉。
來亨等不之應。
劉文秀在貴陽練兵三萬,定國忮之;召之還,文秀郁郁甚。
順治十五年(永曆十二年)春二月,洛托、卓布泰、吳三桂三路趨滇都。
叛人孫可望請從軍,不許;乃多為書招其故部。
定國方以可望去無慮,大校将佐及從賊者之功罪,為分兵地;武備頗弛。
夏四月,王自奇、關有才複以永昌反。
二人當可望敗,定國折箭召之降;卒不自安,遂複叛。
定國怒,親讨之;極于邊徼,執而殺之。
而洛托兵及貴州,定國急還救,已不及。
先是,中書舍人高績、通政司金簡次第言:『内患雖除,外憂方棘;伺我者,頓刃以待兩虎之斃。
而我酣歌漏舟之中、痛飲焚屋之下,豈能旦夕?諸生老于兵,胡洩沓若此』!定國忿,訴必杖兩人,諸臣争未決;而貴州、四川、廣西三路敗書至,乃引咎。
是月,劉文秀卒。
文秀每屏人語:『晉王拒虎進狼,必敗』。
疾亟,上疏言:『我朝國事,可以預知。
臣精兵三萬在黎、雅之間,窖金三十萬;臣将郝承裔知之。
果值倉猝,妻備盤匜以待、子操羁靮以從;以十三家營出營河、洛,庶幾轉敗為功也』。
妖人賈自明倡言上帝以某日助兵,為木偶數百皆及丈,執幡幢,為行陣。
定國感之。
四方促師者,辄雲「有待」。
久之無驗,斬之;戒期而出。
秋七月丙申朔,以定國為招讨大元帥,登壇受钺;于古命将禮無不備。
定國分兵阨險阻(見前)。
冬十二月,李定國敗績于炎遮河,倉猝護跸走。
艾承業謀執之,不克;自以其部降。
定國諸将以永曆帝及主帥去,彷徨無定指。
禦前總兵馬寶誘于吳三桂,首以其部降;狄三品亦被誘,執馮雙禮并其金印赴軍前降。
白文選将王安自建昌入雲南,奉其敕印、金章降。
于是馬維興、高啟隆、楊威、劉侢、塔興策、王國玺、吳子金、吳子香、李如碧十餘人先後降。
順治十六年(永曆十三年)春正月,李定國至大理,請留守;許之。
白文選至,列陣下關,其衆萬餘;定國以數百騎赴之。
文選憤涕,叱曰:『人主畀全城、全國于王,今若此,誰執其咎』?定國南向拜,請以身贖。
文選曰:『王何人,可死于敵乎!行矣,我守此耳』。
定國乃追扈至永昌,還钺待罪;永曆帝曰:『是國之禍,王何罪焉』。
不許。
二月(明閏正月),尚善、吳三桂出雲南,追定國将王國勳于普洱,至于玉龍關;白文選、張光璧、陳勝戰,皆敗;文選并其鞏昌王金印皆失之。
追兵至瀾滄江,文選自沙木河走右甸;尋入鎮康,走木邦。
李定國聞之,使其将靳統武以兵四千扈永曆帝入騰越,自以兵渡潞江。
諸潰卒亦少集,得兵萬人;軍于磨盤山,曲徑叢箦,西南第一隘也。
定國策尚善、吳三桂窮追必不戒;萆山扼隘,為木栅數重,設三伏于其前:泰安伯窦民望為初伏、廣昌侯高文貴為二伏、總兵王玺為三伏,每伏兵二千,期敵遇二伏,乃鳴炮,首尾夾擊之。
尚善、吳三桂逐白文選渡瀾滄、絕潞江,追奔數百裡無一敵,謂定國必遠走。
至磨盤,亂伍登山,踰二伏者萬二千人。
大理少卿盧桂生忽叛,赴尚善軍降,盡洩其狀,則大驚;急使兵皆棄騎退,且以炮擊伏兵,定國兵多死。
民望不得已,亦舉炮出,浴血以鬥;王玺馳山巅下救之。
定國坐山上,訝信炮誤,知計洩,憤甚;揮軍齊進,短兵接。
自辰至酉,死傷被地,殺尚善、吳三桂軍都統以下數十人。
尚善卻屯三十裡,不敢進。
民望、玺亦戰死(見前),士卒死于伏者三之一、死于戰者亦三之一,諸将猶阨險守。
定國慮軍孤,中夜而走。
比出山,問永曆帝安在?衆曰:『西行已百裡,在茶山、緬甸間矣』。
怃然曰:『君臣皆死,無益也』!獨以其兵行。
至是,與永曆帝相失。
諸将聞之,乃迸散;賀九儀走龍江,李成爵走麗江邊徼,李成碧、廖魚、祁自貴、馬德鳴并諸部流連永昌諸邊外。
定國自沾化使高允臣結緬甸,為所殺。
聞白文選在木邦,就與議:『上入緬,我兵深入,禍恐不測。
此複無險阨,我将擇地屯士卒圖恢複』。
文選以永曆帝左右無衛,請往捍之;議不合。
定國引其軍踰孟定、耿馬,入于緬甸;潰兵續至,勢少振。
文選自間道濟隴川、潞江,踵求行在不得,謂已入阿瓦;以兵陷之,相距六十裡,永曆帝不知。
文選不得已,還。
二月,李定國軍緬甸;鹹陽侯祁三升、孟津伯魏勇自雲南至。
定朔将軍吳三省當磨盤之敗,護定國妻子赴其軍;遇吳子聖等誘之降,三省陽諾之,乘間走潞江,将合于定國,棄其營落妻子不顧。
值定國如孟定,不能進;三升有歉于定國,别走龍川,入戶獵,且誘魏勇與之偕至。
值三省至,複誘之行。
定國至孟定,賀九儀兵亦至,張國用、趙得勝部從之;定國以自隸,得兵萬人。
夏,李定國以封爵诰冊授諸土司,使為明;惟沅江土知府那嵩受其總督命,為結内地諸土司,略有從者。
秋,李定國軍孟定。
孟艮女土官懼定國入其境,集夷兵以拒;定國攻之。
冬十月朔,李定國軍孟艮城,土官走。
地多魚稻,定國居之;使諸土目耕田輸賦如内地。
亦虞諸土司疑貳,不敢出。
時那嵩起兵,吳三桂圍之,嵩使求救于定國;以攻孟艮故,不能救。
十一月,白文選自木邦合師于定國軍。
十二月,文選移軍于孟凜。
順治十七年(永曆十四年)春正月,李定國軍孟艮。
先後為疏三十六,募土人以進,多不得達;其達者,馬吉翔複尼之。
永曆帝及朝臣莫之計。
最後,定國請示進退;吉翔卒不答。
二月,白文選駐孟凜。
求永曆帝耗不得,引還南甸,得兵萬人。
三月,李定國将楊武叛,入降。
賀九儀妻子在雲南,吳三桂使為血書招之;儀将降,定國杖殺之。
亦杖殺金維興,惡其誘于三桂也。
九儀部何起龍以其衆,自蔓谷河降。
總兵唐宗堯者,定國使屯于磨艿,招納降附。
宗堯叛,令将士赴孟艮者盡入己部;殺奪商賈,取其貨轉市孟艮,弋倍利。
故滇中事,定國略無聞;西距阿瓦亦遠,惟日夕練兵觊恢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