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明紀事本末卷之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撫州知府高飛聲,使人以印绶歸福京,自任城守死。
知縣高聲和,亦死。
訓導桂有煃,自缢死。
監察禦史熊化,清江人;屢征不起。
有語以仕者,曰:『吾先朝禦史,老且病,安能折腰求活乎』?置腦子于懷曰:『急則服之』。
有迫欲見者;作絕命詞,食腦子,不死。
家人守之,則曰:『管仲、魏征,非人乎?我将往』。
伺間入園池,家衆亟拯之;長跪以請曰:『我志定,使我不死,徒苦我耳』!閉門自缢。
萬安知縣梁于埃,城陷被執,囚之南昌五旬有奇。
聲桓欲官之;曰:『死者形立、官者神沒,吾豈以形易神者』?作絕命詞,死。
袁州知府李時興,撄城固守;已知不敵,自缢而死。
仆某亦死。
兵部侍郎左副都禦史、江廣總督萬元吉守贛州,既斬其妾;未幾,其子欲缒城走,元吉又斬之,人稱「精忠」。
城陷,部将擁之去;曰:『為我謝贛人;使合城塗炭者,我也』。
赴江而死。
吏部尚書郭維經入嵯峨寺,自焚死。
太常寺卿彭期生,冠帶自經死。
禦史姚奇允,自缢于文廟。
給事中楊文薦晝夜守,下及婦女皆感動,有死無二。
城垂破,文薦病不能興;執送南昌,絕粒死。
職方主事周瑚,不屈被磔死。
兵科給事中萬發祥、吏部主事龔芬、戶部主事林琦、兵部主事王其■〈穴上弘下〉偕其兄其窿、黎遂球及其弟遂珙、柳昂霄、魯嗣宗(一作曾嗣宗)、錢謙亨、中書舍人袁從鹗、劉孟鞫、劉應試、署贛州知府吳國球、監紀通判郭甯登、通判王明汲、知贛縣林逢春、訓導胡董明、徐必進,皆死。
裡居可紀者,廣東提學副使明溯中,偕其兄述中不屈死。
前河南知縣盧觀象,盡室入井死。
推官胡缜(據「通鑒」附編列此),亦死。
前馬平知縣謝缵、子允繡、從子允鬥,自缢死。
通判塗君鼎及妻熊氏、次子宏裕、三子宏佑、子婦熊氏、李氏、婢呂瑞香,俱入井死。
周世光攜其幼孫入水死。
流寓可紀者,兵部主事于斯昌、中書龍震,皆不降死。
推官吳世安,扶病登陴,炮丸穿膊死。
通判唐周慈,從元吉入水死。
士民可紀者,舉人馬芝、劉日佺及妻李氏、子良竑、良翔及其從子弟婦,皆死。
貢生楊萬言及其妻子、諸生董缵卿及子麟兆、正宸、正朝、楊麗天夫婦,皆死。
郭必昌及妻範氏,哭三晝夜死。
馮複京及妻張氏、徐孝儀及其母周氏、妾锺氏、子婦郭氏并其兩孫,皆死。
金之傑巷戰力屈,挈其妻入水死。
袁汝健、莊某,盡室自焚死。
王統、王純,缢文廟死。
周葵、陳君猷,自焚死。
諸生廬陵段之璋、新喻蕭瑛、零陵周慈、甯都楊燧,皆以流寓死。
武臣副将馬觀鵬,方乞歸;顧事急,請堅守,力戰而死。
妻譚氏,未婚;矢節。
參将朱永盛,亦死。
參将陳烈,數力戰,衆以其弟降,疑之;烈益奮鬥。
及見執,不屈;顧贛人曰:『今日知我無二心也』。
遂就戮。
都督佥事劉天驷、衛千戶徐餘慶、孫經世、緯世、纮世、監紀軍務聶邦晟、妻劉氏、子士燫、士煐,皆死。
微而著者,布衣楊文炎、鄉約謝明登及妻楊氏、子佛生,入井死。
書工趙廷瑞、織人熊國本,皆死。
國本以走忠誠社被執,降令某曰:『爾織人,何知義』?國本曰:『織人不知義,舉人固為不義耶』?蓋以刺令雲。
兵部主事尹诏,上疏忤時相,譴歸石城;聞北都陷,不食而死。
監察禦史徐伯倡,以隆武帝命,總督諸軍。
自新城、廣昌拔甯都,守之經年,死拒。
城陷,大書于壁:『但知守經,不知有權』。
自缢而死。
湖東道姚文生,值李成棟自潰于信豐,為亂兵所害。
兵部尚書曹學佺,留守福京。
方詣鼓山決休咎,甫拜,一繩自前墜;攜歸,而書其壁曰:『生時一枝筆,死後一條繩』。
衣冠自缢死。
兵科給事郭符甲,體被數創死。
懷遠侯鄧文昌,甯河王愈之裔也;受命與曾櫻留守。
博托至,櫻走廈門;文昌慷慨自誓。
其妻且先死,文昌自呃其吭死。
年止十九,妻中山王達之女孫也。
閩人哀之,葬之城北芙蓉嶺下。
知閩縣陳其禮,被執不屈死。
子玉龍、子婦吳氏、婿徐應儀及男女十五人,皆死。
給事中熊緯,自福州扈行在;道聞汀州急,奔走之。
遇博托兵,死。
都督佥事胡上琛,自汀州急,走歸福京;語家人曰:『我世臣,義不可活』。
其以毒草至,妻劉氏請偕。
上琛喜,冠帶與死。
遊擊張兆鳳、守備李國英,皆死。
裡居及流寓者,主事劉之謙、中書舍人鄭羽儀、前處州知府汪宗明及其子載、前懷遠知縣江振鵬及子白龍、懷龍、前建陽知縣崔攀龍、贛州教谕黃廷柱、進士吳煌、舉人陳鼎、林說、林曾賓、林化、熊卓震、貢生元綸、齊巽、廪生張璇光、武舉人趙子京、布衣趙宗人、江豫、江複、李上林、陳揚言、趙卯,皆抗節死。
有徐英者,習賈;折節讀書。
城陷,哭曹學佺屍,噴血數升;不食而死。
永福陷,給事中邬正畿入水死。
禦史林逢經,自缢死。
長樂陷,在籍禦史王恩及,飲毒死;妻李氏及子,殉之。
給事中林媚、知府劉永祚、知縣郁廷谏、總兵顧世臣,以興化陷,皆死。
大學士蔣德璟,知鄭芝龍無出兵志,自請巡關,相機督戰。
至則朽甲敝兵,知不可為;遂謝病歸。
博托逼泉州,德璟已絕粒死。
巡撫吳聞禮,自請守分水關。
兵敗,走山寺,或勸之降;曰:『豈有堂堂巡撫畏死者乎』!複率鄉兵力戰死。
同安破,都督同知傅起耀合室死。
漳南道傅雲龍、知府金麗澤、知縣塗世名,皆死。
麗澤不知其籍,知漳州,廉靜有為;讨叛賊廖淡修等,平之。
博托兵至,與雲龍、世名同日死。
世名使其子常吉走;曰:『父在焉往』?遂俱死。
仆黃錫、黃祥、王亨、蔣三,殉之。
漳人素德世名,醵金返其榇;言之有泣下者。
其裡人乃訛言世名固未死;其甥出其募金疏,皆钤以漳州府印,字兼滿洲、漢文,朱色爛然;訛乃止。
诏安知縣田樹,拒賊死;時日情狀不可考。
把總張天成以赴援漳州,力戰死;時日亦難考,附之。
又,漳浦始陷,楊履園遺其門客書,為所首;吏責之曰:『少年醉酒矣,而妄言乎』?履園曰:『吾故侯之孫,未免有情,實不醉也;得死為幸』。
乃殺之。
年才二十四。
明年,諸生李大載,以私谒孝陵,被執死。
漳浦再陷,知縣洪有文死之。
兵部尚書揭重熙被執至崇安,令語之降;叱曰:『小子讀書,不識綱常為何物耶』?抵建甯,降臣某與有舊,俯揖不敢視;重熙戟手罵。
在獄日,與門人慷慨賦詩,振衣冠拜高皇帝,祈速死。
比死,雙瞳如生。
仆戴貴、戴鳳,殉之。
重熙知兵,精調度;其部雖摽掠,及死,人無不惜之。
先是,巡撫楊文忠被執于崇安,亦抗節死。
兵備道倪懋熹在建甯,固有标兵千,鄭芝龍盡檄去之;懋熹出俸金募軍守。
博托兵至,力戰不支,一軍盡沒,懋熹死之;從者十有七人。
提學道毛協恭,方以按試至。
聞變痛哭,溺不得死;乃轉徙泉州、建甯間,将力疾趨崇安。
為博托兵所執;厲聲曰:『若亦知毛提學乎?何必言』!乃被殺。
妻周氏及其子女,躍水死。
仆鄒良、王大節,亦死。
建甯再陷,主事朱喬秀死之;文公之裔也。
大學士黃鳴駿在浦城,兵至,不屈被殺。
給事中鄭為虹方巡關,聞警亟返,已不可守;縱士民走。
有議降者,為虹不可;獨坐城中。
執見博托,嘉其節;使去發,為虹曰:『負國不忠、辱先不孝,忠孝俱失,我何生為;甯以速死,發不可薙』!明日,責輸金;曰:『清白吏,何處得一錢』。
浦城人欲代輸之;為虹曰:『民窮财盡,豈可為乎』!以刃築之,噀血而罵;使牽出,大呼而起,奪刃自刺不殊,乃被殺。
仆陳龍,殉之。
給事中黃大鵬被執至龍遊,衆皆伏,大鵬紅袍、紗帽植立于庭中。
叩之,曰:『黃大鵬也』。
使跪,即大罵;斷其舌,噀血詈之。
浦城人與為虹共祠之。
同時,故巡撫揚廷清及李暄,皆死。
浦城訓導王兆熊,入山寺中,不食死。
劉景瑗,入泮池死。
都督洪祖烈、千戶張萬明及其子都司翔鸾,皆死。
松溪陷,遺民真照時等死,劉萬□亦死。
延平知府王士和,避亂入關,授司務。
陳時政得失數千言,隆武帝嘉之,刊之以賜諸臣。
召士和入對,擢主事;未逾月,知延平府。
博托将至,士和召父老至,曰:『吾雖一月郡守,當與城亡;若宜速去,無使數萬生靈皆死也』。
衆泣,士和亦泣。
入語其友:『吾以書生擢二千石;不死,人且謂主上不知人』。
或勸之止,士和曰:『君子愛人以德,姑息何為』?從容正衣冠,缢死。
延平之民,醵金斂之。
大學士傅冠,罷職居汪應龍家;其所取士也。
應龍诳冠曰:『江随言公于李成棟,必生得公』。
冠曰:『死報國耳』。
遽自缢;應龍抱之曰:『若此,如汪氏百口何』!舁緻成棟。
冠夜起入水,守者覺之。
至石羊關,搶首欲死,複被阻。
因于道中石馬,書被執及拘苦狀;且托骸骨于汀州之士人。
過周之藩墓,泣拜題詩而去。
比見成棟,禮之如上賓;使去發,曰:『自古有秃首宰相乎』?成棟曰:『公發已鮮,略加铍剃,掩衆目耳』。
冠大言:『若知吾鄉有文山乎?蓋斷頭宰相也』。
成棟入廣東,其部李發待之如初。
忽一日,曰:『将收公矣』!欣然而起,南面謝無狀;又北向,拜父母。
索筆為詩,引頸就刃。
無肯害之者,賞之亦不應;獨知府某家丁出殺冠。
晝遽晦,悲風裂屋;汀人流涕。
其仆葬之周之藩墓旁;首猶在市,恒于匣中發白光,示夢于獄卒。
已,其子奉骸骨歸,乃合葬;竟體作黃金色。
故衣二,棄墓旁;風雨經年,色并不變,人呼「相公衣」。
君子謂冠短于才,而清操至節,令人太息焉。
福清伯周之藩,護跸汀州;五鼓,猶聞帝及後語。
俄,努山将馬五奔而至,大呼肆殺。
之藩挺身曰:『我即隆武皇帝也』。
群射之,之藩奮鬥,手殺數十人;矢中其喉,乃死。
百戶闵時守麗正門力戰,洞于矢而死。
給事中熊緯,督二十餘人力鬥死。
宮嫔某氏,以身翼隆武帝,奮力掣救;兵亂刃之,死。
暴屍旬日,玉色瑩然。
于是曲陽王盛渡、西河王盛■〈氵全〉、松滋王演漢、西城王通簡,皆死。
禦史王國瀚及其子,死。
郎中賴垓,亦死。
諸生朱珏,朱大典孫也,有文武才,少年負望;亦赴水死。
尚書姜一洪,徒步追跸至木榔庵;聞變,痛哭曰:『萬裡間關,從朱氏也。
今何望矣』!赴江而死。
汀州衛人陳若水,亦以追扈;力竭,死。
主事楊衍期,以追扈不及,去為僧;子諸生來機,亦為僧。
故兵部侍郎葉廷秀、故南京吏部主事成勇,皆以汀州變故,去為僧。
故桐城知縣張利民,亦為僧。
其先,贛州賊犯汀之古田鎮,巡撫張肯堂使把總林深、鄭雄、傅雲麟以五百人援之。
雄、深故健将,誓破賊,摧鋒直進。
至觀音鋪,遇伏;左山右澗,将舍其巅,則峭不可上。
裹創力戰,賊燎山,飛走皆絕。
雄、深戰殁,士卒死者三百十二人;惟雲麟免。
然是役也,賊亦懼官兵健,乃走歸;汀州獲全。
職方主事李魯,當甲申變後,上書張肯堂,言鄉兵慮即為内寇,宜使紳富結義者築砦自守;從之。
南都亡,屏居福圓山中。
曾櫻薦之,上疏數千言,皆切直;籌兵事,尤多中。
隆武帝嘉之。
劾鄭芝龍盡撤守關兵;且言人情泮渙去國,當如避焚,别格任人以共大計。
隆武帝以其斥芝龍,持未下。
會上杭有寇警,魯言宜重兵駐汀州,聯絡閩、廣;擢職方主事,兼程赴之。
謂周之藩曰:『駕且至,而上杭圍不解,奈何』?投檄賊壘,單騎說其酋張曰:『富貴至矣』!賊愕,魯曰:『天子旦夕之粵東,爾以其衆為扈衛,則禁旅矣;恩賞當出他人上。
粵東又富,因之食國祿、佩将印,豈非幸事乎』?衆諾,部勒之;乃入城,舉屯練。
有丁甲者,棄其父而為他人子,獨非魯;魯罵之。
俄,汀州陷,魯痛哭入山中。
丁甲複僞言『拒令者誅,豈以李宦數莖發而易一城之命乎』?衆惑之,執以獻。
魯曰:『我自行志,何與若事!豈人人浴穢,不令我獨潔乎』?椎心大哭,血淚迸出;久之不續,扼吭死矣。
上杭人始悔之。
吳士楫,亦上杭人。
将從軍于海上,為人所發,被執死。
畫網巾者,姓氏、裡居不可知。
往來邵武、光澤山中,仍明冠服。
降将池鳳鳴執之;知無他,摘其網巾,縱使去。
乃使二仆畫巾于其額。
及張自盛被擒,并俘之;畫網巾者痛責,王之綱殺其二仆以懼之。
仆被捽,罵;且曰:『死,亦宜禮拜網巾者前』。
欣然受戮。
網巾者亦受戮于杉津。
大學士劉中藻,固守福安。
城陷,被執。
除夕,飲金屑死。
部将盧某、董世上、張先,皆死。
舉人連邦琪、缪士垧、方德新、貢生郭維雍、陳瀚、幕友呂天贶,皆死之。
中藻子諸生恩沛,被羁于浦城;曰:『父死節,子可不繼志乎』?亦死。
督師顔昌儒、侍郎趙士冕、守備崔隽及其姻吳維城,皆死于永春州。
隆武帝又褒黃土隘死事之臣元體忠、李德凡八人,其六人名氏不可知;附志之。
大學士曾櫻,居廈門。
将陷,家人勸入舟;曰:『此一塊清靜土也,吾死之』。
自缢而死。
門人陳泰、阮文錫謀葬之;泰痛哭曰:『有吾在,子無然也。
子出不返,則老父倚闾望;吾孤身,死則死耳。
子孝于親、吾力于師,不亦可乎』?匍匐負櫻屍走三十裡,赴其家衆而殡之。
遂不食三日,死之。
錫後為僧。
中提督崇明伯甘輝之被執也,見餘新跪,輝怒;蹴之曰:『我頭可斷,志不可屈也』!戟手罵不絕,遂遇害。
諸将潘庚锺、萬禮十數人皆死。
諸生王寅生、夏志宏、徐三峰,皆迎阮春雷軍,又為之檄下天長縣。
及鄭師敗,寅生走鄉莊,酣飲悲歌,殺其妻子,短甲草履,持槍突騎走;追者莫及,不知所終。
張進亦鄭将,封忠匡伯。
郭義、蔡祿叛入降,劫進;進佯許,稱疾不出。
部将呂溫入泣曰:『進,海濱匹夫耳。
受先帝恩封伯爵,藩主又委以土地之寄;失守已不容誅,況屈膝于人乎』!溫曰:『曷圖之』?進曰:『二賊用志深謀,洩則愈禍,為丈夫羞』。
曰:『然則亡諸』?進曰:『惟爾義俠,吾布火藥于庭;使召兩賊入,以火焚之,吾與偕死』。
祿、義入,心動,不複進;進曰:『天也!吾盡職耳』。
冠帶揮從人出,自焚死。
其諸護發抗節及以僧自匿者,有若倪俊明、張若化、林蘭友、許瑾、林英、盧若膺、郭貞一、沈佺期、諸葛倬、許吉燝、黃維璟、林其昌、王忠孝、張正聲、陸昆亨、姚翼明、程應鐇、陳瑞龍、萬年英、謝元抃、任颍眉、齊價人、洪七峰、駱亦至、吳亦庵、劉玉龍、張瀛、葉後诏、塗伯業、李茂春、黃骧陛、黃寅陛,皆最着;而葉啟■〈〈丷上豕下〉生〉、張灏,皆于台灣亡後,旋卒(沈光文見前)。
陳駿音以鄭亡,更遁廣東之韓江,卒。
諸人雖不死,其心實為明;故書之(凡書為僧者準此)。
呈貢知縣黃卷,家锺祥。
聞北京陷,北向長号,不食死。
糧儲道參議王喬棟,治興國州。
左良玉棄武昌走,闖賊驟至;城陷,喬棟死之。
蕲水教谕鄒允孝,為左兵所執,亦大罵死。
布政司參議劉佐、荊州佥事邱魁璞,皆遇兵死。
黃州諸生夏大武,為獻賊所執,強官之;見其所為,歎曰:『何可無博浪一擊』!或告賊,立磔死。
其家五十餘人皆死。
湖廣總督洪淯鳌,負奇材。
郝永忠等降,淯鳌說何騰蛟曰:『兵之異賊者,以畏法也。
今摽掠,是猶賊耳』。
衆瞋之;騰蛟曰:『此殆非百裡才』?請于永曆帝,擢禦史,監諸軍。
騰蛟卒,黔、滇道梗,淯鳌偕諸軍入西山,屯田固守。
久之,聞永曆帝在安隆,間道上疏;言十三鎮公忠,今扼險觀隙;命總督諸軍。
其後諸營降潰盡,或勸之降,不從;曰:『師亡與亡』。
被執,不屈。
臨刑之日,神色不變;衆忿之,投其屍于三峽中。
長沙知府周二南,請以千人偵賊于湘陰,指揮俞一鵬與偕。
郝永忠拒射之,一軍皆死。
參謀吳愉被執,不屈死。
子甯讷,痛父死,徒步号泣烈日中,覓其骸以歸;遂不食死。
舉人龍孔蒸,嘗拒獻賊令,不死;奉母避山中。
黃朝宣掠之,與其友洪業嘉皆死。
及何騰蛟殁,長沙知縣鄭龍彩去為僧。
長沙佥事趙廷璧及妻古氏、子燝、子婦馬氏,皆自缢死。
督師大學士何騰蛟在湘潭,惟親軍數十及馬蛟麟從。
徐勇以骁騎五十倍道至,馬蛟麟遁走。
騰蛟知不免,危坐室中;勇率其衆人,拜之。
勇,故騰蛟部将也;因勸之降,不可,執之去,複優禮之;騰蛟卒不動,曰:『何惜一劍乎』?勇以其幼子、家衆在武昌(劉承允執以獻),使取之,将以動騰蛟;往返再旬,騰蛟已絕粒至七日,不得死;勇歎曰:『此忠義大臣,早全之可也』。
遂被殺。
将死,語僧某曰:『取一粒水飲我;是水自衡州來,猶君恩也』。
騰蛟所居,井固無魚;騰蛟生,魚忽盈井,并皆五色。
及騰蛟死,井魚亦空。
副總兵楊進喜,素骁勇。
聞蛟麟遁,方理發,大叫曰:『朝廷不惜爵祿養我輩,其意謂何?矧從何公而棄之乎』!約發不及,操刀以出,求騰蛟;七出七入,最後矢中其喉,自投橋下死。
副總兵吳學植,以長沙陷,屯軍湘、邵間,進攻湘鄉。
格鬥四、五日,被執;令去發,不可。
羅錦繡鞫之,學植立而呼曰:『大明天下垂三百年,若生中土誰豢養?父母葬誰家土?乃械義士乎』?因大叫,眦盡裂;引頭觸柱,流血被面,被殺于黃鹄矶。
武昌民哭之。
總兵滿大壯,從章纩軍新牆,力戰有功。
王進才棄湘陰走,大壯不能支,走長沙;尋入湘潭。
及孔有德逼衡州,大壯使求救不得,以餘兵力戰,士卒死略盡。
乃告纩曰:『公且去,為重來計。
大壯為公力拒,不複見矣』。
隻身殿後,殺數十人;騎踣而死。
衡陽諸生夏汝弼,見天下亂,或歌、或笑;有語及時事者,反閉目不一應。
湖南既沒,挈其家入九嶷,絕粒死。
總兵馬某,從李定國戰蒸水,陣死。
兵部右侍郎劉季礦,贛州殉難劉同升次子也。
率所部入酃縣,守之。
有盜來降,帥攻樂昌;盜肆掠,季礦止之,反為所害。
永州諸生鄧光遠,
知縣高聲和,亦死。
訓導桂有煃,自缢死。
監察禦史熊化,清江人;屢征不起。
有語以仕者,曰:『吾先朝禦史,老且病,安能折腰求活乎』?置腦子于懷曰:『急則服之』。
有迫欲見者;作絕命詞,食腦子,不死。
家人守之,則曰:『管仲、魏征,非人乎?我将往』。
伺間入園池,家衆亟拯之;長跪以請曰:『我志定,使我不死,徒苦我耳』!閉門自缢。
萬安知縣梁于埃,城陷被執,囚之南昌五旬有奇。
聲桓欲官之;曰:『死者形立、官者神沒,吾豈以形易神者』?作絕命詞,死。
袁州知府李時興,撄城固守;已知不敵,自缢而死。
仆某亦死。
兵部侍郎左副都禦史、江廣總督萬元吉守贛州,既斬其妾;未幾,其子欲缒城走,元吉又斬之,人稱「精忠」。
城陷,部将擁之去;曰:『為我謝贛人;使合城塗炭者,我也』。
赴江而死。
吏部尚書郭維經入嵯峨寺,自焚死。
太常寺卿彭期生,冠帶自經死。
禦史姚奇允,自缢于文廟。
給事中楊文薦晝夜守,下及婦女皆感動,有死無二。
城垂破,文薦病不能興;執送南昌,絕粒死。
職方主事周瑚,不屈被磔死。
兵科給事中萬發祥、吏部主事龔芬、戶部主事林琦、兵部主事王其■〈穴上弘下〉偕其兄其窿、黎遂球及其弟遂珙、柳昂霄、魯嗣宗(一作曾嗣宗)、錢謙亨、中書舍人袁從鹗、劉孟鞫、劉應試、署贛州知府吳國球、監紀通判郭甯登、通判王明汲、知贛縣林逢春、訓導胡董明、徐必進,皆死。
裡居可紀者,廣東提學副使明溯中,偕其兄述中不屈死。
前河南知縣盧觀象,盡室入井死。
推官胡缜(據「通鑒」附編列此),亦死。
前馬平知縣謝缵、子允繡、從子允鬥,自缢死。
通判塗君鼎及妻熊氏、次子宏裕、三子宏佑、子婦熊氏、李氏、婢呂瑞香,俱入井死。
周世光攜其幼孫入水死。
流寓可紀者,兵部主事于斯昌、中書龍震,皆不降死。
推官吳世安,扶病登陴,炮丸穿膊死。
通判唐周慈,從元吉入水死。
士民可紀者,舉人馬芝、劉日佺及妻李氏、子良竑、良翔及其從子弟婦,皆死。
貢生楊萬言及其妻子、諸生董缵卿及子麟兆、正宸、正朝、楊麗天夫婦,皆死。
郭必昌及妻範氏,哭三晝夜死。
馮複京及妻張氏、徐孝儀及其母周氏、妾锺氏、子婦郭氏并其兩孫,皆死。
金之傑巷戰力屈,挈其妻入水死。
袁汝健、莊某,盡室自焚死。
王統、王純,缢文廟死。
周葵、陳君猷,自焚死。
諸生廬陵段之璋、新喻蕭瑛、零陵周慈、甯都楊燧,皆以流寓死。
武臣副将馬觀鵬,方乞歸;顧事急,請堅守,力戰而死。
妻譚氏,未婚;矢節。
參将朱永盛,亦死。
參将陳烈,數力戰,衆以其弟降,疑之;烈益奮鬥。
及見執,不屈;顧贛人曰:『今日知我無二心也』。
遂就戮。
都督佥事劉天驷、衛千戶徐餘慶、孫經世、緯世、纮世、監紀軍務聶邦晟、妻劉氏、子士燫、士煐,皆死。
微而著者,布衣楊文炎、鄉約謝明登及妻楊氏、子佛生,入井死。
書工趙廷瑞、織人熊國本,皆死。
國本以走忠誠社被執,降令某曰:『爾織人,何知義』?國本曰:『織人不知義,舉人固為不義耶』?蓋以刺令雲。
兵部主事尹诏,上疏忤時相,譴歸石城;聞北都陷,不食而死。
監察禦史徐伯倡,以隆武帝命,總督諸軍。
自新城、廣昌拔甯都,守之經年,死拒。
城陷,大書于壁:『但知守經,不知有權』。
自缢而死。
湖東道姚文生,值李成棟自潰于信豐,為亂兵所害。
兵部尚書曹學佺,留守福京。
方詣鼓山決休咎,甫拜,一繩自前墜;攜歸,而書其壁曰:『生時一枝筆,死後一條繩』。
衣冠自缢死。
兵科給事郭符甲,體被數創死。
懷遠侯鄧文昌,甯河王愈之裔也;受命與曾櫻留守。
博托至,櫻走廈門;文昌慷慨自誓。
其妻且先死,文昌自呃其吭死。
年止十九,妻中山王達之女孫也。
閩人哀之,葬之城北芙蓉嶺下。
知閩縣陳其禮,被執不屈死。
子玉龍、子婦吳氏、婿徐應儀及男女十五人,皆死。
給事中熊緯,自福州扈行在;道聞汀州急,奔走之。
遇博托兵,死。
都督佥事胡上琛,自汀州急,走歸福京;語家人曰:『我世臣,義不可活』。
其以毒草至,妻劉氏請偕。
上琛喜,冠帶與死。
遊擊張兆鳳、守備李國英,皆死。
裡居及流寓者,主事劉之謙、中書舍人鄭羽儀、前處州知府汪宗明及其子載、前懷遠知縣江振鵬及子白龍、懷龍、前建陽知縣崔攀龍、贛州教谕黃廷柱、進士吳煌、舉人陳鼎、林說、林曾賓、林化、熊卓震、貢生元綸、齊巽、廪生張璇光、武舉人趙子京、布衣趙宗人、江豫、江複、李上林、陳揚言、趙卯,皆抗節死。
有徐英者,習賈;折節讀書。
城陷,哭曹學佺屍,噴血數升;不食而死。
永福陷,給事中邬正畿入水死。
禦史林逢經,自缢死。
長樂陷,在籍禦史王恩及,飲毒死;妻李氏及子,殉之。
給事中林媚、知府劉永祚、知縣郁廷谏、總兵顧世臣,以興化陷,皆死。
大學士蔣德璟,知鄭芝龍無出兵志,自請巡關,相機督戰。
至則朽甲敝兵,知不可為;遂謝病歸。
博托逼泉州,德璟已絕粒死。
巡撫吳聞禮,自請守分水關。
兵敗,走山寺,或勸之降;曰:『豈有堂堂巡撫畏死者乎』!複率鄉兵力戰死。
同安破,都督同知傅起耀合室死。
漳南道傅雲龍、知府金麗澤、知縣塗世名,皆死。
麗澤不知其籍,知漳州,廉靜有為;讨叛賊廖淡修等,平之。
博托兵至,與雲龍、世名同日死。
世名使其子常吉走;曰:『父在焉往』?遂俱死。
仆黃錫、黃祥、王亨、蔣三,殉之。
漳人素德世名,醵金返其榇;言之有泣下者。
其裡人乃訛言世名固未死;其甥出其募金疏,皆钤以漳州府印,字兼滿洲、漢文,朱色爛然;訛乃止。
诏安知縣田樹,拒賊死;時日情狀不可考。
把總張天成以赴援漳州,力戰死;時日亦難考,附之。
又,漳浦始陷,楊履園遺其門客書,為所首;吏責之曰:『少年醉酒矣,而妄言乎』?履園曰:『吾故侯之孫,未免有情,實不醉也;得死為幸』。
乃殺之。
年才二十四。
明年,諸生李大載,以私谒孝陵,被執死。
漳浦再陷,知縣洪有文死之。
兵部尚書揭重熙被執至崇安,令語之降;叱曰:『小子讀書,不識綱常為何物耶』?抵建甯,降臣某與有舊,俯揖不敢視;重熙戟手罵。
在獄日,與門人慷慨賦詩,振衣冠拜高皇帝,祈速死。
比死,雙瞳如生。
仆戴貴、戴鳳,殉之。
重熙知兵,精調度;其部雖摽掠,及死,人無不惜之。
先是,巡撫楊文忠被執于崇安,亦抗節死。
兵備道倪懋熹在建甯,固有标兵千,鄭芝龍盡檄去之;懋熹出俸金募軍守。
博托兵至,力戰不支,一軍盡沒,懋熹死之;從者十有七人。
提學道毛協恭,方以按試至。
聞變痛哭,溺不得死;乃轉徙泉州、建甯間,将力疾趨崇安。
為博托兵所執;厲聲曰:『若亦知毛提學乎?何必言』!乃被殺。
妻周氏及其子女,躍水死。
仆鄒良、王大節,亦死。
建甯再陷,主事朱喬秀死之;文公之裔也。
大學士黃鳴駿在浦城,兵至,不屈被殺。
給事中鄭為虹方巡關,聞警亟返,已不可守;縱士民走。
有議降者,為虹不可;獨坐城中。
執見博托,嘉其節;使去發,為虹曰:『負國不忠、辱先不孝,忠孝俱失,我何生為;甯以速死,發不可薙』!明日,責輸金;曰:『清白吏,何處得一錢』。
浦城人欲代輸之;為虹曰:『民窮财盡,豈可為乎』!以刃築之,噀血而罵;使牽出,大呼而起,奪刃自刺不殊,乃被殺。
仆陳龍,殉之。
給事中黃大鵬被執至龍遊,衆皆伏,大鵬紅袍、紗帽植立于庭中。
叩之,曰:『黃大鵬也』。
使跪,即大罵;斷其舌,噀血詈之。
浦城人與為虹共祠之。
同時,故巡撫揚廷清及李暄,皆死。
浦城訓導王兆熊,入山寺中,不食死。
劉景瑗,入泮池死。
都督洪祖烈、千戶張萬明及其子都司翔鸾,皆死。
松溪陷,遺民真照時等死,劉萬□亦死。
延平知府王士和,避亂入關,授司務。
陳時政得失數千言,隆武帝嘉之,刊之以賜諸臣。
召士和入對,擢主事;未逾月,知延平府。
博托将至,士和召父老至,曰:『吾雖一月郡守,當與城亡;若宜速去,無使數萬生靈皆死也』。
衆泣,士和亦泣。
入語其友:『吾以書生擢二千石;不死,人且謂主上不知人』。
或勸之止,士和曰:『君子愛人以德,姑息何為』?從容正衣冠,缢死。
延平之民,醵金斂之。
大學士傅冠,罷職居汪應龍家;其所取士也。
應龍诳冠曰:『江随言公于李成棟,必生得公』。
冠曰:『死報國耳』。
遽自缢;應龍抱之曰:『若此,如汪氏百口何』!舁緻成棟。
冠夜起入水,守者覺之。
至石羊關,搶首欲死,複被阻。
因于道中石馬,書被執及拘苦狀;且托骸骨于汀州之士人。
過周之藩墓,泣拜題詩而去。
比見成棟,禮之如上賓;使去發,曰:『自古有秃首宰相乎』?成棟曰:『公發已鮮,略加铍剃,掩衆目耳』。
冠大言:『若知吾鄉有文山乎?蓋斷頭宰相也』。
成棟入廣東,其部李發待之如初。
忽一日,曰:『将收公矣』!欣然而起,南面謝無狀;又北向,拜父母。
索筆為詩,引頸就刃。
無肯害之者,賞之亦不應;獨知府某家丁出殺冠。
晝遽晦,悲風裂屋;汀人流涕。
其仆葬之周之藩墓旁;首猶在市,恒于匣中發白光,示夢于獄卒。
已,其子奉骸骨歸,乃合葬;竟體作黃金色。
故衣二,棄墓旁;風雨經年,色并不變,人呼「相公衣」。
君子謂冠短于才,而清操至節,令人太息焉。
福清伯周之藩,護跸汀州;五鼓,猶聞帝及後語。
俄,努山将馬五奔而至,大呼肆殺。
之藩挺身曰:『我即隆武皇帝也』。
群射之,之藩奮鬥,手殺數十人;矢中其喉,乃死。
百戶闵時守麗正門力戰,洞于矢而死。
給事中熊緯,督二十餘人力鬥死。
宮嫔某氏,以身翼隆武帝,奮力掣救;兵亂刃之,死。
暴屍旬日,玉色瑩然。
于是曲陽王盛渡、西河王盛■〈氵全〉、松滋王演漢、西城王通簡,皆死。
禦史王國瀚及其子,死。
郎中賴垓,亦死。
諸生朱珏,朱大典孫也,有文武才,少年負望;亦赴水死。
尚書姜一洪,徒步追跸至木榔庵;聞變,痛哭曰:『萬裡間關,從朱氏也。
今何望矣』!赴江而死。
汀州衛人陳若水,亦以追扈;力竭,死。
主事楊衍期,以追扈不及,去為僧;子諸生來機,亦為僧。
故兵部侍郎葉廷秀、故南京吏部主事成勇,皆以汀州變故,去為僧。
故桐城知縣張利民,亦為僧。
其先,贛州賊犯汀之古田鎮,巡撫張肯堂使把總林深、鄭雄、傅雲麟以五百人援之。
雄、深故健将,誓破賊,摧鋒直進。
至觀音鋪,遇伏;左山右澗,将舍其巅,則峭不可上。
裹創力戰,賊燎山,飛走皆絕。
雄、深戰殁,士卒死者三百十二人;惟雲麟免。
然是役也,賊亦懼官兵健,乃走歸;汀州獲全。
職方主事李魯,當甲申變後,上書張肯堂,言鄉兵慮即為内寇,宜使紳富結義者築砦自守;從之。
南都亡,屏居福圓山中。
曾櫻薦之,上疏數千言,皆切直;籌兵事,尤多中。
隆武帝嘉之。
劾鄭芝龍盡撤守關兵;且言人情泮渙去國,當如避焚,别格任人以共大計。
隆武帝以其斥芝龍,持未下。
會上杭有寇警,魯言宜重兵駐汀州,聯絡閩、廣;擢職方主事,兼程赴之。
謂周之藩曰:『駕且至,而上杭圍不解,奈何』?投檄賊壘,單騎說其酋張曰:『富貴至矣』!賊愕,魯曰:『天子旦夕之粵東,爾以其衆為扈衛,則禁旅矣;恩賞當出他人上。
粵東又富,因之食國祿、佩将印,豈非幸事乎』?衆諾,部勒之;乃入城,舉屯練。
有丁甲者,棄其父而為他人子,獨非魯;魯罵之。
俄,汀州陷,魯痛哭入山中。
丁甲複僞言『拒令者誅,豈以李宦數莖發而易一城之命乎』?衆惑之,執以獻。
魯曰:『我自行志,何與若事!豈人人浴穢,不令我獨潔乎』?椎心大哭,血淚迸出;久之不續,扼吭死矣。
上杭人始悔之。
吳士楫,亦上杭人。
将從軍于海上,為人所發,被執死。
畫網巾者,姓氏、裡居不可知。
往來邵武、光澤山中,仍明冠服。
降将池鳳鳴執之;知無他,摘其網巾,縱使去。
乃使二仆畫巾于其額。
及張自盛被擒,并俘之;畫網巾者痛責,王之綱殺其二仆以懼之。
仆被捽,罵;且曰:『死,亦宜禮拜網巾者前』。
欣然受戮。
網巾者亦受戮于杉津。
大學士劉中藻,固守福安。
城陷,被執。
除夕,飲金屑死。
部将盧某、董世上、張先,皆死。
舉人連邦琪、缪士垧、方德新、貢生郭維雍、陳瀚、幕友呂天贶,皆死之。
中藻子諸生恩沛,被羁于浦城;曰:『父死節,子可不繼志乎』?亦死。
督師顔昌儒、侍郎趙士冕、守備崔隽及其姻吳維城,皆死于永春州。
隆武帝又褒黃土隘死事之臣元體忠、李德凡八人,其六人名氏不可知;附志之。
大學士曾櫻,居廈門。
将陷,家人勸入舟;曰:『此一塊清靜土也,吾死之』。
自缢而死。
門人陳泰、阮文錫謀葬之;泰痛哭曰:『有吾在,子無然也。
子出不返,則老父倚闾望;吾孤身,死則死耳。
子孝于親、吾力于師,不亦可乎』?匍匐負櫻屍走三十裡,赴其家衆而殡之。
遂不食三日,死之。
錫後為僧。
中提督崇明伯甘輝之被執也,見餘新跪,輝怒;蹴之曰:『我頭可斷,志不可屈也』!戟手罵不絕,遂遇害。
諸将潘庚锺、萬禮十數人皆死。
諸生王寅生、夏志宏、徐三峰,皆迎阮春雷軍,又為之檄下天長縣。
及鄭師敗,寅生走鄉莊,酣飲悲歌,殺其妻子,短甲草履,持槍突騎走;追者莫及,不知所終。
張進亦鄭将,封忠匡伯。
郭義、蔡祿叛入降,劫進;進佯許,稱疾不出。
部将呂溫入泣曰:『進,海濱匹夫耳。
受先帝恩封伯爵,藩主又委以土地之寄;失守已不容誅,況屈膝于人乎』!溫曰:『曷圖之』?進曰:『二賊用志深謀,洩則愈禍,為丈夫羞』。
曰:『然則亡諸』?進曰:『惟爾義俠,吾布火藥于庭;使召兩賊入,以火焚之,吾與偕死』。
祿、義入,心動,不複進;進曰:『天也!吾盡職耳』。
冠帶揮從人出,自焚死。
其諸護發抗節及以僧自匿者,有若倪俊明、張若化、林蘭友、許瑾、林英、盧若膺、郭貞一、沈佺期、諸葛倬、許吉燝、黃維璟、林其昌、王忠孝、張正聲、陸昆亨、姚翼明、程應鐇、陳瑞龍、萬年英、謝元抃、任颍眉、齊價人、洪七峰、駱亦至、吳亦庵、劉玉龍、張瀛、葉後诏、塗伯業、李茂春、黃骧陛、黃寅陛,皆最着;而葉啟■〈〈丷上豕下〉生〉、張灏,皆于台灣亡後,旋卒(沈光文見前)。
陳駿音以鄭亡,更遁廣東之韓江,卒。
諸人雖不死,其心實為明;故書之(凡書為僧者準此)。
呈貢知縣黃卷,家锺祥。
聞北京陷,北向長号,不食死。
糧儲道參議王喬棟,治興國州。
左良玉棄武昌走,闖賊驟至;城陷,喬棟死之。
蕲水教谕鄒允孝,為左兵所執,亦大罵死。
布政司參議劉佐、荊州佥事邱魁璞,皆遇兵死。
黃州諸生夏大武,為獻賊所執,強官之;見其所為,歎曰:『何可無博浪一擊』!或告賊,立磔死。
其家五十餘人皆死。
湖廣總督洪淯鳌,負奇材。
郝永忠等降,淯鳌說何騰蛟曰:『兵之異賊者,以畏法也。
今摽掠,是猶賊耳』。
衆瞋之;騰蛟曰:『此殆非百裡才』?請于永曆帝,擢禦史,監諸軍。
騰蛟卒,黔、滇道梗,淯鳌偕諸軍入西山,屯田固守。
久之,聞永曆帝在安隆,間道上疏;言十三鎮公忠,今扼險觀隙;命總督諸軍。
其後諸營降潰盡,或勸之降,不從;曰:『師亡與亡』。
被執,不屈。
臨刑之日,神色不變;衆忿之,投其屍于三峽中。
長沙知府周二南,請以千人偵賊于湘陰,指揮俞一鵬與偕。
郝永忠拒射之,一軍皆死。
參謀吳愉被執,不屈死。
子甯讷,痛父死,徒步号泣烈日中,覓其骸以歸;遂不食死。
舉人龍孔蒸,嘗拒獻賊令,不死;奉母避山中。
黃朝宣掠之,與其友洪業嘉皆死。
及何騰蛟殁,長沙知縣鄭龍彩去為僧。
長沙佥事趙廷璧及妻古氏、子燝、子婦馬氏,皆自缢死。
督師大學士何騰蛟在湘潭,惟親軍數十及馬蛟麟從。
徐勇以骁騎五十倍道至,馬蛟麟遁走。
騰蛟知不免,危坐室中;勇率其衆人,拜之。
勇,故騰蛟部将也;因勸之降,不可,執之去,複優禮之;騰蛟卒不動,曰:『何惜一劍乎』?勇以其幼子、家衆在武昌(劉承允執以獻),使取之,将以動騰蛟;往返再旬,騰蛟已絕粒至七日,不得死;勇歎曰:『此忠義大臣,早全之可也』。
遂被殺。
将死,語僧某曰:『取一粒水飲我;是水自衡州來,猶君恩也』。
騰蛟所居,井固無魚;騰蛟生,魚忽盈井,并皆五色。
及騰蛟死,井魚亦空。
副總兵楊進喜,素骁勇。
聞蛟麟遁,方理發,大叫曰:『朝廷不惜爵祿養我輩,其意謂何?矧從何公而棄之乎』!約發不及,操刀以出,求騰蛟;七出七入,最後矢中其喉,自投橋下死。
副總兵吳學植,以長沙陷,屯軍湘、邵間,進攻湘鄉。
格鬥四、五日,被執;令去發,不可。
羅錦繡鞫之,學植立而呼曰:『大明天下垂三百年,若生中土誰豢養?父母葬誰家土?乃械義士乎』?因大叫,眦盡裂;引頭觸柱,流血被面,被殺于黃鹄矶。
武昌民哭之。
總兵滿大壯,從章纩軍新牆,力戰有功。
王進才棄湘陰走,大壯不能支,走長沙;尋入湘潭。
及孔有德逼衡州,大壯使求救不得,以餘兵力戰,士卒死略盡。
乃告纩曰:『公且去,為重來計。
大壯為公力拒,不複見矣』。
隻身殿後,殺數十人;騎踣而死。
衡陽諸生夏汝弼,見天下亂,或歌、或笑;有語及時事者,反閉目不一應。
湖南既沒,挈其家入九嶷,絕粒死。
總兵馬某,從李定國戰蒸水,陣死。
兵部右侍郎劉季礦,贛州殉難劉同升次子也。
率所部入酃縣,守之。
有盜來降,帥攻樂昌;盜肆掠,季礦止之,反為所害。
永州諸生鄧光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