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明紀事本末卷之十六

關燈
陳繼新,袖石赴中洋死。

     編修徐複儀,從魯監國于浙東;事敗奔歸,别父母妻子,入山中。

    聞兵至,扼喉死。

    诘旦,父奔至,曰:『兒得死所矣』。

    目乃瞑。

     諸生方天眷,衣冠自刎死。

     諸生諸複,幅巾詣羅木營死。

     諸生陳世仁妻錢氏及世仁姊陳氏匿富春山中,兵逼之,錢及三歲兒赴水死;陳被擁使騎,六扶六自颠,兵怒殺之,斷其體為三。

     諸生蕭某妻,不受污,支解死。

     潮州司理李毓新,居嘉興;兵至,被殺。

    次子祯先,抱父屍而死。

     訓導陸世铉,平湖人;甲申變聞,大恸絕粒死。

     大學士高宏圖,流寓紹興。

    聞南都陷,日惟一食祈死。

    劉宗周等謀立潞王,宏圖曰:『天之喪明若穑夫,徒苦江東父老!吾籌之熟矣』。

    托其子于門人,絕粒死。

    時博托以書币招劉宗周等,宏圖與焉。

    使至,宏圖已卒;遂緻參貂于殡宮,太息去。

     舉人高岱聞城陷,不食。

    呼子朗與訣,朗跪請先,遂奔偁江;兄澄追之,曰:『汝當奉事』。

    朗曰:『死與養孰難?子為其難者』。

    躍入水;舟人持之,噬其臂;已自水出,整巾于首而沒。

    岱曰:『是能先我』。

    遂絕粒死。

     舉人葉汝蘅,出居桐塢。

    岱送之,曰:『君殆隐乎』?曰:『非也。

    我無城守責,死于墓耳』。

    與妻王氏赴水死。

    或救王得蘇,明日複死。

     布衣倪文征,讀書諸暨間,不試、不娶。

    聞變,市大甓二,運祖墓;語人曰:『吾明人,今不死,非明鬼矣』。

    攜書端坐其中,使合之;曰:『度吾瞑,則瘗吾』。

    竟日聞誦聲,呼之不答;逮夕而絕,遂葬之。

     布衣朱炜僞為出,而書其幾曰:『志不可奪』。

    家人見之,曰:『是必死矣』!詢諸人,知其拜墓入水而死。

    父号之曰:『兵且至,将守汝以死乎?抑棄汝』?屍踴而出,角巾卓立;引之并岸,亦不仆。

    時年二十四。

     諸生方炯、朱端,亦會稽人;并死。

     章有功,會稽農也;應募敢戰,以指揮為前鋒。

    華夏謀洩,攻者益急。

    有功所将五百人,每戰必勝;卒以衆寡不敵,被執。

    拉脅抉齒,大罵死。

     義士俞禹機妻沈氏及其女,皆入龍華潭死;兵亦呼為節婦、烈女雲。

     而三先生尤着。

    三先生,皆山陰人。

    其一,諸生王毓蓍。

    聞不逞者議犒師,大書于門曰:『不降者,王毓蓍也』。

    衆陰去之。

    聞劉宗周兵起,喜;數日不就,以書抵之曰:『願先生早死,勿令王炎午笑人』!宗周不食已十日,得書傷悼,曰:『吾講學十五年,僅得此人』!毓蓍榜所作「憤時緻命文」于廟,投柳橋下死。

    布衣潘集聞兵至,誓必死;或詫之曰:『汝布衣,何為此』?曰:『建州之難,吾王父母皆死;三往奔喪,不得其骨。

    今複為之,何以見先人于地下』?與王毓蓍以文相惡;聞其死,呼而祭之,袖石投河死。

    周蔔年,亦布衣。

    聞兩人死,曰:『二人死,不見蔔年,死不後也』!薙發令迫,曰:『吾尚可以存乎』!碎所佩曰:『甯為玉碎,毋為瓦全』。

    作五歌遺弟;着白衣冠,哭而過市,躍入海死。

    越日,妻尋之,溯江号泣;屍逆上,兀然而止。

    就視之,蓋蔔年也;面如生,冠履亦不失。

    是日越東義師起;诏授毓蓍翰林院待诏,集、蔔年教谕、訓導。

    越人感其義,私谥毓蓍「正義」先生、集「成義」先生、蔔年「全義」先生。

     諸生許□,遍體書「莊烈帝」,自缢死。

     諸生何光衛妻餘氏及其女适唐氏者,皆以兵逼,入水死。

    時稱雙烈。

     故大同總兵汪登瑞,餘姚人也;聞變,絕粒死。

     中書沈之泰,亦餘姚人;通表舟山。

    被執,吏将活之;曰:『死,吾夙志也』。

    在獄賦詩。

    賣藥傭某受其德,為納飲食。

    先一日,泣告曰:『吾為公任死事』。

    乞其屍而葬之。

    妻吳氏家居,聞太息聲,則訃至矣。

    将收之,曰:『吾吏部子婦,不可辱也』。

    自經死。

     諸生晏一洪,餘姚人;諸生楊守程、楊雲門,蕭山人;皆死。

     諸生傅日炯,諸暨人;與叔平公曰:『吾輩當死,然固有母,宜詢之』。

    平公母不許,日炯母許之;乃遍别所親,赴池死。

     舉人祝淵,海甯人;葬母山中。

    聞變,促竣工;歸而設祭畢,遂死。

     興國公王之仁,當諸軍潰,所部獨不動。

    張國維欲與守,之仁泣曰:『誤國者,方國安也。

    今強敵數萬,何能守?公宜速行』!載其妻妾、二子、幼女、諸孫沉之蛟門;奉敕命北面再拜,亦沉之。

    獨至松江,峨冠登陸,袍笏俨然,衆疑其降也;傳之南京,語洪承疇曰:『身為大帥,不欲暝死洪濤中,當畢于明處』。

    承疇使去發,不從;大罵曰:『先帝設十三壇祭汝,殆祭狗乎』!遂被殺。

     兵部尚書餘煌聞江上潰,有議城守者;歎曰:『數萬軍不能戰,乃以老弱守,是聚肉耳』。

    亟開諸門縱民走。

    已賦絕命詩,投入水;舟人拯之,居二日,複入深水死。

     禮部尚書王恩任,當監國時,抗疏「官亂、民亂、兵亂禍」。

    遂乞休,不許;曰:『虞不臘矣』!兵至,不食死。

     禮部侍郎陳函輝,徒步從監國失道,重繭山中。

    八月,始至于台州,監國已入海;哭入雲峰山,作絕命詞,自制祭文、埋骨記。

    遺其友曰:『季劄之劍、孝标之書,皆諸先生事。

    令念忠義,存我遺孤、藏我遺文!所謂「埋血三年、化碧地下」者,必有以報也』。

    遂缢而死。

     太仆寺卿陳潛夫及妻孟氏、妾孟氏,聯臂于河死。

     在籍通政司左參議吳從魯,野服入山,置棺焉;曰:『有迹我者,即合之』。

    俄被疾,栉沐入棺死。

     禦史何洪仁,為僧于桃源。

     吏科給事中莊元宸,痛哭發病死。

     詹事邵之詹,悲憤疽發死。

     緻仕太常卿李山,絕粒死。

     主事葉汝■〈艹恒〉,謂其妻曰:『我則必死,子将如何』?曰:『偕之』。

    遂同溺死。

     主事謝震龍被執,曰:『汝非兩榜人也』?曰:『正惟非兩榜,天子使我壓汝曹耳』。

    慘刑而死。

     故山西佥事鄭之尹,入水死。

     諸生沈齊賢、于大昭、于大曦、仆文周、楊守程、翁德宏、張杉,先後死。

    義士王明诰、王介休,亦死。

     都督同知張國紀,力請誅馬士英,不果;江上潰,不食死。

     七十五,沈姓也。

    駐于榆青嶺,殺降将一人。

    兵合攻之,揮狼筅力鬥,當之辄靡;大驚曰:『好蠻子!更得十數人,江東非可有矣』。

    戰渴,赴澗飲;堕水死。

    張鋸匠,以大斧翼七十五,力竭而死。

     锺皂隸,持黃斌卿檄谕諸寨,被執不屈;曰:『輕則殺,重則剮,法不當杖也』。

    遂磔而死。

    輿人某,亦抗節死。

     諸生趙景麟,鄞縣人;寓居紹興。

    聞江上潰,整巾服,懷所作文拜文廟,自沉于泮池。

     諸生趙天生,亦鄞縣人;有節概。

    江上兵潰,題其幾曰:『書生不律難驅敵,何處秦庭可借兵?祗有東津橋下水,西流直接汨羅清』。

    走城東,躍入水;漁者拯之,舁歸,不語不食。

    家人共為計,匿之太白山中。

    天生亦病,使食不可;乃僞曰『侍郎李長祥入紹興』、或曰『黃斌卿自舟山至』、或曰『張名振大捷于石浦』、或曰『甯波義旅且入慈溪』:凡若此者,即喜進食。

    閱半年,說漸窮,天生病亦少愈。

    間出山中,詢樵者;以明亡告,且示以發則既剃矣。

    天生大痛而踣,遂絕粒死。

     布衣趙槤,亦鄞人;聞變咄咄。

    聞剃發,閉戶酌而飲,摩其頂曰:『彼曲局者,烏可使兵我』!炙炭床下,複縱酒,披重裘卧。

    時方酷暑,俄頃煠死。

     諸生婁文明,象山人。

    舟山被陷,痛哭不已。

    俄具衣冠,别親友;走之海濱,端坐沙上,潮至而死。

    越數日屍複至,顔色如生。

     楊某,字圓石;以不薙發,被執入獄。

    與李文缵分賦「雁」字詩,一月成軸。

    卒以瘐死。

     陳從之,監熊汝霖軍。

    事敗,入甯波萬山中,冠服皆明制。

    邵以貫、黃宗會遇之,曰:『宗會自甲申三月,無日不淚也』。

    宗會俄卒;以貫為僧,其妾亦為尼。

     定海千戶陳應鲲,聞京師陷,自缢而死。

     大學士張肯堂,奉命守舟山。

    先一日,尚書吳锺巒亦至,相與為絕命詞。

    城破,肯堂蟒玉南向,命家衆曰:『無為人辱』!視妾方、周、姜、畢及冢子妻沈氏、女孫茂漪先後死,婢婦從者又十九人;乃呼其孫茂滋曰:『汝可不死』。

    甫引絕,人告蘇儀部缢于庑;呼酒酬之曰:『君少待』!引缳而卒。

    儀部者,其門人蘇兆人也。

    肯堂指其雪交亭為止水,兆人對曰:『公死,某必不生』。

    至是,果死。

    肯堂中軍林志燦、林桂将以茂滋出,遇兵于門;燦、桂及守備吳士俊、仆張俊、顧歡皆格鬥死。

    茂滋走脫。

    部将茹應元亦受肯堂命護其孫,乃先為僧于普陀;明日入城,請于陳錦,葬肯堂。

    為庵于墓,終其身。

     同時死者,尚書吳锺巒,慷慨謂人曰:『高忠憲、李仲逵、馬君常死國難,吾皆吊以詩;門生錢希聲、吾子福之,其死也,亦以詩哭之。

    今老矣!不即死,一旦被疾,何以見先帝』?入舟山,别肯堂曰:『前途待公』。

    乃之文廟,奉先師栗主,自焚死。

    兵部侍郎李向中,問人『幾日不食死』?曰:『七日』。

    曰:『何緩也!我死,宜投我于海以志恨』。

    陳錦招之,不往;捕之,衰绖而至。

    門何故?曰:『招谕,降;捕,就死耳』。

    翔武就戮。

    長子善毓殉之。

    吏部侍郎朱永佑,病不能起;執使去發,曰:『苟可薙,何待于今日』!斫其脅死。

    仆負其屍出,血淋漉;哭曰:『公好潔,今無知耶』?血即止。

    通政司鄭遵儉,遵謙之弟也;合門死。

    監軍禦史梁隆吉,亦合門死。

    吏部主事林瑛、其妻陳氏,分梁缢死。

    李開國、楊鼎臣皆盡其室入井死,二人亦死。

    戶部主事江用楫、禮部主事董元、張家璧、兵部郎中朱養時、主事朱萬年、顧珍、李開國、工部主事顧宗堯、營繕所正戴仲明、中書顧芬、陳所學、江中泛、翁健、顧行、禦史董廣生,皆死。

    太醫院副使章有期,率群醫自焚死。

    副使馬世昌,盡室死。

    參謀顧明楫,自刎死。

    陳聚奎亦死。

    推官錢肅典,肅樂弟也;被執死。

    其兄肅遴,亡命昆山,怏怏不得志;一夕嘔血,大呼不絕死,年三十。

    妻鮑氏,去為尼。

    武臣臨淮王裔李錫祚,奮力救阮進,戰死。

    李錫貢巷戰馬蹶,被執至甯波死。

    蕩胡伯阮進,力戰傷面,入水死(或言入水被執,使招城降,矢死不可;遂被殺)。

    左都督張名揚、錦衣指揮王朝相,護監國妃入井而後死。

    安洋将軍劉世勳、錦衣衛李向榮,皆死。

    總兵焦文玉,巷戰力竭死。

    妻張氏葬之畢,自刎死。

    總兵馬泰、副将畢登雲、杜芳、夏霖、解榮、朱超光、沈雲、曹維周、韓紹琦、夏時霖、張聖治、薛三冑、任則治、薛自齡、皆以民兵巷戰死。

    楊複葵,為其部劫降,自投于水死。

    其家三十餘人,皆死。

    諸生張名甲,名振兄也;奉其栗主自焚死。

    顧楫,名振之幕客;入太廟,題詩壁上死。

    名振母範氏、妻馬氏、妾某氏及其幼弟名揚妻某氏、顧楫妻某氏凡數十人,皆死。

    寄寓諸生林瑛,福建人;及妻皆死。

    朱錫齡,上海人;被執死。

    内官劉潮等,并死。

    陳世瑞母,婺也。

    編纴其衣,曰:『吾寡數十年,不可使人見吾體』。

    城破,入井死。

    瑞芝(?)自入外,亦缢死。

    馬呈圖、馬貢圖,名振之妻之猶子也;亦死。

    舟山之烈,埒于嘉定、江陰。

    魯世子,為義士申毅護之去,不知所終。

     是月,大學士沈荃宸舣舟日南山;久乃知其以溺死(或曰張名振使覆之,非也)。

     及舟山再陷,英毅伯阮駿、總制陳六禦、總兵張宏德力戰,各自刎死。

    誠意伯劉永錫,赴水死;即所謂郁離公子也。

    總兵張晉爵,力竭自刎死。

    太常寺卿陳九征、副使俞師範,并被執不屈死。

     禦史沈履祥,督饷台州;兵至,走山中,不降死。

    得其元于桑間,纨而葬之。

     總兵趙牧,負絕力;從永佑于閩。

    鄭芝龍降,永佑說牧曰:『足下往見,稱欲降彼,必相近;因擊殺之,成名千古」。

    牧欣然去,屢谒不得通。

    還與參謀林舞鑰守海口,履戰皆勝。

    卒以衆寡不敵,與舞鑰皆戰死。

     臨淮王裔李東升,南都陷,入台州,為僧于山中。

    聞監國入海,賦詩痛哭,發狂而死。

     盤山關守将盧若骥固守,屢攻不下;降将某為導,乃陷。

    副将周茂先戰死,若骥走入于舟山。

     嚴州守将張季熊,鵬翼之弟也。

    戰敗入村中,追者索之;突而出,大吼以前,曰:『大丈夫肯避敵耶』!手刃數十人。

    援絕,躍升屋,飛瓦四擊;已拔靴刀自刺死。

    屍立,三日不仆;人稱「張氏三忠」(「三忠」見下)。

     忻城伯顧勳,亦合門死。

     都督蔣若來,當金華陷,巷戰經日,力竭自刎;妻子皆死。

     訓導潘大成父子,死。

     武進鄭邠館于朱大典所,亦死(大典死見前)。

     家居同知葉向榮,投村崖死。

     總兵官張鵬翼守衢州,博托屢次之不能下。

    副将秦應科叛内應,鵬翼及弟鵬飛力戰,被執不屈,皆死。

     禦史王景亮,自缢死。

     知府伍好古,缢死。

     推官鄭岩光,缢死。

     總兵吳伯凱、總兵項斯鳴、都督徐洪■〈王彥〉,亦死。

     江山知縣方召,聞金華屠,曰:『吾義不可生;然不可以一人累城衆』。

    趣民皆去,封其印绶,冠帶入井死。

     侍郎楊文骢與劉孔昭受命援衢州;未至,遇博托兵,孔昭遁去,文骢及監紀主事孫臨并被獲。

    臨刑,大言不屈死。

    文骢及妾葛,亦死(文骢交馬、阮,其被獲,以盛辎重不得脫。

    以能死,附之)。

     太仆寺少卿王瑞柟,當溫州沒,走入山中。

    明年生日,祠家廟燕親故,入室缢死。

     永嘉諸生鄒之琦,甫至即死。

     瑞安諸生鄒欽堯,聞難,沉永甯江死。

     樂清諸生葉向高,披發振铎,狂語市中;所誦惟「洪武聖訓」。

    上丁釋菜,倚柱詈降吏;鞭至流血,卒不去,亦無他詞,惟呼「太祖」而已。

    下獄吟詠自若;有『未嘗蒲酒心先醉,不浴蘭湯骨亦香』之句。

    卒飲藥死。

     浦江諸生張君正,自缢于明倫堂。

     其後朱成功将劉猷征饷台州,攻者追之,及溫境,舟膠不能行,力戰而死,一軍殲焉。

     新建諸生殷國桢,走福京,乞敕印聯絡義士。

    遂說王得仁反正,與胡澹、陳大生、黎士廣、林亮四出聯絡。

    譚泰圍南昌,國桢走甯州乞師;聲桓将鄧東陽已叛,為所執。

    送之譚泰,不屈而死。

     及南昌陷,大學士姜曰廣賦絕命祠六章,投偰家園池死。

    從之死者,二十餘人。

     參将傅鼎幹,值安仁陷,死。

     餘幹知縣楊時秀,抗節死。

     副将黃英、都司敖高、參将晏性,皆死于常山。

     弋陽王府鎮國中尉朱統鎙中特用榜,以難死(時日,行狀不能詳)。

     巡撫周定礽既死于廣信,員外郎戴伍隽亦死之。

    同知胡甲桂被執,幽于别室,谕降不從;自缢而死。

    監紀推官李士奇、推官王爾幹,皆死。

    貴溪舉人畢士貞,同守廣信;将入水死,家人拯之,至五裡橋,望拜祖墓,觸其柱死。

    至餘總兵姜其衢、參将謝良材、王之樞、遊擊胡佩、胡梅輝、都司黃國治、劉芳伯、守備陳壽、陳傑,皆死(死事日期及服官之地皆待考,類附之)。

     舉人楊鎮湘,鄉人也;及其子文淑并以詩名。

    寓居廣信之間,為金聲桓所逼,父子皆死。

     南康通判吳錫玉,追賊深入,踰二十裡,距河而陣。

    錫玉射其渠,中之;拔之而嗅曰:『未傅毒也』。

    反攻錫玉。

    錫玉怒,單騎突鬥,鞭數賊死;乃被害,其死尤烈。

     宋本忠,南康典史也。

    殉難時日不可考,附之。

     東湖守備黃克善,擊流賊閻、羅、宋三家于龜磁;馬蹶,被執。

    将死,捋其須曰:『無使血染我也』(「克善」一作「克嘉」。

    或以克善為都昌知縣,俟考)。

     九江總督袁繼鹹說左良玉軍未定,而良玉死。

    及阿濟格兵追至,繼鹹使其衆返鎮,又不聽;乃以孤舟入蒲葦中,遺書部将汪碩畫、鄧林奇毋效夢庚狀。

    二人聞之,遣使來迎。

    夢庚绐繼鹹将還九江,至于湖口,猝執之;使偕降,繼鹹不可,為銘自誓;亦不敢害。

    拘至大勝關,繼鹹以文山自命。

    及南京見多铎,不拜;設宴,不飲,亦不言。

    夜起自缢;監紀俞有灏覺而解之。

    多铎北,繼鹹于道再缢,不死;絕粒七日,亦不死。

    至良鄉,再缢;再被解入北京,館之内院;剛林勸之,且曰:『朝廷嘗為明讨賊』。

    繼鹹诘『宏光帝安在』?剛林數其失。

    繼鹹曰:『臣子不敢知君父過』。

    乃邏守之。

    幅巾兀坐,讀書不辍。

    明年六月,與宏光帝及太子皆被殺。

    将死,曰:『吾得所矣』。

    時年四十九。

    鄉人收其骨,歸袁州。

    林奇以繼鹹被執,即死;碩畫死義旅(詳見前)。

     當左良玉軍入九江,民忿其淫掠,殺之;兵大嘩,吏索首事者。

    德化人孫大華曰:『吾何惜一死乎』?挺身就戮;衆得免。

    及夢庚叛,九江監紀同知郭之麟不從,夢庚殺之。

    推官餘士偉直入左軍大罵,已恸哭死。

    及夢庚降,九江衛經曆彭永春曰:『官雖卑,義不可失』。

    大書官秩于壁;衣冠朝拜,率子女六人自焚死。

    指揮佥事徐可行,聞董四明死,曰:『武臣亦人哉』!入告其母;曰:『吾家何不若是』!自入井死。

    可行妻鄒氏、子婦陳氏,殉之。

    可行大書「世受國恩,合門殉節」;走望京門,北面再拜而缢。

    四明,官都司;登城射賊,殺數十人,乃自刎于城樓。

    妻史氏、妾張氏及其二子皆先入水死。

    家居通判傅宏祖,亦死。

    諸生李獨明,德化人;入府學泮池死。

    諸生李金昌,戀母柩不去;城破,入陽明祠缢死。

    妻孫氏殉之。

    諸生李鴻,負母走,冒刃死。

    湖口陷,主簿成啟不屈死。

     刑科給事中陳六韬,抗疏下獄,赦歸南昌。

    聞國變,衰绖北拜,自缢死。

     監察禦史王興允,谪歸新城。

    聞北都變,及子士和拒戶缢。

    妻于氏,亦缢死。

     及金聲桓陷江西,新城知縣李翺方出戰,王得仁兵已自他道入。

    翺知不守,立馬呼曰:『我新城知縣也』。

    兵執之。

    送建昌,不脆;飲之酒,擲杯于地,遂死。

     諸生楊應泰,聞裡人斂赀饋聲桓,作詩痛哭;既而曰:『一身當之,不相累也』。

    其弟居久壯之。

    兵至,兩人刃而出,殺數人;皆被縛死。

    屍立不仆,兩手猶作擊刺狀。

     典史李本忠,殉難時日不可詳;附之。

     臨漳知縣梁希阜,龍泉人也。

    未之任,而京師陷,痛哭不食死(或曰希阜浙之龍泉人也;俟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