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明紀事本末卷之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如貫木,不少動;截其耳額,猶挺然;斧斷其首,乃死。
時年三十六。
從将二:一石必正,揚州人;一明知,餘姚人。
掠使跪,不可;則面翊而跪,皆死。
見者泣下;曰:『王公忠義,乃其從人亦義士也』。
陸宇■〈火鼎〉、江漢、毛明山竊其元藏之;後為宇■〈火鼎〉弟所見,泣曰:『此王尚書首也』!束蒲為身而葬之。
遺一女,入武臣家為婢;憐其忠裔,撫之如己出。
有劉某求委禽,女不可;突出其劍,自刎死。
蓋女固字黃宗羲子,誓不二也。
江在杜岙,時人稱東西軍,翊西而江東。
因地養兵,且緻遺老諸臣以資斧相号召。
故杜岙一軍甲他寨,曆官右副都禦史。
大蘭之潰,江遁;以母為兵執,為僧以見。
及母死,江僞與妻離,已攜之走金門,朝監國。
張名振請以為監軍,與入長江;至燕子矶,望祭孝陵,題詩壁上,恸哭而返。
名振卒,沈調倫再起兵,遣使迎江;山民聞之,迎者屬路。
攻者慮其複犄角為舟山障,急擊之;調倫戰死,江中流矢卒。
小南為僧于金山。
啟睿為縣諸生,負材任氣。
以國故,已為僧;聞錢肅樂兵起,破關而出,從衆入其軍。
監國魯王以為錦衣指揮,不受;自稱「白衣參軍」。
時江上軍多觀望,啟睿獨即麾下百餘人,谕以大義,提劍渡江,直薄西岸。
滿洲軍謂遊騎,使一裨将禦之;啟睿奮劍直出,掩殺過半。
城中舉銳師為長圍以攻之,被執;谕降,大罵,乃殺之。
成義出劉戢山門;起兵後,躬與戰事。
兵敗行遯,不知所終。
諸将吳奎明、袁應彪、汪涵起兵于奉化。
奎明為田雄等所敗,追至河泊,死;應彪亦死。
涵奉黃宗羲屯山中,居人焚錫杖寺;涵鬥烈焰中得出,歎曰:『所圖不遂,命也。
不死,且緻辱』。
還鬥而死。
武生俞國望及金湯起兵新昌。
國望,長者;有衆及萬。
工鳥铳,敗田雄兵于山中,雄衆畏之。
累功,封新昌伯。
一日,戰,中流矢,仆叢篁中;追騎千餘過之,無覺者。
王翊能軍,嘗往依之。
又及王翊、陳天樞兵複新昌,北越餘姚,拔浒山,斷甯波、紹興之道。
裨将某持尺書道王翊軍,不候令,止;劉翼明杖而遣之。
诘旦,國望親來謝。
其文而有禮乃如此。
卒以敗死。
金湯與同起,别為營壘;事多逸,然亦死矣。
吏部尚書張國維起兵義烏。
國維聞北都陷,星夜走入浙,因起兵,得卒三千。
至鎮江,宏光帝立;入朝,與史可法北伐,為馬士英所龁,歸。
至是複起,與陳函輝、朱之普、柯夏卿谒魯王于台州,奉以監國;以為太傅、大學士尚書,賜劍,督師江上。
以派饷騷虐,捐其産署券,約以土著養不逃之兵;富者獲産而兵食足,人情大悅。
又言『必聯諸将之心為一心,然後視諸人之功罪為一人之功罪』;王嘉歎。
戰于江上,屢捷。
隆武帝诏至,急行至紹興止之。
及方國安遁,諸軍皆潰,惟王之仁在;國維議檄兵五千與之守。
之仁曰:『孤軍難立,有舟可入海;公宜自計』。
乃整旅追從王,至黃石岩,聞已航海;而己無舟不能渡,遂返義烏謀再舉。
監國聞之,使留守東陽、義烏、武義、永康故起兵時所分地;遂屯陷坑。
俄,義烏沒,衆勸入山;曰:『誤國者,文山、疊山也』!至七裡寺,召守令吳滋曰:『使知吾死所』。
為絕命詞三章;有『時去仍為朱氏鬼,精靈常傍孝陵墳』之句。
語其仆曰:『毋使太夫人知。
東陽将士因我而死,其舁吾屍詣各門謝之』。
冠帶入水死。
及城陷,兵入其門,多泣拜者。
蓋濟甯人向饑,國維為粥以活之。
或躏其柩旁,夜見國維绛袍、白須坐,甲兵燈火嚴衛之;乃亟拜。
子世鳳,官将軍;以吳易事死。
次子世鵰,被執;居民數萬遮張存仁兩泣求免,乃得釋。
兵部尚書朱史大典、禦史傅岩、主事王之拭起兵金華。
大典甫受督師命,而宏光帝被執;乃返金華,練兵誓守。
方國安潰入浙,思甘心于大典,縱掠金華,圍之三月,近城四十裡無複煙火。
值于穎檄之去,乃得解。
監國魯王在台州,大典使其孫珏勸進;己與張國維軍金華,熊汝霖、孫嘉績屯紹興,錢肅樂守甯波,為江東三府。
進大學士,以金華、蘭溪、湯溪、浦江隸之。
浙中文武方拒隆武帝,大典孤立其間,建行宮以待臨幸;而與浙東諸将亦相應。
隆武帝以舊誼,征為大學士,虛席待之。
大典曰:『錢塘扼要,吾去誰司饷者!且唇亡齒寒,閩中亦不可守』。
卒不行。
監國魯王使與張鵬翼專備閩,大典亦不從;屢疏請隆武帝幸衢州。
方國安之圍金華也,有使以子媳出避者;曰:『是為民望也』。
以是一軍無叛志。
及錢塘潰,招撫使至,大典殺之以死守。
阮大铖從博托來攻,殺傷過當,城中勢益急。
禦史傅岩,義烏甲族也;既與大典同起兵,顧事急,請集其衆以為援,夜缒而出。
總兵吳邦浚、何武為大典守;兩人骁勇,有智計。
博托不能下,大铖恨金華人,檄逐之。
瞷西城新築,使博托以大炮攻之,守者亦拒以火藥;已而牆裂,兵乘之入。
大典使妾及女先死,子萬化猶巷戰,其妻章氏已先死。
邦浚慮火藥多必資敵,将焚之;大典示之以火繩,曰:『此吾志也』。
與坐庫中,何武及賓客從者二十餘人。
俄報公子死,急舉火,震聲如雷,皆灰燼矣。
外兵亦駭絕,遍求其屍,卒不得。
浙東死事之烈,未有如大典、邦浚、武者。
邦浚妻傅氏,曰:『事急毋顧我,惟一死耳』。
城破,散金婢仆,皆走;绯衣缢死。
傅岩将死,子齡熙年十四,以身翼之;兵刃其頤。
仲子齡發趨救,矢洞胸仆;既蘇,見父弟死,手抉其瘡死。
惟長子齡文在外,得不死;奉母歸杭州,終身囚垢。
之拭,甲申殉難王章之子也。
監國使以墨绖為車駕主事,知鄞縣。
章初亦知鄞縣,監國為制詞曰:『以汝父之遺愛,望厥子之世忠』!之拭泣受命。
已見江上事不可為,辭。
入閩,隆武帝複命為車駕司。
閩将敗,複還鄞。
大典起金華,招之;之拭為之練兵于義烏。
金華之陷,之拭得走之山中,謀再舉;被執而死。
蓋父子死義雲。
中書陳世亨及鄧藩理起兵溫州。
以一旅複瑞安;援兵不及,被執而死(或曰藩理乃鄧藩之理事官,非其名雲)。
禦史陳潛夫起兵臨海。
潛夫當南都未立,即傳檄讨賊。
嗣坐谒童妃,為宏光帝下之獄。
南都亡,谒監國魯王;加大理寺卿兼禦史,監浙西軍。
潛夫自招三百人,與諸軍屯江上,求饷不得;錢肅樂言:『潛夫破家為國,今聽其軍皆餓死乎』?卒不得。
方國安遁,潛夫走從監國于紹興不及;至小赭村,語其妻孟氏曰:『勉之!吾為忠臣,爾為節烈婦』!曰:『是吾心也』。
栉發易衣服,及潛夫共拜祖父像,已拜父母,及弟相攜至化龍橋入水死,年三十七歲。
有朱輝者,為讨賊檄文,詞尤激烈雲。
台紹道傅雲龍、前晉江知縣陳函輝、武生張廷绶起兵于台州。
雲龍結台州知州關繼瑨、通判楊體元、推官張明弼、知州宋騰熊(一作蛟)傳檄起兵,宏光帝诏止之。
函輝聞京師陷,恸哭;刑牲誓衆,倡義起兵。
傳布檄文,詞尤激烈。
亦以诏罷。
浙東師起,函輝與宋之普等谒王台州,勸進。
值國維來迎,乃扈從至紹興。
王既監國,擢函輝禮部右侍郎,〔晉〕兵、禮二部尚書。
紹興陷,從監國航海。
已而恸哭,入雲峰山作絕命詞數章,入水死。
廷绶以武學生從錢肅樂通兵法,善挽強;以骁勇,署總統。
函輝起兵,以會推屬兵廷绶,擢都督佥事。
還屯溫州之海門,李唐禧亦至;兩人相讓,交甚密。
博托兵入閩,唐禧謂廷绶曰:『君當俟陳公消息;然兵已逼,不如死也』!廷绶曰:『諾』。
散其士卒,袍笏坐營門;谕降不屈,皆死之。
眷屬之從軍者皆死,無或存。
浙江義師極衆,大小六百餘起。
孤村、遠堡,亦建義旗;資糧扉屦遙濟海中,莫之或吝。
舟山監國一載有餘,蓋諸山寨保障之力。
諸軍潰死,舟山亦亡;姓氏、事迹湮沒十九。
可傳者或不得其詳,類識之。
有若張振、全美閑等奔走山海間被囚;美閑仰天呼曰:『吾不可辱』!夜即暴卒。
魯珣為夏敷使,被執入獄死。
高宇泰,鬥樞之子也;從肅樂起兵。
監國重其人,比之江東喬木。
江上潰,鬥樞亦自陝遁歸;父子同預海上事,首被逮。
其後兩捕之,皆得免。
陳虎侯等,屢及田雄、馬得功戰。
倪懋楷、倪懋禧同起兵江上,事敗歸,以不去其發,執下獄;其母使人飲之酒,醉而剃之。
既醒,痛哭欲自裁;衆共止之,乃已。
陳倉軍于高橋墩,金魁、謝旗牌屯于五十都及馮家桢、沈爾緒、方岙諸生何兆龍、永嘉武舉林夢龍,更以潰敗抗節死。
又有翻城之獄,則屠獻宸、董德欽、楊文琦諸人實為之。
獻宸等因參江上軍,師潰,走甯波。
值史可法部陳天龍、陳天策以兵止其家,獻宸陰說之;二人曰:『閣部垂沒,囑無負盟。
城下有警,當縛兵備官以獻』。
出可法遺牒于衣領中以示。
乃及華夏、王家勤、楊文琦盟,義士欽浩罄赀助之。
夏、家勤為約諸道軍,獻宸即慮謝三賓為禍;果為所诘。
天龍、天策方勒兵,值諸道并潰,家勤被執于海口,獻宸、欽浩亦被執。
文琦見弟皆在外,或勸之走;曰:『吾以義起,臨難不赴,且将陷吾父;然偕死無益,諸弟曷入閩也』!文瓒不可,乃使文球走;文瓒、文琦皆就執。
訊之日,大陳刑具以悚之。
文琦再言文瓒不與謀,請釋之以事父;三賓卒構殺之。
于是家勤、文瓒、文琦、獻宸、德欽皆死(家勤死見前)。
文琦嘗力說黃斌卿為勉至桃渚事,還被執。
文瓒以舉人官禦史,力言閩、浙之勢不宜分;争開讀者咈之。
文瓒躬入閩,為言宜合浙為同仇,不可以争端隙;隆武帝然之。
命掌貴州道,巡守延平、建甯之三關。
仙霞陷,隆武帝如汀州,乃返裡為翻城之舉。
将刑,大呼高皇帝不絕口。
文瓒妻張氏,名如玉;工詞翰。
葬文瓒身首訖,衣其故衣,題絕命詞,缢。
文琦妻沈氏,曰:『姒烈矣!吾将後之』。
亦缢。
夏妻陸氏,絕粒七日;或勸以姑在,乃一食。
已聞徙諸人孥,托其子于林時躍,自缢死。
獻宸妻張氏,為絕命詞,死。
文球就劉中藻于福甯,參幕府;城破,球死之。
文琮亦與難,走去;張煌言命聯絡浙中諸義士,自是往來不絕。
已為降卒首其将,引趙彪以攻浙(彪亦海中義将也)。
遂被逮;曰:『吾固雁行中漏網也;可死矣』!賦詩曰:『憑誰瘗我孤山上,魄是梅花鶴是魂』。
扼喉而卒。
人稱楊氏四忠。
欽浩,南海諸生;寓于浙,通貢舟山,疏吳中義士南昌知縣劉曙等凡十三人。
降臣王國寶逮曙至,不跪;曰:『反乎』?曰:『然!惜未成耳。
然曙固不識浩也』。
械至金陵,與顧鹹正、夏完淳等縱橫詩酒;已而皆死。
有朱金芝者,亦浙人。
從黃道周遊,得其「易」學。
甲申之變,金芝在北為僧以歸,往來英、霍諸寨及太湖軍中,躬與謀,戰幾死者數矣。
已知不可為,返裡;被捕,幞被亡去。
或雲客何騰蛟幕,與殉節;或雲入滇,崎岖扈從死;或言為黃冠于鄖陽。
他莫能及矣。
副總兵洪日升、給事中利瓦伊樾、佥都禦史李光泰起兵江西。
日升聞北都陷,即與揭重熙起兵勤王。
至南都,重熙以憂歸(重熙事詳後及「江西之兵」),日升亦罷。
維越、光泰皆起兵勤王,亦以诏罷。
義士蔡觀光、劉斯嵊、林亮、觀國桢起兵南昌。
觀光為孔徹元客;徹元死,觀光憤之,起兵南昌。
事洩,以其衆走鄱陽,被執而死。
斯嵊起梓溪,亮、國桢及丁家塘師皆應南昌;譚泰擊殺之。
義士郭賢操、諸生桂登魁、胡戒登起兵德安。
遂克建昌,為降将高長子所執;釋勿殺。
明年,複聚衆起兵;金聲桓使環其室焚之,賢操先走去。
及聲桓複為明,賢操投袂起事;敗,見殺。
仲子良錫、從子良铨,以攻建昌,中流矢死;叔子良铎,從鳥兵營戰死。
登魁、戒登皆死,登魁妾胡氏殉之。
諸生李含初起兵琅山。
含初值九江沒,即傾家起兵,破德化、瑞安,人情震撼,無敢助者。
其部王拐子私款于降将餘世忠,因襲破之;含初敗死。
與死者,諸生李映陽、武生唐扉、鄧士鳳、熊九鼎及宗某(人稱宗麻子雲)。
故汜水知縣胡定海、義士董某、揭新起兵于德興。
定海之官有惠政;既罷貧甚,授徒于德興。
董氏,亦義俠也;破家起兵,定海為之結諸鄉寨。
張天祿次婺源,定海以兵絕其前。
婺源陷,複擊之,殺所置吏。
天祿攻之,定海徒步乞師于黃道周。
比歸海口,已被圍,力戰而敗,被殺;首誅,而屍不仆。
揭新亦起兵,居址不可考;與之同死。
董後死于粵。
諸生吳江起兵于星子。
江聞金聲桓複為明,起兵應之。
譚泰破九江,江部兵期再舉;其部已通款于泰譚,執江獻之,不屈而死。
諸生金志達、僧了悟起兵九江。
集衆萬餘,屯于鄱陽、彭澤間;取東流、建德,又戰于池州。
尋敗死。
撫州佥事曾益、吏部主事曾應亨、郎中郭應铨、禦史揭重熙、故将王益八、舉人王秉幹、諸生湯仲發起兵臨川。
益聞江西急,即親與李含初同謀起兵,蓋最早矣。
應亨起兵應益王,衆潰走臨川、汀、贛之間。
及永甯、羅川兩王起,寓書應亨為東道;應亨喜,募兵數百相犄角,且走書諸大姓。
一日,方設會,王得仁偵知之,陰自祝家渡至;應亨卒不支,走石室。
其從弟謂應亨實賈禍,指穴出之;遂及長子筠,皆被執。
得仁揖應亨曰:『公,義士也。
時不可為,宜就功名』。
不應;撻之數十,亦不應。
懸諸樹而射之,已複為婉言;終不應。
得仁曰:『此鐵石人也』。
乃殺之。
當被執時,語筠曰:『一日千秋,毋自負也』!筠曰:『諾』。
大罵得仁,支解而死。
宗族而死者二十餘人、親故義士三百餘人;邑裡為墟。
然應亨起兵,先使弟應和奉父走,故不及難。
應和聞兄死,曰:『父為忠臣、子為孝子,亦複何恨』!奉父之福州,福州失;之肇慶,肇慶又沒。
拜辭其父,入井而死。
應亨叔椷,先以蒲圻知縣死;伯益,為貴州佥事,死。
人稱曾氏五節雲。
應铨,維經之子也;與弟應衡、應煌共舉兵,大小十餘戰,斬獲頗甚。
隆武帝擢應铨、應衡皆至郎中,應煌戶部主事。
及維經視師贛州,應铨屯龍泉為犄角;金聲桓來攻,應铨設伏敗其衆。
部将劉文煜叛,以城應;應铨兄弟皆被執去,〔應铨〕奮擲岩下不得死。
劉一鵬誘之降,不可;扼吭死。
衡至吉安,一鵬飲以酒,碎其碗而罵;鑿齒、斷臂死。
應煌見董學成,唾罵之;抽腸死。
重熙集徐祖绶、萬民望、王宏等起兵,戰敗;劾去。
後拜督師之命,轉戰諸路;久之乃死(詳「江西之亂」及「殉節」)。
益八以戰死;秉幹、仲發皆議舉兵,事洩而死,其刑尤酷。
仲發,顯祖之孫也。
義士陳宗勉起兵南豐。
久之,敗死。
益王由本、江西布政司夏萬亨、分巡道王養正、知府王棫、推官劉允浩、通判胡缜諸生鄧思銘、義民孔徹元、孔徹哲起兵建昌。
南昌已沒,衆謀拒守。
棫曰:『事急矣!國無主,不可以集衆』。
乃奉王為主。
王亦思起事,苦不知兵,年又少,乃委軍事于羅川、永甯二王與艾命新等出号召。
得劉琦、楊獨龍、僧丹竹等三十六人為三十六将,兵凡七、八千人,為三十六營;移書歃血,軍勢頗振。
又以便宜,留雲南入援總兵趙印選軍助戰;富民王某、謝某竭赀助之。
事甫立,而〔王〕得仁馳至。
有保甯王者,稱自河南至,知兵;衆信之。
及戰,從陣後以火矢射衆兵,諸軍皆潰;疑得仁之間矣。
王奔甯都之佛旗堂,後死于閩。
永甯走甯都,萬亨諸人皆被執。
允浩督衆巷戰,亦被執。
金聲桓以萬亨能得民,将降之徇郡邑;勸受命,萬亨書絕命詞以見志。
聲桓不之殺,械至武昌,死。
王棫被執,亦送武昌,死。
萬亨妻顧氏、子婦陸氏及其女孫,皆入井死;仆從殉者十餘人。
養正妻張氏,絕粒九日死。
建昌人哀之,合萬亨、養正、棫、允浩之柩葬之沌砦河側。
劉琦、楊獨龍諸人亦多死。
惟丹竹絕健,複從揭重熙攻撫州,刃及得仁之面。
重熙敗,丹竹亦病,聲桓使九騎縛之;丹竹奮起,呼所部十餘人出伏,自居酒肆;騎不知,即丹竹詢之,立殺二人,其七人走遇伏,獲其二,追之,又獲其二。
及聲桓攻廣信,丹竹以長槍、火矢逐之,而陰杙水中;聲桓舟遁,複罣于杙,遂大敗之。
後以精銳邀擊滿洲軍之入閩者,首蹶而死(命新、南英詳下)。
思銘,故儀賓;北都陷,即說益王曰:『身兼臣子,坐視宗社傾覆,盍可忍乎』?王大感動。
銘即聯諸生,稱庠兵,請于有司;則曰:『庠可兵耶』?置弗應。
衆遂散。
及王棫等起,思銘入其幕。
城破,棫被執。
聲桓憤其詈也,縛諸竿而射之;每一矢至,辄呼『未中』。
及六矢,思銘大吼曰:『經時而不能殺我,技何劣也』!遂死。
元、哲家富,與客蔡觀光誓起兵。
及譚泰圍南昌,哲以衆援之;不克而潰。
已傳德安、瑞昌間有奉隆武宗人而起者,徹元入城,逐守吏應之;已而寂然,其黨執以獻。
兄弟皆死,部曲盡散。
永甯王慈炎、瑞昌王統鑒、知州張述載、貢生魏一桂起兵泸溪。
永甯以益王敗,入廣東連子洞。
旋竭其赀,招蕭升、閻總、張安四營,皆猺寇也。
升方夢日墜其門而王至,益樂戴之;禮部侍郎王廷垣、知州揭重熙、舉人艾命新、諸生楊師古及羅川王皆從之。
複建昌,乘勝拔撫州;降臣鄢鼎實等皆遁走。
進拔進賢,饒、信,撫、建之間望風相應。
隆武帝手書存問,使鄭彩因王以複南昌;彩置不顧。
金聲桓兵四掠,王率孤軍以戰,親冒矢石。
降寇謝志良等皆願受王命;顧監軍張家玉,執其手曰:『誓同生死』!英義之概,為明季諸藩冠。
值其部與羅川王部競,羅川王死之。
王退撫州,王得仁攻之急。
張家玉上王功,請若漢制,以魯益東海;诏南昌克複,必晉親王。
及鄭彩棄廣信遁,湖東危甚,張家玉南募兵;聲桓急攻撫州,王登陴守。
凡三月,吉安又破;隆武帝使傅冠以兵援江西,次泸溪而潰。
撫州援絕,王突圍走建昌;王得仁急追之,遂遇害。
都司汪一貴、守備杜有聲諸人皆從王起兵,先後俱死。
統鑒既起兵,授王來捌、盛名世皆總兵,郭應铨、郭應衡主事,分屯東鄉、吉水、龍南諸寨。
湯執中、劉一鵬攻之,來捌等死,王亦殉。
魏一桂以貢生起兵,執降令李光送鄭彩磔之。
故知州張述載亦起兵,相與戰守,敗金聲桓于密渾;王得仁使盡族泸溪丁、傅、魏三姓。
一桂棄妻子走福建,襲将樂,破之;與永西、德化、興安諸藩王攻建昌,亦破之。
金聲桓圍建昌,一桂堅守;凡五月,始破。
一桂與諸王俱死,惟興安得免。
時宗室子孫多起兵,宗派、封爵、時日及起兵郡邑頗難考;永西、德化、興安之起亦然。
附列于此。
羅川王某、舉人艾命新、禦史艾南英起兵貴東。
南英工為文,尤精于選核;與陳際泰等齊名,稱幾社,風動天下。
王先及兩人奉益王号召吏士;益王敗,及永甯王走甯都,又與入廣東,複入江西。
南英攻撫州,屯于進賢;以糧匮,退軍許灣,招兵貴東安仁,可二萬。
及永甯至撫州,王以兵會,定計取南昌。
俄,永甯部與王軍鬥,王親出止之,中流矢卒。
命新,南英之叔也;同起兵,奉王與金聲桓、黃道周相應。
羅川亡,命新旋死。
南英入閩,陳十可憂疏;授主事,尋改禦史。
汀州變聞,南英死之。
副将傅潛龍起兵東鄉。
隆武帝诏至,及其舊部參将黃騰、都司文而武、守備劉勝率衆襲東鄉,破之。
屢與王得仁戰,敗死。
督師大學士餘應柱起兵都昌。
金聲桓複為明,應柱散财起兵,以舟師援南昌,敗于落星湖。
已複謂衆曰:『吾年六十四,官尊祿厚;所不了者,欠先帝一死耳』。
後以兵救吳江,楊捷以步騎猝迫之;與子臨顯及中軍帥師,皆死之。
宗室由■〈木産〉起兵饒州。
由■〈木産〉,金華王屬也;為洪承疇所滅。
及其屬常遊、常洮、常涫皆死。
都司趙祖、參謀舒奇謀起兵餘幹。
敗死。
義士徐孝伯起兵湖東。
往來各郡,又會傅鼎铨于徐博。
既而敗死。
都司徐德、守備洪士邦起兵于安仁。
亦敗死。
義士倪大顯起兵樂平。
大顯及弟大恢、大登,皆以勇力聞,尚書周損以币緻之。
損敗,從黃道周;道周敗,從曹大鎬。
及王得仁大發兵屠樂平,軍中聞其勇,争欲得之。
有僧長八尺餘,下馬來搏;顯斫其腦,應手死。
已度不支,遂自刎。
大登、大恢亦被殺。
大理寺丞詹兆恒、東湖副使胡奇偉、前知唐縣胡夢泰、進士徐時敏及楊文、李克升起兵于廣信。
兆恒起玉山;隆武帝立,兆恒表賀,晉兵部侍郎。
夢泰與同起,傾家募士;亦授給事中。
奇偉亦起兵,守廣信府。
金聲桓來攻,兆恒告急,黃道周使監軍禦史周定礽、員外郎萬文英援之;定礽旋拜巡撫廣信之命,文英分守鉛山。
鄭彩既遁(詳前),定礽、文英猶固守;擊聲桓兵,敗之。
文英尋及主事唐倜出戰,倜陷陣死。
熊開元以倜知兵,自諸生薦授主事,使募兵數百出關,應文英。
倜死,鉛山亦陷;文英盡室沉于湖。
夢泰、定礽在廣信,力守數月;城破,夢泰夫婦自缢死、奇偉自刎死,定礽亦死。
兆恒走玉山,聚衆千人,依險自保;往來江西、閩、浙,聲桓不能制。
尋攻開化,擊降将李榮兵;兆恒親身搏鬥,誓死不移。
從兵盡潰,中流矢死。
時敏、文、克升同起廣信之九仙山。
永曆帝已走南甯,江西義兵亦欲盡;時敏等猶為明,永曆帝封為真定侯。
寨破,皆死。
副将黃英、義士谌延椿、胡親民、劉紹新起兵瑞州。
英及都司敖高、參将姜性誓衆于瑞州之雞公嶺、崇山諸處,王得仁攻之,英等皆沒。
廷椿、親民、诏新亦死于起兵。
舉人谌志明、故分宜知縣魯國琦、前懷甯〔知〕縣聶棟及其子炬武、解元王東平、舉人利瓦伊桢、黃楧、晏揚勳、貢生任汲、淩洪、黃國彥起兵于上高。
志明、國琦、棟、東平、維桢、楧、揚勳,所謂七家軍也。
志明以兵東會陳泰來進攻撫州,王得仁猝至,志明沒于陣。
東平、楧相繼以敗,死;維桢不知所終,或曰自焚死;揚勳、棟皆為僧。
國彥亦奉泰來複上高,殺其知縣某;取新昌、甯州、圍瑞州,不克;攻萬載,取之。
尋敗沒。
汲、洪亦起兵奉泰來;泰來死,兩人不知所終。
右都禦史陳泰來起兵新昌。
泰來聞益王起兵,将赴之。
其姻戴國士及同裡按察使漆嘉祉僞止之曰:『公受隆武帝命,督江西義軍矣。
今複從王,将奉以事閩,則王不可;将兩事之,是二心也。
公捐身家以教忠也,示人以二,人誰諒之』!乃止。
及金聲桓陷新昌,國士降為聲桓用,使招泰來;泰來恨曰:『吾乃為賊誤!均國事也,閩與益何殊』?複捐赀募士起,曹志明等皆奉之;遂複上高、新昌、甯州,執國士妻子殺之。
進圍瑞州,不克;取萬載,使其子正儀等他出從義旅。
及聲桓兵再至新昌,守者叛出降;泰來走界埠,志明等自上高會之,進攻撫州。
王得仁猝攻之,泰來走黃氏祠,自刎死。
監軍許文龍、曾嗣宗起兵甯州。
金聲桓招文龍不應,以兵逐降吏,屯于奉鄉。
嗣宗在甯州,聲桓攻陷之,嗣宗死;進圍奉鄉,文龍固守。
凡三月,食盡;退軍界首,食又盡。
乃被執死。
監察禦史徐伯昌、兵部員外郎彭焜、金簡臣起兵甯都。
伯昌受命督江西義旅,自新城、廣昌至于甯都,起兵克之。
善戰能守,以書生挫銳師,被圍經年而不能破。
揭重熙、傅鼎铨外,城守久者惟甯都為最。
及城陷,大書于壁曰:『讀聖賢書,但知守經死,不知達權生』。
自缢而死。
其子先以伯昌命,匿妻山中;返而同死。
焜以諸生起兵,從楊廷麟;擢今職。
廷麟敗,以幼子屬之。
及甯都急,焜飲親故酒,曰:『此城破,我義不辱;行與諸公訣矣!且我與楊公共事,宜死;徒以其孤在。
今已長,必無絕忠臣嗣者』。
揖諸人而托之。
素衣冠,燒燭于庭;呼妻李氏冠帔出,北面再拜,分就東西偏缢。
簡臣,至李定國入江西時,猶以兵屯甯都。
明年,敗死。
有彭順慶者,亦居于甯都;劉武元招之,不從。
旋被殺(詳「江西之亂」)。
義士陳其綸起兵于大相山(瑞金治也)。
揭、傅諸軍沒,其綸無内救,遙附朱成功于福建。
降将胡有聲攻之,走甯都之天心寨;被執,死。
總兵陳輝、汪碩畫、副将汪洋、監紀知州廖汝健起兵貴溪,會胡奇偉攻廣信。
碩畫,故袁繼鹹将;受其遺命輾轉江西,不肯降。
尋以戰死。
輝等亦沒。
義民王寵、鄒文鼎起兵吉水。
寵偕劉同升起,以部兵不戢去;往來臨江、吉安、撫州、贛州之間,金聲桓不能禦。
一日為獲,詭乞降;夜半,殺守者,搴聲桓旗走。
過新淦至峽江,降令某以為聲桓至也,亟以冠服谒;遽殺之,破其城走。
急書其旗曰「追剿王寵」,呼噪而走。
既遠,聲桓兵始知之。
及聲桓複為明,遍招之不得;蓋入山死矣。
舊撫将鄧武泰起兵峽江。
武泰屯峽江,始終不降。
義師起,遂以兵應。
尋戰死。
翰林院檢讨傅鼎铨、職方主事邬見正起兵于宜黃。
鼎铨聞福州破,乞兵于甯都之田宗海,不應;自集鄉兵,複宜黃、樂安,複與揭重熙往來江西(詳「江西之亂」)。
久之,被執;使降,不可。
令以書招重熙,亦不可。
在獄閱月,賦詩不辍;有「浴佛詩」傳于世。
或欲去其發;曰:『留此與首偕』。
将死,人為之泣。
鼎铨志氣如平時,聞角聲,曰:『可行矣!我不任縛』。
平行至順化門,南向再拜;刑者請跪,曰:『吾自被擒,誰屈吾膝者』!刑者淚下而顫右手,殺之。
鼎铨以北都陷,受賊命,嘗求死以自雪;置木主,書年空其日月,蓋誓志久矣。
見正合鼎铨,每事必咨之。
鼎铨沒,見正走吉安,與劉季礦圖複湖南;仍故衣冠,匿村塾。
為人所讦;捕至,請自刃死。
吏诮之,則大罵;不食,死獄中。
都督宋獻忠起兵樂安,授今職。
四家軍雖盡破,獻忠等猶為明。
戰敗而死。
都督陳文魁起兵,其地(?)。
後于南豐被執死。
節婦劉淑英,廬陵王霭妻也;父铎,以揚州太守,死珰難。
淑英十八而寡,剖股以療其姑。
北都陷,即矢報國;集家僮百,四出召募,遂成一軍。
後赴張光璧于永新,奇其才,欲妻之;淑英不可,因奪其部。
淑英憤卒。
義士李陳玉起兵于信豐。
侍郎劉士桢使其子稚升來與俱。
既而敗死。
工部左侍郎劉士桢起兵于龍泉。
破泰和、廬陵。
吉安再沒,士桢使長子肇履入閩乞師;次子稚升從李陳玉于信豐,為贛州援。
贛破,士桢走南田。
金聲桓複為明,士桢再使肇履募義兵,從劉一鵬圍贛州;令稚升入南雄,結粵軍。
聲桓敗,譚泰攻之,士桢走龍泉;吏索之急,絕食而卒。
稚升後戰死于長橋鋪。
編修楊廷麟、修撰劉同升、鄉官王其■〈穴上弘下〉、劉明保、趙日诹起兵贛州。
北都陷,廷麟搶地哭,與同升起兵勤王;授左庶子。
宗室統■〈金類〉誣劾姜曰廣及廷麟,謂謀不軌;乃散軍。
俄,金聲桓陷江西,列郡驟沒;惟贛州懸嶺上,其勢亦岌。
廷麟、同升及巡撫李允茂大集紳士于明倫堂,起兵守。
廷麟開忠誠社,其■〈穴上弘下〉、明保、日诹各以家丁裹糧從。
四方至者且三萬人,複招壯丁四萬、留廣東兵數千及中書張同敞所征雲南總兵趙印選、胡一青兵四千,大享于城西,誓師恢複。
聲桓陷泰和,廷麟、同升乘其驕,以兵複萬安諸縣(詳「江西之亂」);使張安攻撫州。
屢疏行在,請臨幸;略言『偏安海甸非計。
贛居上遊,不易仰攻;且左楚,右浙、閩,背為粵東,控制三面,兵甲精利。
六飛臨幸,使四方豪傑知朝廷有恢複大計也』。
隆武帝悅;鄭芝龍尼之,不及行。
及樟樹敗,與萬元吉共城守。
俄,被诏将行,聞吉安警,陳兵郊外;馳疏言援吉安、防贛州之計。
吉安陷,聲桓乘勝攻贛州;廷麟以新軍及廣西軍潰,乃入城守,軍聲頗振。
城破,廷麟猶督鄉兵力戰;已知不可為,散其衆,脫身入清水塘自沉死。
降将賈熊見之,歎曰:『此真忠臣也』!倉卒無棺,軿四門瘗之東關之外。
同升子季礦從父起兵,授待诏;後死。
湖南總兵鄧凱,城破得免;後從亡于緬甸(詳後)。
江西自左夢庚降,義兵起者旬月辄敗,惟廷鱗起贛州,堅守二年;易子析骸,人無叛志。
隆武帝嘉之,錫名「忠誠府」。
四方聞者,靡不義之。
又宗室由植别為義兵,擁立于贛州;而主兵者之名不可考。
降将馬國棟攻破之,由植及擁立者皆死。
布衣陸繼望、陸洪基及南城某亦以起兵死,而實事不可詳。
其從黃道周、揭重熙諸人者,複不勝計。
南昌再破,其勢較折;而廷麟子弟在湖中者,至永曆帝入緬甸猶有存者。
久之而後盡。
貢生齊巽、中書張份、僧不空起兵于閩州。
巽及份、不空陰以衆起,大學士曹學佺資之千金;衆遂立殺懸招撫榜者。
錢肅樂聞之,為詩以自慰。
降人黃璂密語博托曰:『急取福州,此類必散』。
衆果駭潰,人共惜之。
大學士朱繼祚、舉人曾世兖起兵莆田。
繼祚從隆武帝至汀州,奔還。
聞監國魯王在閩安,聚衆起兵;與同安伯楊耿攻興化,克之。
既而城陷,被執;為訣命詞,自缢。
将死,複為楹聯以自誓。
世兖破家起兵,從繼祚克興化。
事敗,走廈門,憂憤以卒。
義士李長蛟起兵延平。
延平居萬山中,将軍寨尤峭險。
博托兵趨福州,長蛟等奉德化王慈烨居之,取大田諸邑。
攻者至,扼于山勢,不能克;相持曆歲。
陳錦使于對山壘土齊寨而炮擊之,長蛟諸人力戰死。
王被執,死;宗室王侯死者極衆。
始謂其險可依,共保之也。
錦又嗜殺,幾屠刈矣。
建甯知縣蔣芬、鄖西王常潮及應天麟、毛明卿、李尚賢、範恩印起兵建甯。
芬知建陽,聞莊烈帝崩,即誓衆起兵;捐資俸、儲火藥,募勇士劉鐵臂、朱千斤等,三請勤王。
其詞曰:『幸而邀天之眷,迅掃狂氛,社稷之福;否則,斷頸抉腹,一瞑而萬世不視,以酬國家三百年養士之報,亦無負芬三十年讀書之心』!識者壯之。
南都諸臣無措意,芬不得行。
後擢芬參政,與朱繼祚共守興化。
兵入,绯衣坐堂上,死。
天麟聞黃道周出江西,首以兵從;于是員外郎中書舍人魏棨斌、推官洪京榜、賴繼謹、諸生陳雄飛、應士英、王加封、仲成治、高萬榮、劉醇、商應椿、蔡春溶、林克佐、黃子淵、黃子靜、黃堡、曹璋各起兵,合數千人從道周。
及敗,諸人并殁。
其給京榜劄,以風、雲、雷、雨、虎、豹、熊、骊、龍、象為名。
故京榜所統,名「象」字營。
朱書其末曰:『東山雨雪,眷其在懷;闆屋溫如,何能不思』雲雲。
常潮落魄入閩,虎與卧于僧寺。
僧奇之,與入古田。
降人高簡
時年三十六。
從将二:一石必正,揚州人;一明知,餘姚人。
掠使跪,不可;則面翊而跪,皆死。
見者泣下;曰:『王公忠義,乃其從人亦義士也』。
陸宇■〈火鼎〉、江漢、毛明山竊其元藏之;後為宇■〈火鼎〉弟所見,泣曰:『此王尚書首也』!束蒲為身而葬之。
遺一女,入武臣家為婢;憐其忠裔,撫之如己出。
有劉某求委禽,女不可;突出其劍,自刎死。
蓋女固字黃宗羲子,誓不二也。
江在杜岙,時人稱東西軍,翊西而江東。
因地養兵,且緻遺老諸臣以資斧相号召。
故杜岙一軍甲他寨,曆官右副都禦史。
大蘭之潰,江遁;以母為兵執,為僧以見。
及母死,江僞與妻離,已攜之走金門,朝監國。
張名振請以為監軍,與入長江;至燕子矶,望祭孝陵,題詩壁上,恸哭而返。
名振卒,沈調倫再起兵,遣使迎江;山民聞之,迎者屬路。
攻者慮其複犄角為舟山障,急擊之;調倫戰死,江中流矢卒。
小南為僧于金山。
啟睿為縣諸生,負材任氣。
以國故,已為僧;聞錢肅樂兵起,破關而出,從衆入其軍。
監國魯王以為錦衣指揮,不受;自稱「白衣參軍」。
時江上軍多觀望,啟睿獨即麾下百餘人,谕以大義,提劍渡江,直薄西岸。
滿洲軍謂遊騎,使一裨将禦之;啟睿奮劍直出,掩殺過半。
城中舉銳師為長圍以攻之,被執;谕降,大罵,乃殺之。
成義出劉戢山門;起兵後,躬與戰事。
兵敗行遯,不知所終。
諸将吳奎明、袁應彪、汪涵起兵于奉化。
奎明為田雄等所敗,追至河泊,死;應彪亦死。
涵奉黃宗羲屯山中,居人焚錫杖寺;涵鬥烈焰中得出,歎曰:『所圖不遂,命也。
不死,且緻辱』。
還鬥而死。
武生俞國望及金湯起兵新昌。
國望,長者;有衆及萬。
工鳥铳,敗田雄兵于山中,雄衆畏之。
累功,封新昌伯。
一日,戰,中流矢,仆叢篁中;追騎千餘過之,無覺者。
王翊能軍,嘗往依之。
又及王翊、陳天樞兵複新昌,北越餘姚,拔浒山,斷甯波、紹興之道。
裨将某持尺書道王翊軍,不候令,止;劉翼明杖而遣之。
诘旦,國望親來謝。
其文而有禮乃如此。
卒以敗死。
金湯與同起,别為營壘;事多逸,然亦死矣。
吏部尚書張國維起兵義烏。
國維聞北都陷,星夜走入浙,因起兵,得卒三千。
至鎮江,宏光帝立;入朝,與史可法北伐,為馬士英所龁,歸。
至是複起,與陳函輝、朱之普、柯夏卿谒魯王于台州,奉以監國;以為太傅、大學士尚書,賜劍,督師江上。
以派饷騷虐,捐其産署券,約以土著養不逃之兵;富者獲産而兵食足,人情大悅。
又言『必聯諸将之心為一心,然後視諸人之功罪為一人之功罪』;王嘉歎。
戰于江上,屢捷。
隆武帝诏至,急行至紹興止之。
及方國安遁,諸軍皆潰,惟王之仁在;國維議檄兵五千與之守。
之仁曰:『孤軍難立,有舟可入海;公宜自計』。
乃整旅追從王,至黃石岩,聞已航海;而己無舟不能渡,遂返義烏謀再舉。
監國聞之,使留守東陽、義烏、武義、永康故起兵時所分地;遂屯陷坑。
俄,義烏沒,衆勸入山;曰:『誤國者,文山、疊山也』!至七裡寺,召守令吳滋曰:『使知吾死所』。
為絕命詞三章;有『時去仍為朱氏鬼,精靈常傍孝陵墳』之句。
語其仆曰:『毋使太夫人知。
東陽将士因我而死,其舁吾屍詣各門謝之』。
冠帶入水死。
及城陷,兵入其門,多泣拜者。
蓋濟甯人向饑,國維為粥以活之。
或躏其柩旁,夜見國維绛袍、白須坐,甲兵燈火嚴衛之;乃亟拜。
子世鳳,官将軍;以吳易事死。
次子世鵰,被執;居民數萬遮張存仁兩泣求免,乃得釋。
兵部尚書朱史大典、禦史傅岩、主事王之拭起兵金華。
大典甫受督師命,而宏光帝被執;乃返金華,練兵誓守。
方國安潰入浙,思甘心于大典,縱掠金華,圍之三月,近城四十裡無複煙火。
值于穎檄之去,乃得解。
監國魯王在台州,大典使其孫珏勸進;己與張國維軍金華,熊汝霖、孫嘉績屯紹興,錢肅樂守甯波,為江東三府。
進大學士,以金華、蘭溪、湯溪、浦江隸之。
浙中文武方拒隆武帝,大典孤立其間,建行宮以待臨幸;而與浙東諸将亦相應。
隆武帝以舊誼,征為大學士,虛席待之。
大典曰:『錢塘扼要,吾去誰司饷者!且唇亡齒寒,閩中亦不可守』。
卒不行。
監國魯王使與張鵬翼專備閩,大典亦不從;屢疏請隆武帝幸衢州。
方國安之圍金華也,有使以子媳出避者;曰:『是為民望也』。
以是一軍無叛志。
及錢塘潰,招撫使至,大典殺之以死守。
阮大铖從博托來攻,殺傷過當,城中勢益急。
禦史傅岩,義烏甲族也;既與大典同起兵,顧事急,請集其衆以為援,夜缒而出。
總兵吳邦浚、何武為大典守;兩人骁勇,有智計。
博托不能下,大铖恨金華人,檄逐之。
瞷西城新築,使博托以大炮攻之,守者亦拒以火藥;已而牆裂,兵乘之入。
大典使妾及女先死,子萬化猶巷戰,其妻章氏已先死。
邦浚慮火藥多必資敵,将焚之;大典示之以火繩,曰:『此吾志也』。
與坐庫中,何武及賓客從者二十餘人。
俄報公子死,急舉火,震聲如雷,皆灰燼矣。
外兵亦駭絕,遍求其屍,卒不得。
浙東死事之烈,未有如大典、邦浚、武者。
邦浚妻傅氏,曰:『事急毋顧我,惟一死耳』。
城破,散金婢仆,皆走;绯衣缢死。
傅岩将死,子齡熙年十四,以身翼之;兵刃其頤。
仲子齡發趨救,矢洞胸仆;既蘇,見父弟死,手抉其瘡死。
惟長子齡文在外,得不死;奉母歸杭州,終身囚垢。
之拭,甲申殉難王章之子也。
監國使以墨绖為車駕主事,知鄞縣。
章初亦知鄞縣,監國為制詞曰:『以汝父之遺愛,望厥子之世忠』!之拭泣受命。
已見江上事不可為,辭。
入閩,隆武帝複命為車駕司。
閩将敗,複還鄞。
大典起金華,招之;之拭為之練兵于義烏。
金華之陷,之拭得走之山中,謀再舉;被執而死。
蓋父子死義雲。
中書陳世亨及鄧藩理起兵溫州。
以一旅複瑞安;援兵不及,被執而死(或曰藩理乃鄧藩之理事官,非其名雲)。
禦史陳潛夫起兵臨海。
潛夫當南都未立,即傳檄讨賊。
嗣坐谒童妃,為宏光帝下之獄。
南都亡,谒監國魯王;加大理寺卿兼禦史,監浙西軍。
潛夫自招三百人,與諸軍屯江上,求饷不得;錢肅樂言:『潛夫破家為國,今聽其軍皆餓死乎』?卒不得。
方國安遁,潛夫走從監國于紹興不及;至小赭村,語其妻孟氏曰:『勉之!吾為忠臣,爾為節烈婦』!曰:『是吾心也』。
栉發易衣服,及潛夫共拜祖父像,已拜父母,及弟相攜至化龍橋入水死,年三十七歲。
有朱輝者,為讨賊檄文,詞尤激烈雲。
台紹道傅雲龍、前晉江知縣陳函輝、武生張廷绶起兵于台州。
雲龍結台州知州關繼瑨、通判楊體元、推官張明弼、知州宋騰熊(一作蛟)傳檄起兵,宏光帝诏止之。
函輝聞京師陷,恸哭;刑牲誓衆,倡義起兵。
傳布檄文,詞尤激烈。
亦以诏罷。
浙東師起,函輝與宋之普等谒王台州,勸進。
值國維來迎,乃扈從至紹興。
王既監國,擢函輝禮部右侍郎,〔晉〕兵、禮二部尚書。
紹興陷,從監國航海。
已而恸哭,入雲峰山作絕命詞數章,入水死。
廷绶以武學生從錢肅樂通兵法,善挽強;以骁勇,署總統。
函輝起兵,以會推屬兵廷绶,擢都督佥事。
還屯溫州之海門,李唐禧亦至;兩人相讓,交甚密。
博托兵入閩,唐禧謂廷绶曰:『君當俟陳公消息;然兵已逼,不如死也』!廷绶曰:『諾』。
散其士卒,袍笏坐營門;谕降不屈,皆死之。
眷屬之從軍者皆死,無或存。
浙江義師極衆,大小六百餘起。
孤村、遠堡,亦建義旗;資糧扉屦遙濟海中,莫之或吝。
舟山監國一載有餘,蓋諸山寨保障之力。
諸軍潰死,舟山亦亡;姓氏、事迹湮沒十九。
可傳者或不得其詳,類識之。
有若張振、全美閑等奔走山海間被囚;美閑仰天呼曰:『吾不可辱』!夜即暴卒。
魯珣為夏敷使,被執入獄死。
高宇泰,鬥樞之子也;從肅樂起兵。
監國重其人,比之江東喬木。
江上潰,鬥樞亦自陝遁歸;父子同預海上事,首被逮。
其後兩捕之,皆得免。
陳虎侯等,屢及田雄、馬得功戰。
倪懋楷、倪懋禧同起兵江上,事敗歸,以不去其發,執下獄;其母使人飲之酒,醉而剃之。
既醒,痛哭欲自裁;衆共止之,乃已。
陳倉軍于高橋墩,金魁、謝旗牌屯于五十都及馮家桢、沈爾緒、方岙諸生何兆龍、永嘉武舉林夢龍,更以潰敗抗節死。
又有翻城之獄,則屠獻宸、董德欽、楊文琦諸人實為之。
獻宸等因參江上軍,師潰,走甯波。
值史可法部陳天龍、陳天策以兵止其家,獻宸陰說之;二人曰:『閣部垂沒,囑無負盟。
城下有警,當縛兵備官以獻』。
出可法遺牒于衣領中以示。
乃及華夏、王家勤、楊文琦盟,義士欽浩罄赀助之。
夏、家勤為約諸道軍,獻宸即慮謝三賓為禍;果為所诘。
天龍、天策方勒兵,值諸道并潰,家勤被執于海口,獻宸、欽浩亦被執。
文琦見弟皆在外,或勸之走;曰:『吾以義起,臨難不赴,且将陷吾父;然偕死無益,諸弟曷入閩也』!文瓒不可,乃使文球走;文瓒、文琦皆就執。
訊之日,大陳刑具以悚之。
文琦再言文瓒不與謀,請釋之以事父;三賓卒構殺之。
于是家勤、文瓒、文琦、獻宸、德欽皆死(家勤死見前)。
文琦嘗力說黃斌卿為勉至桃渚事,還被執。
文瓒以舉人官禦史,力言閩、浙之勢不宜分;争開讀者咈之。
文瓒躬入閩,為言宜合浙為同仇,不可以争端隙;隆武帝然之。
命掌貴州道,巡守延平、建甯之三關。
仙霞陷,隆武帝如汀州,乃返裡為翻城之舉。
将刑,大呼高皇帝不絕口。
文瓒妻張氏,名如玉;工詞翰。
葬文瓒身首訖,衣其故衣,題絕命詞,缢。
文琦妻沈氏,曰:『姒烈矣!吾将後之』。
亦缢。
夏妻陸氏,絕粒七日;或勸以姑在,乃一食。
已聞徙諸人孥,托其子于林時躍,自缢死。
獻宸妻張氏,為絕命詞,死。
文球就劉中藻于福甯,參幕府;城破,球死之。
文琮亦與難,走去;張煌言命聯絡浙中諸義士,自是往來不絕。
已為降卒首其将,引趙彪以攻浙(彪亦海中義将也)。
遂被逮;曰:『吾固雁行中漏網也;可死矣』!賦詩曰:『憑誰瘗我孤山上,魄是梅花鶴是魂』。
扼喉而卒。
人稱楊氏四忠。
欽浩,南海諸生;寓于浙,通貢舟山,疏吳中義士南昌知縣劉曙等凡十三人。
降臣王國寶逮曙至,不跪;曰:『反乎』?曰:『然!惜未成耳。
然曙固不識浩也』。
械至金陵,與顧鹹正、夏完淳等縱橫詩酒;已而皆死。
有朱金芝者,亦浙人。
從黃道周遊,得其「易」學。
甲申之變,金芝在北為僧以歸,往來英、霍諸寨及太湖軍中,躬與謀,戰幾死者數矣。
已知不可為,返裡;被捕,幞被亡去。
或雲客何騰蛟幕,與殉節;或雲入滇,崎岖扈從死;或言為黃冠于鄖陽。
他莫能及矣。
副總兵洪日升、給事中利瓦伊樾、佥都禦史李光泰起兵江西。
日升聞北都陷,即與揭重熙起兵勤王。
至南都,重熙以憂歸(重熙事詳後及「江西之兵」),日升亦罷。
維越、光泰皆起兵勤王,亦以诏罷。
義士蔡觀光、劉斯嵊、林亮、觀國桢起兵南昌。
觀光為孔徹元客;徹元死,觀光憤之,起兵南昌。
事洩,以其衆走鄱陽,被執而死。
斯嵊起梓溪,亮、國桢及丁家塘師皆應南昌;譚泰擊殺之。
義士郭賢操、諸生桂登魁、胡戒登起兵德安。
遂克建昌,為降将高長子所執;釋勿殺。
明年,複聚衆起兵;金聲桓使環其室焚之,賢操先走去。
及聲桓複為明,賢操投袂起事;敗,見殺。
仲子良錫、從子良铨,以攻建昌,中流矢死;叔子良铎,從鳥兵營戰死。
登魁、戒登皆死,登魁妾胡氏殉之。
諸生李含初起兵琅山。
含初值九江沒,即傾家起兵,破德化、瑞安,人情震撼,無敢助者。
其部王拐子私款于降将餘世忠,因襲破之;含初敗死。
與死者,諸生李映陽、武生唐扉、鄧士鳳、熊九鼎及宗某(人稱宗麻子雲)。
故汜水知縣胡定海、義士董某、揭新起兵于德興。
定海之官有惠政;既罷貧甚,授徒于德興。
董氏,亦義俠也;破家起兵,定海為之結諸鄉寨。
張天祿次婺源,定海以兵絕其前。
婺源陷,複擊之,殺所置吏。
天祿攻之,定海徒步乞師于黃道周。
比歸海口,已被圍,力戰而敗,被殺;首誅,而屍不仆。
揭新亦起兵,居址不可考;與之同死。
董後死于粵。
諸生吳江起兵于星子。
江聞金聲桓複為明,起兵應之。
譚泰破九江,江部兵期再舉;其部已通款于泰譚,執江獻之,不屈而死。
諸生金志達、僧了悟起兵九江。
集衆萬餘,屯于鄱陽、彭澤間;取東流、建德,又戰于池州。
尋敗死。
撫州佥事曾益、吏部主事曾應亨、郎中郭應铨、禦史揭重熙、故将王益八、舉人王秉幹、諸生湯仲發起兵臨川。
益聞江西急,即親與李含初同謀起兵,蓋最早矣。
應亨起兵應益王,衆潰走臨川、汀、贛之間。
及永甯、羅川兩王起,寓書應亨為東道;應亨喜,募兵數百相犄角,且走書諸大姓。
一日,方設會,王得仁偵知之,陰自祝家渡至;應亨卒不支,走石室。
其從弟謂應亨實賈禍,指穴出之;遂及長子筠,皆被執。
得仁揖應亨曰:『公,義士也。
時不可為,宜就功名』。
不應;撻之數十,亦不應。
懸諸樹而射之,已複為婉言;終不應。
得仁曰:『此鐵石人也』。
乃殺之。
當被執時,語筠曰:『一日千秋,毋自負也』!筠曰:『諾』。
大罵得仁,支解而死。
宗族而死者二十餘人、親故義士三百餘人;邑裡為墟。
然應亨起兵,先使弟應和奉父走,故不及難。
應和聞兄死,曰:『父為忠臣、子為孝子,亦複何恨』!奉父之福州,福州失;之肇慶,肇慶又沒。
拜辭其父,入井而死。
應亨叔椷,先以蒲圻知縣死;伯益,為貴州佥事,死。
人稱曾氏五節雲。
應铨,維經之子也;與弟應衡、應煌共舉兵,大小十餘戰,斬獲頗甚。
隆武帝擢應铨、應衡皆至郎中,應煌戶部主事。
及維經視師贛州,應铨屯龍泉為犄角;金聲桓來攻,應铨設伏敗其衆。
部将劉文煜叛,以城應;應铨兄弟皆被執去,〔應铨〕奮擲岩下不得死。
劉一鵬誘之降,不可;扼吭死。
衡至吉安,一鵬飲以酒,碎其碗而罵;鑿齒、斷臂死。
應煌見董學成,唾罵之;抽腸死。
重熙集徐祖绶、萬民望、王宏等起兵,戰敗;劾去。
後拜督師之命,轉戰諸路;久之乃死(詳「江西之亂」及「殉節」)。
益八以戰死;秉幹、仲發皆議舉兵,事洩而死,其刑尤酷。
仲發,顯祖之孫也。
義士陳宗勉起兵南豐。
久之,敗死。
益王由本、江西布政司夏萬亨、分巡道王養正、知府王棫、推官劉允浩、通判胡缜諸生鄧思銘、義民孔徹元、孔徹哲起兵建昌。
南昌已沒,衆謀拒守。
棫曰:『事急矣!國無主,不可以集衆』。
乃奉王為主。
王亦思起事,苦不知兵,年又少,乃委軍事于羅川、永甯二王與艾命新等出号召。
得劉琦、楊獨龍、僧丹竹等三十六人為三十六将,兵凡七、八千人,為三十六營;移書歃血,軍勢頗振。
又以便宜,留雲南入援總兵趙印選軍助戰;富民王某、謝某竭赀助之。
事甫立,而〔王〕得仁馳至。
有保甯王者,稱自河南至,知兵;衆信之。
及戰,從陣後以火矢射衆兵,諸軍皆潰;疑得仁之間矣。
王奔甯都之佛旗堂,後死于閩。
永甯走甯都,萬亨諸人皆被執。
允浩督衆巷戰,亦被執。
金聲桓以萬亨能得民,将降之徇郡邑;勸受命,萬亨書絕命詞以見志。
聲桓不之殺,械至武昌,死。
王棫被執,亦送武昌,死。
萬亨妻顧氏、子婦陸氏及其女孫,皆入井死;仆從殉者十餘人。
養正妻張氏,絕粒九日死。
建昌人哀之,合萬亨、養正、棫、允浩之柩葬之沌砦河側。
劉琦、楊獨龍諸人亦多死。
惟丹竹絕健,複從揭重熙攻撫州,刃及得仁之面。
重熙敗,丹竹亦病,聲桓使九騎縛之;丹竹奮起,呼所部十餘人出伏,自居酒肆;騎不知,即丹竹詢之,立殺二人,其七人走遇伏,獲其二,追之,又獲其二。
及聲桓攻廣信,丹竹以長槍、火矢逐之,而陰杙水中;聲桓舟遁,複罣于杙,遂大敗之。
後以精銳邀擊滿洲軍之入閩者,首蹶而死(命新、南英詳下)。
思銘,故儀賓;北都陷,即說益王曰:『身兼臣子,坐視宗社傾覆,盍可忍乎』?王大感動。
銘即聯諸生,稱庠兵,請于有司;則曰:『庠可兵耶』?置弗應。
衆遂散。
及王棫等起,思銘入其幕。
城破,棫被執。
聲桓憤其詈也,縛諸竿而射之;每一矢至,辄呼『未中』。
及六矢,思銘大吼曰:『經時而不能殺我,技何劣也』!遂死。
元、哲家富,與客蔡觀光誓起兵。
及譚泰圍南昌,哲以衆援之;不克而潰。
已傳德安、瑞昌間有奉隆武宗人而起者,徹元入城,逐守吏應之;已而寂然,其黨執以獻。
兄弟皆死,部曲盡散。
永甯王慈炎、瑞昌王統鑒、知州張述載、貢生魏一桂起兵泸溪。
永甯以益王敗,入廣東連子洞。
旋竭其赀,招蕭升、閻總、張安四營,皆猺寇也。
升方夢日墜其門而王至,益樂戴之;禮部侍郎王廷垣、知州揭重熙、舉人艾命新、諸生楊師古及羅川王皆從之。
複建昌,乘勝拔撫州;降臣鄢鼎實等皆遁走。
進拔進賢,饒、信,撫、建之間望風相應。
隆武帝手書存問,使鄭彩因王以複南昌;彩置不顧。
金聲桓兵四掠,王率孤軍以戰,親冒矢石。
降寇謝志良等皆願受王命;顧監軍張家玉,執其手曰:『誓同生死』!英義之概,為明季諸藩冠。
值其部與羅川王部競,羅川王死之。
王退撫州,王得仁攻之急。
張家玉上王功,請若漢制,以魯益東海;诏南昌克複,必晉親王。
及鄭彩棄廣信遁,湖東危甚,張家玉南募兵;聲桓急攻撫州,王登陴守。
凡三月,吉安又破;隆武帝使傅冠以兵援江西,次泸溪而潰。
撫州援絕,王突圍走建昌;王得仁急追之,遂遇害。
都司汪一貴、守備杜有聲諸人皆從王起兵,先後俱死。
統鑒既起兵,授王來捌、盛名世皆總兵,郭應铨、郭應衡主事,分屯東鄉、吉水、龍南諸寨。
湯執中、劉一鵬攻之,來捌等死,王亦殉。
魏一桂以貢生起兵,執降令李光送鄭彩磔之。
故知州張述載亦起兵,相與戰守,敗金聲桓于密渾;王得仁使盡族泸溪丁、傅、魏三姓。
一桂棄妻子走福建,襲将樂,破之;與永西、德化、興安諸藩王攻建昌,亦破之。
金聲桓圍建昌,一桂堅守;凡五月,始破。
一桂與諸王俱死,惟興安得免。
時宗室子孫多起兵,宗派、封爵、時日及起兵郡邑頗難考;永西、德化、興安之起亦然。
附列于此。
羅川王某、舉人艾命新、禦史艾南英起兵貴東。
南英工為文,尤精于選核;與陳際泰等齊名,稱幾社,風動天下。
王先及兩人奉益王号召吏士;益王敗,及永甯王走甯都,又與入廣東,複入江西。
南英攻撫州,屯于進賢;以糧匮,退軍許灣,招兵貴東安仁,可二萬。
及永甯至撫州,王以兵會,定計取南昌。
俄,永甯部與王軍鬥,王親出止之,中流矢卒。
命新,南英之叔也;同起兵,奉王與金聲桓、黃道周相應。
羅川亡,命新旋死。
南英入閩,陳十可憂疏;授主事,尋改禦史。
汀州變聞,南英死之。
副将傅潛龍起兵東鄉。
隆武帝诏至,及其舊部參将黃騰、都司文而武、守備劉勝率衆襲東鄉,破之。
屢與王得仁戰,敗死。
督師大學士餘應柱起兵都昌。
金聲桓複為明,應柱散财起兵,以舟師援南昌,敗于落星湖。
已複謂衆曰:『吾年六十四,官尊祿厚;所不了者,欠先帝一死耳』。
後以兵救吳江,楊捷以步騎猝迫之;與子臨顯及中軍帥師,皆死之。
宗室由■〈木産〉起兵饒州。
由■〈木産〉,金華王屬也;為洪承疇所滅。
及其屬常遊、常洮、常涫皆死。
都司趙祖、參謀舒奇謀起兵餘幹。
敗死。
義士徐孝伯起兵湖東。
往來各郡,又會傅鼎铨于徐博。
既而敗死。
都司徐德、守備洪士邦起兵于安仁。
亦敗死。
義士倪大顯起兵樂平。
大顯及弟大恢、大登,皆以勇力聞,尚書周損以币緻之。
損敗,從黃道周;道周敗,從曹大鎬。
及王得仁大發兵屠樂平,軍中聞其勇,争欲得之。
有僧長八尺餘,下馬來搏;顯斫其腦,應手死。
已度不支,遂自刎。
大登、大恢亦被殺。
大理寺丞詹兆恒、東湖副使胡奇偉、前知唐縣胡夢泰、進士徐時敏及楊文、李克升起兵于廣信。
兆恒起玉山;隆武帝立,兆恒表賀,晉兵部侍郎。
夢泰與同起,傾家募士;亦授給事中。
奇偉亦起兵,守廣信府。
金聲桓來攻,兆恒告急,黃道周使監軍禦史周定礽、員外郎萬文英援之;定礽旋拜巡撫廣信之命,文英分守鉛山。
鄭彩既遁(詳前),定礽、文英猶固守;擊聲桓兵,敗之。
文英尋及主事唐倜出戰,倜陷陣死。
熊開元以倜知兵,自諸生薦授主事,使募兵數百出關,應文英。
倜死,鉛山亦陷;文英盡室沉于湖。
夢泰、定礽在廣信,力守數月;城破,夢泰夫婦自缢死、奇偉自刎死,定礽亦死。
兆恒走玉山,聚衆千人,依險自保;往來江西、閩、浙,聲桓不能制。
尋攻開化,擊降将李榮兵;兆恒親身搏鬥,誓死不移。
從兵盡潰,中流矢死。
時敏、文、克升同起廣信之九仙山。
永曆帝已走南甯,江西義兵亦欲盡;時敏等猶為明,永曆帝封為真定侯。
寨破,皆死。
副将黃英、義士谌延椿、胡親民、劉紹新起兵瑞州。
英及都司敖高、參将姜性誓衆于瑞州之雞公嶺、崇山諸處,王得仁攻之,英等皆沒。
廷椿、親民、诏新亦死于起兵。
舉人谌志明、故分宜知縣魯國琦、前懷甯〔知〕縣聶棟及其子炬武、解元王東平、舉人利瓦伊桢、黃楧、晏揚勳、貢生任汲、淩洪、黃國彥起兵于上高。
志明、國琦、棟、東平、維桢、楧、揚勳,所謂七家軍也。
志明以兵東會陳泰來進攻撫州,王得仁猝至,志明沒于陣。
東平、楧相繼以敗,死;維桢不知所終,或曰自焚死;揚勳、棟皆為僧。
國彥亦奉泰來複上高,殺其知縣某;取新昌、甯州、圍瑞州,不克;攻萬載,取之。
尋敗沒。
汲、洪亦起兵奉泰來;泰來死,兩人不知所終。
右都禦史陳泰來起兵新昌。
泰來聞益王起兵,将赴之。
其姻戴國士及同裡按察使漆嘉祉僞止之曰:『公受隆武帝命,督江西義軍矣。
今複從王,将奉以事閩,則王不可;将兩事之,是二心也。
公捐身家以教忠也,示人以二,人誰諒之』!乃止。
及金聲桓陷新昌,國士降為聲桓用,使招泰來;泰來恨曰:『吾乃為賊誤!均國事也,閩與益何殊』?複捐赀募士起,曹志明等皆奉之;遂複上高、新昌、甯州,執國士妻子殺之。
進圍瑞州,不克;取萬載,使其子正儀等他出從義旅。
及聲桓兵再至新昌,守者叛出降;泰來走界埠,志明等自上高會之,進攻撫州。
王得仁猝攻之,泰來走黃氏祠,自刎死。
監軍許文龍、曾嗣宗起兵甯州。
金聲桓招文龍不應,以兵逐降吏,屯于奉鄉。
嗣宗在甯州,聲桓攻陷之,嗣宗死;進圍奉鄉,文龍固守。
凡三月,食盡;退軍界首,食又盡。
乃被執死。
監察禦史徐伯昌、兵部員外郎彭焜、金簡臣起兵甯都。
伯昌受命督江西義旅,自新城、廣昌至于甯都,起兵克之。
善戰能守,以書生挫銳師,被圍經年而不能破。
揭重熙、傅鼎铨外,城守久者惟甯都為最。
及城陷,大書于壁曰:『讀聖賢書,但知守經死,不知達權生』。
自缢而死。
其子先以伯昌命,匿妻山中;返而同死。
焜以諸生起兵,從楊廷麟;擢今職。
廷麟敗,以幼子屬之。
及甯都急,焜飲親故酒,曰:『此城破,我義不辱;行與諸公訣矣!且我與楊公共事,宜死;徒以其孤在。
今已長,必無絕忠臣嗣者』。
揖諸人而托之。
素衣冠,燒燭于庭;呼妻李氏冠帔出,北面再拜,分就東西偏缢。
簡臣,至李定國入江西時,猶以兵屯甯都。
明年,敗死。
有彭順慶者,亦居于甯都;劉武元招之,不從。
旋被殺(詳「江西之亂」)。
義士陳其綸起兵于大相山(瑞金治也)。
揭、傅諸軍沒,其綸無内救,遙附朱成功于福建。
降将胡有聲攻之,走甯都之天心寨;被執,死。
總兵陳輝、汪碩畫、副将汪洋、監紀知州廖汝健起兵貴溪,會胡奇偉攻廣信。
碩畫,故袁繼鹹将;受其遺命輾轉江西,不肯降。
尋以戰死。
輝等亦沒。
義民王寵、鄒文鼎起兵吉水。
寵偕劉同升起,以部兵不戢去;往來臨江、吉安、撫州、贛州之間,金聲桓不能禦。
一日為獲,詭乞降;夜半,殺守者,搴聲桓旗走。
過新淦至峽江,降令某以為聲桓至也,亟以冠服谒;遽殺之,破其城走。
急書其旗曰「追剿王寵」,呼噪而走。
既遠,聲桓兵始知之。
及聲桓複為明,遍招之不得;蓋入山死矣。
舊撫将鄧武泰起兵峽江。
武泰屯峽江,始終不降。
義師起,遂以兵應。
尋戰死。
翰林院檢讨傅鼎铨、職方主事邬見正起兵于宜黃。
鼎铨聞福州破,乞兵于甯都之田宗海,不應;自集鄉兵,複宜黃、樂安,複與揭重熙往來江西(詳「江西之亂」)。
久之,被執;使降,不可。
令以書招重熙,亦不可。
在獄閱月,賦詩不辍;有「浴佛詩」傳于世。
或欲去其發;曰:『留此與首偕』。
将死,人為之泣。
鼎铨志氣如平時,聞角聲,曰:『可行矣!我不任縛』。
平行至順化門,南向再拜;刑者請跪,曰:『吾自被擒,誰屈吾膝者』!刑者淚下而顫右手,殺之。
鼎铨以北都陷,受賊命,嘗求死以自雪;置木主,書年空其日月,蓋誓志久矣。
見正合鼎铨,每事必咨之。
鼎铨沒,見正走吉安,與劉季礦圖複湖南;仍故衣冠,匿村塾。
為人所讦;捕至,請自刃死。
吏诮之,則大罵;不食,死獄中。
都督宋獻忠起兵樂安,授今職。
四家軍雖盡破,獻忠等猶為明。
戰敗而死。
都督陳文魁起兵,其地(?)。
後于南豐被執死。
節婦劉淑英,廬陵王霭妻也;父铎,以揚州太守,死珰難。
淑英十八而寡,剖股以療其姑。
北都陷,即矢報國;集家僮百,四出召募,遂成一軍。
後赴張光璧于永新,奇其才,欲妻之;淑英不可,因奪其部。
淑英憤卒。
義士李陳玉起兵于信豐。
侍郎劉士桢使其子稚升來與俱。
既而敗死。
工部左侍郎劉士桢起兵于龍泉。
破泰和、廬陵。
吉安再沒,士桢使長子肇履入閩乞師;次子稚升從李陳玉于信豐,為贛州援。
贛破,士桢走南田。
金聲桓複為明,士桢再使肇履募義兵,從劉一鵬圍贛州;令稚升入南雄,結粵軍。
聲桓敗,譚泰攻之,士桢走龍泉;吏索之急,絕食而卒。
稚升後戰死于長橋鋪。
編修楊廷麟、修撰劉同升、鄉官王其■〈穴上弘下〉、劉明保、趙日诹起兵贛州。
北都陷,廷麟搶地哭,與同升起兵勤王;授左庶子。
宗室統■〈金類〉誣劾姜曰廣及廷麟,謂謀不軌;乃散軍。
俄,金聲桓陷江西,列郡驟沒;惟贛州懸嶺上,其勢亦岌。
廷麟、同升及巡撫李允茂大集紳士于明倫堂,起兵守。
廷麟開忠誠社,其■〈穴上弘下〉、明保、日诹各以家丁裹糧從。
四方至者且三萬人,複招壯丁四萬、留廣東兵數千及中書張同敞所征雲南總兵趙印選、胡一青兵四千,大享于城西,誓師恢複。
聲桓陷泰和,廷麟、同升乘其驕,以兵複萬安諸縣(詳「江西之亂」);使張安攻撫州。
屢疏行在,請臨幸;略言『偏安海甸非計。
贛居上遊,不易仰攻;且左楚,右浙、閩,背為粵東,控制三面,兵甲精利。
六飛臨幸,使四方豪傑知朝廷有恢複大計也』。
隆武帝悅;鄭芝龍尼之,不及行。
及樟樹敗,與萬元吉共城守。
俄,被诏将行,聞吉安警,陳兵郊外;馳疏言援吉安、防贛州之計。
吉安陷,聲桓乘勝攻贛州;廷麟以新軍及廣西軍潰,乃入城守,軍聲頗振。
城破,廷麟猶督鄉兵力戰;已知不可為,散其衆,脫身入清水塘自沉死。
降将賈熊見之,歎曰:『此真忠臣也』!倉卒無棺,軿四門瘗之東關之外。
同升子季礦從父起兵,授待诏;後死。
湖南總兵鄧凱,城破得免;後從亡于緬甸(詳後)。
江西自左夢庚降,義兵起者旬月辄敗,惟廷鱗起贛州,堅守二年;易子析骸,人無叛志。
隆武帝嘉之,錫名「忠誠府」。
四方聞者,靡不義之。
又宗室由植别為義兵,擁立于贛州;而主兵者之名不可考。
降将馬國棟攻破之,由植及擁立者皆死。
布衣陸繼望、陸洪基及南城某亦以起兵死,而實事不可詳。
其從黃道周、揭重熙諸人者,複不勝計。
南昌再破,其勢較折;而廷麟子弟在湖中者,至永曆帝入緬甸猶有存者。
久之而後盡。
貢生齊巽、中書張份、僧不空起兵于閩州。
巽及份、不空陰以衆起,大學士曹學佺資之千金;衆遂立殺懸招撫榜者。
錢肅樂聞之,為詩以自慰。
降人黃璂密語博托曰:『急取福州,此類必散』。
衆果駭潰,人共惜之。
大學士朱繼祚、舉人曾世兖起兵莆田。
繼祚從隆武帝至汀州,奔還。
聞監國魯王在閩安,聚衆起兵;與同安伯楊耿攻興化,克之。
既而城陷,被執;為訣命詞,自缢。
将死,複為楹聯以自誓。
世兖破家起兵,從繼祚克興化。
事敗,走廈門,憂憤以卒。
義士李長蛟起兵延平。
延平居萬山中,将軍寨尤峭險。
博托兵趨福州,長蛟等奉德化王慈烨居之,取大田諸邑。
攻者至,扼于山勢,不能克;相持曆歲。
陳錦使于對山壘土齊寨而炮擊之,長蛟諸人力戰死。
王被執,死;宗室王侯死者極衆。
始謂其險可依,共保之也。
錦又嗜殺,幾屠刈矣。
建甯知縣蔣芬、鄖西王常潮及應天麟、毛明卿、李尚賢、範恩印起兵建甯。
芬知建陽,聞莊烈帝崩,即誓衆起兵;捐資俸、儲火藥,募勇士劉鐵臂、朱千斤等,三請勤王。
其詞曰:『幸而邀天之眷,迅掃狂氛,社稷之福;否則,斷頸抉腹,一瞑而萬世不視,以酬國家三百年養士之報,亦無負芬三十年讀書之心』!識者壯之。
南都諸臣無措意,芬不得行。
後擢芬參政,與朱繼祚共守興化。
兵入,绯衣坐堂上,死。
天麟聞黃道周出江西,首以兵從;于是員外郎中書舍人魏棨斌、推官洪京榜、賴繼謹、諸生陳雄飛、應士英、王加封、仲成治、高萬榮、劉醇、商應椿、蔡春溶、林克佐、黃子淵、黃子靜、黃堡、曹璋各起兵,合數千人從道周。
及敗,諸人并殁。
其給京榜劄,以風、雲、雷、雨、虎、豹、熊、骊、龍、象為名。
故京榜所統,名「象」字營。
朱書其末曰:『東山雨雪,眷其在懷;闆屋溫如,何能不思』雲雲。
常潮落魄入閩,虎與卧于僧寺。
僧奇之,與入古田。
降人高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