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明紀事本末卷之六

關燈
馬得功攻南安,總兵陳已戰死;陳奇入于海,複援林忠于雙坑。

     順治七年(永曆四年、監國五年、朱成功稱隆武六年)春正月,監國在舟山。

    谒太祖廟,泣下:『高皇帝以布衣定天下,訖予小子,播遷無地,不能保有浙東數郡地』!群臣頓首請罪。

     岐陽王裔李錫祚、李錫貢航海至,并以力聞;使佐阮進守螺頭。

     二月,張煌言來朝,以為兵部左侍郎。

    王翊亦來朝。

     夏五月,馬得功陷雙坑,陳奇被殺,林忠入于海。

     秋八月,兵部左侍郎王翊複新昌,拔虎山寨;遣使告捷。

    監國卒慮舟山弱,使周瑞、周鶴芝将樓船三百屯三盤為犄角。

    俄,瑞與鶴芝隙,監國使胡明中往解之;隙益甚。

    瑞依鄭彩于閩,鶴芝自結于阮進。

    及彩逼于朱成功(詳「閩海遺兵」),使來求助,鶴芝不應;張名振亦欲結成功,與進、鶴芝共擊彩舟走之。

     九月,降将金砺以兵攻舟山。

    惡王翊梗,先擊奉山諸寨;砺出奉化、田雄出餘姚,期會于大蘭,連營三十裡,遊騎四出,執山民使為導,殺戮萬計。

    大皎、大蘭諸軍皆潰,翊走入海(詳「義旅」)。

     順治八年(永曆四年--自三月後為永曆五年、監國六年、朱成功稱隆武七年)春正月,監國在舟山。

    王朝先初以骁勇軍塞上,屢樹功;與阮進援健跳所,戰尤力。

    既殺黃斌卿,收其陸軍甲仗,不及張名振;且與争糧汛,漸攜貳。

    名振與阮進擊鄭彩,朝先中立;名振怨之,朝先不知,士卒散居民舍。

    二月,張名振猝攻之,朝先手殺數人,死。

    其将張濟明跳而走,乞降于陳錦,盡洩舟山狀。

    錦遂言監國在舟山通閩、浙,窺吳淞,為沿海患;請自定關攻其不備,風潮半日可達。

    降者耿應衡複使人為日者,入舟山說監國設醮禳星;從之。

    郎中朱養時疏『遺笑敵人』;不聽。

     秋七月,陳錦大舉攻舟山;降将張天祿出崇明,降将馬進寶出台州及金砺、田雄于定海。

    監國聞之,集諸将議;阮進請獨守蛟關,使張名振帥總兵張晉爵、葉有成、馬龍、将軍阮美、阮濟遏其南,張煌言、阮駿帥總兵顧忠、羅蘊章、鮑國祥、阮骍、鄭麟及都督佥事李英傑斷其北,都督佥事任麟為監使,中軍金允彥、主事邱元吉、安洋将軍劉世勳及馬三泰任守城。

    監國懼甚,将棄舟山走。

    名振曰:『臣母耄,不敢輕去寒将心。

     主上躬被甲冑猶有詞,宮妃、世子豈可行乎』!因進策曰:『蛟門,天險也,敵必不至。

    請奉主上攻吳淞以綴之』。

    沈荃宸争,不聽。

    或譏其避敵,曰:『吾母、吾妻悉在是,豈有他哉』?遂行。

    王翊、顧章立急入奉化,募軍以綴錦。

    是月,馬進寶入台州。

     八月丙辰,陳錦陷奉化諸山寨,直攻舟山;張肯堂使阮進擊之。

    進以三舟突鬥,獲樓船、戰艦凡數十;馘十一人,縱之還。

    錦懼,将走。

    丙寅大霧,錦乘之,猝至蛟門,守者始覺。

    進急還救,遇諸橫水,鏖戰甚力;将擲火球焚錦舟,風忽反,灼進面;李錫祚救之不及,諸軍敗績。

    錦入舟山,張肯堂、張名揚、劉世勳以軍數千背城戰,殺傷過當;城隍之炮,擊殺千人。

    錦不能勝,乃穴地攻之。

     九月丁亥朔,舟山火藥竭,金允彥、邱元吉踰城降;衆忿,脔允彥子而呼名振師還救。

    錦聞之,攻益急。

    丙子夜,星隕如雨,衆駭。

    是日加午,城陷。

    劉世勳之出戰也,将分兵護宮嫔行;監國妃張氏谕之曰:『将軍意良厚,然山海之間,懼為奸人所賣;請死此清淨土』。

    及城陷,妃整簪服,北面再拜,入井死;妃王氏及義陽王妃杜氏、宮嫔張氏從之。

    錦衣指揮王朝相、内官劉朝舁巨石覆井而後死。

    肯堂以下死者極衆(詳「殉節」)。

    錦屠舟山,戍以兵千、水師二千而還。

    其下皆言我兵之南,所難克者江陰、泾縣及舟山耳。

    名振聞警急還救,會師火燒門,距城六十裡,待潮乃能進;俄見煙起,知城陷。

    将他适,聞母範氏及室人盡焚死,哭踴自責曰:『兩誤家國』!奮身蹈海,監國及諸人共持之。

     冬十月,監國泊舟日南山,進次嵓頭,謀入海壇。

    贻書朱成功曰:『餘與公,宗盟也;居歌「行葦」之章,難賦「脊令」之句。

    其無吝偏師,拯此同患』!及徐孚遠以成功書至,言永曆帝已立于粵西。

    監國覆書,言不得已而踐位之故;乃來迎。

    張名振、張煌言奉以行。

    田雄以書召煌言,峻拒之。

     順治九年(永曆六年、監國七年、朱成功稱隆武八年)春正月,監國次廈門。

    朱成功來谒,議相見禮;其下潘庚锺曰:『共奉粵西朔,則皆臣也』。

    成功不然,曰:『外藩與諸王非敵體,矧監國乎?吾以宗人府正禮見』。

    從者泣曰:『彼卑我矣』!監國不應。

    成功贽千金、緞百端,饩廪皆備;食諸從臣及宗室,其著者侍郎曹從龍、蔡登昌、任穎眉、張沖符、太常寺卿任延貴、太仆寺卿沈光文、主事傅啟芳、錢肅遴、陳荩卿、張斌、葉時茂、林泌、通政司張吉生、張伯玉、侍讀崔相、中書邱子章、錦衣衛楊燦、内官陳進忠、劉玉、張晉、劉文俊、李國輔及副使馬星、俞圖南、總兵張子先數十人。

    遂奉監國居金門,月節供銀米。

    鄭芝龍在北京,遺書成功曰:『許龍在南、張名振在北,汝必取之』。

    成功不從。

    猶切責名振,答曰:『濟則實績,不濟則在方寸間』。

    袒其臂而示之,涅「赤心報國」,字長徑寸,深入肌理。

    成功駭愕曰:『知公久矣,如言者何』!出諸謗書,厚盈尺;名振遽火之。

    成功禮之為上賓,接姻好,贈萬金及呢币;以為總制,屯其軍于嵓頭,進攻漳州、又攻泉州。

    張煌言間行入吳淞,還募軍于溫、台;名振亦以軍北,望祭舟山諸死臣,将士皆哭。

     順治十年(永曆七年、監國八年--是年魯王去監國号、朱成功稱隆武九年),監國在金門。

     三月,魯王自去監國号,為寓公。

    時有構王于成功者,禮漸疏;監國不自安,乃去其号。

    張煌言激發諸鎮,緻貢于王。

    遺臣王忠孝、郭貞一、盧若騰、沈佺期、徐孚遠、紀石青、林複齋調護之,王乃安。

     是月,張名振以兵凡萬人東北入浙江,獲金允彥于金塘山;磔之,以祭死者。

    平原将軍姚志卓及劉孔昭、其子允錫皆以兵會,副都禦史王江從名振奪稗沙營,進攻崇明不下,遂入吳淞,焚張天祿舟三十;深入狼山,曆丹陽、丹徒,攻鎮江,止于金山,還軍崇明。

    又有讒諸成功者,使歸廈門;長楊王朱述桂為力白。

    及相見,語至夜;更益以兵,陳輝、王秀奇、洪旭、周全斌皆從。

    名振再以兵北,遇風折兵十之一,乃還。

     秋九月,張名振以軍駐崇明之平陽沙;饑不得食,與衆偕餓。

    士卒皆泣曰:『太師枵腹,我輩忘饑矣』。

    竟不忍散。

     冬十二月,馬得功等攻平陽沙,乘凍涉江,其勢銳甚;凡兵萬餘、騎三百。

    名振鼓而進,浴日将軍王善良首陷陣,姚志卓、任麟、王有才攻其左,張煌言、王焌攻其右;兩軍各纔三百人,縱橫血戰俘馘,攻兵無反者,軍勢複振。

     順治十一年(永曆八年、朱成功稱隆武十年)春正月,魯王在金門。

    如家人輿導不備,或以名刺谒賓舊。

     張名振、張煌言攻崇明,掠金山衛,遂入長江,曆狼山、抵泰興。

    釋被掠諸生李公仁,與語;公仁請趨中原,名振曰:『此吾志,苦兵弱。

    然中原覆沒,海中明朝依然如故』。

    遂破鎮江,掠瓜洲、儀真,泊于觀音門;殺參将姚姑娘等。

    甲辰,還次金山;與張煌言、劉孔昭偕登,紗帽角帶,須發皓然,望祭孝陵,泣下沾襟,設醮三日。

    題詩曰:『十年橫海一孤臣,佳氣鐘山望裡真;鹑首義旗方出楚(自注以濟秦藩,泊金山),幽燕羽檄已通閩。

    王師枹鼓心肝噎,父老壺漿涕淚親。

    南望孝陵兵缟素,會看大纛禡龍津』!居二日,上遊與期者不至,乃以辎重返;凡奪舟及來歸者至五百艘,旌旗蔽江。

    更攻崇明而還,屯于南田。

     是月,朱成功使陳六禦、桂應麟以兵至溫州之平陽,進攻崇明;姚志卓、徐仁爵助之,兩人皆戰死。

    鄭芝龍更使成功執魯王以自贖(事在去年);至是,成功不可,送王入粵。

    王不知,将不行;成功強之。

    是月去閩,遇風不能進,居于南澳;尋還。

     夏四月,張名振攻吳淞所,斬首四百,奪舟三百七十。

    遂至鎮江,焚小閘;至儀征,征饷于鹽儈不得,焚其舟六百。

    張煌言、顧忠以沙船入登州、萊州、武定,掠天津,奪糧艘百;北趨遼左,曆金、複、海、蓋,直抵高麗。

    還,遣使告捷于王。

     順治十二年(永曆九年、朱成功稱隆武十一年)春正月,魯王在金門。

     夏五月,張名振以閩将陳輝等二十四鎮入長江。

    至甯波,守将張洪德遣使降,名振養為子;進攻舟山,斬降将陳虎于陣,降總兵巴得功,朱成功以為驷鐵鎮。

    名振徒步入舟山,求母骨不得;哭而祭,哀動三軍。

    遂居舟山,與成功将阮駿、陳六禦偕。

     冬十一月,台州守将馬信來乞降,納母為質;名振使沙船迎之。

    未至而疾作,其夕大星隕海中有聲,光若電。

    名振語煌言:『吾抱君、母恨,母骸未得,死無葬我』!是日起坐,擊其床,大呼先帝數聲而卒。

    煌言葬之蘆花澳中;白鶴成群繞其墓,數日乃去。

    遺命所部歸煌言,朱成功使隸陳六禦,士多亡去;乃畀煌言,軍容複盛。

    人謂名振是舉,如陶謙之讓徐州雲。

     順治十三年(永曆十年、朱成功稱隆武十二年)春正月,魯王在金門。

     二月壬子,舟山城哭,雞犬皆升屋号,凡五日。

    陳六禦以尹爾德等兵将至,毀其城;獲湯和碣,成毀年月皆合。

    張煌言進軍于天台。

     秋八月,張煌言、朱成功約北伐。

     尹爾德及田雄、馬得功再以兵攻舟山,先擊諸寨王長樹、沈爾序、毛光祚及掠大、小蘭山者敗且盡,遂攻舟山;阮駿拒之于烈港(一作阮思),左右沖突,雄等敗績。

    越三日,駿扼橫水洋金塘山,乘潮以戰;忽大風發,尹爾德張兩翼進,駿舟膠不能戰,陳六禦、張洪德救之不及,死總兵張晉爵。

    大戰兩日夜,殺傷甚衆,卒不支;舟山複沒。

    尹爾德空其地,迫人渡海,溺死無算。

    王江、沈調倫再起于甯波山中,亦敗死(詳「義旅」)。

     冬十月,張煌言進軍秦川。

    時魯王部垂盡,煌言孤軍或為朱成功部所侮,推誠待之。

    初,魯王入金門,煌言及張名振實翼之;成功有加禮。

    煌言嘗言:『招讨始終戴唐,真忠〔臣〕也』。

    成功曰:『侍郎始終為魯,與吾豈異趨哉』!其委曲感動有如此,故王得無恙。

    及名振卒,煌言卒不隙于鄭氏。

    阮美、陳文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