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實錄卷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仰屋乎!乞敕各邊督、撫,清核曆年增饷。
至京支雜項,敕各衙門各自嚴汰。
又先臣葉淇變鹽法、改折色,以至邊粟湧貴;必複祖制開中輸邊之法。
西北多曠土,責有司開荒,以足軍饷』。
上納之。
清兵攻錦州,入駱駝、大興等堡。
壬子,谕閣臣曰:『朕覽禦史顧其國奏,騷擾累民,莫甚于驿遞。
朕思國家設立勘合、馬牌,專為軍興及奉命使臣之用;近多徇情,以送親故。
供應之外,橫索折幹;小民困極,甚者賣兒鬻婦以應之。
卿等傳示兵部:一仿舊例,出入文武諸臣有當用勘合或當用馬牌,申敕内外;其餘盡禁絕之,以清弊源』。
大學士來宗道免。
時宗道居相無所長短,倪元璐每有陳說;宗道辄止之曰:『吾翰林故事,惟香茗耳』。
時謂之「清客宰相」。
削故大學士魏廣微爵。
上謂廷臣曰:『故輔魏廣微逞臆借威,箝害朝政。
以國家大柄授手逆璫,毒遍海内;廣微實為禍首。
會論佥同,朕不敢私;以先朝焦芳例,除名為民,追奪恩廕,以為人臣附奸不忠者之戒』。
先是,肅州城外哈罕察庫兒以三百人叩嘉峪關求賞,總兵官徐家壽伏地炮以待之;誘至,多斃于炮,綽庫兒僅以身免。
于是忿恨,合黃台吉謀大舉入犯;邊臣告急,上以家壽啟釁妄報斬獲,下台訊。
丙辰,召廷臣于平台,以禦史吳玉疏錢糧積弊宣示閣臣;問玉「何以不指名具聞」?玉對曰:『此弊非獨一人一事,無可指名』。
上曰:『然』。
又出戶部右給事中黃承昊疏,〔讀〕至「京支雜項錢糧」,問戶部侍郎王家桢「何濫增至此」?曰:『皇祖出數少、入數多,故太倉積餘七百萬,内帑又亡算。
後邊臣随請随給,出入不相準』。
又讀至「鹽法,閣臣請複祖制,開屯種引」,上然之。
又出宣府巡撫李養沖疏,雲『旗尉往來如織,蹤迹難憑。
不賂之,恐毀言日至;欲賂之,愁物力難勝』;上不怿。
兵部尚書王在晉曰:『大同燹掠,宜以按臣勘報,不煩旗尉』。
上曰:『疆事伏一哈麻僧講款,不将輕我中國哉』?劉鴻訓曰:『講款,權也』。
王在晉曰:『遼釁十年,東援之兵亡者不歸、歸者不伍;今邊饷匮缺,或至三年』。
上以問王家桢;對曰:『延綏缺甚』。
問刑部侍郎丁啟浚以李實事:『追取空印奏本,為李永貞草;其墨壓朱,何未具獄也』!諸臣唯唯而退。
秋七月辛酉,戶科給事中韓一良上言:『皇上平台召對,有「文官不愛錢」之語;然今何處非用錢之地,何官非愛錢之人。
皇上亦知文官不得不愛錢乎?向以錢進,今安得不以錢償!内外陞選,俱以賄成,而吏部之始進可知也;科道亦以此得之、館選亦以此得之,而新進之末路可知也。
今言蠹民者,動歸咎于守令不廉;不知州縣亦安得廉!俸薪幾何?上司督取,不曰「無礙官銀」,則曰「未完抵贖」;要路過客,動有書儀;一遇考滿朝觐,辇金滿車,猶憂譴責:此金非天降、非地出,而欲守令之廉得乎?今日之勢,欲求人之獨為君子,己必不能惟大為創;逮其贓甚者,使天下之臣視錢為污、懼錢為禍,庶幾「不受錢」之風可睹矣』。
次日,召廷臣于平台,命韓一良誦前奏,嘉獎之;遂超擢一良為右佥都禦史。
壬戌,太白晝見。
工部主事徐爾一訟故經略熊廷弼之冤曰:『廣甯兵三十萬、糧數百萬,盡屬王化貞;廷弼麾下,止援遼兵五千耳。
且駐右屯,去廣甯四百裡;化貞逃潰,獨以五千人至大淩河付之。
其與慕容垂三軍萬獨全相類,奈何與化貞誤用西人同日道哉!乞賜昭雪,為勞臣勸』。
不聽。
癸酉,召廷臣及督師尚書袁崇煥于平台,上慰勞甚;至問「邊關何日可定」?崇煥應曰:『臣期五年,為陛下肅清邊陲』;慷慨請兵械轉饷。
且曰:『邊臣效命,動憂掣肘。
吏部用人、兵部指揮、戶部措饷、言路持論,皆與邊臣盡相呼應,始可成功』。
上曰:『然』;賜崇煥食。
出至午門,朝臣問崇煥「五年期當有成算」?崇煥曰『上期望甚迫,故以〔五〕年慰聖心耳』。
識者歎曰:『主曰英明,後且按期責效;崇煥禍不旋踵矣』!時朝議憂毛文龍難駁,大學士錢龍錫過崇煥語及之;遂定計出。
乙亥,嚴禁私驿。
誅太監李永貞,共籍銀二十九萬。
丙子,再削張我續、嶽駿聲、呂圖南、王珙、潘士聞籍——禦史王宗呂劾其黨閹也。
己卯,錦州城成。
壬午,海甯、蕭山大風雨,海溢;溺人畜亡算,傷稼。
癸未,賜袁崇煥尚方劍。
初,廣甯塞外有炒化煖兔貴英諸部、薊鎮三協有三十六家守門諸部,皆受賞。
至是,中外迎上旨,并革其賞;諸部已哄然。
會塞外饑請粟,上堅不予,且罪闌出者;于是東邊諸部落群起揚去,清遂盡收諸部,而邊事不可為矣。
甲申,遼東甯遠軍譁;以軍糧四月不得發,因大噪,執巡撫右佥都禦史畢自肅。
自肅嘗為奏請,戶部不之發,悍卒露刃排幕府;自肅及總兵官朱梅、推官蘇涵置谯樓上,捶擊交下,自肅傷殊甚;括撫賞金及朋樁得二萬金,不厭,益譁;遂借商民足五萬,始解。
自肅草奏引罪,走中左所;八月丙申,自經。
袁崇煥至,宥首惡楊正朝、張思順,誘捕其黨,斬十六人,治本帥罪有差。
給袁崇煥十萬金,資鼓鑄;仍發饷金二十萬。
丁亥,誅故錦衣衛左都督田爾耕。
八月丁未,上始禦文華殿參詳章奏,翰林、科道各二人備宣讀,中書舍人二人侍班。
削邵輔忠、李精白、孫之獬、徐時泰等籍。
清兵攻黃泥窪,袁崇煥令總兵官祖大壽禦之。
壬子,
至京支雜項,敕各衙門各自嚴汰。
又先臣葉淇變鹽法、改折色,以至邊粟湧貴;必複祖制開中輸邊之法。
西北多曠土,責有司開荒,以足軍饷』。
上納之。
清兵攻錦州,入駱駝、大興等堡。
壬子,谕閣臣曰:『朕覽禦史顧其國奏,騷擾累民,莫甚于驿遞。
朕思國家設立勘合、馬牌,專為軍興及奉命使臣之用;近多徇情,以送親故。
供應之外,橫索折幹;小民困極,甚者賣兒鬻婦以應之。
卿等傳示兵部:一仿舊例,出入文武諸臣有當用勘合或當用馬牌,申敕内外;其餘盡禁絕之,以清弊源』。
大學士來宗道免。
時宗道居相無所長短,倪元璐每有陳說;宗道辄止之曰:『吾翰林故事,惟香茗耳』。
時謂之「清客宰相」。
削故大學士魏廣微爵。
上謂廷臣曰:『故輔魏廣微逞臆借威,箝害朝政。
以國家大柄授手逆璫,毒遍海内;廣微實為禍首。
會論佥同,朕不敢私;以先朝焦芳例,除名為民,追奪恩廕,以為人臣附奸不忠者之戒』。
先是,肅州城外哈罕察庫兒以三百人叩嘉峪關求賞,總兵官徐家壽伏地炮以待之;誘至,多斃于炮,綽庫兒僅以身免。
于是忿恨,合黃台吉謀大舉入犯;邊臣告急,上以家壽啟釁妄報斬獲,下台訊。
丙辰,召廷臣于平台,以禦史吳玉疏錢糧積弊宣示閣臣;問玉「何以不指名具聞」?玉對曰:『此弊非獨一人一事,無可指名』。
上曰:『然』。
又出戶部右給事中黃承昊疏,〔讀〕至「京支雜項錢糧」,問戶部侍郎王家桢「何濫增至此」?曰:『皇祖出數少、入數多,故太倉積餘七百萬,内帑又亡算。
後邊臣随請随給,出入不相準』。
又讀至「鹽法,閣臣請複祖制,開屯種引」,上然之。
又出宣府巡撫李養沖疏,雲『旗尉往來如織,蹤迹難憑。
不賂之,恐毀言日至;欲賂之,愁物力難勝』;上不怿。
兵部尚書王在晉曰:『大同燹掠,宜以按臣勘報,不煩旗尉』。
上曰:『疆事伏一哈麻僧講款,不将輕我中國哉』?劉鴻訓曰:『講款,權也』。
王在晉曰:『遼釁十年,東援之兵亡者不歸、歸者不伍;今邊饷匮缺,或至三年』。
上以問王家桢;對曰:『延綏缺甚』。
問刑部侍郎丁啟浚以李實事:『追取空印奏本,為李永貞草;其墨壓朱,何未具獄也』!諸臣唯唯而退。
秋七月辛酉,戶科給事中韓一良上言:『皇上平台召對,有「文官不愛錢」之語;然今何處非用錢之地,何官非愛錢之人。
皇上亦知文官不得不愛錢乎?向以錢進,今安得不以錢償!内外陞選,俱以賄成,而吏部之始進可知也;科道亦以此得之、館選亦以此得之,而新進之末路可知也。
今言蠹民者,動歸咎于守令不廉;不知州縣亦安得廉!俸薪幾何?上司督取,不曰「無礙官銀」,則曰「未完抵贖」;要路過客,動有書儀;一遇考滿朝觐,辇金滿車,猶憂譴責:此金非天降、非地出,而欲守令之廉得乎?今日之勢,欲求人之獨為君子,己必不能惟大為創;逮其贓甚者,使天下之臣視錢為污、懼錢為禍,庶幾「不受錢」之風可睹矣』。
次日,召廷臣于平台,命韓一良誦前奏,嘉獎之;遂超擢一良為右佥都禦史。
壬戌,太白晝見。
工部主事徐爾一訟故經略熊廷弼之冤曰:『廣甯兵三十萬、糧數百萬,盡屬王化貞;廷弼麾下,止援遼兵五千耳。
且駐右屯,去廣甯四百裡;化貞逃潰,獨以五千人至大淩河付之。
其與慕容垂三軍萬獨全相類,奈何與化貞誤用西人同日道哉!乞賜昭雪,為勞臣勸』。
不聽。
癸酉,召廷臣及督師尚書袁崇煥于平台,上慰勞甚;至問「邊關何日可定」?崇煥應曰:『臣期五年,為陛下肅清邊陲』;慷慨請兵械轉饷。
且曰:『邊臣效命,動憂掣肘。
吏部用人、兵部指揮、戶部措饷、言路持論,皆與邊臣盡相呼應,始可成功』。
上曰:『然』;賜崇煥食。
出至午門,朝臣問崇煥「五年期當有成算」?崇煥曰『上期望甚迫,故以〔五〕年慰聖心耳』。
識者歎曰:『主曰英明,後且按期責效;崇煥禍不旋踵矣』!時朝議憂毛文龍難駁,大學士錢龍錫過崇煥語及之;遂定計出。
乙亥,嚴禁私驿。
誅太監李永貞,共籍銀二十九萬。
丙子,再削張我續、嶽駿聲、呂圖南、王珙、潘士聞籍——禦史王宗呂劾其黨閹也。
己卯,錦州城成。
壬午,海甯、蕭山大風雨,海溢;溺人畜亡算,傷稼。
癸未,賜袁崇煥尚方劍。
初,廣甯塞外有炒化煖兔貴英諸部、薊鎮三協有三十六家守門諸部,皆受賞。
至是,中外迎上旨,并革其賞;諸部已哄然。
會塞外饑請粟,上堅不予,且罪闌出者;于是東邊諸部落群起揚去,清遂盡收諸部,而邊事不可為矣。
甲申,遼東甯遠軍譁;以軍糧四月不得發,因大噪,執巡撫右佥都禦史畢自肅。
自肅嘗為奏請,戶部不之發,悍卒露刃排幕府;自肅及總兵官朱梅、推官蘇涵置谯樓上,捶擊交下,自肅傷殊甚;括撫賞金及朋樁得二萬金,不厭,益譁;遂借商民足五萬,始解。
自肅草奏引罪,走中左所;八月丙申,自經。
袁崇煥至,宥首惡楊正朝、張思順,誘捕其黨,斬十六人,治本帥罪有差。
給袁崇煥十萬金,資鼓鑄;仍發饷金二十萬。
丁亥,誅故錦衣衛左都督田爾耕。
八月丁未,上始禦文華殿參詳章奏,翰林、科道各二人備宣讀,中書舍人二人侍班。
削邵輔忠、李精白、孫之獬、徐時泰等籍。
清兵攻黃泥窪,袁崇煥令總兵官祖大壽禦之。
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