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實錄卷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蹤迹詭秘』。
上謂『初撤鎮使以來,朕未嘗輕遣;内臣矯旨交通邊師,罪不赦』。
命逮國興下獄,論死。
海盜鄭芝龍掠福建、浙江海上,禦史戴柏上言「要地宜防、奸民宜絕、私船宜禁、軍饷宜清、保甲宜申、鄉兵宜練」;章下所司。
禦史袁弘勳劾大學劉鴻訓入相浃旬,削職、免官、引退無虛日,未必盡由皇上内降;且奉使朝鮮,貂、參滿載。
南鎮撫司佥書張道浚亦讦攻鴻訓。
工科給事中顔繼祖上言:『鴻訓為先朝削奪之臣,其不肯比匪黨邪,天下共知。
進賢、退不肖,大臣職也;鴻訓何罪!朝鮮一役,舟壞溟渤,僅以身免;乃敢以悠悠之口,欲移鼎铉之重!乞谕鴻訓入直,共籌安攘之策。
張道浚出位亂政,非重創之,未有已也』。
上是繼祖言。
太仆寺少卿李蕃免——禦史王之朝劾其為學臣時建祠也。
初,蕃與給事中李恒茂、禦史李魯生,朝号三李;長安謠曰「官要起,問三李」。
左佥都禦史賈繼春免。
天啟初,繼春在台争「移宮」忤楊漣、左光鬥,削籍;楊、左去,中旨複繼春禦史。
上嗣位踰月,繼春督學南畿,馳疏效忠賢怙權流毒狀;累遷内台。
至是,劉斯變劾其變幻巧詐——明年削籍。
發帑金五十萬饷邊。
西人犯延綏,總兵官杜文煥拒卻之。
上召諸臣于平台,谕輔臣來宗道等曰:『票拟之事,須悉心商确』。
谕吏部曰:『起廢太重,會推宜慎』。
責戶部帑金零星,邊饷措辦無術,侍郎王家桢引罪;遂論及邊事,兵部尚書王在晉語良久,上未悉,命内使授筆劄錄進。
谕刑部曰:『天時亢旱,一切用法,務先平允。
已出故給事中毛士龍辨疏,問「果枉否」?諸臣俱曰:『士龍事屬風影,望皇上寬之』!各頓首退。
乙酉,谕吏、戶、兵三部曰:『昨召對九卿、科道等官,輔臣劉鴻訓言「官員更調甚速,若不行久任之法,終鮮實效」;又雲「海内役繁賦重,不可加派」。
朕切思之:更調速,則民滋擾;官久任,則課成功。
今後藩、臬、郡、邑,務擇人地相宜,俱如舊制。
言官薦舉人才,不無過私市恩。
吏部可以薦疏成冊,其後隳職偾事,舉主連坐。
遼、黔兵事未結,加派已多;可将新、舊兵饷造簡明冊進呈。
若有司私派,省直撫、按即行參處;三尺俱在,斷不爾貸。
司農系軍國命脈,非清嚴心計之臣,豈勝厥任!至所薦畢自嚴,才品兼優;如戶部尚書缺,可以自嚴領其職』。
遂召自嚴為戶部尚書。
工部尚書劉廷元罷,以李長庚為工部尚書。
禦史任贊化劾廷元「挺擊」時,力主「風癫」;廷元居京師,招納權賄,久有穢聲。
至是,始罷。
丁亥,清兵攻河西、高橋、朱家窪、塔山,又圍大興堡;總兵朱梅禦之。
越數日,贻書通款,邊臣不應。
插漢貴英哈為虎墩兔憨婿,狡猾,善用兵;既死新平堡,其妻兀浪哈丈率衆自得勝路入犯,自洪賜、鎮川等堡拆牆入。
忽報插漢至孤店三十裡,初不傳烽,以王喇嘛僧止戰也;急收保倚北關為營。
遂圍大同,虎墩兔屯海子灘,代王同士民力守。
乃分屯四營,流掠渾源、懷仁、桑幹河、玉龍洞二百餘裡,遣人至總督張曉所脅賞;曉遣西僧王哈嘛往谕。
時苦旱,乏水草;援兵漸集,乃退。
冀北道副使李貞甯借帑金千八百有奇,勞左衛城守軍;後坐是削籍。
是月,西安府城夜墜火數十,大如碾、次如鬥;時出入民舍。
民各禳之,不為害——七月止。
六月庚寅朔,西人犯大同,山陰知縣劉以南禦卻之。
壬辰,禮部尚書孟紹虞緻仕,賜金、币;以何如寵為禮部尚書。
癸巳,插漢虎墩兔憨出塞。
乙未(原文誤乙巳),上召廷臣于平台,問「插漢近狀若何」?來宗道曰:『插出口,近已解嚴』。
因許發帑十萬;戶部侍郎王家桢曰:『已給八萬矣』。
上責家桢不為預備。
又以刑科給事中薛國觀疏營伍之弊,令自宣讀;至「關門虛冒」,上稱善,複以其疏示諸臣。
召兵部,問插漢狀;王在晉對曰:『插已退矣』。
上問「何以即退」?劉鴻訓曰:『寇志流掠,頓兵堅城之下,知其不久』。
上是之。
召提督京營保定侯梁世勳,戒以訓練。
谕科、道以「民為邦本」;複出禦批文冊,令遍閱。
命翰林官凡值召對,入侍記注。
朵顔三衛頭目束不的與虎墩兔憨構兵,總督張鳳翼檄谕之曰:『爾始祖都督完者帖木耳以來,世效忠順。
插漢奪爾巢穴,爾聚兵報複;然爾三十六家力弱,又合順義王乃濟。
今聞遂欲東合,抑何自贻伊戚乎』? 辛醜,誅錦衣衛都指揮使許顯純。
插漢虎墩兔憨欲講賞得勝口;上以得勝口無險可恃,狡謀叵測,勿許。
時上銳精邊事,欲矯弊更轍;以市賞日壞,徒耗金錢、隳軍實,因蔔素沒革其賞。
雖邊臣屢為插漢請,勿允也。
乙巳,大學士楊景辰免——以預備「要典」不自安,屢請告;允之。
削前大學士馮铨籍,并削黃運泰、閻鳴泰、周應秋、範濟世籍。
丁未,議招海盜鄭芝龍。
芝龍,本寠人子;流入海島,倭主女妻之。
一日,挐舟亡歸;無賴群附,求返内地;軍師納其金,爽約;遂寇掠海上。
召朱燮元為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禦史,總督貴州、四川、湖廣、雲南、廣西軍務,兼督糧饷;移駐貴竹。
戶科右給事中黃承昊言:『祖宗朝邊饷止四十九萬,神祖時至二百八十五萬,先帝時至三百五十三萬。
迩來又加六十八萬,今出數共五百餘萬,歲入不過三百萬;即登其數,已為不足。
況外有節欠,實計歲入僅二百萬耳;戍卒安能無脫巾,司農安得不
上謂『初撤鎮使以來,朕未嘗輕遣;内臣矯旨交通邊師,罪不赦』。
命逮國興下獄,論死。
海盜鄭芝龍掠福建、浙江海上,禦史戴柏上言「要地宜防、奸民宜絕、私船宜禁、軍饷宜清、保甲宜申、鄉兵宜練」;章下所司。
禦史袁弘勳劾大學劉鴻訓入相浃旬,削職、免官、引退無虛日,未必盡由皇上内降;且奉使朝鮮,貂、參滿載。
南鎮撫司佥書張道浚亦讦攻鴻訓。
工科給事中顔繼祖上言:『鴻訓為先朝削奪之臣,其不肯比匪黨邪,天下共知。
進賢、退不肖,大臣職也;鴻訓何罪!朝鮮一役,舟壞溟渤,僅以身免;乃敢以悠悠之口,欲移鼎铉之重!乞谕鴻訓入直,共籌安攘之策。
張道浚出位亂政,非重創之,未有已也』。
上是繼祖言。
太仆寺少卿李蕃免——禦史王之朝劾其為學臣時建祠也。
初,蕃與給事中李恒茂、禦史李魯生,朝号三李;長安謠曰「官要起,問三李」。
左佥都禦史賈繼春免。
天啟初,繼春在台争「移宮」忤楊漣、左光鬥,削籍;楊、左去,中旨複繼春禦史。
上嗣位踰月,繼春督學南畿,馳疏效忠賢怙權流毒狀;累遷内台。
至是,劉斯變劾其變幻巧詐——明年削籍。
發帑金五十萬饷邊。
西人犯延綏,總兵官杜文煥拒卻之。
上召諸臣于平台,谕輔臣來宗道等曰:『票拟之事,須悉心商确』。
谕吏部曰:『起廢太重,會推宜慎』。
責戶部帑金零星,邊饷措辦無術,侍郎王家桢引罪;遂論及邊事,兵部尚書王在晉語良久,上未悉,命内使授筆劄錄進。
谕刑部曰:『天時亢旱,一切用法,務先平允。
已出故給事中毛士龍辨疏,問「果枉否」?諸臣俱曰:『士龍事屬風影,望皇上寬之』!各頓首退。
乙酉,谕吏、戶、兵三部曰:『昨召對九卿、科道等官,輔臣劉鴻訓言「官員更調甚速,若不行久任之法,終鮮實效」;又雲「海内役繁賦重,不可加派」。
朕切思之:更調速,則民滋擾;官久任,則課成功。
今後藩、臬、郡、邑,務擇人地相宜,俱如舊制。
言官薦舉人才,不無過私市恩。
吏部可以薦疏成冊,其後隳職偾事,舉主連坐。
遼、黔兵事未結,加派已多;可将新、舊兵饷造簡明冊進呈。
若有司私派,省直撫、按即行參處;三尺俱在,斷不爾貸。
司農系軍國命脈,非清嚴心計之臣,豈勝厥任!至所薦畢自嚴,才品兼優;如戶部尚書缺,可以自嚴領其職』。
遂召自嚴為戶部尚書。
工部尚書劉廷元罷,以李長庚為工部尚書。
禦史任贊化劾廷元「挺擊」時,力主「風癫」;廷元居京師,招納權賄,久有穢聲。
至是,始罷。
丁亥,清兵攻河西、高橋、朱家窪、塔山,又圍大興堡;總兵朱梅禦之。
越數日,贻書通款,邊臣不應。
插漢貴英哈為虎墩兔憨婿,狡猾,善用兵;既死新平堡,其妻兀浪哈丈率衆自得勝路入犯,自洪賜、鎮川等堡拆牆入。
忽報插漢至孤店三十裡,初不傳烽,以王喇嘛僧止戰也;急收保倚北關為營。
遂圍大同,虎墩兔屯海子灘,代王同士民力守。
乃分屯四營,流掠渾源、懷仁、桑幹河、玉龍洞二百餘裡,遣人至總督張曉所脅賞;曉遣西僧王哈嘛往谕。
時苦旱,乏水草;援兵漸集,乃退。
冀北道副使李貞甯借帑金千八百有奇,勞左衛城守軍;後坐是削籍。
是月,西安府城夜墜火數十,大如碾、次如鬥;時出入民舍。
民各禳之,不為害——七月止。
六月庚寅朔,西人犯大同,山陰知縣劉以南禦卻之。
壬辰,禮部尚書孟紹虞緻仕,賜金、币;以何如寵為禮部尚書。
癸巳,插漢虎墩兔憨出塞。
乙未(原文誤乙巳),上召廷臣于平台,問「插漢近狀若何」?來宗道曰:『插出口,近已解嚴』。
因許發帑十萬;戶部侍郎王家桢曰:『已給八萬矣』。
上責家桢不為預備。
又以刑科給事中薛國觀疏營伍之弊,令自宣讀;至「關門虛冒」,上稱善,複以其疏示諸臣。
召兵部,問插漢狀;王在晉對曰:『插已退矣』。
上問「何以即退」?劉鴻訓曰:『寇志流掠,頓兵堅城之下,知其不久』。
上是之。
召提督京營保定侯梁世勳,戒以訓練。
谕科、道以「民為邦本」;複出禦批文冊,令遍閱。
命翰林官凡值召對,入侍記注。
朵顔三衛頭目束不的與虎墩兔憨構兵,總督張鳳翼檄谕之曰:『爾始祖都督完者帖木耳以來,世效忠順。
插漢奪爾巢穴,爾聚兵報複;然爾三十六家力弱,又合順義王乃濟。
今聞遂欲東合,抑何自贻伊戚乎』? 辛醜,誅錦衣衛都指揮使許顯純。
插漢虎墩兔憨欲講賞得勝口;上以得勝口無險可恃,狡謀叵測,勿許。
時上銳精邊事,欲矯弊更轍;以市賞日壞,徒耗金錢、隳軍實,因蔔素沒革其賞。
雖邊臣屢為插漢請,勿允也。
乙巳,大學士楊景辰免——以預備「要典」不自安,屢請告;允之。
削前大學士馮铨籍,并削黃運泰、閻鳴泰、周應秋、範濟世籍。
丁未,議招海盜鄭芝龍。
芝龍,本寠人子;流入海島,倭主女妻之。
一日,挐舟亡歸;無賴群附,求返内地;軍師納其金,爽約;遂寇掠海上。
召朱燮元為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禦史,總督貴州、四川、湖廣、雲南、廣西軍務,兼督糧饷;移駐貴竹。
戶科右給事中黃承昊言:『祖宗朝邊饷止四十九萬,神祖時至二百八十五萬,先帝時至三百五十三萬。
迩來又加六十八萬,今出數共五百餘萬,歲入不過三百萬;即登其數,已為不足。
況外有節欠,實計歲入僅二百萬耳;戍卒安能無脫巾,司農安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