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實錄卷之一

關燈


    故欲進兵,必先取畢節。

    據畢節,則救援之路塞;然後遵義、永甯同日并舉,應接不暇,其鋒自折:此剿之策也。

    但黔、蜀見兵六萬,饷乏兵少;不若據險扼要絕其商販,禁苗仲耕鑿之利:此守之策也。

    不然,鎮雄女官,安位實為其甥,令其開谕禍福。

    酉陽之子冉天胤曾為軍前參将,向傳目把之書;苟因以通安位,亦便也:此議撫之策也』。

    章下所司。

     清兵駐河上,截降丁;總兵官滿桂遣守備張守印以三百人潛渡河距守,乃退。

     蘇、松、常、鎮水災,命折光祿寺白糧一年。

     免楊漣、熊廷弼等誣贓,複誣削諸臣劉一燝等原官诰敕。

     禦史高弘圖劾順天府丞劉志選、太仆寺少卿梁夢環;逮之戒谕廷臣交結近侍。

     罷薊遼督師王之臣;命袁崇煥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督師薊、遼、登、萊、天津,移駐關門。

     癸醜(原文誤癸巳),始禦經筵,賜講官宴及金、帛。

     三月壬戌朔,召王永光為吏部尚書,以王在晉為刑部尚書。

     甲子,禁漳、泉人販海。

    以禦史周昌晉言:「先禁海寇,必先除内地之奸」;故有是命。

     乙醜,大行皇帝發引;己巳,葬德陵。

     大學士施鳳來、張瑞圖并免,遣行人送還,賜金、币、廪役。

     清兵二萬餘騎屯錦州塞,以都令為向導,攻克拱兔男青把都拔城,盡有其地;青把都遁免。

     癸酉,盜焚劍州。

     丁醜,奉熹宗悊皇帝神主于慈甯宮。

     辛巳,昧爽,陝西天赤如血射,牖隙皆赤。

     重修「光宗皇帝實錄」成。

     發帑金五十萬濟陝西軍饷。

     插漢虎墩兔憨殺那木兒台吉。

     夏四月癸巳,賜進士劉若宰等三百五十人及第、出身有差。

     追恤故左都禦史鄒元标、高攀龍、左副都禦史楊漣、左佥都禦史左光鬥、工部尚書馮從吾、應天巡撫都禦史周起元、谕德缪昌期、翰林檢讨丁幹學、給事中吳國華、魏大中、太仆寺少卿周朝瑞、禦史吳裕中、周宗建、黃尊素、李應升、夏之令、袁化中、吏部郎中蘇繼歐、員外郎周順昌、刑部員外郎張汶、工部郎中萬燝、陝西按察副使顧大章、揚州知府劉铎,各贈廕有差。

     前大學士方從哲卒。

     前少師兼太子太師、建極殿大學士葉向高卒。

    向高字進卿,福清人;以庶吉士,曆禮部右侍郎,進東閣大學士,直文淵閣,獨相五年。

    時神廟久不朝,章疏留中;向高因事補救,神廟心重之。

    天啟初,再相。

    魏忠賢竊政,向高欲調劑中外事權掣肘;遂乞緻仕。

    追贈太師,諡「文忠」。

     庚子,兵科都給事中許可征奏:清錦衣衛詭籍;上從之。

     許給代府全祿,不為例。

     命正一真人張顯庸禱雨。

     召前大學士韓爌入朝。

     琉球國中山王世子尚豐入貢。

     甲寅,冊立田氏為貴妃、袁氏為淑妃。

     丙辰,倪元潞上言:『「三朝要典」成于逆豎,逆豎殺人,則借三案;群小求富貴,則又借三案。

    故凡推慈、歸孝于先皇,正其頌德稱功于義父。

    批根今日,則衆正之黨碑;免死他年,即上公之鐵券。

    由此而觀,三案者,天下之共議;「要典」者,魏氏之私書。

    以臣所見,惟毀之而已。

    假閹豎之權、役吏臣之筆,亘古未聞;當毀一。

    未易代而有編年,不直書而加論斷;若雲規模大典,則魏忠賢欲與肅皇帝争權:悖逆非倫,當毀二。

    矯誣先帝,僞撰宸篇;既不可比司馬光「資治通監」之書,又不得援宋神宗手序為例:假竊誣妄,當毀三』。

    上以已有「實錄」,自不必複增「要典」;命禮部會史館諸臣詳議具奏。

     大兵以二萬騎經廣甯西援插漢。

     五月辛酉朔,孫之獬言「要典」必不可毀,泣訴于朝;禦史吳煥劾其對君無禮,遂引疾去。

     癸亥,命兵部戎政尚書霍維華署督師事,代王之臣。

    工料給事中顔繼祖上言:『維華宵小,璫熾則借璫,璫敗則攻璫。

    擊楊、左者,維華也;楊、左逮而陽為救者,亦維華也。

    以刑科給事中,三年躐緻尚書;無叙不及,有赉必加。

    即在維華,難以自解。

    乞立行褫革,以儆官邪』。

    遂罷維華,行邊;旋免之。

    命王之臣不得移鎮。

     丙寅,太仆寺少卿楊維垣削籍。

    禦史鄒胤祚劾維垣為逆璫私人,占氣最先、轉身最捷,貪天為功、賣名市重,亟宜處分;故有是命。

     己巳,毀「三朝要典」。

     朵顔衛蘇不的即長昂孫也三十六家同伯顔阿亥等部與插漢虎墩兔憨戰于敖木林;插漢失利,殺傷萬餘人。

     許大學士李國■〈木普〉緻仕。

     召還曹于汴為左都禦史、鄭三俊為南京戶部尚書,改李邦華為兵部左侍郎。

     光祿寺卿阮大铖免。

    大铖與左光鬥同裡,有隙;天啟時,吏部都給事中缺,宜補大铖,光鬥以大铖貪邪,遂授魏大中。

    其後左、魏之禍,皆出大铖旨。

    至是,禦史毛羽健劾其黨邪;追論,削籍。

     禦史王相說言:『天下民力已窮,其弊在有司者四:曰田糧之隐冒、曰強賊之擾害、曰豪右之欺淩、曰遊惰之冗食;在衙門者亦有四:曰庫藏之侵漁、曰征解之扣除、曰佥派之騷擾、曰儀文之借取;在功令者亦有四:曰加派之積欠、曰雜稅之保奸、曰防察之吓詐、曰查盤之罪名。

    凡此諸弊,總以竭民膏血;欲除此弊,惟巡方能行之,其要在選擇賢令而已』。

    上善之。

     插漢宰生等至宣府新平堡脅賞,初約五十騎,倏踰數百,大譁。

    參将方谘崑誘入甕城,殲之;自焚關将軍廟,拆牆數仞,委插以自解。

     巡撫登萊都禦史孫國桢言:『内臣王國興擅至海上,稱密旨召毛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