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實錄卷之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已為優容矣』。
諸臣退;上召回,谕以「毋黨同伐異,宜共修職業」! 戊申(?),趣錦衣衛上鄭鄤獄。
庚戌(?),翰林院修撰劉同升、編修趙士春各疏救黃道周,劾楊嗣昌;衛景瑗疏如之。
甲寅(?),工科都給事中何楷、試禦史林蘭友又申救道周,遂降楷二級調用,蘭友降一級——尋谪道周江西知事、劉同升福建知事、趙士春簡較。
丙辰(?),以李待問為戶部尚書。
翰林院侍讀王铎上言:『聞朝廷有撫和之議,不勝愕然!損雷霆之積威,修金缯之輕舉;臣之所大惑也』。
時傳楊嗣昌、方一藻及太監高起潛密發黃金八萬、銀十萬講款。
刑部主事張若麒乞錄當日召對語以示中外;報聞。
八月辛卯朔,洪承疇報陝西賊剿、降略盡。
先是,賊自蜀還陝西,為龍安土司邀擊,賊奔潰。
餘半出山谷,承疇勒兵以待,大敗之,乞降;各給免死票發原籍,仍檄郡縣各與安置:于是賊衆盡散。
李自成獨乘騾日行六百裡,走商、雒龍駒寨;至淅川老■〈犭回〉■〈犭回〉營,卧疾半年餘;授以數百人,仍攻剽。
丁酉,安定門火藥局複災。
癸卯,流寇自虹縣陷睢甯。
敕戒嘉定伯周奎、左都督田弘遇、右都督袁佑務并谕外戚郭振明等曰:『爾輩姻聯帝室、祿享天糈,唯有厚德養儉,以保身名。
乃或蔑棄禮法,淩虐黎庶;人怨天怒,上幹國法。
即拊心自悔,嗟何及矣!我宣宗章皇帝「外戚事監」分别善惡,各有報驗,足示勸戒。
特賜省覽,其共勖之』!時外戚張春等诳财虐民、厚征子錢、奪人田宅子女,故有此谕。
癸醜,大學士傅冠緻仕。
屬部哈喇等求款市,總督宣、大盧象升以聞。
九月丁醜,逮南京禦史成勇。
勇劾楊嗣昌不終喪制,忠孝兩虧;上怒,逮訊之。
先是,南京戶科給事中張焜芳劾前巡鹽禦史史■〈範上土下〉侵鹽課事;時■〈範上土下〉已授太仆寺少卿,逮下獄。
至是奏辨,兼言焜芳朋黨奸貪狀,不聽;奪焜芳等。
清兵約西人大舉,分入西協牆子嶺、中協青山口。
牆子嶺險峻,因蟻附而上,三日夜始入内地,人俱困乏;竟無人襲擊之者。
總兵吳國俊守牆子路,戰敗走密雲;總督薊、遼兵部右侍郎吳阿衡敗沒于密雲。
初,監視太監鄧希诏誕日,阿衡及國俊等俱趨賀;聞警,倉猝而回,調禦失措,故及于難。
清兵入牆子路,待青山之衆以越遷安、薄豐潤;遼東副總兵丁志祥、窦浚等來援,夜戰,清兵稍退,引而南下。
冬十月庚寅朔,戒嚴京師守備。
征遼東前鋒總兵祖大壽入援,留巡撫方一藻、朱國棟、陳祖苞分守。
命總督宣、大盧象升以總兵楊國柱、虎大威進易州,其出左;且陛見。
移青、登、萊、天津之兵出其右;檄總兵劉澤清以山東兵遏其前,高起潛為應援。
辛卯(原文為癸卯。
或系癸巳之誤),召文武大臣及總督盧象升于武英殿,上問象升方略;對曰:『命臣督師,臣意主戰』!上色動久之,不怿曰:『朝廷未雲撫,乃外議何遽信也』?象升因言『清勢甚盛,事機難料;或偪陵寝以震人心,或趨神京以撼根本,或分出畿南扼我糧道。
我集兵備之,則寡發而多失;分兵四應,又散出無功。
兵少不備、食少生亂,事皆可慮』!上壯之,命出與楊嗣昌議。
象升甫言戰,嗣昌消阻齕□不能語,徒戒勿浪戰。
象升徑起,别還昌平。
甲午,象升以兵三萬扼昌平。
時清兵日南,不可遏;象升日召諸帥,約曰:『刃必見血、人必帶傷、馬必喘汗;違者斬』!令各選勁卒,期八月十五夜分四路襲營;高起潛遺書阻止。
象升請分兵,楊嗣昌以宣府、大同、山西兵屬象升——号二萬;象升誓師于鞏華城,刻期赴□,即慷慨涕下如雨。
嗣昌不能平,亦思有以阻之,奉命令赴通州就起潛,不應;嗣昌又促之,象升歎曰:『嗣昌不過授意總監撓我師期耳』!恚甚。
會嗣昌赴軍中,象升曰:『公等堅意撫款,獨不言城下之盟,「春秋」恥之!且象升握尚方劍,今日願唯唯從若議,袁崇煥之禍且立至!縱不畏禍,甯不念衰衣引绋之身,又不能移孝作忠、奮身報國;将忠孝胥失,何顔面立人世乎』!嗣昌色戰,既而曰:『公誤矣!誰言撫者』?象升曰:『周元忠赴彼講款,數日往來。
其事始薊鎮督監受成于公,通國共聞;誰可諱也』!周元忠蓋瞽人賣蔔者,善遼人;故遣之。
清時亦以事重大,乃令瞽者講款,不信,欲斬;元忠乞哀,乃止。
時上憂甚,嗣昌密奏曰:『臣惟不南耳。
果盡南,不果捐數十城;我援師麇集,可使隻輪不返』。
上善之。
壬寅,撤召孫傳庭、洪承疇入援。
甲辰,高起潛部将劉伯祿兵敗于蘆溝橋。
戊申,命諸大臣分守都門。
雲南道禦史郭景昌因召對,言楊嗣昌調度失宜,并列太監高起潛備禦失策狀;上不答。
景昌退,上書劾『嗣昌事小樂天之說起,而遂無事大畏天之心,緻邊備日弛,将士觀望,互相欺飾。
彼自謂有學有才,實一無膽無識之小人耳。
蓋學不知盡忠竭孝,學之蠹也;才以供飾奸掩非,才之賊也。
聞入口,魂魄堕地,手足無措;托言輕戰,必誤封疆!迨屢深入,失機位。
況言未必入,今已至
諸臣退;上召回,谕以「毋黨同伐異,宜共修職業」! 戊申(?),趣錦衣衛上鄭鄤獄。
庚戌(?),翰林院修撰劉同升、編修趙士春各疏救黃道周,劾楊嗣昌;衛景瑗疏如之。
甲寅(?),工科都給事中何楷、試禦史林蘭友又申救道周,遂降楷二級調用,蘭友降一級——尋谪道周江西知事、劉同升福建知事、趙士春簡較。
丙辰(?),以李待問為戶部尚書。
翰林院侍讀王铎上言:『聞朝廷有撫和之議,不勝愕然!損雷霆之積威,修金缯之輕舉;臣之所大惑也』。
時傳楊嗣昌、方一藻及太監高起潛密發黃金八萬、銀十萬講款。
刑部主事張若麒乞錄當日召對語以示中外;報聞。
八月辛卯朔,洪承疇報陝西賊剿、降略盡。
先是,賊自蜀還陝西,為龍安土司邀擊,賊奔潰。
餘半出山谷,承疇勒兵以待,大敗之,乞降;各給免死票發原籍,仍檄郡縣各與安置:于是賊衆盡散。
李自成獨乘騾日行六百裡,走商、雒龍駒寨;至淅川老■〈犭回〉■〈犭回〉營,卧疾半年餘;授以數百人,仍攻剽。
丁酉,安定門火藥局複災。
癸卯,流寇自虹縣陷睢甯。
敕戒嘉定伯周奎、左都督田弘遇、右都督袁佑務并谕外戚郭振明等曰:『爾輩姻聯帝室、祿享天糈,唯有厚德養儉,以保身名。
乃或蔑棄禮法,淩虐黎庶;人怨天怒,上幹國法。
即拊心自悔,嗟何及矣!我宣宗章皇帝「外戚事監」分别善惡,各有報驗,足示勸戒。
特賜省覽,其共勖之』!時外戚張春等诳财虐民、厚征子錢、奪人田宅子女,故有此谕。
癸醜,大學士傅冠緻仕。
屬部哈喇等求款市,總督宣、大盧象升以聞。
九月丁醜,逮南京禦史成勇。
勇劾楊嗣昌不終喪制,忠孝兩虧;上怒,逮訊之。
先是,南京戶科給事中張焜芳劾前巡鹽禦史史■〈範上土下〉侵鹽課事;時■〈範上土下〉已授太仆寺少卿,逮下獄。
至是奏辨,兼言焜芳朋黨奸貪狀,不聽;奪焜芳等。
清兵約西人大舉,分入西協牆子嶺、中協青山口。
牆子嶺險峻,因蟻附而上,三日夜始入内地,人俱困乏;竟無人襲擊之者。
總兵吳國俊守牆子路,戰敗走密雲;總督薊、遼兵部右侍郎吳阿衡敗沒于密雲。
初,監視太監鄧希诏誕日,阿衡及國俊等俱趨賀;聞警,倉猝而回,調禦失措,故及于難。
清兵入牆子路,待青山之衆以越遷安、薄豐潤;遼東副總兵丁志祥、窦浚等來援,夜戰,清兵稍退,引而南下。
冬十月庚寅朔,戒嚴京師守備。
征遼東前鋒總兵祖大壽入援,留巡撫方一藻、朱國棟、陳祖苞分守。
命總督宣、大盧象升以總兵楊國柱、虎大威進易州,其出左;且陛見。
移青、登、萊、天津之兵出其右;檄總兵劉澤清以山東兵遏其前,高起潛為應援。
辛卯(原文為癸卯。
或系癸巳之誤),召文武大臣及總督盧象升于武英殿,上問象升方略;對曰:『命臣督師,臣意主戰』!上色動久之,不怿曰:『朝廷未雲撫,乃外議何遽信也』?象升因言『清勢甚盛,事機難料;或偪陵寝以震人心,或趨神京以撼根本,或分出畿南扼我糧道。
我集兵備之,則寡發而多失;分兵四應,又散出無功。
兵少不備、食少生亂,事皆可慮』!上壯之,命出與楊嗣昌議。
象升甫言戰,嗣昌消阻齕□不能語,徒戒勿浪戰。
象升徑起,别還昌平。
甲午,象升以兵三萬扼昌平。
時清兵日南,不可遏;象升日召諸帥,約曰:『刃必見血、人必帶傷、馬必喘汗;違者斬』!令各選勁卒,期八月十五夜分四路襲營;高起潛遺書阻止。
象升請分兵,楊嗣昌以宣府、大同、山西兵屬象升——号二萬;象升誓師于鞏華城,刻期赴□,即慷慨涕下如雨。
嗣昌不能平,亦思有以阻之,奉命令赴通州就起潛,不應;嗣昌又促之,象升歎曰:『嗣昌不過授意總監撓我師期耳』!恚甚。
會嗣昌赴軍中,象升曰:『公等堅意撫款,獨不言城下之盟,「春秋」恥之!且象升握尚方劍,今日願唯唯從若議,袁崇煥之禍且立至!縱不畏禍,甯不念衰衣引绋之身,又不能移孝作忠、奮身報國;将忠孝胥失,何顔面立人世乎』!嗣昌色戰,既而曰:『公誤矣!誰言撫者』?象升曰:『周元忠赴彼講款,數日往來。
其事始薊鎮督監受成于公,通國共聞;誰可諱也』!周元忠蓋瞽人賣蔔者,善遼人;故遣之。
清時亦以事重大,乃令瞽者講款,不信,欲斬;元忠乞哀,乃止。
時上憂甚,嗣昌密奏曰:『臣惟不南耳。
果盡南,不果捐數十城;我援師麇集,可使隻輪不返』。
上善之。
壬寅,撤召孫傳庭、洪承疇入援。
甲辰,高起潛部将劉伯祿兵敗于蘆溝橋。
戊申,命諸大臣分守都門。
雲南道禦史郭景昌因召對,言楊嗣昌調度失宜,并列太監高起潛備禦失策狀;上不答。
景昌退,上書劾『嗣昌事小樂天之說起,而遂無事大畏天之心,緻邊備日弛,将士觀望,互相欺飾。
彼自謂有學有才,實一無膽無識之小人耳。
蓋學不知盡忠竭孝,學之蠹也;才以供飾奸掩非,才之賊也。
聞入口,魂魄堕地,手足無措;托言輕戰,必誤封疆!迨屢深入,失機位。
況言未必入,今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