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實錄卷之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口矣;又言清無火器,今且載炮入矣。
唯乞皇上立誅嗣昌,正其誤國之罪』!疏上,不問。
十一月辛酉,京師閉門自守。
癸亥,清兵〔□〕良鄉、高陽、涿州,向河間。
自入塞,分四道:一趨滄灞,一趨山東濟南,一趨臨清,一趨彰德、衛輝。
丙寅,召對文武大臣,并召工部給事中範淑泰。
淑泰曰:『今兵已臨城,尚無定議;不知戰、款何出』?上問「誰款」?曰:『外間皆有此議』。
上深憂饷诎,寺丞戈允禮因言借貸;淑泰曰:『戎事在于行法;今法不行而憂饷,即雨金、雨粟,亦有何濟』!上曰:『朝廷之上,何嘗不欲行法』!大學士劉宇亮自請視師,上壯之;旋又自改「察閱」,上不怿。
以翰林院編修楊廷麟為兵部贊畫主事,赴總督盧象升行營。
先是,廷麟上言:『陛下有大臣,無禦侮之才。
高起潛、方一藻曰「當款」,嗣昌亦曰「當款」;吳阿衡曰「款必可恃」,嗣昌亦曰「款必可恃」。
表裡煽謀,宣情洩弱,聞之鹹有侮心。
一旦東西合約,牆嶺失守,款之誤國遂至此極也!唯冀陛下赫然一怒,明正「言款」之罪。
谕督臣集諸路援師,不從中制;其先在擇士,其次在據勢,其次又在用間。
今事鮮任人,而端任嗣昌聞人語戰色變。
南仲在内,李綱無功;潛善秉成,宗澤隕恨!國有若人,豈社稷之福哉』!既改官從軍,象升謂廷麟曰:『〔□〕勢甚盛,官兵趣之,不返山陵,即追京師。
我兵寡食乏,不戰,益輕我;如戰,必生他端。
公為我往真定,與諸臣守,乞糧;我且悉兵,誓一死報國耳』 丁卯,清兵薄景州。
太監劉元斌聞召,走德州。
清兵入高陽,少師大學士孫承宗死之。
始,清兵攻三日,且退;淩晨,噪城下,守者亦噪。
軍中某善兵法者曰:『此城易破也』!承宗被執,自經。
子尚寶司丞鑰、貢士鉁等俱死,知縣雷之渤遁免。
承宗,萬曆甲辰廷試及第;生平博涉群書,尤谙兵書。
總理關邊時,整頓兵馬,按行險隘;用遼士撫西人,甚有功于邊疆。
承宗既殉難,之渤宣言孫相故靳饷生變;當事惑其說,未恤。
己卯,始複原官,予祭九壇,贈太傅。
己酉(?),清兵入衡水、武邑、棗強、雞澤、文安、霸州、阜城。
甲子(?),括廢銅鑄錢。
清兵薄德州,渡河曆臨清,分道:一趨高唐、一趨濟甯,合于濟南。
十二月辛卯,命大學士劉宇亮督察各鎮援兵。
奪盧象升兵部尚書,仍同高起潛戴罪。
初,欲以孫傳庭代象升,薛國觀、楊嗣昌奏「易帥恐緩期,不若留象升責其後效」。
乙未,吏部尚書商周祚罷。
丁酉,命洪承疇入援。
時清兵連破平鄉、南河、沙河、元氏、贊皇、臨城、高邑、獻縣。
戊戌,賜孫傳庭尚方劍,總督各鎮援兵。
庚子,大學士方逢年罷。
盧象升戰于賈莊敗績,死之。
象升所部兵不滿萬,而清兵分道至,勢甚盛。
象升戰慶都,斬百餘級。
總兵楊國柱、虎大威又接戰,殺傷相當。
象升銳志合兵,将伺其隙夾擊之;而上督戰甚急,象升遂分兵援真定,身至保定決戰。
至藁城,謂楊廷麟曰:『公回真定,力求高起潛相援』。
起潛不報;去營近五十裡,意引兵走臨清。
象升将兵五千,乏食哀呼,莫之應。
晨出帳,北向拜曰:『吾與爾輩并受國恩,患不得死,勿患不得生』!衆皆泣。
于是拔營兼程至賈莊擊賊,射一騎殪之。
清兵合圍,象升軍疾馳沖之,清兵退;象升曰:『今雖勝,彼必忿集乘我,慎勿怠』!明日,清兵突象升營;象升曰:『誰為我取彼者』?總兵虎大威馳戰,不勝,且卻;象升大呼曰:『虎将,今吾效命之秋也;毋自愛』!乃招後騎皆往,奮力督戰,身中二矢、二刃,猶号呼不已;馬蹶,遇害——年三十九。
大威、國柱皆潰圍出。
起潛聞之,欲西遁,皇遽還;東行二十裡,植伏,師潰,僅以身免。
大學士劉宇亮次定州,聞敗,仆地,遂入保定總督孫傳庭行營。
而象升以嗣昌、起潛妒之,謂象升曰「實不死」;迨十五年,予祭葬,贈戶部尚書,諡「忠烈」。
是役也,失亡萬計。
部将千總張國棟趨報嗣昌,嗣昌欲增飾象升退卻狀,據以上聞;國棟不肯承。
嗣昌怒,搒掠倍至;終不易,奮身曰:『死則死耳,誣忠臣為逗留,義實不忍』!初,象升與嗣昌争事時,斥嗣昌為秦桧;嗣昌怒曰:『君其自為嶽飛』!至是,果為嗣昌所陷雲。
丁未,以總督兵敗,削楊嗣昌三級,失城各官餘世名、鄭以誠、侯光國、葉夢熊逮下刑部論辟。
以禦馬太監邊永清分守薊鎮西協。
兵部贊畫主事楊廷麟以盧象升事聞,上謂:『大臣陣亡雖可痛悼,但恨其調度乖錯』!蓋楊嗣昌中之也。
太監高起潛懼并罪,遂諱象升死;嗣昌複遣帳下卒三人往,驗報死狀,切責之。
二人因模棱以對;有俞某對複如前,竟杖斃焉。
更命順德知府于穎核之,穎曰:『日者從定州城外得尚書遺骸,雜刀中矢,血漬麻衣』。
上設祭泣,軍民莫不雨泣。
清兵連入昌平、寶坻、平谷、薊、霸、景、趙、清河、良鄉。
乙卯,入東昌。
援師四集,俱觀望莫敢擊,中外切齒。
丁乙,陷王田;知縣楊初芳降,諸生桑開基死之。
唯乞皇上立誅嗣昌,正其誤國之罪』!疏上,不問。
十一月辛酉,京師閉門自守。
癸亥,清兵〔□〕良鄉、高陽、涿州,向河間。
自入塞,分四道:一趨滄灞,一趨山東濟南,一趨臨清,一趨彰德、衛輝。
丙寅,召對文武大臣,并召工部給事中範淑泰。
淑泰曰:『今兵已臨城,尚無定議;不知戰、款何出』?上問「誰款」?曰:『外間皆有此議』。
上深憂饷诎,寺丞戈允禮因言借貸;淑泰曰:『戎事在于行法;今法不行而憂饷,即雨金、雨粟,亦有何濟』!上曰:『朝廷之上,何嘗不欲行法』!大學士劉宇亮自請視師,上壯之;旋又自改「察閱」,上不怿。
以翰林院編修楊廷麟為兵部贊畫主事,赴總督盧象升行營。
先是,廷麟上言:『陛下有大臣,無禦侮之才。
高起潛、方一藻曰「當款」,嗣昌亦曰「當款」;吳阿衡曰「款必可恃」,嗣昌亦曰「款必可恃」。
表裡煽謀,宣情洩弱,聞之鹹有侮心。
一旦東西合約,牆嶺失守,款之誤國遂至此極也!唯冀陛下赫然一怒,明正「言款」之罪。
谕督臣集諸路援師,不從中制;其先在擇士,其次在據勢,其次又在用間。
今事鮮任人,而端任嗣昌聞人語戰色變。
南仲在内,李綱無功;潛善秉成,宗澤隕恨!國有若人,豈社稷之福哉』!既改官從軍,象升謂廷麟曰:『〔□〕勢甚盛,官兵趣之,不返山陵,即追京師。
我兵寡食乏,不戰,益輕我;如戰,必生他端。
公為我往真定,與諸臣守,乞糧;我且悉兵,誓一死報國耳』 丁卯,清兵薄景州。
太監劉元斌聞召,走德州。
清兵入高陽,少師大學士孫承宗死之。
始,清兵攻三日,且退;淩晨,噪城下,守者亦噪。
軍中某善兵法者曰:『此城易破也』!承宗被執,自經。
子尚寶司丞鑰、貢士鉁等俱死,知縣雷之渤遁免。
承宗,萬曆甲辰廷試及第;生平博涉群書,尤谙兵書。
總理關邊時,整頓兵馬,按行險隘;用遼士撫西人,甚有功于邊疆。
承宗既殉難,之渤宣言孫相故靳饷生變;當事惑其說,未恤。
己卯,始複原官,予祭九壇,贈太傅。
己酉(?),清兵入衡水、武邑、棗強、雞澤、文安、霸州、阜城。
甲子(?),括廢銅鑄錢。
清兵薄德州,渡河曆臨清,分道:一趨高唐、一趨濟甯,合于濟南。
十二月辛卯,命大學士劉宇亮督察各鎮援兵。
奪盧象升兵部尚書,仍同高起潛戴罪。
初,欲以孫傳庭代象升,薛國觀、楊嗣昌奏「易帥恐緩期,不若留象升責其後效」。
乙未,吏部尚書商周祚罷。
丁酉,命洪承疇入援。
時清兵連破平鄉、南河、沙河、元氏、贊皇、臨城、高邑、獻縣。
戊戌,賜孫傳庭尚方劍,總督各鎮援兵。
庚子,大學士方逢年罷。
盧象升戰于賈莊敗績,死之。
象升所部兵不滿萬,而清兵分道至,勢甚盛。
象升戰慶都,斬百餘級。
總兵楊國柱、虎大威又接戰,殺傷相當。
象升銳志合兵,将伺其隙夾擊之;而上督戰甚急,象升遂分兵援真定,身至保定決戰。
至藁城,謂楊廷麟曰:『公回真定,力求高起潛相援』。
起潛不報;去營近五十裡,意引兵走臨清。
象升将兵五千,乏食哀呼,莫之應。
晨出帳,北向拜曰:『吾與爾輩并受國恩,患不得死,勿患不得生』!衆皆泣。
于是拔營兼程至賈莊擊賊,射一騎殪之。
清兵合圍,象升軍疾馳沖之,清兵退;象升曰:『今雖勝,彼必忿集乘我,慎勿怠』!明日,清兵突象升營;象升曰:『誰為我取彼者』?總兵虎大威馳戰,不勝,且卻;象升大呼曰:『虎将,今吾效命之秋也;毋自愛』!乃招後騎皆往,奮力督戰,身中二矢、二刃,猶号呼不已;馬蹶,遇害——年三十九。
大威、國柱皆潰圍出。
起潛聞之,欲西遁,皇遽還;東行二十裡,植伏,師潰,僅以身免。
大學士劉宇亮次定州,聞敗,仆地,遂入保定總督孫傳庭行營。
而象升以嗣昌、起潛妒之,謂象升曰「實不死」;迨十五年,予祭葬,贈戶部尚書,諡「忠烈」。
是役也,失亡萬計。
部将千總張國棟趨報嗣昌,嗣昌欲增飾象升退卻狀,據以上聞;國棟不肯承。
嗣昌怒,搒掠倍至;終不易,奮身曰:『死則死耳,誣忠臣為逗留,義實不忍』!初,象升與嗣昌争事時,斥嗣昌為秦桧;嗣昌怒曰:『君其自為嶽飛』!至是,果為嗣昌所陷雲。
丁未,以總督兵敗,削楊嗣昌三級,失城各官餘世名、鄭以誠、侯光國、葉夢熊逮下刑部論辟。
以禦馬太監邊永清分守薊鎮西協。
兵部贊畫主事楊廷麟以盧象升事聞,上謂:『大臣陣亡雖可痛悼,但恨其調度乖錯』!蓋楊嗣昌中之也。
太監高起潛懼并罪,遂諱象升死;嗣昌複遣帳下卒三人往,驗報死狀,切責之。
二人因模棱以對;有俞某對複如前,竟杖斃焉。
更命順德知府于穎核之,穎曰:『日者從定州城外得尚書遺骸,雜刀中矢,血漬麻衣』。
上設祭泣,軍民莫不雨泣。
清兵連入昌平、寶坻、平谷、薊、霸、景、趙、清河、良鄉。
乙卯,入東昌。
援師四集,俱觀望莫敢擊,中外切齒。
丁乙,陷王田;知縣楊初芳降,諸生桑開基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