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實錄卷之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昔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月食火星,明年呼韓邪單于款五原塞;唐憲宗元和元年月食熒惑,其年田興以魏博來降;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月掩熒惑,明年興師滅北漢,遂征契丹,連年兵敗。
今者月食火星,猶幸在尾内,則陰宮外當陰國,主上修德以召和、治内以感外,必有災而不害者矣』。
丁醜,工科都給事中何楷上言:『火星四月二十六夜逆行至尾八度,為月所掩;今五月望日已退至尾初度,漸次入心。
古人皆言:月變修刑』。
又言:『禮虧,則罰見熒惑。
誠欲措刑,莫如右禮;誠欲右禮,蓋先省刑。
今爰書之煩極矣,部司議宥,止于重辟數人;而未結之案,先後累累,誰複過而問焉。
「會典」熱審事例,有輕重囚犯急與問理及出獄聽候之令,今亦可仿而行之。
楊嗣昌縷縷援引,出何典記?其言建武款塞者,欲借以伸市賞之說也;其言元和宣慰者,欲借以伸招撫之說也;其言太平興國連年兵敗者,欲借以伸不敢用兵之說也。
附會誠巧,矯誣實甚!念皇上察之』。
癸酉,許總督宣大、山西軍務盧象升守制。
戊寅,遵化喜峰口雪三尺。
丙戌,始定高牆罪宗五年審例。
又京師官民殊死以下,許保候即結。
六月癸巳,安民廠災,傷萬餘人。
武庫既空,發五千金赈恤。
召陳新甲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禦史,總督宣大、山西軍務。
先是,有旨并推在籍守制;蓋楊嗣昌為新甲地也。
丁酉,湖廣道試禦史林蘭友劾大學士張至發票拟屢誤,經畫無聞;并言『兵部尚書楊嗣昌主畫中樞,束手無策;惟求市賞,苟且僥幸:是豈皇上所以奪情意乎』!忤旨,谪外。
辛醜,召惠世揚為兵部右侍郎。
己酉,召吏部尚書商周祚等見于中極殿,谕以新維馮元飙巡撫陝西,元飙殊非巡撫才;餘各問兵食計。
戶部尚書程國祥言:『京師賃房月租及天下會館租,歲可得五十萬』。
工部右侍郎蔡國用言:『崇文宣武街石除中道外,可培修外城』。
識者笑之。
乙卯,以禮部侍郎傅冠、戶部尚書程國祥、兵部尚書楊嗣昌、工部右侍郎蔡國用俱為禮部尚書,禮部右侍郎方逢年、大理寺少卿範複粹俱除禮部左侍郎,并兼東閣大學士,直文淵閣;嗣昌仍署兵部。
丙辰,以盧象升為兵部尚書;仍總督,候代。
是月,京師、山東、河南大旱,蝗。
清兵屯大青山議和,巡撫遼東方一藻奏聞,以我弱,引隆慶封俺答故事;兵部尚書楊嗣昌陰主之。
秋七月戊戌朔(?),命楊嗣昌大祀、大慶暨傳制、頒诏諸大典不預,直閣素服,進朝、日講、召見如常服随班。
先是,嗣昌奉诏于二月趨朝,時父服閱十八月、母服才五月也。
工科給事中何楷劾楊嗣昌入閣吉服,忘親;上以楷苛求,切責之。
己亥(?),前少師大學士溫體仁卒,贈太傅,諡「文忠」。
甲申,廷議以體仁奸佞異常、贻毒深遠,宜削諡、廕以昭公道;遂奪其諡。
少詹事學士黃道周奏言:『宣大總督,部推有在籍守制之命,遂舉陳新甲;天下即乏才,未宜移借及此也。
陛下亦念在廷諸臣豈無一定策效謀者,而空破非常之格,以奉不祥之人責其成功;萬萬不可』!又力斥款議曰:『無論必不可款,款必不可成,成必不可久;即款矣、成矣、久矣,以視甯、錦、遵、薊、宣、大之師何處可撤,而遽謂款之後可撤兵中原以讨流寇,此亦不思之甚矣』! 召文武大臣于平台及黃道周,上谕「吏部尚書商周祚枚蔔濫徇」;周祚引咎。
次問楊嗣昌「哨騎六千送炮各路奈何」?對曰:『今秋事殆未然,又塞外險阻,車炮恐非所便』。
次問道周曰:『朕自禦經筵後,略知學問。
無所為而為之,謂之天理;有所為而為之,謂之人欲。
爾前疏時适當枚蔔,果無所為乎』?對曰:『臣無所私』。
上曰:『前月二十八日推陳新甲,何不拜疏』?對曰:『禦史林蘭友、給事何楷巳有劾疏,臣以同鄉,恐涉嫌疑』。
上曰:『今何遂無嫌耶』?曰:『天下綱常、邊疆大計,失今不言,後将無及。
且臣所惜者綱常名義,非私也』。
上曰:『「清」雖美德,不可傲物遂非。
伯夷為聖之清;若小廉曲謹、不受饋遺,此可為廉,未可為清也』。
道周曰:『伯夷全忠孝之節,孔子遂許其仁』。
上怒其強說。
道周又極诋楊嗣昌奪情蔑倫,嗣昌即出曰:『臣不生于空桑,豈遂不知父母!臣嘗再辭,而明旨敦迫甚。
至黃道周學行人宗,臣實仰企之;乃今謂「不如鄭鄤」,臣始太息絕望!鄤之杖母,行同枭獍;道周又不如鄤,何言綱常耶』!道周曰:『臣言文章不如鄭鄤』!上責其朋比。
道周曰:『衆惡必察,豈得為比』!上曰:『嗣昌薦陳新甲,何雲邪徑』?曰:『臣不識新甲,但蜀人皆言之』。
上曰:『孔子誅少正卯,當時亦稱聞人。
唯以心逆而險、行僻而堅、言僞而辨、順非而澤、記醜而博,不免孔子之誅。
今之人率多類此』!道周曰:『少正卯心在欺世盜名,臣之心在明倫笃行』。
上以褊激恣口,叱道周去。
道周曰:『臣今日不盡言,則臣負陛下;陛下今日殺臣,則陛下負臣』!上曰:『爾讀書有年,隻成佞口』!道周又辨忠佞之分;上怒甚,嗣昌乞優容之。
上曰:『道周放恣,此
今者月食火星,猶幸在尾内,則陰宮外當陰國,主上修德以召和、治内以感外,必有災而不害者矣』。
丁醜,工科都給事中何楷上言:『火星四月二十六夜逆行至尾八度,為月所掩;今五月望日已退至尾初度,漸次入心。
古人皆言:月變修刑』。
又言:『禮虧,則罰見熒惑。
誠欲措刑,莫如右禮;誠欲右禮,蓋先省刑。
今爰書之煩極矣,部司議宥,止于重辟數人;而未結之案,先後累累,誰複過而問焉。
「會典」熱審事例,有輕重囚犯急與問理及出獄聽候之令,今亦可仿而行之。
楊嗣昌縷縷援引,出何典記?其言建武款塞者,欲借以伸市賞之說也;其言元和宣慰者,欲借以伸招撫之說也;其言太平興國連年兵敗者,欲借以伸不敢用兵之說也。
附會誠巧,矯誣實甚!念皇上察之』。
癸酉,許總督宣大、山西軍務盧象升守制。
戊寅,遵化喜峰口雪三尺。
丙戌,始定高牆罪宗五年審例。
又京師官民殊死以下,許保候即結。
六月癸巳,安民廠災,傷萬餘人。
武庫既空,發五千金赈恤。
召陳新甲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禦史,總督宣大、山西軍務。
先是,有旨并推在籍守制;蓋楊嗣昌為新甲地也。
丁酉,湖廣道試禦史林蘭友劾大學士張至發票拟屢誤,經畫無聞;并言『兵部尚書楊嗣昌主畫中樞,束手無策;惟求市賞,苟且僥幸:是豈皇上所以奪情意乎』!忤旨,谪外。
辛醜,召惠世揚為兵部右侍郎。
己酉,召吏部尚書商周祚等見于中極殿,谕以新維馮元飙巡撫陝西,元飙殊非巡撫才;餘各問兵食計。
戶部尚書程國祥言:『京師賃房月租及天下會館租,歲可得五十萬』。
工部右侍郎蔡國用言:『崇文宣武街石除中道外,可培修外城』。
識者笑之。
乙卯,以禮部侍郎傅冠、戶部尚書程國祥、兵部尚書楊嗣昌、工部右侍郎蔡國用俱為禮部尚書,禮部右侍郎方逢年、大理寺少卿範複粹俱除禮部左侍郎,并兼東閣大學士,直文淵閣;嗣昌仍署兵部。
丙辰,以盧象升為兵部尚書;仍總督,候代。
是月,京師、山東、河南大旱,蝗。
清兵屯大青山議和,巡撫遼東方一藻奏聞,以我弱,引隆慶封俺答故事;兵部尚書楊嗣昌陰主之。
秋七月戊戌朔(?),命楊嗣昌大祀、大慶暨傳制、頒诏諸大典不預,直閣素服,進朝、日講、召見如常服随班。
先是,嗣昌奉诏于二月趨朝,時父服閱十八月、母服才五月也。
工科給事中何楷劾楊嗣昌入閣吉服,忘親;上以楷苛求,切責之。
己亥(?),前少師大學士溫體仁卒,贈太傅,諡「文忠」。
甲申,廷議以體仁奸佞異常、贻毒深遠,宜削諡、廕以昭公道;遂奪其諡。
少詹事學士黃道周奏言:『宣大總督,部推有在籍守制之命,遂舉陳新甲;天下即乏才,未宜移借及此也。
陛下亦念在廷諸臣豈無一定策效謀者,而空破非常之格,以奉不祥之人責其成功;萬萬不可』!又力斥款議曰:『無論必不可款,款必不可成,成必不可久;即款矣、成矣、久矣,以視甯、錦、遵、薊、宣、大之師何處可撤,而遽謂款之後可撤兵中原以讨流寇,此亦不思之甚矣』! 召文武大臣于平台及黃道周,上谕「吏部尚書商周祚枚蔔濫徇」;周祚引咎。
次問楊嗣昌「哨騎六千送炮各路奈何」?對曰:『今秋事殆未然,又塞外險阻,車炮恐非所便』。
次問道周曰:『朕自禦經筵後,略知學問。
無所為而為之,謂之天理;有所為而為之,謂之人欲。
爾前疏時适當枚蔔,果無所為乎』?對曰:『臣無所私』。
上曰:『前月二十八日推陳新甲,何不拜疏』?對曰:『禦史林蘭友、給事何楷巳有劾疏,臣以同鄉,恐涉嫌疑』。
上曰:『今何遂無嫌耶』?曰:『天下綱常、邊疆大計,失今不言,後将無及。
且臣所惜者綱常名義,非私也』。
上曰:『「清」雖美德,不可傲物遂非。
伯夷為聖之清;若小廉曲謹、不受饋遺,此可為廉,未可為清也』。
道周曰:『伯夷全忠孝之節,孔子遂許其仁』。
上怒其強說。
道周又極诋楊嗣昌奪情蔑倫,嗣昌即出曰:『臣不生于空桑,豈遂不知父母!臣嘗再辭,而明旨敦迫甚。
至黃道周學行人宗,臣實仰企之;乃今謂「不如鄭鄤」,臣始太息絕望!鄤之杖母,行同枭獍;道周又不如鄤,何言綱常耶』!道周曰:『臣言文章不如鄭鄤』!上責其朋比。
道周曰:『衆惡必察,豈得為比』!上曰:『嗣昌薦陳新甲,何雲邪徑』?曰:『臣不識新甲,但蜀人皆言之』。
上曰:『孔子誅少正卯,當時亦稱聞人。
唯以心逆而險、行僻而堅、言僞而辨、順非而澤、記醜而博,不免孔子之誅。
今之人率多類此』!道周曰:『少正卯心在欺世盜名,臣之心在明倫笃行』。
上以褊激恣口,叱道周去。
道周曰:『臣今日不盡言,則臣負陛下;陛下今日殺臣,則陛下負臣』!上曰:『爾讀書有年,隻成佞口』!道周又辨忠佞之分;上怒甚,嗣昌乞優容之。
上曰:『道周放恣,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