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實錄卷之十五

關燈
國兵桐城。

     張獻忠陷六安。

     癸醜,以範景文為刑部尚書,以劉宗周為都察院左都禦史。

     谕民屯田。

    先發禦前十萬金收貯谷種,以備子粒;并設屯官。

     癸亥,蠲濟南、兖、東昌及濮州等逋租。

     乙醜,召還黃道周,赦其罪;仍任少詹事。

    時周延儒能談言微中;先是,道周在獄,人謂必不可救,延儒以微詞挽之,得減放。

    至是,上偶言及嶽飛事,歎曰:『安得将如嶽飛者而用之』!延儒曰:『嶽飛自是名将;即黃道周之為人,傳之史冊,不免曰「其不用也,天下惜之」』!上默然。

    甫還宮,即傳旨複官。

     刑科右給事中陳啟新匿喪被劾,下撫、按訊之;尋遁。

     是月,開封圍久食匮,人相食。

    劉澤清以朱家寨距城八裡,若提五千兵渡河,依河為營,列水環之,達于大堤,築甬道以運糧,則救援可濟;遂先後立營。

    寇攻三日夜,諸兵不至,澤清遂引去。

    先是,開封城北十裡枕黃河,巡撫高名衡、推官黃澍等議鑿渠通運,且引河水環濠以自固,更決堤灌賊可立走;渠遂成。

    既而河水溢,自渠決城,賊以營高得免。

     李自成陷歸德,殺推官王世琇;貢士徐作霖死之。

     九月甲戌,命備十五騎于西華門,候急傳。

     複劉同升、趙士春原職。

     戊子,命采良家女充九嫔;給事中光時亨請俟寇平舉行,上即令已之。

     誅前兵部尚書陳新甲。

    初,周延儒入其賄,營解甚力;因奏:『國法,大司馬兵不臨城,不斬』。

    上曰:『他邊疆,即勿論;戮辱我親藩七,焉不甚于薄城乎』!延儒語塞。

    既而刑部署事右侍郎徐石麒奏其釀寇私款;立奏上,竟棄市。

     日聞陳司馬甚辨有口,自矜谙疆事、羽書。

     庚寅,浙江海道副使盧若騰奏:『臣八月抵臨清,見内臣田國興聯舟二十四艘、所役九百餘人,擾驿阻閘』。

    上命司禮監核其郵符。

     河決開封,城陷。

    先五日,決朱家寨,溢城北;至是,水大至灌城,周王恭枵及諸王走磁州,以巡按禦史王漢舟迎之也。

    巡撫高名衡等俱北渡,文武吏卒各奔避,士民湮溺死者數十萬人;城俱圯,官私官府廬舍一朝成巨浸。

    賊所屯地高,獨全。

    蓋黃河秋時嘗漲,開封推官黃澍鑿渠導之,忽橫溢水,大半入泗、入淮與故河分流,邳、亳皆災。

    前太常寺少卿鄢陵梁克從,亦舉家溺死。

     都督佥事黃得功敗流賊于潛山之小市。

     冬十月己亥,張獻忠攻襄陽,左良玉倉皇夜乘舟去,撫治鄖陽王永祚、監軍佥事熊俱■〈氵飛〉遁。

     甲辰,命纂修曆法。

     戊申,惠王出奔,巡撫偏沅陳睿谟以護藩行。

     庚戌,賜貧民米、布。

     寇陷安慶。

    詐為鹽客,聚艘泊河下;突入城,陷之。

     以範景文為工部尚書。

     乙卯,刑部右侍郎徐石麒奏:清獄,令各撫、按造冊呈覽;從之。

     戊午,誅司禮太監劉元斌。

     驸馬都尉鞏永圖請追尊建文君諡号;下廷臣議之,不果行。

     增明年會試額六十人。

     十一月丁卯朔,贈故大學士文震孟、故少詹事姚希孟各廕子入國子監,更予震孟祭葬。

     永城前總兵劉超叛。

    超曆貴州總兵官,家居;所收家丁,故群盜也。

    同裡前禦史魏景琦蒼頭與家丁争,超詣景琦家謝過;語次,家丁抽刃直前殺景琦,屠其全家。

    勢不自制,并殺貢士喬明楷,據城反。

     戊辰,召開封府推官黃澍。

    澍對上言:『臣等守甚力;賊忿城不下,鑿渠決河,以緻不守』。

    遂授江西道禦史,齎金巡按河南,赈濟難民。

    命黃希憲治河,塞決口。

    庚午,□十萬金,即命澍賜周王三萬金,餘赈宗室兵民。

     右都禦史劉宗周上言六事:『曰建道揆。

    京師首善之地,先臣馮從吾立「首善書院」;臣請亟複之,以昭聖明興道緻治之意。

    曰貞法守。

    請一切獄詞專聽法司,不必下于錦衣,庶朝廷享清甯寬和之福。

    曰崇國體。

    請今大臣自三品而上犯罪者,九卿科道會詳之後,乃付司寇;司寇議定坐誅,始得收系。

    于此戮辱之中,不忘禮遇之意。

    曰清伏奸。

    請凡禁地匿名文書,一切立毀。

    曰懲官邪。

    京師士大夫與外官交際,愈多愈巧;臣必為風聞彈劾之,唯祈嚴斷。

    曰饬吏治。

    今日吏治之敗,無如催科;而火耗、詞訟贖锾巳複為常例矣。

    至于營陞、謝薦,巡方禦史尤甚。

    臣請以風憲受贓之律,為回道考察第一義』。

    上是之。

     清兵大舉入塞,分入牆之路界嶺、青山。

    癸酉,破遼安三河。

    時分道大入,一趨通州、一自柳樹澗趨天津。

    甲戌,屯永平之台頭;乙亥,攻通州。

    京師戒嚴,勳臣分守九門,以太監王承恩提督城守。

     以徐石麒為刑部尚書。

     甯武總兵許定國下獄,論死。

    前以千人援河南,兵潰道掠也。

     谕廷臣條上措饷、城守事宜。

     己卯,檄各省直勤王兵入援。

     張獻忠陷黃梅。

     庚辰,募運張家灣各關委積,以一石入京者給四鬥,餘倍之;聽營軍家人代運。

     清兵入薊州,分往真定、河間、香河。

     甲申,發帑金十萬資饷 周延儒勸上召前大學士王應熊。

    延儒知外漸有異議,故以自代,蓋資之為援也。

    上從之,命召應熊。

     丁亥,令薊州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