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實錄卷之六
關燈
小
中
大
懷宗端皇帝(六)
崇祯六年春正月甲午朔,大風霾,日生兩珥。
丁酉,畿南盜闖入西山,距順德百裡。
時大隊尚在山西,零騎數百分為二道:一北向,西犯平縣,窺固關;一南向,河北懷慶、衛輝盡遭蹂躏矣。
丁未,左良玉破賊于涉縣西坡,斬其渠;賊望左家旗幟,皆靡——然賊勢尚盛,眈眈未忘中州也。
進屯輝縣之百泉書院三日,尋北踞林縣山中。
于是趙村居民相望而起,河南兵七千先後失亡殆盡;良玉勢成孤注,不得已邀總兵鄧玘兵禦之。
庚子,運舟出天津海口,飓風盡覆。
以戶部郎中史可法為江西佥事布政司參政。
癸醜,曹文诏進都督同知。
留兩淮鹽課十萬充饷客兵。
大學士周延儒以宣府閱視太監王坤疏劾,乞罷;不允。
庚申,遣催外饷十一人。
二月癸亥朔,建昌軍沈學之家生豕,二尾、八蹄、二身、一首。
戊辰,召都察院左都禦史張登,谕之曰:『風紀重地,向來考核禦史之法,不能實行。
今察吏安民,莫先考核。
卿其勵之』! 庚午,召廷臣于文華殿,謂左副都禦史王志道曰:『遣用内臣,原非得已,朕言甚明;何議論之多也!昨王坤疏,朕已責其率妄;乃朝廷舉敕,莫不牽引内臣。
豈斥各官,皆為内臣耶』?對曰:『王坤直劾輔臣,故舉朝皇皇為紀綱法度之憂。
内廷既可糾廷臣,廷臣亦可糾内臣;臣為法度惜,非為諸臣地也』。
上曰:『朕見廷臣其于國家大計不之言及,唯因内臣在鎮不利奸弊,乃借王坤之疏挾制朝廷,誠巧佞也!且文武各臣未嘗不用;因其蒙徇,故勉用内臣耳』。
周延儒等請上優容,上色稍霁;延儒曰:『志道非專論内臣,實責臣等溺職』。
上曰:『職掌不修,噉名立論,何堪憲紀』!立命志道退。
戊子,山海關永平大雨,水壞城郭、田舍、人畜亡算。
辛卯,曹文诏擊榆林賊,敗之。
文诏出師屢捷,惟山西總兵張應昌逗遛不進;于是賊渠紫金梁、老■〈犭回〉■〈犭回〉從榆社敗,北奔,總兵艾萬年、賀人龍斬之。
巡撫許鼎臣因奏言:『寇黨三十萬,流毒晉地五年。
今西賊萬餘遁濟源山,其内王屋、燕柱、析城、中條,令李卑、艾人龍等從沁州、陽城、沁水入剿,賀人龍、李春芳從垣曲、縧州入剿:此西路之大概也。
東賊二萬餘遁輝林武陟山,其内為青羊谷、赤狄囤、王莽嶺、伏牛山、碗子城、犬王莊、小西天、孫膑坡、箕山、遼山,今曹文诏、孫茂林自潞安入剿,猛如虎等自遼州、和順、東平入剿:此東路之大略也。
太、汾西北有三閣五剛短毛賊,鎮臣張應昌等任之;餘如霍州之東山、趙州之休糧山、隰州之水頭鎮、石樓之花城窊、孝義之開府喬山,則皆土賊易定』。
疏入,上心謂饑民非流寇,而鼎臣亦藉以寬文法也;上遂谕都察院,以『民窮盜起,皆由親民之官妄取民财、彌逢上官;小人得志,百姓愈困。
敕巡按禦史廣訪以聞』。
上谕吏部禮部曰:『朕惟祖宗朝求才用人,原不徒憑文藝,盡拘資格;惟在敦尚行誼、選建賢能,以佐治理。
故童子必入小學,遇試先核德行;自入學以及釋褐,必有實德,方許登用。
異日敗行,考官并坐。
至于四海之大,豈無潛修碩德、積學弘才、清直剛方,實堪大用者乎!更宜簡拔一、二,以示風勸。
若科道,不必專出考選;館員,須應先曆推知:并當廷議,垂為法守』。
三月辛亥,刑科都給事中陳贊化劾大學士周延儒以遊客李元功、醫官張景韶通賄;命下元功鎮撫司。
延儒奏辨,贊化又劾延儒『前語「去輔李标,上先允放,餘即封還原疏,上遂改「留」,實有回天之力」;今上,羲皇上人也,此是何語!罪不止輕洩』。
至指借停刑以罔賄利,引刑科給事中李世祺為證;世祺亦奏贊化言實。
戶科給事中朱文煥亦劾延儒「重荷國恩,毫無補救;群喙交攻,萬無可留」。
報聞。
丙辰,蜀賊攻蒼溪縣不下;遂走廣元;同知張鵬起等戰二郎關,大敗,殺守備張應甲、黃朝玺。
己未,蜀賊攻百丈關,守備郭沾辰、陳中敗沒。
陝州、興平等官入觐,賊不得達;巡按陝西禦史範複粹以聞。
是月,發十萬金,命禦史陳乾陽赈濟山西。
夏四月丙寅,賊破平順縣,殺知縣徐明揚。
孔有德、耿仲明由蓋州自歸于清。
初,仲明弟仲裕先來通鎮守登萊,東江前将軍黃龍計殺之;及登州破,龍家在城,阖門死焉。
龍守旅順,計有德等必逸,逸必道旅順;果至,逆擊,大有斬獲,擒毛有賢、承福等。
未幾,清兵入旅順,殺龍。
辛巳,總核各京、省積虧鹽課三百二十餘萬,命有司如數解納;否則,指名參處。
金花積負,亦分見征、帶征勒完。
禮部尚書黃汝良上「昭代樂律志考」,命付史館。
河南西路盜自輝縣入清化鎮,遊擊越效敗沒,左良玉擒斬六十一人;其武安東盜,遊擊陶希謙擊
丁酉,畿南盜闖入西山,距順德百裡。
時大隊尚在山西,零騎數百分為二道:一北向,西犯平縣,窺固關;一南向,河北懷慶、衛輝盡遭蹂躏矣。
丁未,左良玉破賊于涉縣西坡,斬其渠;賊望左家旗幟,皆靡——然賊勢尚盛,眈眈未忘中州也。
進屯輝縣之百泉書院三日,尋北踞林縣山中。
于是趙村居民相望而起,河南兵七千先後失亡殆盡;良玉勢成孤注,不得已邀總兵鄧玘兵禦之。
庚子,運舟出天津海口,飓風盡覆。
以戶部郎中史可法為江西佥事布政司參政。
癸醜,曹文诏進都督同知。
留兩淮鹽課十萬充饷客兵。
大學士周延儒以宣府閱視太監王坤疏劾,乞罷;不允。
庚申,遣催外饷十一人。
二月癸亥朔,建昌軍沈學之家生豕,二尾、八蹄、二身、一首。
戊辰,召都察院左都禦史張登,谕之曰:『風紀重地,向來考核禦史之法,不能實行。
今察吏安民,莫先考核。
卿其勵之』! 庚午,召廷臣于文華殿,謂左副都禦史王志道曰:『遣用内臣,原非得已,朕言甚明;何議論之多也!昨王坤疏,朕已責其率妄;乃朝廷舉敕,莫不牽引内臣。
豈斥各官,皆為内臣耶』?對曰:『王坤直劾輔臣,故舉朝皇皇為紀綱法度之憂。
内廷既可糾廷臣,廷臣亦可糾内臣;臣為法度惜,非為諸臣地也』。
上曰:『朕見廷臣其于國家大計不之言及,唯因内臣在鎮不利奸弊,乃借王坤之疏挾制朝廷,誠巧佞也!且文武各臣未嘗不用;因其蒙徇,故勉用内臣耳』。
周延儒等請上優容,上色稍霁;延儒曰:『志道非專論内臣,實責臣等溺職』。
上曰:『職掌不修,噉名立論,何堪憲紀』!立命志道退。
戊子,山海關永平大雨,水壞城郭、田舍、人畜亡算。
辛卯,曹文诏擊榆林賊,敗之。
文诏出師屢捷,惟山西總兵張應昌逗遛不進;于是賊渠紫金梁、老■〈犭回〉■〈犭回〉從榆社敗,北奔,總兵艾萬年、賀人龍斬之。
巡撫許鼎臣因奏言:『寇黨三十萬,流毒晉地五年。
今西賊萬餘遁濟源山,其内王屋、燕柱、析城、中條,令李卑、艾人龍等從沁州、陽城、沁水入剿,賀人龍、李春芳從垣曲、縧州入剿:此西路之大概也。
東賊二萬餘遁輝林武陟山,其内為青羊谷、赤狄囤、王莽嶺、伏牛山、碗子城、犬王莊、小西天、孫膑坡、箕山、遼山,今曹文诏、孫茂林自潞安入剿,猛如虎等自遼州、和順、東平入剿:此東路之大略也。
太、汾西北有三閣五剛短毛賊,鎮臣張應昌等任之;餘如霍州之東山、趙州之休糧山、隰州之水頭鎮、石樓之花城窊、孝義之開府喬山,則皆土賊易定』。
疏入,上心謂饑民非流寇,而鼎臣亦藉以寬文法也;上遂谕都察院,以『民窮盜起,皆由親民之官妄取民财、彌逢上官;小人得志,百姓愈困。
敕巡按禦史廣訪以聞』。
上谕吏部禮部曰:『朕惟祖宗朝求才用人,原不徒憑文藝,盡拘資格;惟在敦尚行誼、選建賢能,以佐治理。
故童子必入小學,遇試先核德行;自入學以及釋褐,必有實德,方許登用。
異日敗行,考官并坐。
至于四海之大,豈無潛修碩德、積學弘才、清直剛方,實堪大用者乎!更宜簡拔一、二,以示風勸。
若科道,不必專出考選;館員,須應先曆推知:并當廷議,垂為法守』。
三月辛亥,刑科都給事中陳贊化劾大學士周延儒以遊客李元功、醫官張景韶通賄;命下元功鎮撫司。
延儒奏辨,贊化又劾延儒『前語「去輔李标,上先允放,餘即封還原疏,上遂改「留」,實有回天之力」;今上,羲皇上人也,此是何語!罪不止輕洩』。
至指借停刑以罔賄利,引刑科給事中李世祺為證;世祺亦奏贊化言實。
戶科給事中朱文煥亦劾延儒「重荷國恩,毫無補救;群喙交攻,萬無可留」。
報聞。
丙辰,蜀賊攻蒼溪縣不下;遂走廣元;同知張鵬起等戰二郎關,大敗,殺守備張應甲、黃朝玺。
己未,蜀賊攻百丈關,守備郭沾辰、陳中敗沒。
陝州、興平等官入觐,賊不得達;巡按陝西禦史範複粹以聞。
是月,發十萬金,命禦史陳乾陽赈濟山西。
夏四月丙寅,賊破平順縣,殺知縣徐明揚。
孔有德、耿仲明由蓋州自歸于清。
初,仲明弟仲裕先來通鎮守登萊,東江前将軍黃龍計殺之;及登州破,龍家在城,阖門死焉。
龍守旅順,計有德等必逸,逸必道旅順;果至,逆擊,大有斬獲,擒毛有賢、承福等。
未幾,清兵入旅順,殺龍。
辛巳,總核各京、省積虧鹽課三百二十餘萬,命有司如數解納;否則,指名參處。
金花積負,亦分見征、帶征勒完。
禮部尚書黃汝良上「昭代樂律志考」,命付史館。
河南西路盜自輝縣入清化鎮,遊擊越效敗沒,左良玉擒斬六十一人;其武安東盜,遊擊陶希謙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