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實錄卷之六
關燈
小
中
大
之,亦敗沒。
部臣以河南不塞太行之險,揖盜使人,不得無罪;河南鄉紳奏請陝西總督洪承疇兼轄河南,部臣欲移承疇駐潼關為三省之界,監制晉、豫二撫并曹文诏、鄧玘、張應昌三鎮,上不允。
命司禮監太監張其監、郝純仁、高養性、韓汝貴、魏伯绶等赴各倉,同提督諸臣盤驗收放。
癸未,承運庫太監奏緞匹欠數十萬;命有司勒限輸上。
兵部請三省撫臣親在行間,晉撫同曹文诏入陽沁山中、道臣王肇生同張應昌入潞安山;豫撫同左良玉直入星轺驿,别遣鄧玘直入少陽關;保定巡撫同梁甫、周爾敬入小西天等處。
其褊裨,各選一知兵道府督之分剿。
報可。
五月癸巳,巡撫山西許鼎臣以流寇恣掠,請蠲積逋并預免數年額賦;不許。
戶部侍郎劉榮嗣等奏言:『調兵剿寇,非守城也。
近撫、鎮多設雄兵株守郡邑,意以城池亡恙,可逭失事之責;不知賊利野掠,何用攻城!此名為防寇,實同縱寇。
蕩平無期,病全在此。
請城守委有司,撫、鎮率其丁壯憑高設險,專主援剿』。
庚子,雲南曲靖江府土舍安邊與安其爵、其祿,同祖兄弟也;其爵世烏撒知府,其祿欲仍受沾益知州修好。
巡撫蔡侃解谕之,俱聽命。
以侯恂為戶部尚書。
壬寅,插漢虎墩兔憨同河套五萬餘騎自清水、橫城分入,守備姚之夔等不能遏;臨河堡參将張問政、副總兵史開先、守備趙訪皆逃,遂薄靈州,總兵賀虎臣以千騎入守。
乙巳,出戰,移入屯堡;連屯數十裡,殺掠慘甚。
上怒巡撫耿好仁,尋逮之。
丙午,太監張應朝調南京,與胡承诏協同守備。
己酉,谕兵部:『流賊蔓延,各路兵将雲集;一切功罪、勤惰,應有監紀。
特命内中軍陳大金、闫思印、謝文舉與山西内中軍孫茂霖會各撫道分入曹文诏、張應昌、左良玉、鄧玘軍中,監紀功過、督催糧饷、安撫百姓;仍着内庫發四萬金、素紅蟒緞四百匹、紅素千匹,軍前立賞』。
壬子,河套西犯延綏定邊營,官兵擊斬一百二十七級。
尋複犯靈州、橫城、延綏、西川,降盜王成功乘邊警糾衆複叛于西川,掠雙湖峪;陳奇瑜、王承恩方禦插漢,即分剿于王家岔,斬首百四十一級。
繼而承恩又擊賊于膈膊峪,斬八十八級,王成功殲焉。
時又大雨,西川平。
鄧玘擊賊善陽山,大敗之,射死紫金梁;賊奪氣。
工科給事中孫晉上言:『徐、邳而下至安山,無歲不決,無決不害;而最劇者,莫如蘇嘴、建義等處。
宜亟講求疏塞之方,此天下兵饷通塞之間也』。
六月辛酉朔,命太監高起潛監視錦甯、張國元監視山西石塘等路,綜核兵饷,犒賞軍士。
乙醜,川兵潰于林縣,毛兵殺傷甚衆;潞王告急,乞撫臣駐衛輝控禦之。
丙寅,賊圍湯陰,敗鄉兵;林、輝、涉、安等縣綿亘一山,故易蔓也。
又賊自陽城、垣曲來,合于濟源。
紅彜犯漳州;明日,突攻中左所,官軍失利。
插漢虎墩兔憨犯延綏。
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鄭以偉卒。
庚辰,大學士周延儒罷。
始,溫體仁與延儒深相結納,延儒故力援之以進。
至是,體仁将奪其位,太監王坤疏攻延儒,舉朝争之,體仁不之助。
及王志道召對,上語延儒曰:『卿昨辨王坤疏,日後将入史書』。
體仁觇知上意,故凡與延儒為難者,體仁必陰助之,而助延儒者皆诎焉。
兼以「羲皇」語謗讪有據,遂不解。
命行人王芝瑞護行以歸。
甲申,張彜憲以戶、工二部外逋一千七百餘萬,當令科道分催。
時督饷方裁,故下部院酌議;部院請查參完負,罷不遣。
河南大旱;密縣民婦生旱魃,澆之乃雨。
秋七月辛卯朔,大風拔木。
壬辰,賊屯武安;乙未,賊屯彰德、汾州。
命太監闫思印同張應昌合剿。
汾陽知縣費甲鏸以逼迫苦供億,投井死。
丙申,賊陷山西樂平縣。
召兵部尚書熊明遇等于平台,以沈棨私通插漢,欺擅辱國;明遇對曰:『天語嚴毅,臣等不勝惶懼!退而思之,亦邊臣處置失平耳,于天威無損也。
七月朔,撫臣沈棨手書曰:「青永為哈喇慎諸部,現在牆下與招撫官懽然道故;往谕之,啟其悔心」。
明旨雖嚴,不亦纡邊臣之難乎!以插漢臨邊而去,俱皇上威靈所及;聖意雲辱,不過謂誓稿數語耳。
漢、唐英主于塞外嫚書,皆置不理;即本朝款貢言語豈能盡馴,邊臣卻而不奏。
今此舉實不成盟,中軍都司等官與之颉颃,兼以捐俸犒勞為詞,未聞朝廷裁處,于天威何損哉』!先是,插漢屯膳房堡、沙嶺,時總兵王世忠、巡撫沈棨因私犒三千金,插漢攢刀說誓;事聞,上初猶豫,熊明遇力為請。
上以問周延儒,伏地不對者久之,上乃不允;以誓文中朝廷與插漢并體——尋逮棨,遣戍。
戊戌,命行人召故大學士何如寵。
庚子,叙内臣守萊功,徐時得、翟升各廕錦衣衛正千戶;餘陞賞有差。
湖
部臣以河南不塞太行之險,揖盜使人,不得無罪;河南鄉紳奏請陝西總督洪承疇兼轄河南,部臣欲移承疇駐潼關為三省之界,監制晉、豫二撫并曹文诏、鄧玘、張應昌三鎮,上不允。
命司禮監太監張其監、郝純仁、高養性、韓汝貴、魏伯绶等赴各倉,同提督諸臣盤驗收放。
癸未,承運庫太監奏緞匹欠數十萬;命有司勒限輸上。
兵部請三省撫臣親在行間,晉撫同曹文诏入陽沁山中、道臣王肇生同張應昌入潞安山;豫撫同左良玉直入星轺驿,别遣鄧玘直入少陽關;保定巡撫同梁甫、周爾敬入小西天等處。
其褊裨,各選一知兵道府督之分剿。
報可。
五月癸巳,巡撫山西許鼎臣以流寇恣掠,請蠲積逋并預免數年額賦;不許。
戶部侍郎劉榮嗣等奏言:『調兵剿寇,非守城也。
近撫、鎮多設雄兵株守郡邑,意以城池亡恙,可逭失事之責;不知賊利野掠,何用攻城!此名為防寇,實同縱寇。
蕩平無期,病全在此。
請城守委有司,撫、鎮率其丁壯憑高設險,專主援剿』。
庚子,雲南曲靖江府土舍安邊與安其爵、其祿,同祖兄弟也;其爵世烏撒知府,其祿欲仍受沾益知州修好。
巡撫蔡侃解谕之,俱聽命。
以侯恂為戶部尚書。
壬寅,插漢虎墩兔憨同河套五萬餘騎自清水、橫城分入,守備姚之夔等不能遏;臨河堡參将張問政、副總兵史開先、守備趙訪皆逃,遂薄靈州,總兵賀虎臣以千騎入守。
乙巳,出戰,移入屯堡;連屯數十裡,殺掠慘甚。
上怒巡撫耿好仁,尋逮之。
丙午,太監張應朝調南京,與胡承诏協同守備。
己酉,谕兵部:『流賊蔓延,各路兵将雲集;一切功罪、勤惰,應有監紀。
特命内中軍陳大金、闫思印、謝文舉與山西内中軍孫茂霖會各撫道分入曹文诏、張應昌、左良玉、鄧玘軍中,監紀功過、督催糧饷、安撫百姓;仍着内庫發四萬金、素紅蟒緞四百匹、紅素千匹,軍前立賞』。
壬子,河套西犯延綏定邊營,官兵擊斬一百二十七級。
尋複犯靈州、橫城、延綏、西川,降盜王成功乘邊警糾衆複叛于西川,掠雙湖峪;陳奇瑜、王承恩方禦插漢,即分剿于王家岔,斬首百四十一級。
繼而承恩又擊賊于膈膊峪,斬八十八級,王成功殲焉。
時又大雨,西川平。
鄧玘擊賊善陽山,大敗之,射死紫金梁;賊奪氣。
工科給事中孫晉上言:『徐、邳而下至安山,無歲不決,無決不害;而最劇者,莫如蘇嘴、建義等處。
宜亟講求疏塞之方,此天下兵饷通塞之間也』。
六月辛酉朔,命太監高起潛監視錦甯、張國元監視山西石塘等路,綜核兵饷,犒賞軍士。
乙醜,川兵潰于林縣,毛兵殺傷甚衆;潞王告急,乞撫臣駐衛輝控禦之。
丙寅,賊圍湯陰,敗鄉兵;林、輝、涉、安等縣綿亘一山,故易蔓也。
又賊自陽城、垣曲來,合于濟源。
紅彜犯漳州;明日,突攻中左所,官軍失利。
插漢虎墩兔憨犯延綏。
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鄭以偉卒。
庚辰,大學士周延儒罷。
始,溫體仁與延儒深相結納,延儒故力援之以進。
至是,體仁将奪其位,太監王坤疏攻延儒,舉朝争之,體仁不之助。
及王志道召對,上語延儒曰:『卿昨辨王坤疏,日後将入史書』。
體仁觇知上意,故凡與延儒為難者,體仁必陰助之,而助延儒者皆诎焉。
兼以「羲皇」語謗讪有據,遂不解。
命行人王芝瑞護行以歸。
甲申,張彜憲以戶、工二部外逋一千七百餘萬,當令科道分催。
時督饷方裁,故下部院酌議;部院請查參完負,罷不遣。
河南大旱;密縣民婦生旱魃,澆之乃雨。
秋七月辛卯朔,大風拔木。
壬辰,賊屯武安;乙未,賊屯彰德、汾州。
命太監闫思印同張應昌合剿。
汾陽知縣費甲鏸以逼迫苦供億,投井死。
丙申,賊陷山西樂平縣。
召兵部尚書熊明遇等于平台,以沈棨私通插漢,欺擅辱國;明遇對曰:『天語嚴毅,臣等不勝惶懼!退而思之,亦邊臣處置失平耳,于天威無損也。
七月朔,撫臣沈棨手書曰:「青永為哈喇慎諸部,現在牆下與招撫官懽然道故;往谕之,啟其悔心」。
明旨雖嚴,不亦纡邊臣之難乎!以插漢臨邊而去,俱皇上威靈所及;聖意雲辱,不過謂誓稿數語耳。
漢、唐英主于塞外嫚書,皆置不理;即本朝款貢言語豈能盡馴,邊臣卻而不奏。
今此舉實不成盟,中軍都司等官與之颉颃,兼以捐俸犒勞為詞,未聞朝廷裁處,于天威何損哉』!先是,插漢屯膳房堡、沙嶺,時總兵王世忠、巡撫沈棨因私犒三千金,插漢攢刀說誓;事聞,上初猶豫,熊明遇力為請。
上以問周延儒,伏地不對者久之,上乃不允;以誓文中朝廷與插漢并體——尋逮棨,遣戍。
戊戌,命行人召故大學士何如寵。
庚子,叙内臣守萊功,徐時得、翟升各廕錦衣衛正千戶;餘陞賞有差。
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