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實錄卷之五
關燈
小
中
大
懷宗端皇帝(五)
崇祯五年春正月己亥朔,大風霾。
庚子,張可大令副總兵張焘與邵國祚川兵共三千六百人戰城東,焘兵忽戴紅巾反擊,我兵殲焉;遊擊陳良谟等死之。
辛醜,登州城陷。
時孔有德上書孫元化,元化信其言;午刻,開門納張焘兵三百人——蓋僞降也。
各官力阻,不聽,置于太平營。
夜漏十刻,内應合,開東門,殺官吏紳民幾盡,執元化及兵備道宋光蘭、知府吳維城、同知賈傑、知縣秦世英及鄉紳梁之垣,拘于遊擊耿仲明宅;脅元化移餘大成書,求奏赦有德。
更造舟募兵,居七日,得舡航海,遂縱元化等歸。
張焘不肯降賊,自缢死。
壬寅,張可大知水城不可守,殺妾婢,自經于太平樓。
初,有德攻城,登人告急,宋光蘭曰:『事在防院』。
元化曰:『已别有計』。
及城破,欲殺光蘭;光蘭因自叙清操,釋之,殺故河州判官張瑤。
癸卯,賊陷保安縣,又陷合水縣。
流賊陷山西蒲州、永甯,且大掠;巡撫宋統殷提兵援剿。
巡按禦史羅世錦歸咎于秦,謂以鄰為壑。
給事中裴君陽——晉人也,上言請責成秦鎮、撫驅之回秦後,再議剿撫;識者笑之。
洪承疇請留陝西饷銀二十萬資剿費,并以勸農;從之。
先是,甯塞逸賊合環、慶諸寇屯鎮原縣之蒲河,欲犯平涼,走鳳翔、漢中;練國事自泾州馳赴固原,檄固原道王振奇同副總兵王性善等截守各隘口,檄平涼道徐如翰同副總兵董志義守泾州各要害,又檄總兵楊嘉谟、遊擊趙光遠共緝奸殺賊塘馬,斷其耳目。
賊遂不敢出,又食乏,互相猜疑。
洪承疇從鄜州間道馳至慶陽,曹文诏以臨洮兵二千至,甯夏總兵賀虎臣兵亦至,會于西澳;各夾擊賊,大小十餘戰,追奔數十裡,傷墜亡算,而甯塞之寇盡矣。
惟渾天猴等尚據襄樂,國事遂移鎮甯州。
時以西澳之捷,為用兵來第一。
戊午,承疇等擊賊槐安堡,又敗之;賊雖奔竄,尚破華亭、擾莊浪,而官兵追捕亟,賊皆破膽争潛匿。
先是,隴西韓城、安塞、安定諸寇,承疇偕文诏先後清蕩;鐵角城為邊盜薮,賊魁郝臨庵、可天飛以援中部,亦為王師所敗。
獨行狼竄入其伍,耕牧鐵角城為持久計;聞他盜盡平,則亦震懼。
虎兒凹錐子山之賊大敗,可天飛已斬其二賊,皆生得就誅。
自是,西人稍休息焉。
辛亥,孔有德破黃縣。
壬子,以山海關監軍參政楊嗣昌為右佥都禦史,提督軍務,巡撫山、永。
乙卯,以山東武德道徐從治為右都禦史,巡撫山東;謝琏為右副都禦史,巡撫登萊。
己未,有德薄萊州。
庚申,以傅淑訓為通政使。
逮故巡撫孫元化、餘大成。
秋七月,元化伏誅;明年,戍大成。
甲子,通政使馬鳴世等奏言:『三秦為海内上遊,延安、慶陽為關中藩屏,榆林又為延、慶藩籬;無榆林必無延、慶,無延、慶必無關中矣。
乃自盜發以來,破城屠野,四年于茲;良以盜衆我寡、盜飽我饑,内鮮經時之饷,外乏應手之援。
揆厥所由,緣廟堂之上以延、慶視延、慶,未嘗以全秦視延、慶;以秦視秦,未嘗以天下安危視秦。
而且誤視此流盜為饑民、為降丁,勢焰燎原,莫可撲滅。
若非廟堂亟增大兵、措大饷為一勞永逸之計,恐軍骛于東,賊馳于西;師老财匮,揭竿誰禦!天下事,尚忍言哉!乞敕所司亟措饷二十萬給民牛種、為兵士犒賞,急圖安戢,庶全秦安而各鎮安矣』。
吳執禦奏薦黃克缵、劉宗周、姜曰廣、文震孟、陳仁錫、黃道周、曹于汴、惠世揚、易應昌、羅喻義,上責其徇濫。
辛未,四川道試禦史吳彥芳亦奏薦李瑾、李邦華、畢懋康、倪思輝、程紹,上惡二人朋比,下彥芳、執禦刑部獄,坐奏事、上書詐不以實律,杖,為城旦;報可。
丙寅,河套着力兔以三百騎近塞,稱插漢虎墩兔憨求款;曹文诏在暗門,同定邊副總兵張應昌、同知趙之庠議,未決。
丁
庚子,張可大令副總兵張焘與邵國祚川兵共三千六百人戰城東,焘兵忽戴紅巾反擊,我兵殲焉;遊擊陳良谟等死之。
辛醜,登州城陷。
時孔有德上書孫元化,元化信其言;午刻,開門納張焘兵三百人——蓋僞降也。
各官力阻,不聽,置于太平營。
夜漏十刻,内應合,開東門,殺官吏紳民幾盡,執元化及兵備道宋光蘭、知府吳維城、同知賈傑、知縣秦世英及鄉紳梁之垣,拘于遊擊耿仲明宅;脅元化移餘大成書,求奏赦有德。
更造舟募兵,居七日,得舡航海,遂縱元化等歸。
張焘不肯降賊,自缢死。
壬寅,張可大知水城不可守,殺妾婢,自經于太平樓。
初,有德攻城,登人告急,宋光蘭曰:『事在防院』。
元化曰:『已别有計』。
及城破,欲殺光蘭;光蘭因自叙清操,釋之,殺故河州判官張瑤。
癸卯,賊陷保安縣,又陷合水縣。
流賊陷山西蒲州、永甯,且大掠;巡撫宋統殷提兵援剿。
巡按禦史羅世錦歸咎于秦,謂以鄰為壑。
給事中裴君陽——晉人也,上言請責成秦鎮、撫驅之回秦後,再議剿撫;識者笑之。
洪承疇請留陝西饷銀二十萬資剿費,并以勸農;從之。
先是,甯塞逸賊合環、慶諸寇屯鎮原縣之蒲河,欲犯平涼,走鳳翔、漢中;練國事自泾州馳赴固原,檄固原道王振奇同副總兵王性善等截守各隘口,檄平涼道徐如翰同副總兵董志義守泾州各要害,又檄總兵楊嘉谟、遊擊趙光遠共緝奸殺賊塘馬,斷其耳目。
賊遂不敢出,又食乏,互相猜疑。
洪承疇從鄜州間道馳至慶陽,曹文诏以臨洮兵二千至,甯夏總兵賀虎臣兵亦至,會于西澳;各夾擊賊,大小十餘戰,追奔數十裡,傷墜亡算,而甯塞之寇盡矣。
惟渾天猴等尚據襄樂,國事遂移鎮甯州。
時以西澳之捷,為用兵來第一。
戊午,承疇等擊賊槐安堡,又敗之;賊雖奔竄,尚破華亭、擾莊浪,而官兵追捕亟,賊皆破膽争潛匿。
先是,隴西韓城、安塞、安定諸寇,承疇偕文诏先後清蕩;鐵角城為邊盜薮,賊魁郝臨庵、可天飛以援中部,亦為王師所敗。
獨行狼竄入其伍,耕牧鐵角城為持久計;聞他盜盡平,則亦震懼。
虎兒凹錐子山之賊大敗,可天飛已斬其二賊,皆生得就誅。
自是,西人稍休息焉。
辛亥,孔有德破黃縣。
壬子,以山海關監軍參政楊嗣昌為右佥都禦史,提督軍務,巡撫山、永。
乙卯,以山東武德道徐從治為右都禦史,巡撫山東;謝琏為右副都禦史,巡撫登萊。
己未,有德薄萊州。
庚申,以傅淑訓為通政使。
逮故巡撫孫元化、餘大成。
秋七月,元化伏誅;明年,戍大成。
甲子,通政使馬鳴世等奏言:『三秦為海内上遊,延安、慶陽為關中藩屏,榆林又為延、慶藩籬;無榆林必無延、慶,無延、慶必無關中矣。
乃自盜發以來,破城屠野,四年于茲;良以盜衆我寡、盜飽我饑,内鮮經時之饷,外乏應手之援。
揆厥所由,緣廟堂之上以延、慶視延、慶,未嘗以全秦視延、慶;以秦視秦,未嘗以天下安危視秦。
而且誤視此流盜為饑民、為降丁,勢焰燎原,莫可撲滅。
若非廟堂亟增大兵、措大饷為一勞永逸之計,恐軍骛于東,賊馳于西;師老财匮,揭竿誰禦!天下事,尚忍言哉!乞敕所司亟措饷二十萬給民牛種、為兵士犒賞,急圖安戢,庶全秦安而各鎮安矣』。
吳執禦奏薦黃克缵、劉宗周、姜曰廣、文震孟、陳仁錫、黃道周、曹于汴、惠世揚、易應昌、羅喻義,上責其徇濫。
辛未,四川道試禦史吳彥芳亦奏薦李瑾、李邦華、畢懋康、倪思輝、程紹,上惡二人朋比,下彥芳、執禦刑部獄,坐奏事、上書詐不以實律,杖,為城旦;報可。
丙寅,河套着力兔以三百騎近塞,稱插漢虎墩兔憨求款;曹文诏在暗門,同定邊副總兵張應昌、同知趙之庠議,未決。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