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八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行千叟宴。
與天下臣民。
跻壽<宀禹>而迓繁禧。
為千載一時之嘉會。
朕誕膺丕緒。
敬紹鴻圖。
夙夜孜孜。
勤求治理。
仰賴昊蒼笃佑。
列祖贻庥。
海宇乂安。
人民樂利。
曾于乾隆五十年乙巳。
恭照皇祖千叟宴。
舉行盛典。
迄今已逾十年。
逢吉康強。
精神純固。
明歲丙辰。
紀元周甲。
躬舉授受上儀。
尤屬曠古所未有。
天下臣民。
歌詠太平。
期頤衍慶者。
此十年内。
又不知凡幾。
允宜再啟耆筵。
以紀重光之盛。
着于明年正月初吉。
再舉千叟宴盛典。
惟是前次乙巳。
朕壽七旬有五。
是以六十歲以上者。
俱令預宴。
明年朕壽八旬開六。
若仍照前次六十以上。
即準入宴。
年齒皆如兒輩。
長幼懸殊。
轉為未協。
此次應自七十歲以上準其入宴。
用示朕介景延祺。
申錫無疆至意。
所有一切事宜。
着各該衙門照上次之例敬謹豫備。
○又谕、前因武殿試呈進策題。
朕以文殿試向憑策以定甲乙。
至武會試所重原在外場。
其發策廷試。
止系循例舉行。
是以每次所派閱卷大臣。
不過閣學京堂等官。
大學士尚書。
向未簡派。
所出策題。
率多敷衍成文。
而武舉等亦并不能條對。
自不應載入起居注實錄之内。
随命軍機大臣恭查。
據奏文武殿試策題向來俱屬載入等語。
乃本日朕恭閱雍正十一年世宗憲皇帝實錄。
三月内文殿試策題載入。
而十一月武殿試、祇載閱視技勇傳胪。
并未開載策題。
朕六十年來。
恭閱祖宗實錄。
周而複始。
豈轉有遺忘。
乃軍機大臣、并不細心檢查。
兩三次率稱文武試策、總載實錄。
護過飾非。
此豈尋常疎忽可比。
均着交部嚴加議處。
○又谕曰、勒裡善甫自新疆換回。
又無子嗣。
其京口副都統員缺。
着與正黃旗漢軍副都統成策對調。
○皇太子率戶工二部臣奏、欽惟皇帝陛下、壽宇延洪。
仁恩覃洽。
解阜葉虞琴之奏。
普鬯民生。
懋遷率周府之模。
通流國寶。
近自水曹金部。
遠而藏地回疆。
莫不奉九式之良規。
仰萬年之鴻号。
紹三朝而裕後。
布四極以懷珍。
實厚生利用之資。
系理财正辭之重。
越來歲丙辰紀序。
周甲增籌。
迺豫期嘉慶書年。
初元播诏。
近承慈旨。
合有寶文。
陶镕總本于大鈞。
模範勉遵于良冶。
敢違成命。
竊惕下懷。
伏念錢布為百貨之源。
事最切乎群黎日用。
載祀歸一人之統。
化久洽乎丕冒海隅。
今八方澤溥衢尊。
職貢虔通九牧。
惟三品利頒泉府。
輪廓善仿五铢。
象有取于大員。
式孚乾德。
号莫崇于太上。
最稱隆名。
宜秉一尊。
長垂萬禩。
肉好悉依乎軒制。
幕文敬勒夫羲年。
如謂嘉與維新。
慶當同兆。
兩字本庭闱之命。
一元偕正朔之頒。
既經渙号宣綸。
宜遵辰告。
則請都官制币。
量酌卯期。
志洪恩于初哉首基。
聿昭年紀。
镌寶字于京垓億兆。
益衍符珍。
永荷聖慈。
祗承天贶。
子臣不揣冒昧。
謹率同戶工二部臣、合詞陳請。
自丙辰年為始。
寶泉寶源二局錢文。
乾隆嘉慶年号各半分鑄。
至各省俟開鑄之期。
亦準此例。
除新疆等處仍照舊遵行外。
其衛藏錢文。
均令照此辦理。
從此日引月長。
泉流山積。
體尊親之共戴。
鑄總由堯。
溥羙利于不言。
行還權子。
俾荒陬僻壤。
鹹樂範曰壽曰富之徵。
且越契踰繩。
共仰乾為圜為金之象。
得旨、如所請行。
○予故喀爾喀輔國公巴圖濟爾噶勒祭如例。
○甲辰。
上禦乾清門聽政。
○以冊贈孝儀皇後。
前期命睿親王淳頴為正使。
鄭親王烏爾恭阿為副使。
是日、恭赍冊寶。
詣孝賢皇後陵。
冊贈令懿皇貴妃為孝儀皇後。
冊文曰、朕惟離繼照以作明。
誕膺福祚。
坤承天而正位。
長發祥源。
賢蔔于天。
景命方隆于授受。
貴徵以子。
追封允協于尊崇。
惟令懿皇貴妃魏氏、德着誠莊。
性昭淑順。
柔嘉維則。
班初亞于三宮。
式禮無愆。
秩洊升于九禦。
六五葉黃裳之蔔。
歡奉萱闱。
千億開朱芾之占。
喜宜蘭殿。
昔笃生夫睿哲。
兆協橫庚。
今懋建夫元良。
紀行周甲。
昭茲來許。
萬年之歲月方長。
佑我後人。
廿載之音容如昨。
茲以儲徽克茂。
繼序其皇。
吉啟密緘。
既正前星之号。
幸符夙願。
将循上日之文。
嗣服無疆。
承華有自。
特溯雲軿于桂阃。
用懷月禦于椒塗。
茂舉上儀。
聿崇升祔。
茲冊贈為孝儀皇後。
于戲。
本笃慶衍禔之德。
母允垂儀。
循召正言順之規。
子當承統。
福所基也。
爾子孫克紹于鴻圖。
禮亦宜之。
我國家肇稱之盛典。
志維先定。
靈其歆承。
欽哉。
○孝儀皇後神牌。
升祔奉先殿。
寅刻。
大學士阿桂、王傑、恭點神主。
皇太子龍袍補服。
詣恭制神牌處行禮。
恭捧神牌。
由奉先殿左門入。
進殿東門。
安神牌于祇見位。
恭代行禮。
敬升奉于孝賢皇後神位之次寶座上。
行緻祭禮。
如大享儀。
禮成。
奉安于奉先殿後殿。
○孝儀皇後神牌。
奉安于孝賢皇後陵享殿。
遣皇十七子多羅貝勒永璘行禮。
○谕、據福康安和琳奏剿殺鴨保苗匪。
将出力人員。
分别開單。
懇請施恩一摺。
綸布春、着補放頭等侍衛。
色靈額、阿哈保、俱着在乾清門行走。
都司李應貴、着賞趫勇巴圖魯。
屯練守備丹怎司多爾、着賞則依保巴圖魯。
根登太、着賞唐博巴圖魯名号。
仍各賞銀一百兩。
以示獎勵。
○又谕、此次官兵進剿苗匪。
所有軍火糧饷等項。
調劑催趱。
最為緊要。
今據福康安和琳奏、随營委辦軍饷各文員。
均能奮勉出力。
不辭勞瘁。
胡時顯、清安泰、張道源、李亨特、清泰、由灏六員。
均加恩賞戴花翎。
傅鼐、加恩以直隸州同知升用。
并賞戴花翎。
主事周嘉猷、準其開複。
歲貢唐元瑛、準以訓導即選。
汪汝弼、賞給監生。
準令應試。
○谕軍機大臣等、福建漳泉一帶。
年歲歉收。
前據魁倫奏、已撥省倉及廈門米石設廠平粜。
并撥光澤縣截留存倉之江西米石趕運接濟。
但恐為數尚屬不敷。
本年江西收成豐稔。
米糧較為充裕。
而浙江年歲。
昨據吉慶奏九分有餘。
或可量為采買協撥。
惟是該二省、距福建漳泉路途較遠。
因思台灣一歲三熟。
此時該處或又獲豐收。
可以撥運内地。
漳泉等處。
米價已漸就平減。
無須鄰省接濟。
固屬甚善。
若漳泉米價尚昂。
台灣又無餘米可撥。
必須另籌接濟。
着魁倫、姚棻、吉慶、陳淮、彼此會商。
将江西浙江兩省米石。
如何設法運往。
腳費不緻過多。
可以迅速接濟。
又免意外疎虞之處。
通盤籌畫。
熟商定議。
妥協辦理。
俾小民口食有資。
方為妥善。
仍着魁倫等、将台灣秋冬米價若何。
是否可以采買運赴漳泉之處。
及作何籌辦情形。
據實速奏。
尋奏、台灣府屬糧價過昂。
難以采買。
請于上遊五府現貯倉谷十六萬石内。
先動六萬石。
碾米三萬石運備。
俟十二月間、查明五府糧價最平之處買補。
至江西省已碾倉糧。
經咨稱尚有五萬餘石。
現貯南昌一帶水次。
拟即知照運濟。
合計上遊五府并江西接濟。
漳泉所需。
已有盈餘。
可無庸赴浙采買。
得旨、如所議行。
○實授阿精阿為刑部侍郎以少詹事曹城為詹事。
○以正藍旗滿洲副都統額勒登保、為鑲藍旗蒙古都統。
浙江乍浦副都統伊江阿、鑲紅旗漢軍副都統
與天下臣民。
跻壽<宀禹>而迓繁禧。
為千載一時之嘉會。
朕誕膺丕緒。
敬紹鴻圖。
夙夜孜孜。
勤求治理。
仰賴昊蒼笃佑。
列祖贻庥。
海宇乂安。
人民樂利。
曾于乾隆五十年乙巳。
恭照皇祖千叟宴。
舉行盛典。
迄今已逾十年。
逢吉康強。
精神純固。
明歲丙辰。
紀元周甲。
躬舉授受上儀。
尤屬曠古所未有。
天下臣民。
歌詠太平。
期頤衍慶者。
此十年内。
又不知凡幾。
允宜再啟耆筵。
以紀重光之盛。
着于明年正月初吉。
再舉千叟宴盛典。
惟是前次乙巳。
朕壽七旬有五。
是以六十歲以上者。
俱令預宴。
明年朕壽八旬開六。
若仍照前次六十以上。
即準入宴。
年齒皆如兒輩。
長幼懸殊。
轉為未協。
此次應自七十歲以上準其入宴。
用示朕介景延祺。
申錫無疆至意。
所有一切事宜。
着各該衙門照上次之例敬謹豫備。
○又谕、前因武殿試呈進策題。
朕以文殿試向憑策以定甲乙。
至武會試所重原在外場。
其發策廷試。
止系循例舉行。
是以每次所派閱卷大臣。
不過閣學京堂等官。
大學士尚書。
向未簡派。
所出策題。
率多敷衍成文。
而武舉等亦并不能條對。
自不應載入起居注實錄之内。
随命軍機大臣恭查。
據奏文武殿試策題向來俱屬載入等語。
乃本日朕恭閱雍正十一年世宗憲皇帝實錄。
三月内文殿試策題載入。
而十一月武殿試、祇載閱視技勇傳胪。
并未開載策題。
朕六十年來。
恭閱祖宗實錄。
周而複始。
豈轉有遺忘。
乃軍機大臣、并不細心檢查。
兩三次率稱文武試策、總載實錄。
護過飾非。
此豈尋常疎忽可比。
均着交部嚴加議處。
○又谕曰、勒裡善甫自新疆換回。
又無子嗣。
其京口副都統員缺。
着與正黃旗漢軍副都統成策對調。
○皇太子率戶工二部臣奏、欽惟皇帝陛下、壽宇延洪。
仁恩覃洽。
解阜葉虞琴之奏。
普鬯民生。
懋遷率周府之模。
通流國寶。
近自水曹金部。
遠而藏地回疆。
莫不奉九式之良規。
仰萬年之鴻号。
紹三朝而裕後。
布四極以懷珍。
實厚生利用之資。
系理财正辭之重。
越來歲丙辰紀序。
周甲增籌。
迺豫期嘉慶書年。
初元播诏。
近承慈旨。
合有寶文。
陶镕總本于大鈞。
模範勉遵于良冶。
敢違成命。
竊惕下懷。
伏念錢布為百貨之源。
事最切乎群黎日用。
載祀歸一人之統。
化久洽乎丕冒海隅。
今八方澤溥衢尊。
職貢虔通九牧。
惟三品利頒泉府。
輪廓善仿五铢。
象有取于大員。
式孚乾德。
号莫崇于太上。
最稱隆名。
宜秉一尊。
長垂萬禩。
肉好悉依乎軒制。
幕文敬勒夫羲年。
如謂嘉與維新。
慶當同兆。
兩字本庭闱之命。
一元偕正朔之頒。
既經渙号宣綸。
宜遵辰告。
則請都官制币。
量酌卯期。
志洪恩于初哉首基。
聿昭年紀。
镌寶字于京垓億兆。
益衍符珍。
永荷聖慈。
祗承天贶。
子臣不揣冒昧。
謹率同戶工二部臣、合詞陳請。
自丙辰年為始。
寶泉寶源二局錢文。
乾隆嘉慶年号各半分鑄。
至各省俟開鑄之期。
亦準此例。
除新疆等處仍照舊遵行外。
其衛藏錢文。
均令照此辦理。
從此日引月長。
泉流山積。
體尊親之共戴。
鑄總由堯。
溥羙利于不言。
行還權子。
俾荒陬僻壤。
鹹樂範曰壽曰富之徵。
且越契踰繩。
共仰乾為圜為金之象。
得旨、如所請行。
○予故喀爾喀輔國公巴圖濟爾噶勒祭如例。
○甲辰。
上禦乾清門聽政。
○以冊贈孝儀皇後。
前期命睿親王淳頴為正使。
鄭親王烏爾恭阿為副使。
是日、恭赍冊寶。
詣孝賢皇後陵。
冊贈令懿皇貴妃為孝儀皇後。
冊文曰、朕惟離繼照以作明。
誕膺福祚。
坤承天而正位。
長發祥源。
賢蔔于天。
景命方隆于授受。
貴徵以子。
追封允協于尊崇。
惟令懿皇貴妃魏氏、德着誠莊。
性昭淑順。
柔嘉維則。
班初亞于三宮。
式禮無愆。
秩洊升于九禦。
六五葉黃裳之蔔。
歡奉萱闱。
千億開朱芾之占。
喜宜蘭殿。
昔笃生夫睿哲。
兆協橫庚。
今懋建夫元良。
紀行周甲。
昭茲來許。
萬年之歲月方長。
佑我後人。
廿載之音容如昨。
茲以儲徽克茂。
繼序其皇。
吉啟密緘。
既正前星之号。
幸符夙願。
将循上日之文。
嗣服無疆。
承華有自。
特溯雲軿于桂阃。
用懷月禦于椒塗。
茂舉上儀。
聿崇升祔。
茲冊贈為孝儀皇後。
于戲。
本笃慶衍禔之德。
母允垂儀。
循召正言順之規。
子當承統。
福所基也。
爾子孫克紹于鴻圖。
禮亦宜之。
我國家肇稱之盛典。
志維先定。
靈其歆承。
欽哉。
○孝儀皇後神牌。
升祔奉先殿。
寅刻。
大學士阿桂、王傑、恭點神主。
皇太子龍袍補服。
詣恭制神牌處行禮。
恭捧神牌。
由奉先殿左門入。
進殿東門。
安神牌于祇見位。
恭代行禮。
敬升奉于孝賢皇後神位之次寶座上。
行緻祭禮。
如大享儀。
禮成。
奉安于奉先殿後殿。
○孝儀皇後神牌。
奉安于孝賢皇後陵享殿。
遣皇十七子多羅貝勒永璘行禮。
○谕、據福康安和琳奏剿殺鴨保苗匪。
将出力人員。
分别開單。
懇請施恩一摺。
綸布春、着補放頭等侍衛。
色靈額、阿哈保、俱着在乾清門行走。
都司李應貴、着賞趫勇巴圖魯。
屯練守備丹怎司多爾、着賞則依保巴圖魯。
根登太、着賞唐博巴圖魯名号。
仍各賞銀一百兩。
以示獎勵。
○又谕、此次官兵進剿苗匪。
所有軍火糧饷等項。
調劑催趱。
最為緊要。
今據福康安和琳奏、随營委辦軍饷各文員。
均能奮勉出力。
不辭勞瘁。
胡時顯、清安泰、張道源、李亨特、清泰、由灏六員。
均加恩賞戴花翎。
傅鼐、加恩以直隸州同知升用。
并賞戴花翎。
主事周嘉猷、準其開複。
歲貢唐元瑛、準以訓導即選。
汪汝弼、賞給監生。
準令應試。
○谕軍機大臣等、福建漳泉一帶。
年歲歉收。
前據魁倫奏、已撥省倉及廈門米石設廠平粜。
并撥光澤縣截留存倉之江西米石趕運接濟。
但恐為數尚屬不敷。
本年江西收成豐稔。
米糧較為充裕。
而浙江年歲。
昨據吉慶奏九分有餘。
或可量為采買協撥。
惟是該二省、距福建漳泉路途較遠。
因思台灣一歲三熟。
此時該處或又獲豐收。
可以撥運内地。
漳泉等處。
米價已漸就平減。
無須鄰省接濟。
固屬甚善。
若漳泉米價尚昂。
台灣又無餘米可撥。
必須另籌接濟。
着魁倫、姚棻、吉慶、陳淮、彼此會商。
将江西浙江兩省米石。
如何設法運往。
腳費不緻過多。
可以迅速接濟。
又免意外疎虞之處。
通盤籌畫。
熟商定議。
妥協辦理。
俾小民口食有資。
方為妥善。
仍着魁倫等、将台灣秋冬米價若何。
是否可以采買運赴漳泉之處。
及作何籌辦情形。
據實速奏。
尋奏、台灣府屬糧價過昂。
難以采買。
請于上遊五府現貯倉谷十六萬石内。
先動六萬石。
碾米三萬石運備。
俟十二月間、查明五府糧價最平之處買補。
至江西省已碾倉糧。
經咨稱尚有五萬餘石。
現貯南昌一帶水次。
拟即知照運濟。
合計上遊五府并江西接濟。
漳泉所需。
已有盈餘。
可無庸赴浙采買。
得旨、如所議行。
○實授阿精阿為刑部侍郎以少詹事曹城為詹事。
○以正藍旗滿洲副都統額勒登保、為鑲藍旗蒙古都統。
浙江乍浦副都統伊江阿、鑲紅旗漢軍副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