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八十九

關燈
到任後。

    留心察看。

    據實具奏。

     ○又谕曰、長麟等覆奏庫吏周經、與伍拉納等通同弊混一摺。

    周經以微末庫吏。

    侵虧帑項。

    多至八萬餘兩。

    實屬目無法紀。

    審明後即于該處正法。

    以示炯戒。

    至此案魁倫以将軍署理督篆。

    于地方事務。

    未能谙悉。

    長麟久任封疆。

    經朕特派前往查辦。

    乃一味沽名取巧。

    殊負委任。

    是以降旨革職。

    實為權衡公當。

    想長麟亦自當心服也。

     ○旌表守正捐軀河南唐縣民張景德女張氏。

     ○己亥。

    上谕皇太子、皇子、軍機大臣曰、國朝舊典。

    最重祭神。

    如遇有服制。

    百日之内。

    例不薙發。

    即不舉行祭祀。

    朕思三年之喪。

    自天子達于庶人。

    通行已久。

    從前皇祖升遐時。

    皇考即欲行三年之禮。

    經王大臣等再四敦勸。

    勉從國制。

    皇考龍馭上賓之日。

    朕亦欲仿行古禮。

    爾時王大臣等亦曾奏勸。

    朕皆不允。

    因奏知聖母皇太後。

    蒙嚴谕、皇帝此舉差矣。

    我朝舊制。

    服孝不應薙發。

    設三年之久不薙。

    與前代漢人蓄發何異。

    且祭神最為吉禮。

    若因不薙發。

    遂三年不祭神。

    更非吉事。

    且于國典有關。

    此斷斷不可之事。

    朕承慈訓諄諄。

    實為至賞不易。

    初未念及此也。

    彼時即祇遵聖母訓谕。

    不敢泥古。

    今朕仰邀昊眷。

    禦極六十年。

    舉行歸政大典。

    凝禧笃祜。

    衍慶方長。

    将來嗣皇帝如亦欲仿行古禮。

    當思天子之孝。

    與士庶異。

    我皇清之制。

    與漢姓殊。

    嗣皇帝仔肩重器。

    惟當效法祖宗及朕敬天愛民。

    法祖勤政。

    勉承付托。

    此即孝之大者。

    且朕歸政後。

    嗣皇帝以天下養。

    仰承朕志。

    舉措得宜。

    俾海<宀禹>鹹臻郅治。

    合萬國之歡。

    以奉予一人。

    甯不愈于斤斤法古耶。

    特恐後來書生之見。

    猶不免以事不師古為言。

    不知純孝笃慕。

    惟在寸心之誠。

    孔子所答宰予之語。

    但當存此心而難盡拘其迹。

    若必泥行此禮。

    則蓄發三年。

    又與改裝漢人何異。

    且必有因此而慫恿改服制者。

    前代北魏、遼、金、元、初亦循乎國俗。

    後因惑于浮議。

    改漢衣冠。

    祭用衮冕。

    一再傳而失國祚。

    是以祖宗垂訓。

    無得改用漢人服色。

    實萬萬年贻謀燕翼之道。

    設雲天子應服衮冕以祀天。

    不服衮冕。

    即非敬天之義。

    則我國家用本朝禮服。

    将事郊壇。

    百數十年來。

    累洽重熙。

    懋膺洪贶。

    我聖祖仁皇帝踐阼六十一年。

    逮至朕躬紀元周甲。

    複舉行禅授盛典。

    享國延長。

    兩朝共閱百二十餘年之久。

    昊天眷佑之隆。

    孰踰于此。

    較之北魏、遼、金、元、輕改服色。

    轉不克享天心。

    未數傳而不祀者。

    得失豈不彰明較着哉。

    若後世無識之徒。

    複有循古衣冠之議者。

    即可執此谕以破其迷。

    總之事貴斟酌成法。

    期于可行。

    我國家素敦醇樸。

    不尚繁文。

    即如本日太常寺具奏、準禮部咨稱。

    孝儀皇後神牌。

    升祔奉先殿。

    前期告祭天、地、太廟一事。

    亦未免失當。

    孝儀皇後、乃朕因系嗣皇帝生母。

    恩旨冊贈。

    止應于奉先殿祭告。

    若因此而舉行天地廟祀大典。

    轉鄰于渎。

    已着不必舉行。

    後世子孫。

    遇有冊贈母後。

    即遵朕此旨辦理。

    以昭虔敬而省煩渎。

    此旨亦着敬錄二通。

    一存貯尚書房。

    一存貯内閣。

    我世世子孫。

    其欽承無忽。

     ○太常寺奏。

    本月二十七日。

    孝儀皇後神牌。

    升祔奉先殿。

    例應前一日遣官告祭天、地、太廟後殿。

    謹将宗人府送到親王等職名。

    繕請欽點。

    得旨、着不必舉行。

     ○庚子。

    谕曰、吉慶奏、浙江通省晚禾收成。

    統計九分有餘。

    棉花收成實有十分等語。

    覽奏深為欣慰。

    浙省本年晴雨調勻。

    年歲豐稔。

    各屬收成分數。

    計在九分以上。

    沿海地方。

    棉花亦極為暢茂。

    收成實有十分。

    洵屬昇平盛事。

    但年歲豐登之後。

    小民往往因倉箱充裕。

    戶有盈餘。

    不免任意奢靡。

    緻蹈樂歲粒米狼戾之事。

    正當乘此年谷順成。

    多為蓄積。

    方可有備無患。

    吉慶務須勸谕小民。

    共敦節儉。

    所謂食之以時。

    用之以禮。

    使闾閻皆有蓋藏。

    以為耕九餘三之計。

    而該撫以及地方官員。

    亦不可因時值豐收。

    遂爾意存自滿。

    稍涉侈泰。

    惟當益深敬惕。

    撙節愛養。

    既富加教。

    承天贶而厚民生。

    庶為不負司牧之任。

     ○又谕、向來順天府治中。

    直隸人員。

    俱不回避。

    但治中所管事務。

    究系順天地方。

    密迩鄉裡。

    以後亦着回避。

     ○谕軍機大臣曰、江蘭奏、新設稅口。

    試抽定額。

    并查辦小錢等事。

    覽奏俱悉。

    至稱滇省小錢。

    民間樂于呈繳。

    惟窮鄉僻壤。

    尚未能一律淨盡。

    現同福康安再行出示。

    嚴饬文武。

    盡數查繳等語。

    殊屬虛文。

    福康安、現在湖南剿捕苗匪。

    于滇省地方事務。

    安能兼顧。

    況福康安己調任閩浙。

    滇省非其所轄。

    乃于查繳小錢之事。

    仍奏稱現同福康安出示。

    而試抽稅口一摺。

    亦與福康安一同列銜。

    均屬無謂。

    最為外省陋習。

    江蘭現任滇省巡撫。

    于地方應辦事宜。

    惟當率同地方文武。

    認真查辦。

    何必徒務虛文。

    至所稱試抽稅口。

    盡收盡解。

    如有盈餘。

    歸入每年稅餘項下報部等語。

    外省稅口盈餘。

    地方官稍有沾潤。

    自所不免。

    但不可如山西潞安府之鐵稅。

    每歲出息。

    多至數萬兩。

    徒供地方官牟利剝削。

    該撫尤當實力稽查。

    毋得視為具文。

    以一奏塞責也。

     ○辛醜。

    谕曰、富尼善之母年老。

    着将伊留京。

    勒裡善、着調補京口副都統。

    所遺員缺。

    即着富尼善補授。

     ○谕軍機大臣曰、梁肯堂奏、河南山東二省、及長蘆等處、收繳小錢。

    解送直隸。

    歸局镕銷。

    節次镕試。

    每百斤須镕剔三次。

    方得銅鉛六十斤。

    而此内砂殼居多。

    剪邊較少。

    镕銷之下。

    未免銅少鉛多等語。

    前因小錢充斥。

    節經降旨。

    饬令小民呈繳。

    設法收買。

    随時镕銷。

    原以杜私鑄之弊。

    并非欲藉镕化小錢。

    為多得銅觔起見。

    該省既未能如法镕銷。

    何不即将此項錢文。

    遇便搭解送京。

    歸局傾銷。

    着該督酌量情形。

    或遇便由水路解送京局。

    亦無不可。

    但不必專員解送。

    如有礙難辦理之處。

    亦不妨據實具奏。

    至該省現在市集行使。

    雖均系制錢。

    惟外來商賈攜帶錢文。

    間有小錢攙雜一二。

    此亦在所不免。

    惟在該督實力查辦。

    務使小錢一律淨盡。

    不緻仍前充斥。

    久而生懈。

    方為妥善。

     ○壬寅。

    谕軍機大臣等、據陳淮奏查獲錢受椿家人攜帶财物一摺。

    錢受椿系福建府道。

    洊擢臬司。

    今據陳淮查出伊家人攜帶财物。

    已至钜萬。

    是其平日各任内、惟知婪贓受賄。

    不可枚舉。

    實為可惡。

    若止交魁倫等刑夾重責。

    恐外省習氣。

    不免虛應故事。

    不足示儆。

    着傳谕魁倫等、如接奉前旨。

    業将錢受椿正法則已。

    若尚未明正典刑。

    仍着派委妥員。

    小心迅速管解送京辦理。

    并饬委員沿途加意防範。

    毋任有畏罪自戕等事。

     ○癸卯。

    以翼日孝儀皇後神牌升祔。

    前期告祭奉先殿。

    遣皇八子儀郡王永璇行禮。

    孝儀皇後神牌、奉安孝賢皇後陵享殿。

    前期告祭孝賢皇後陵。

    遣皇十七子多羅貝勒永璘行禮。

     ○命重舉千叟宴。

    谕、我國家重熙累洽。

    景運昌明。

    綏萬屢豐。

    中外禔福。

    所以涵濡休養。

    鹹登仁壽者。

    實為史冊所罕觏。

    我皇祖聖祖仁皇帝沖齡踐阼。

    統馭寰區。

    仁漸義摩。

    熙熙皞皞。

    康熙年間。

    曾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