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八十九

關燈
多。

    同時采買。

    亦恐福州福甯等處。

    或緻米價騰貴。

    是因漳泉明年之計。

    先緻福甯等處、目前恐有米貴之虞。

    于民食更有關礙。

    朕于此事。

    甚為廑念。

    因思台灣雖夏間雨水偶缺。

    糧價未能平減。

    但該處向稱三熟。

    漳泉一帶所需米谷。

    向資該處接濟。

    且據魁倫奏稱、漳泉各屬。

    現撥省倉、及廈門、光澤、各倉米石接濟。

    目下可期無慮。

    是買備之需。

    止儲來春平粜之用。

    此時亦稍覺過早。

    與其向内地采買。

    運送維艱。

    有妨民食。

    莫若探明台灣秋冬糧價實在情形。

    稍為等待。

    一俟該處價值平減。

    仍就近由台灣采買。

    既省山路運送之煩。

    而一水可通。

    轉運更易。

    内地亦不慮采買過多。

    市價驟昂。

    較為兩便。

    魁倫務須悉心斟酌。

    随時揣度通省情形。

    妥協籌辦。

    務俾各處民食、均屬裕如。

    毋緻左支右绌。

    以副委任。

    尋奏、查台灣現在晚禾收成。

    計阖郡不過七分有餘。

    其糧價雖較漳泉各屬稍賤。

    但比該府常時已覺過昂。

    請委員赴該處體察情形。

    如日内即就減落。

    即照時價買運。

    報聞。

     ○軍機大臣等議奏、丙辰。

    舉行傳位大典。

    所有各該衙門、并各直省應行遵辦各事宜。

    一、丙辰年歸政。

    嗣皇帝登極。

    頒發傳位诏書一道。

    钤用太上皇帝之寶。

    次用皇帝之寶。

    所有恩诏條款。

    一體叙入。

    一、太上皇帝谕旨。

    稱為敕旨。

    一、太上皇帝仍稱朕字。

    一、丙辰年太上皇帝起居注。

    嗣皇帝起居注。

    交該衙門敬謹分纂。

    一、題奏行文。

    凡遇天祖等字。

    高四格擡寫。

    太上皇帝高三格擡寫。

    皇帝高二格擡寫。

    一、恭遇太上皇帝慶節稱萬萬壽。

    嗣皇帝慶節稱萬壽。

    一、恭遇太上皇帝萬萬壽慶節。

    及元旦、冬至令節賀表。

    嗣皇帝萬壽慶節。

    及令節賀表。

    俱由内閣撰拟表式。

    一體頒發遵照。

    一、丙辰年恭進列祖、列宗、實錄。

    交内閣循照向例。

    按期于嗣皇帝前恭進。

    一、丙辰年恭遇大祀。

    由各該衙門具題。

    嗣皇帝親詣行禮。

    其中祀小祀應行分别親詣恭代之處。

    俱循照向例題請。

    一、經筵、耕耤、大閱、傳胪、各典禮。

    屆期由各該衙門奏請嗣皇帝循例舉行。

    一、恭遇太上皇帝萬萬壽慶節令辰。

    一切典禮應用樂章。

    另行恭拟。

    交樂部遵用。

    一、恭遇太上皇帝嗣皇帝慶節令辰。

    及掖辇巡幸地方。

    内外大臣。

    恭遞慶賀請安摺。

    俱繕備二分呈遞。

    其随奏事件請安摺。

    俱照常繕備一分。

    呈進嗣皇帝批閱。

    一、外廷筵宴。

    由各該衙門、循例奏請嗣皇帝、恭奉太上皇帝親禦宴座。

    嗣皇帝侍坐。

    一切儀注。

    臨時具奏。

    一、各部院衙門題本改簽放缺奏派各項差使。

    俱循例題奏。

    恭候嗣皇帝批閱遵行。

    其各部院衙門、及各省題奏事件。

    俱照常式恭繕皇上睿鑒字樣。

    後書嘉慶年号。

    按照向例呈進。

    不必繕備二分。

    一、禦門聽政。

    嗣皇帝折本示期遵辦。

    一、鄉會試、殿試、朝考、散館、及一切考試題目。

    由各該衙門循例奏請嗣皇帝命題考試。

    一、嗣皇帝登極後。

    應請太上皇帝敕旨。

    冊立皇皇。

    所有應行典禮。

    交各該衙門循例遵行。

    一、丙辰年元旦。

    奉先殿、堂子、行禮。

    在未傳位以前。

    皇太子随皇上行禮。

    一、陛見文武大員、及新授道府以上。

    具摺恭請太上皇帝恩訓。

    嗣皇帝恩訓。

    一、丙辰新正遞丹書克。

    仍系奏太上皇帝詞句。

    且有賀六十年國慶之事。

    應請仍于太上皇帝前恭遞。

    得旨。

    依議。

     ○丙申。

    上禦紫光閣。

    閱中式武舉技勇。

     ○以陝甘督标中軍副将徐昭德、為甘肅巴裡坤總兵。

     ○丁酉。

    上禦太和殿傳胪。

    賜中式武舉一甲邸飛虎、陳崇韬、馮元、三人、武進士及第。

    二甲鄒鳳翔等五人、武進士出身。

    三甲關瑞龍等二十四人。

    同武進士出身。

     ○戊戌。

    上谕皇太子、皇子、軍機大臣曰、朕缵紹洪圖。

    懋膺景祚。

    仰荷祖宗眷佑。

    笃祜延厘。

    周甲紀元。

    舉行歸政典禮。

    一切事宜。

    斟酌成法。

    期于可行。

    不事虛文。

    我子孫皆可永遠遵循。

    惟念禮經所載。

    廟制綦崇。

    天子享祀告虔。

    惟于祖廟升禋展孝。

    至漢代始别立原廟。

    後世踵行故事。

    增置滋多。

    其制原非近古。

    我朝開國承家。

    于太廟歲時禘祫。

    對越駿奔。

    典制最為隆備。

    又仿原廟及前明之制。

    在奉先殿以時行禮。

    已足伸忾聞僾見之思。

    雍正年間。

    複于景山建壽皇殿。

    乾隆年。

    圓明園移恩佑寺奉安皇祖神禦于安佑宮。

    敬将皇考神禦一體崇奉。

    所謂有舉莫廢。

    朕不敢奉皇考神禦于雍和宮。

    意在此也。

    然撥諸古制。

    已屬有加。

    此後更可毋庸增設。

    我國家景運延洪。

    繩繩萬禩。

    若繼體之君。

    皆欲特為所生崇祀。

    以展孝思。

    于父皇平日居處燕息之地。

    奉安禦容。

    非特于禮制未符。

    而宮庭之内。

    供奉亦無餘地。

    且增設處所過多。

    豈能一一躬親行禮。

    勢必别遣恭代。

    轉非精禋專壹之義。

    朕禦極以來。

    因雍和宮為皇考肇封潛邸。

    禮應祇肅潔蠲。

    不可賜為第宅。

    爰即舊時宮殿。

    供佛莊嚴。

    每歲親詣拈香。

    以伸瞻慕。

    又慈甯宮為聖母皇太後所居。

    頤和益壽。

    最為吉祥福地。

    後世子孫。

    逮事慈帏。

    即可于此承歡隆養。

    至重華宮為朕藩邸時舊居。

    朕頻加修葺。

    增設觀劇之所。

    以為新年宴赉廷臣。

    賦詩聯句。

    及蒙古回部番衆錫宴之地。

    來年歸政後。

    朕為太上皇帝。

    率同嗣皇帝于此胪歡展慶。

    我後世子孫。

    亦能如朕之躬膺上壽。

    諸福備臻。

    再舉行禅授盛典。

    即可遵循例事。

    太上皇帝于正殿設座。

    嗣皇帝于配殿設座。

    以迓蕃禧而伸考養。

    實乃億萬載無疆之慶。

    朕臨禦六十年。

    殿庭園籞。

    俱為朕臨憩之所。

    将來我子孫祇循前典。

    惟當于壽皇殿、安佑宮、舊奉神禦處所。

    一體展敬。

    足抒孺慕。

    設因重華宮系朕藩邸舊居。

    特為崇奉。

    勢必扃閉清嚴。

    轉使歲時錫慶之地。

    無複燕衎之樂。

    何如仍循其舊。

    俾世世子孫。

    衍慶聯情。

    為吉祥福地之為愈乎。

    現在重華宮陳設大櫃一對。

    乃孝賢皇後嘉禮時裝奁。

    其東首頂櫃。

    朕尊藏皇祖所賜物件。

    西首頂櫃之東。

    尊藏皇考所賜物件。

    其西尊藏聖母皇太後所賜物件。

    兩頂櫃下所貯。

    皆朕潛邸常用服物。

    後世子孫随時檢視。

    手澤口澤存焉。

    用以笃慕永思。

    常懷繼述。

    是則孝之大者。

    正不在多為崇奉。

    以緻蹈禮煩則亂之戒也。

    着将此旨敬錄二通。

    一存貯重華宮。

    一存貯尚書房。

    用昭世守。

     ○谕曰、長麟等奏、浙江定海鎮總兵謝斌患病甫愈。

    年力漸衰。

    難望其再圖振作等語。

    謝斌着以原品休緻。

    所遺定海鎮總兵員缺。

    專駐海洋。

    甚為緊要。

    着魁倫、吉慶、于閩浙二省熟谙水師總兵内。

    揀選一員調補。

    所遺員缺。

    着王凱補授。

     ○又谕曰、康基田向于河務情形、尚為熟習。

    是以在臬司任内。

    令其兼管河務。

    但江南刑名事務較繁。

    恐康基田不能兼顧。

    現在山東運河道羅煐病故。

    運河關系糧運。

    兼有黃河事務。

    亦關緊要。

    而山東臬司一缺。

    較江南尚簡。

    康基田着調補山東按察使。

    仍兼管河道事務。

    其江蘇按察使員缺。

    即着布顔調補。

    山東運河道員缺。

    着策丹調補。

     ○谕軍機大臣等、江蘇按察使。

    為江蘇江甯兩處刑名總彙。

    事務較繁。

    布顔是否尚能勝任。

    着傳谕蘇淩阿、費淳、俟布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