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九

關燈
口。

    于不應放閘之時。

    吓令開閘。

    仆從多人。

    閘官畏其威勢。

    躲避不敢過問。

    常安遽行越漕起闆。

    将船放行。

    朕随傳旨詢問常安。

    伊乃多方掩飾。

    朦混回奏。

    朕複降旨詢問總河白鐘山。

    令其據實奏聞。

    今據白鐘山奏稱常安于三月間。

    船過仲家淺閘。

    仆從多人。

    勒令閘夫起闆放船。

    閘夫不敢私起。

    伊家人複扭閘夫。

    蜂擁閘署。

    倚勢吓逼。

    淩辱閘官。

    以緻閘官躲避。

    常安遂起闆前行。

    反将閘夫掌嘴洩忿。

    又常安船至安山閘時。

    伊家人兩次到閘。

    喝令起闆。

    閘官任其無狀。

    不敢違例放行等語。

    常安身為大臣。

    于朕即位之初。

    辄敢橫行如此。

    此皆皇考臨禦時所未經見聞者。

    及朕降旨詢問。

    伊複支吾巧飾。

    不将實情陳奏。

    甚屬可惡。

    常安、着革職拏交刑部。

    及伊生事家人。

    一并嚴審定拟具奏。

    朕禦極以來。

    見從前内外臣工。

    不能仰體皇考聖意。

    諸凡奉行不善。

    遂有流于刻核之處。

    是以去其煩苛。

    與民休息。

    并非寬縱廢弛。

    聽諸弊之叢生、而置之于不問也。

    而内外臣民。

    不喻朕意。

    遂謂法令既寬。

    可以任意疎縱。

    将數年前不敢行為之事。

    漸次幹犯。

    即如鹽禁稍寬。

    乃朕優恤窮民之意。

    而直隸江浙閩廣諸省。

    私枭鹽棍。

    辄敢招集無藉之徒。

    肆行無忌。

    現在查拏究處。

    然此不過編戶小民。

    不能深悉朝廷德意。

    一時觸法犯禁。

    猶可雲愚昧無知。

    至于常安、乃封疆大吏。

    豈不知憲典之當遵。

    而亦為此市井跋扈之舉乎。

    朕看此等情形。

    天下臣民。

    竟有不容朕崇尚寬大之勢。

    傳曰。

    寬則得衆。

    易曰。

    元者、善之長也。

    朕以天地好生之心為心。

    豈肯因一二無知之輩。

    即自改其初志。

    但治貴得中。

    若于玩法之徒。

    亦用其寬。

    則所謂稂莠不除。

    将害嘉禾。

    倘不速為整理。

    恐将來流弊。

    無所底止。

    是以近日處分臣工數案。

    如李绂之濫舉進士。

    朕即将伊降級調用。

    勵宗萬之擅将監将監場禦史、咨送吏部處分。

    福敏之辦理廢員推诿遲誤。

    朕即将伊等交部嚴察議奏。

    又如王常出口。

    多騎驿馬數匹。

    乃總理事務王大臣、偶爾疎忽。

    亦現在交部察議。

    蓋此等事件。

    在皇考時。

    或可格外從寬。

    而朕此時辦理。

    則不便稍有假借。

    良以玩忽縱肆之風。

    漸不可長。

    而此風一長。

    則寬不成其為寬。

    而民反有受其累者。

    如李绂、勵宗萬之事。

    即營私作弊之漸。

    常安之事。

    即目無功令之漸。

    懲一儆百。

    為治之道。

    固當如是。

    朕豈忽變而為嚴刻者哉。

    大凡人臣居心。

    惟當以義理為權衡。

    而不可稍存迎合之見。

    君所謂可。

    臣或以為否。

    君所謂否。

    臣或以為可。

    雖明旨已降。

    尚不可依違遷就。

    而況妄行揣度、以為迎合乎。

    且妄行揣度、亦未有不至于大誤者。

    即如皇考當日。

    至仁如天。

    寬大慈祥。

    惠鮮懷保。

    時時以百姓為念。

    上年朕奉命辦理苗疆事務時。

    皇考憫恤黔民。

    至于堕淚。

    此朕與諸王大臣所親見者。

    其他不可枚舉。

    乃臣下妄行揣度。

    頗以皇考意主于嚴。

    此豈能知皇考之聖心者。

    數月以來。

    又複妄行揣度。

    以朕意在于寬。

    是豈知朕之存心者。

    若見朕于常安、李绂、玩法營私輩之不少假借。

    辄複妄行揣度。

    以朕欲轉寬為嚴。

    而于辦理兵民之事。

    有意過刻。

    緻百姓或有失所。

    是則私心蔽锢。

    識見卑污。

    其罪更不可逭矣。

    總之、治貴得中。

    事求當理。

    不當寬而寬。

    朕必治以廢弛之罪。

    不當嚴而嚴。

    朕又必治以深刻之罪。

    内而九卿百職。

    外而督撫庶司。

    鹹當洗心滌慮。

    各加警省。

    毋蹈前轍。

    自幹咎戾。

    則朕之百姓。

    可以永久受朕寬惠之澤矣。

     ○寬恤甘省屯民丁糧。

    谕。

    朕聞甘省以糧載丁。

    從前辦理未善。

    緻多偏枯。

    屯民甚屬苦累。

    現有民戶丁銀。

    攤入屯戶者。

    九千二百二十五兩。

    屯戶輸納維艱。

    朕心深為轸念。

    再四思維。

    此種丁銀。

    乃國家惟正之供。

    并非無着之項。

    祇因從前嶽鐘琪、任意增減。

    遂緻苦樂不均。

    今應酌籌變通之法。

    以惠甘民。

    着将此多攤九千餘兩。

    暫為豁除。

    俟下屆編審之時。

    将平慶臨鞏四府。

    及新改直隸之秦階二州。

    所屬各州縣。

    新編人丁。

    應完丁銀。

    均勻攤入民地糧内。

    漸次補額。

    即分作二三次編審。

    逐漸補足。

    亦可。

    務令徐徐增補。

    以纾民力。

    俟補足之後。

    即行停止。

    永不加賦。

    着署督查郎阿、劉于義、悉心妥議辦理。

    朕又聞康熙五十七年。

    伏羌、通渭、秦安、會甯、等縣。

    及岷州衛有地震傷亡缺額之七千六百八十丁。

    該銀一千四百八十六兩有零。

    人口既無。

    丁銀自應蠲免。

    乃嶽鐘琪亦攤入田糧之内。

    尤屬錯謬。

    着該督等即查明豁除。

    毋贻民累。

    朕又思甘省從前多系衛所管轄屯戶。

    其屯戶額徵。

    悉系糧料草束。

    為兵丁必需之物。

    是以蠲免地丁時。

    此項不在蠲免之内。

    惟雍正十年。

    皇考格外加恩。

    将民戶屯戶應徵各色糧草。

    一概豁免。

    此從來未有之曠典也。

    朕意民屯均為赤子。

    所當一視同仁。

    兵食或有不敷。

    再當别為籌畫。

    嗣後遇有蠲免地丁之年。

    着将屯戶應納之糧草。

    蠲免三分之一。

    永着為例。

     ○又谕、據尚書署陝甘督撫事劉于義奏稱、上年固原等處歉收。

    蒙恩轸恤窮民。

    訓谕諄切。

    比據許容奏稱、于散赈三個月之外。

    再加赈兩個月。

    是前後共應赈給五個月口糧矣。

    乃臣查目前待赈之固原州。

    共四千五百二戶。

    其赈過五個月者。

    僅有一百三十六戶。

    固原廳共一萬四十一戶。

    其赈過五個月者。

    僅有二百八戶。

    其餘俱不過一月。

    或三月不等。

    并不遵照奉旨之數給發。

    此固許容用财過刻。

    待下過嚴。

    而固原同知張夢水、固原州知州鄭炳、惟恐拂許容意指。

    一味塗飾。

    欺隐蒙蔽。

    咎實難辭。

    除臣現在委員查赈外。

    請将張夢水、鄭炳、革職究拟。

    以為膜視民瘼者之戒等語。

    張夢水、鄭炳、俱着革職。

    交與該督查審。

    若該員實有欺隐蒙蔽情弊。

    即按律定拟具奏。

    若過在許容。

    該員遵奉上司指示。

    以緻辦理不善。

    即将許容嚴加議處。

    仍将張夢水、鄭炳、送部引見。

     ○頒發聖祖仁皇帝禦制律曆淵源、于直省學宮書院。

     ○掌京畿道監察禦史楊嗣璟奏、直省州縣駐防兵少。

    不敷撥守城門。

    或派裡甲。

    或派地保。

    按戶出銀。

    雇充門軍。

    請除現在弁兵看守之處。

    其科派裡民者。

    一概革除。

    即于府州縣額設民壯内。

    每門派撥二名。

    令其輪流更替。

    看守稽查。

    下部議行。

     ○辛酉。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

    八旗生齒。

    日漸繁庶。

    而生計漸不及前。

    朕日為旗人詳細籌畫。

    于喜喪之事。

    照常給與恩賞銀兩外。

    屢次賞賜兵丁錢糧。

    又降旨查免欠項。

    仍恐于旗人生計、不能永遠有益。

    今又饬查官房官地。

    賞給以為産業。

    但旗人甚衆。

    雖行賞赉。

    未能周遍。

    從前禁止放債